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周俊仲寫給奧美創意人的5封信

舉報 2018-09-07

寫給奧美創意人的5封信

首發:文案與美術 

周俊仲,臺灣人,曾任多家公司的執行創意總監,從1993年至今獲得獎項將近800多個。這是他在臺灣奧美任職一年之后,每月寫一封信,持續半年。目的就是希望能激發奧美創意人的更多熱情,不斷成長,做出更好的創意作品。

很多人都在感慨廣告營銷已經越來越難做。頻率超高的熱點事件,讓應有的判斷和底線在逐漸模糊。在心懷焦慮、浮躁的時代,作為熱愛廣告的創意人不受外界所擾,靜下心來做點事,也許才是向上的正途。感謝murphy,讓文案與美術有機會給大家分享這些靜心寫下的心得體會。文章很長,總共是5封信,皆是murphy多年的從業心得,值得好好品讀、學習、收藏。


01. We Sell, or Else.

We sell, or else. 這是大衛奧格威的名言。因為這句話,奧美才是奧美。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對我們創意人員,有著什么樣的意涵?

首先,我們先問問自己,「我們銷售,否則,我們什么都不是」(We sell, or else.),這句話中,「我們銷售」,那是什么意思?我們是拿著客戶的產品,挨家挨戶的去兜售嗎?當然不是!那我們是憑靠什么來銷售?當然是有效的廣告。

那什么是有效的廣告?有時候,有效的廣告不一定要求我們創造銷售,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它談的是,就溝通而言,能達到預設的溝通目的的廣告。譬如,有時,它只是告知;有時,它只是要求你改變想法;端視你怎么設定廣告的目的和溝通的訊息(通常,是Planner提供這樣的方向和設定)。在這樣的設定下,一個成熟的創意人員,應該要能夠在創意上提供適當而正確的刺激,讓消費者因為這些刺激,而得到我們希望他們得到的結論(take-out),而不是,在廣告上直接把這個結論當成訊息告訴他。

所以,理論上,我們只要確認我們的創意是符合策略的,那我們做的就是有效的廣告。或者說,是有效的溝通。

當然,很多時候,這樣的廣告也帶動銷售。但是,那是更復雜的事:我們必須有很棒、很清楚、而且是很正確的策略,讓創意人員知道,消費者的洞察是什么?他的創意應該在什么地方上用力?他的創意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要做到這點,就有賴于我們對于消費者洞察、和客戶市場的了解。簡單來說,就是確認創意要做對的事。當創意和策略都做對的時候,我們的廣告就有銷售力。


有效的廣告、能銷售的廣告、杰出的廣告

但是,我們也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有效的廣告(當然也包括有銷售力的廣告),都是很棒的創意。我們WPP集團的ECD Neil French就曾說過:「讓我們最難堪的是,爛廣告也會有效;P & G每天都在證明這件事。」而這件事其實不難理解,因為,P & G總是做對的事情。他們花很多時間、金錢,去了解消費者洞察,并且,他們努力創造產品本身的差異,所以他只要用說明文說清楚就好了。(然而時至今日,他們也發現,產品差異愈來愈小,過去四、五年的時間內,他們在食品和化妝品上,表現已經不像過去那么風光了)

只要做對就好?聽起來很簡單是不是?不過,坦白說,做對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難題!光是要你去訂出單一的銷售主張(Single-minded Proposition),就包管你忙得滿頭包!更別談,在這之前,我們還得根據對消費者的了解,厘清廣告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了。不過還好,在這方面,我們固然可以有我們自己的看法;更棒的是,我們有很棒的planner來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背景和難題。然而,我們也必須很謙卑的承認,過程中,我們仍然可能犯錯,而給了錯誤的方向,這樣的廣告,當然是不能創造銷售的。但即便是如此,我們仍然在廣告上做了有效的溝通(因為它符合策略)。

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從字義上來看:We sell, or else.當然是要求我們的廣告,要能創造銷售。但是,對我們而言,只創造銷售,那還不夠好!我們追求的是,杰出的創意,既能帶動銷售,又能在創意的水平上有杰出表現,簡單說,就是很棒的創意!當然,衡量「很棒」,國際廣告獎的獎項,是一個很好的標準。

簡單來說,有效的廣告是,創意做對(符合策略的要求);有銷售力的廣告是,創意和策略都做對;杰出的廣告是,創意和策略都做對,而且創意做好!

