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復,線下店還有意義嗎?
疫情氛圍下,大家紛紛對重線下的實體經濟表示擔憂:工廠停工、快遞停運、但房租物業卻一樣不少。這樣的大環境下,我為什么依然建議純線上品牌要開拓線下呢?
理由有如下五點:
1. 疫情造成的線下停擺只是暫時的
疫情的確會給線下帶來短期陣痛,但人的本性依舊是群居動物,長期封閉后也會更加激發人們聚會、逛街的欲望,長期來看,線下場景的價值依然不可或缺。
2. 純線上品牌在顧客心智中普遍缺乏“厚重感”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顧客心態。據調研,相比純線上品牌,顧客會更青睞那些線上線下均有布局的品牌。純線上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感覺就好像一個長期異地戀的男友,不一定品牌形象糟糕,但同等條件下,還是少了一份“觸手可及”的真實感,也會讓顧客感覺品牌積淀不夠深厚,缺乏厚重感。以服裝行業為例,早年的雙11銷售額top10中,純線上起家的淘品牌占據了半壁江山,但近兩年淘品牌們幾乎全線陣亡。
2013-2019雙11服裝品類銷售額TOP10
3. 流量紅利見頂,“無限貨架”
失效據智研咨詢數據表明: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人。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在中國能上網的人幾乎都在上網了,互聯網已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且隨著前幾年新消費品牌集體瘋狂投流種草,共同推高了流量價格,流量紅利見頂,線上ROI甚至開始低于線下。而線上所謂的“無限貨架”對應的是精準曝光,當越來越多的品牌都在搶占線上貨架時,你的品牌在不付費、少付費的情況下能否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是個問題。
4.線下觸點讓品牌感知更立體
9012年了,如果你還只把線下僅僅當成賣貨渠道,那對線下意義的理解就太單薄了。線下是品牌重要的觸點,除了賣貨渠道外,線下還承載了人群引流+品牌展示+售前體驗+營造場域的功能,而這些都是幫助品牌彰顯自身價值、積累無形資產的部分。就好像網友面基,見到了可觸可感的真人后,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形象才會更立體。
5.線下可反哺線上
觀察新消費近幾年的開店布局可知,大部分品牌的策略都是“少而精”,只選核心區域的門店,對線下銷售業績并無過多要求,但店鋪設計、人員話術等必須到位,要接受顧客線下體驗線上買的常態,區分不同渠道的作用和價值,進而形成閉環。
綜上,雖然線下的邏輯玩法和資源投入與線上完全不同,但如果你是一個謀求長期主義、渴望塑造獨特品牌價值的企業家,那么我依然建議你在線上盈利模型跑通后考慮布局線下,也許短期支出大于收益,但長期來看,打造線下是你成為一個更有品質感的品牌的必經之路。
下期我們展開講講進軍線下的幾種方式。
數據來源: 艾媒《2019年中國服裝電商行業研究與發展分析報告》、光大證券《10月服裝社零表現較為疲軟,阿里雙十一成交額再創新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