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新媒體人的江湖錄!《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二季》正式發布
首發藍鯨渾水(ID:hunwatermedia)
數英編輯注:微信公眾平臺的誕生改變了無數人的工作方式,一批人抓住了內容變現的機會,他們被稱為“新媒體人”。藍鯨渾水出品的《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二季》邀請8位資深從業者講述這些年他們因微信而發生的變化。這里,直接把視頻放在了開頭,便于觀看。文末,還有第一季的視頻,讓你了解更多。
- 01 -
轉眼間,我們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微信的日子已經有7年零8個月了。微信用近3000天的時間,將10億人的社交、錢包、閱讀習慣…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微信推出的第二年,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眾平臺誕生。這項基于微信開發出的功能不僅和微信一樣,改變了近10億人的閱讀習慣,還影響了幾千萬人的人生軌跡。
他們有些人是寫作愛好者,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一部分人開始做內容創業,“公眾號讓我少奮斗10年”成為他們的真實寫照。
最早的一篇微信公眾號廣告來自程苓峰。2012年8月29日,身為《生于80年代》作者、前騰訊網科技中心總監的他,發了一條微博:我已離職,選擇專心做個人媒體,通過稿費和咨詢獲取收入。個人化媒體和社會化媒體是雌雄一體,是大勢所趨。
2013年1月25日,程苓峰在公眾號“孕峰”(后改名盧泓言)發了第一篇新媒體廣告,廣告主是唯品會,一張貼片售價一萬塊。當年只有2萬粉絲,包括幾十位互聯網上市公司CEO/總裁/CXO、風險投資合伙人。隨后十天內,連售8條廣告,收入8萬元。
當時有吃瓜群眾在微博上提問三連:粉絲能保真嗎?一天的轉化率是多少?能收回成本嗎?
不久后,這些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答,微信公眾平臺吸引了大量的廣告主進行廣告投放,無數人看到了基于微信的這片沃土。
- 02 -
2013年,距離蘇北青年三表在網絡論壇上發表文章已經過去十年。
在貢獻了幾百萬字的免費閱讀之后,三表決定在微信公眾號上傳遞自己的聲音。三表說,也不是誰勸他發聲,他知道自己的個人力量很微薄,但他要說話。
和三表的初心不同,當時還在廣告公司工作的胡辛束,也在工作的同時,做著自己的公眾號。對胡辛束來講,做內容或子社交平臺上發布一些文章或觀點只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賺錢,第二個目的是快樂。
2013.3.13,胡辛束去超市幫媽媽買東西,看到打折消息上的SALE折扣,腦洞大開:如果把男朋友量化,他會是我的百分之幾?5%?感覺有點兒矮。20%?感覺有些巨大。最后驚人的發現10%不多不少,門當戶對。第二天早上十點,趕白色情人節的熱潮發布了《我心中的10%先生》,聲名鵲起。
“我很喜歡賺錢這件事,而不是錢本身。賺錢在我看來是一個逐漸走向自信的過程。另外一點,快樂,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高興的狀態中我看來非常重要”。
所以胡辛束說她最開始做內容的時候,首先是為了自己能夠開心,因為有些話憋在心里難受,另外她覺得如果一直堅持下去,自己可以得到另外一種賺錢的機會。
遠在祖國另一邊,暨大雙學位畢業的安徽姑娘徐妍,在2014年開始通過自己的公眾號寫故事。直到有一天,她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發現別人都在轉發她的文章。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正常的事情,但當時有很多媒體報道,然后自己在打開互聯網搜索‘深夜發媸’或搜索‘徐老師’,出現了很多‘深夜發媸怎么寫文章’之類的文章”。
當別人開始研究你的時候,或者別人說這個人背后有推手的時候,徐妍開始意識到,自己開始有了一點點影響力。
和上面三位不同的是,雷磊是較晚的微信公眾平臺入局者。