所以,讓我們都誠實一點,我們會覺得大衛奧格威只是要求我們追求有效的廣告,或是有銷售力的廣告,而它可以是很爛的創意?或者,我們可以大剌剌而且毫不慚愧的說:Hey,我創意做得很爛,但我把客戶的生意做得很好?或者是,我不關心創意好壞,我只關心客戶產品的銷售好不好?還是,能創造銷售的廣告,就是好廣告?這這這……這聽起來,會不會比較像是一個不能做出杰出創意的借口?有沒有這樣的印象,我們總是聽到那些無法做出杰出創意的廣告公司,對外這樣宣稱。

我們應該把標準提高,我們應該大聲告訴別人和我們自己的伙伴:「我們要做很棒的創意,我們要做杰出的創意,甚至,我們要做能得獎的創意!」這沒什么不好意思的,因為我們總是確保,我們的創意在對的方向上(當然策略本身如果就是錯的,那就沒辦法了)。而且,做對且做好,我們實在看不出,這兩件事有什么沖突之處?更何況,在創意上發光發亮,最終還是客戶受益,它幫助客戶的產品得到最多的注目度、最深刻的印象、偏好,甚至是,最大的促購力(purchase intention)。

有這么一個實驗證明,科學家們先測量一只跳蚤,最高可以跳到多高?他們測量的結果是,三十公尺左右。然后,他們在跳蚤上方高度二十公尺處,放置一塊板子,再讓跳蚤跳。跳蚤當然跳不過,牠總是撞到板子。這樣反復好幾次后,再把板子移開,但這時,跳蚤卻只能跳到不到二十公尺左右的高度,再怎么試,再怎么鼓勵牠,卻怎樣都無法回到原來的高度了。如果我們只是把自己的標準訂在,追求有銷售力的廣告,開口閉口都是銷售、銷售、銷售,長久下來,我們就再也做不出杰出的廣告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永遠追求杰出的創意,銷售反而是容易達成的。而不是,追求有銷售力的廣告,杰出或得獎,是伴隨而來的,自然的事。


銷售仍然是很重要的事

我們因為追求杰出創意而成就銷售,不是追求銷售而成就杰出創意。不要倒因為果!

要做到這點,我們就必須在滿足客戶的銷售要求之余,再多加把勁、再多用點力,努力在創意上發光發亮!我們為客戶帶來銷售,同時也要為我們自己帶來聲譽。對客戶而言,他只要求前者,對我們而言,我們兩者都必須做到!

是的!兩者都要做到!如果你的創意很強,但卻無法創造銷售,客戶即使這次買了你的創意,下次,他就不再相信你。于是,客戶變得保守,你以后賣出杰出創意的機會就愈來愈少。相反的,你去堅持一個杰出的創意,客戶即使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用了,銷售結果卻很好,客戶更相信創意對他生意的幫助,客戶愈來愈相信你、相信創意,你就愈有本錢去堅持杰出的創意。一個是惡性循環、一個是良性循環,長久以往,差別就很大了。

這是發自肺腑之言,不必懷疑;我們都太驕傲,驕傲到不屑說謊,驕傲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我們真心相信事情是這樣被成就的。相信創意的力量,所以我們成就銷售。不要再說,我們相信有銷售力的廣告了,那只會讓我們更達不到銷售的要求。而且,事實證明,愈有創意的廣告,它能帶來的銷售,往往也愈大。

所以,沒有任何不敬,是不是,我們可以定得更清楚:

We sell (by great ideas), or else.


02. 創意迷宮的出口,如何做一個好的CD?

