三天頭腦大轟炸后,Adobe MAX 在設計師心里留下了什么?
原標題:三天頭腦大轟炸后,Adobe MAX 在設計師心里究竟留下了什么
上周,我和 Levi 有幸受邀作為 Adobe MAX 中國大陸地區唯一的 insider,前往洛杉磯體驗了為期三天的盛況。
Adobe MAX 是 Adobe 每年舉辦一次的創意大會。除了發布軟件更新,也會邀請全世界設計、藝術、技術等領域的大拿做演講分享,還有一個創意設計技術領域的展會。此次的會議日程亦是相當飽滿,分成兩場 conference event:Sneaks 發布一些尚在開發中的黑科技,另一部分則是上百場的講座和 workshop。于是會議之初,在密集的場次選擇中便發生了「同時段的演講既想聽這個,也想參加那個」的艱難抉擇心理。
三天下來,我和 Levi 各選所喜、各聽所需,大大小小都有一些感悟和啟發。由于我們的見聞存同又有異,文章主語難以統一,此篇便以我們兩人對話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 Una
▲ 手抖拍攝的開場視頻
EXCITING TECHS AND TRENDS
最令人興奮的新技術與新趨勢
Levi :MAX 既是 Adobe 新技術功能的發布,同時也代表著社會、媒介的發展需求與趨勢。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機器學習帶來的效率提高。很多功能不再需要大量時間和重復勞動,比如 PS 越來越精準的快速摳圖,AE 智能填充和自動追蹤,還有 Adobe Dimension,這幾個更新引起了現場的幾度歡呼。
▲ PS 精準摳圖換背景
▲ AE 智能填充
▲ Fantasticfold,用軟件自動模擬立體包裝效果
Una :那時候我正錄視頻,一度忍不住也想要一起叫起來。在上萬人的會場里,每當演示者講到一個新功能的時候,全場的尖叫與掌聲不亞于見到偶像登場!這恐怕是每天和 Adobe 軟件相依為命的伏案工作者才可以切身體會到的激動。為什么激動?因為一切更新的導向都是為了提高設計的效率、減少重復的體力勞動,以此讓設計師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創意的層面上。
?
Levi :我看到的另外一個趨勢是軟件操作向移動端的延伸,比如新發布的 Photoshop iPad 版和 Premiere Rush。
▲ 現場發布的兩個新軟件
▲ 漫威藝術家 Ken Lashley 現場用 iPad 畫黑豹
Una :PS iPad 版帶來了使用場景的便捷性,結合 apple pencil 的使用相比很多插畫師都會相當開心了。Rush 降低了視頻剪輯軟件的使用門檻,不過重點還是它們能夠和 PC 端的軟件通過云端數據無縫銜接。想必未來幾年其它幾款軟件的移動輕量化版本也會陸續上市,多平臺聯動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
Levi :說到多平臺,這次 XD 的更新,為響應式設計開發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 Responsive Resize 功能實現尺寸智能變化
▲ World Ready 插件實現多語言自動翻譯適應
Una :是的,我去聽的其中一場講座《The Future of Typography》其中講到的一種字體模式 Variable Fonts,就為響應式設計在字體層面提供了更多「響應式」的可能性。
▲ 字重和字體也能夠「響應」 from v-fonts.com
?
Levi :還有一點,XD 更新的語音操控功能。以前我們使用軟件的交互操作多在一種視覺無聲的層面上,而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智能設備大多都支持語音操作,做交互原型的軟件在語音層面上的更新在我看來也是將設計帶入了一種新的「維度」。
▲ 用 XD 制作語音交互模型
Una : 以后設計師不光動手,還要動嘴才行了。
?
Levi :這次還演示了將在 2019 年發布的全新 AR 制作軟件 Project Aero,讓 AR 制作流程更加簡潔,離設計師更近一步。現場演示了 AR 和 PS 以及 DN 的無縫銜接操作。
▲ Project Aero 將在 2019 年正式發布
▲ 直接將 PS 分層文件拖入 AR 中
▲ 與 Adidas 的商業應用結合
Una :Adobe 認準了 AR 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首先在設備數量上:
▲ AR 與 VR 設備數量對比
這代表只要你有智能手機,就擁有一個 AR 終端。另外一點是我的感受:當今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強調體驗式互動,屏幕已經不再是一個單項接收的媒介,而是可提供交互體驗的雙向媒介,用戶能夠從中獲得體驗式互動的愉悅。
INSPIRATIONAL SPEECHES
印象深刻的演講和受到的啟發
上百場的演講包括 Adobe 軟件技能課程與業界設計師的分享,需要提前在官網或者 APP 內注冊。
演講主題非常豐富,比如如何與客戶溝通、電影中的平面設計、程序與設計、字體的未來、設計師如何開展自己的事業、在漫威工作的感受等等。而幾十場主題 workshop(如制作 infographic)太過于火爆以至于一場都沒能有選上……
Levi :「電影中的平面設計」演講者 Annie Atkins 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曾負責《犬之島》和《布達佩斯大飯店》里所有的平面設計,為了還原電影中的時代感,還找到了希特勒的名片來參考。她用一句很有趣的話總結了自己的工作:「all the things that everybody sees and nobody cares about」,但我們都知道,只有完善這些細節,才讓這些電影足夠豐滿和有質感。
▲ 電影平面設計師 Annie Atkins
▲《犬之島》某場景的設計細節與在電影中的呈現
▲ 為《犬之島》設計的過程
▲ 《布達佩斯大飯店》微縮景觀現場
▲ 設計時還找到希特勒與其夫人的名片做參考
INTERESTING DETAILS
一些有趣的花邊細節
Sneaks 展示環節中邀請到脫口秀明星 Tiffany Haddish 加入,不僅吸引了更多關注,也讓新功能的體現更加生動。
PR 的新功能就像 Jason Levine 的演講一樣棒!
現場的簽名墻迅速被填滿,直到活動最后一天還有人在努力尋找空隙寫下自己的名字。
活動供應早午餐的地方被安排在一個巨大的停車場改造的臨時餐廳,場面非常壯觀了。
大概有近萬人在這里就餐。午餐有不同菜品可供選擇,主辦方用貼心的導視系統引領大家去合口味的櫥窗。
展會上見到了 N 家硬件、軟件公司的展位,很多設計師帶著原創產品開店鋪。也是第一次在展會上看見 Vimeo。
CONCLUSION
總結
Levi :可以感受到整個 creative 的軟件生態正在更佳完善。跨軟件、跨平臺之間的協同工作都是為了提高創意和設計工作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軟件操作門檻,看來讓每個人都成為「設計師」又近了一步。
Una :這對于當今的創意和設計從業者來說是一件好事。如今和未來市場對創意和設計行業的要求更趨于整合性和多樣化。因此創意設計從業者創造的不再是一張海報或一個包裝這么單一化的設計,而更多是形式多樣的、內容整合的體驗式設計。因此一系列能夠在不同維度(二維、三維、時間維),不同平臺(PC 端、移動端)無縫銜接協調工作,并且還有云端存儲支持的軟件平臺無疑是一套強有力的工具。
當然要補充一點的是,設計工具的便利并不代表創意設計變得更「簡單」了,軟件的易操作性只能代表設計行業的準入門檻變低了,創意、創新仍然是一件痛和快樂并存的過程,是天分靈感和努力積累共生的事業。
我也始終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替代的是人的體力勞動,而無法替代人之所以為人的創造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