2014年中期,雷磊身邊有近30位同事相繼從傳統媒體行業跳槽,當時作為一個初入這個行業的新人,他的想法時跟著人潮走。
“跟著這一波跳槽潮流一起走出來,那時候我的這種決定,倒是和我們當下說的這種傳統媒體的衰落時沒有太大關系的,主要還是覺得,看著前輩都從傳統媒體走出來,我比較相信前輩的判斷”。
……
這樣的新媒體江湖故事,渾水依舊在持續更新中。
三年間,超過500位資深新媒體人的故事被記載于藍鯨渾水的江湖錄中,我們有幸與各位共同見證行業發展,更有幸與這些新媒體人成為好朋友,青梅煮酒論江湖。
- 03 -
三年前,微信公眾號還處于高速上漲的紅利期,微信公眾號影響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改變著媒體的生態環境、商業模式。
當時,25歲的杜子帶著渾水創始團隊,從上海來北京開拓渾水新媒體整合營銷業務。同年8月,由藍鯨傳媒、友融傳媒、萬合傳播共同籌備的首屆最具商業自媒體大會正式啟動。
因為這場大會,渾水結識了數百位新媒體江湖的英雄豪杰。
在和江湖朋友打交道的時候,我們覺得,新媒體江湖發生了那么多故事,總得有人記下來。
于是,藍鯨渾水公眾號正式創立,承載了記錄江湖朋友們的故事的使命,渾水新媒體江湖錄也是從此,開始了每天的更新。
三年后,微信公眾平臺從紅利期到變革發展,有人質疑它的前景,有人依舊看好他的未來。
小程序、知識付費、內容電商、社交電商、增長黑客,每一年的新生“風口”,基于全球10億月活用戶的微信不斷更迭,都讓更多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三年間,渾水親歷著微信生態的無數次變革,陪伴著無數新媒體從業者的發展壯大。
距離首屆藍鯨新媒體峰會已過去三年。在剛過去的9月,藍鯨渾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新媒體峰會,參會報名人數超1000人,超500位新媒體從業者赴會,共同探討現階段新媒體行業的創業機會、內容創作、用戶增長、內容電商、小程序等發展變革與未來趨勢。
在2018第二屆藍鯨新媒體峰會,藍鯨財經高級副總裁劉瑞剛,重提江湖情義。
同樣也是在三年前,渾水拍攝了《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一季》,這是第一部把鏡頭對準新媒體行業的紀錄片。
當時,我們邀請到魏武揮、王梁、葉葉、馬文、歐文、東方6位早期新媒體觀察者、從業者,他們面對鏡頭,首次講述了自己與微信的故事。
三年如過眼云煙,資本入局,紅利衰退……張小龍心中那片生機勃勃的森林越發走向了叢林,其中生物,野蠻生長,弱肉強食,劣幣驅逐良幣,微信規則愈發嚴苛,遏制操守不良從業者的同時,也可能抑制了微信生態本應呈現的繁榮。
回望當年張小龍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越發覺得,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自己進入新媒體行業的初衷。
微信公眾平臺已搭建6年,還記得你最初踏入新媒體江湖的初心是什么嗎?
就是現在,藍鯨渾水重續《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二季》,邀請觀相文化雷磊、畢導畢嘯天、三表龍門陣三表、張沫凡、商務范鄧濰、深夜發媸徐妍、天納CEO王錚、胡辛束8位新媒體資深從業者,講述他們這些年的經歷,回顧初心,共望未來。
在這10分鐘的紀錄片里,你可以看到8位資深新媒體人的初心與成長,還有這七年間,微信的變化。
《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二季》
出品方
聯合出品
聯合發布平臺
聯合發布伙伴
《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二季》
出品人:劉瑞剛 李武
監制:吳娟
制片人:郭楠
導演:吳趙英華
編導:焦亞楠 王詩博
攝像指導:鄒德浩
附送第一季的故事,一起回顧一下吧。
《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一季》
《我與微信的故事·第三季》已進入籌拍階段,敬請期待。
— END —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藍鯨渾水(ID:hunwatermedi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