這個月,我們來談談「創意迷宮的出口」。迷宮出口的選擇,決定了一個ECD或是一個CD的好壞,甚至,決定了一家公司的好壞。

那么,什么是「創意迷宮的出口」?「迷宮」的理論源自哈佛大學里的一個博士,理查德,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究創意,并跟一家全球知名的廣告公司合作,在廣告公司內部應用這樣的方法。以下,就是他的發現:

簡單來說,創意人員在接到Brief之后,他就要負責在一定的時間里,產出創意。而尋求創意的過程,是非常迷失、非常不知所措的,我們叫做「創意的迷宮」。換言之,當創意人員開始想創意時,他就進入了迷宮。比較特別的是,這個「創意的迷宮」只有一個入口,但卻有五個出口。

一般來說,創意人員很容易的就找到了第一號出口「平凡的」(Ho-hum,也就是So So的意思),于是,創意人員就從第一號出口出去了;這也是我們常常看到的,90%的廣告。如果,你不甘于平凡,你就要把原本從第一個出口出去的創意收回來,在迷宮里再迷失一陣子,再多花一點時間,然后,你就會找到第二號出口「有趣的」(Interesting)。但這只是「有趣」而已,你可能還不滿足,你覺得還可以更好,你可能還有一點時間,你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訴求同一件事,突然,你看到了另一個出口,而這個出口很可能就是第三號出口「好的」(Good),或是第四號出口「杰出的」(Great);只有太少太少的作品,可以從第五號出口「驚世之作的,不尋常的」(Spectacular)出來,而這類的作品,讓廣告創意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充滿了驚奇和想象力!

那么,如何去確認這個創意是從第五號出口出來的?理查德德提供了三個標準:第一,它必須是屬于品牌的(Branded);第二,它必須是單純的(Simple);第三,它必須是很意外、很驚奇、但又很貼切的(Surprising-appropriateness)。通常,只要做到這三點,即便不是第五號出口出來的創意,也是第四號出口出來的創意了。

有趣吧?以上,就是理查德德博士的發現。

那么,CD在這個尋求創意迷宮出口的過程,該做些什么?在走迷宮的過程里,CD不必是領隊(當然也可以是),但他要堅定的選一個出口站在那里。如果,他總是站在第一號出口,那他所帶領的創意團隊的作品,很可能永遠從第一號出口出去。一個好的CD總是站在第三、四、五號出口,他在那里,向他的創意人員招手,意思是說,到我這里來,我在這里。好的CD必須讓他的創意人員知道,我們追求什么樣的創意?我們的標準在哪里?也就是我常常說的,我們必須為自己設立高標準。

但那是很難的,需要大量熱情、毅力、還要有一些傻氣,相信事情沒有那么糟。因為,生意和客戶通常都會在第一號出口等你,業務也是(我們奧美好多了),一些以為策略、調查可以完全指導創意的Planner更是(我們奧美好很多)。不過,正因為它難,所以它也決定了CD的好壞。

當然,一個好CD還要有監控、品管作品的能力。他必須有一些鑒賞力,他要能分辨得出來,這是第一、二號,還是第三、四、五號出口?也就是說,CD必須狠下心來,在第一和第二號出口處,放置電擊棒或捕獸夾,電死或夾死這些該死的創意人員及創意,勇敢的拒絕這樣的作品,久了,他所帶領的創意團隊就會知道,「奶酪」在哪里?

這個道理,就是我去年底,在創意部大會里,跟大家所說的,要把追求效率(Efficiency)為目標的「通過導向」(Approval Driven),改成以追求質量(Quality)為目標的「標準導向」(Standard Driven)。久了,我們就可以提升為,以追求快樂(Pleasure)為目標的「熱情導向」(Passion Driven)了。那時候,我相信,大家都是快樂的。

所以,一個好的CD,沒有悲觀的權利,他應該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他必須要鼓舞大家,帶領大家相信,事情沒那么糟,永遠懷抱可以產出好作品的希望。

一個好的CD,不能跟別人說,我的創意品味、能力都很棒,但我沒有好的機會,我做不出好作品。(那通常是借口,我總是在應征人時,聽到他們這樣說)

一個好的CD,不能跟別人說,我的所有的客戶都很爛,所以,我沒有好作品。(一、兩個爛客戶或許是實情,但所有的客戶都爛,那就是能力或品味問題)

一個好的CD,也不能帶領大家去追求「還不錯」的作品,而是要把「還不錯」或是「好」當成最大的敵人,要殺死它們,帶領大家追求「杰出」或是「驚世之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即便不是每次都達到,也不會淪落到只是「還不錯」,或是Ho-hum,起碼,它還是「好」的創意。

最近,我們有一些人剛剛升上CD,也有一些人做CD很久了,還有一些人,正努力往CD的路上邁進,這番話,或許可以給你們一些參考。因為,我是這樣來評估CD的好壞,而這無關乎年資、經驗、當然也無關乎我個人的喜好。作品會說話的,不僅是在廣告獎評審的會場上,同時也在你的年度評估調薪上和年終獎金上。

我們很幸運,能在奧美工作。奧美的業務和策略都很棒,他們努力工作,讓我們產出很棒的創意,而且,奧美的文化向來保護創意,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我們還不能產出杰出的創意,那我寧可苛責創意部的人多一點。

最后,我要大家問問自己:你追求的,或者說,你平常做的創意,是一號、二號出口的作品?還是三、四、五號出口的作品?而我,總是等在三、四、五號出口,期待著,和你們相遇的驚喜。

(提供你另一個判定出口的參考:我們最重要的時報廣告金像獎,獲獎作品中,大約40%的作品是Interesting,50%的作品是Ho-hum,只有10%是Good以上的作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那10%的作品)


由周俊仲執掌的臺灣LB新作


 03. 創意的限制條件

這個月,我們來談談創意的限制條件。

或許有人對「限制條件」這個字眼,深惡痛絕,覺得它會阻礙了創意發展的可能,務必除之而后快。但是,讓我們換個方式看,你就會發現,限制條件,才是引領你做出不同創意的最佳導引。

在此,我不想談那些老生常談,說,創意本來就是在既有的條件下發展出來的,它當然要受到某些限制條件的規范。所以,這不是所謂的官方說法,而是,純粹的,從創意的角度來看,限制條件,能給我們什么樣的幫助?

策略單上,想想看,你會碰上什么限制條件?很少的預算?很趕的完成日期?很短的秒數?這些通通都是。但如果你只有很少的預算,你就會逼迫自己往另外一條路去走;也就是說,別去想大場景,也別去想懸疑的故事,甚至也沒有太多的橋段和演員,你必須把腳本弄到最單純的地步,甚至是,一個鏡頭,故事就要結束。嘿,可是這聽起來真不錯,不是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只有很少的預算!

讓我給你們一個例子。十一月的某天,我們接到一件工作。客戶說,他們跟經銷商談好了,產品上市一定要有電視廣告推廣,否則他們上不了貨架,但他們的預算只有五十萬,只要拍十秒鐘的片子就好了。這聽起來,像是一個交差了事的工作,因為客戶說,只要拍出來就好了。

但是我們的創意人員可不這么想。我們認為這是絕佳的大好機會!客戶對這支片子的要求不高,他只要有片子就好(對經銷商交差)。正因為如此,我們幾乎可以決定,我們要拍什么片子。于是,創意人員用力想啊想的,想出十幾支腳本,再把制片找來,問他這些片子要花多少錢?把符合預算的留下來,再過濾一次,留下我們最喜歡的一支,就去提案了,而且只提一支。這支就是我們后來拍出來的,天仁玫瑰綠茶「玫瑰口味」篇。故事是說,一個年輕人,看見桌上有一瓶綠茶,于是就伸手去拿,不料手碰到瓶子的一剎那,他立刻痛得縮了回來,并把手指放進嘴里吸吮,然后,再低頭仔仔細細的看了一下瓶子;這時,字幕浮現:天仁綠茶,玫瑰口味。一鏡到底(見附檔)。交片時,我們交了十秒跟十五秒兩個版本,客戶很開明的挑了十五秒的。他們說,十秒足夠,但十五秒更有呼吸空間,更好。真好的客戶。而這一切怎么發生的?就是因為,我們有五十萬、十秒的限制。

限制條件會強迫你另尋出口。而這個出口往往不是別人能找得到的,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限制條件。這真是好事一樁。限制條件讓你有新的思考方向,讓你從不同的觀點詮釋同樣的訴求,而這些聽起來不是很好嗎?

但如果沒有限制條件呢?(真好,我還沒碰過)或者說,條件都很好呢?預算也夠、秒數也長?

那你就要為自己設立限制條件!

譬如,你要傳達,車子泡水了。想想看,你第一個進入腦子的畫面是什么?一輛車子泡在水里?好,現在,給自己一個限制條件:不能看見車子泡在水里,但要傳達同樣的意思。你會有什么畫面?如果你想得出來,那就是新的。

再想想,如果我們要傳達時尚,但規定不能用時尚的人或穿著去表現,你會有什么想法?(Nokia 8310的「乞丐」篇)

又或者,你要傳達電視屏幕的畫質很清晰,又不能去表現它清晰到任何細微都看得見,你又會有什么想法?(普騰液晶電視「模糊」篇)

其實,好的創意就是在這些限制條件下尋找出口。只要你找到了出口,那往往是新的創意,是別人沒有想過的。優秀的創意人員總是對這些限制樂觀以對,甚至,自己為自己設下限制。只要想想,那些杰出的創意,跟一般的創意有多么不同,你就會知道,他們其實都是尋求另一條路,或是另一個出口去走,而能強迫你這樣去做的,限制條件是一個很好的引導。

下次,如果你再碰到一些限制條件,先別忙著拒絕或皺眉,因為,那很可能是幫助你想出杰出創意的途徑呢。

當然,我這么說,并不是歡迎業務人員或是策略人員,寫出一大堆限制條件來,把創意五花大綁,那不是我的本意。它還是要依循專業廣告的基本規范,諸如,單一主張訴求、相關的Consumer Insight等等。

但是我要非常鼓勵創意人員用正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限制條件。甚至,要為自己設立特定的限制條件。意思是說,你可以要求自己,我不要做什么,或我不能做什么。而這個「什么」,通常是常見的,一般的,大家都這樣做的,先定下來。雖然這時,你可能還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是,先決定你不要做什么,在創意的起跑點上,你已經贏別人一大步了。


 04. 如何保護創意

這個月,我們來談談,如何保護你自己的創意?

從好些年前開始,不斷的有人慫恿我開一堂課程,談的是,如何保護創意?當時,我只覺得奇怪。怎么保護創意要人教的啊?那不是每個創意人都會的嗎?我是說,不是每個創意人都是拼了命地保護自己的創意嗎?但是,他們堅持,我一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保護自己創意的秘訣,否則,我怎么老是運氣那么好,都碰上一些好客戶?而且,怎么老是一些公認的爛客戶到了我手上,卻馬上搖身一變,變成好得不得了的客戶?

對耶,我老是碰上好客戶!他們愿意和你對談,愿意聽你說話,表達看法;當然他們也希望你聽他說,然后,共同尋求一個對他們生意最有幫助的創意!

于是,我開始想,會不會,這當中真的有什么方法?是別人常常忽略的?以下,就是我整理出來的看法:

現在,讓我們從發想創意的步驟開始,看看從發想創意到創意完成的過程中,你能夠做哪些努力,來保護你的創意? 


首先,先把策略搞清楚

很多人在這一塊,是模模糊糊、糊里胡涂的讓它通過了。他們不知道,把策略搞清楚,對他們日后的創意發展有多大的好處。簡單來說,搞清楚策略,是確保你日后能在同一個平臺或方向上,建立你的爭辯。當然,也建立你的創意。

讓我舉個例子。2000年底,當我接手福特汽車后,第一個案子Ford MAV上市廣告,第一次提案,面對我從來沒見過的客戶們(在座的只有一個我認識);提案時,會議桌上,我拿出了他們簽了名的策略單,問了他們一個問題:「根據這份大家都同意的策略,請大家告訴我,我們的廣告要跟消費者訴求什么?我想確認,我們的創意,是在同樣的共識下發展出來的。」

客戶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響應,氣氛有些尷尬,終于,有人開口了。他說:「我認為應該是……。」說完,他的另一個同事馬上接口:「還有,那個……也很重要。」接著,另一人又舉手,說:「那消費利益呢?難道消費利益不重要?還要表達消費利益。」大家總共說了五、六個答案,但是沒有一個是正確答案。

我微笑著,等他們全說完后,我說:「同樣一份策略單,各位卻有五、六種不同的解讀。各位說的都沒錯,這些確實都出現我們的策略單上,但是,我們的創意卻無法符合五、六種不同的訴求。所以,我要請各位暫時忘掉你剛剛說的訴求重點,先聽我說……。根據這份策略單,我們廣告的訴求重點是:車子尺寸很小,內部空間卻很大。」客戶聽完后,又是一陣面面相覷……。

當然,故事還沒完。但是,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厘清楚策略的好處。它是你跟客戶對話的平臺,這個平臺必須清楚、扼要、不模糊。我從來都不同意,客戶不懂策略這樣的說法。那或許是事實,但是做為一個廣告代理商,我們有義務用白話文說到讓客戶懂,而這一點都不難。最怕的就是,我們不清楚,客戶也模糊,所以大家各說各話,最后,憑靠著客戶的直覺及喜好決定創意。于是,創意成了測試策略是否通過的工具。

對于策略人員及業務,我要鼓勵他們,不要把跟策略不相關的產品信息及訊息放進策略單里。策略單不是產品描述,它主要是提供方向和觀點,跟這個觀點有關的,你才放進來。像是,訴求產品好吃到不行,支持點卻是:不含防腐劑?很奇怪吧!又例如,并不是每張策略單上,都要把消費利益放進來;如果這個利益并不是你的策略重點,那你這么做,只會讓客戶混淆。他或許會期待在你的創意上,看見這個消費利益。總之,你覺得創意上不該出現的,或者不是重點的,通通把它拿掉,這么做,會讓你自己,和創意人員及客戶,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策略的重點。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熟悉了?Single-Minded并不是策略單中的一個欄位,而是思考的方式。不要用填空的方式,去寫你的策略單。

對于創意人員,我要鼓勵他們,對于策略單上,任何一個讓你不安的字眼,你都要想辦法爭辯、厘清,直到你安心為止。

不要打模糊戰,因為這樣只會讓你在發想創意的過程中,更加的不安,而這個不安,會一直擴大、擴大、擴大,最后形成一個夢魘,把你吞噬。

另外,策略單上,任何一個會阻礙你發展創意的要求,你都應該拒絕!像是:「這個利益支持點有三項,每一項都要清楚的在創意上表現出來……。」當然,有些限制條件,只要是合理的,你還是得接受。像是預算,秒數等等。

大體上說來,只要你在策略上弄清楚,廣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廣告要溝通的訊息是什么、對誰說話,這三項,你就可以開始做創意了。


 發想創意的階段

 經過一個星期以上的折磨,你終于想出了一個很棒的創意。你興奮莫名,隨后又開始擔心,萬一客戶不通過怎么辦?天啊,那多可惜啊!嗯,于是你決定保護這個創意,為它護航。你天真的想著:啊哈!我要想出兩個很爛的創意,跟這個很棒的擺在一起,讓客戶一看就覺得它很棒!

但這通常是白癡的想法。莫非定律上說:「大便永遠會發生。」(Shit happens all the time.)客戶永遠會挑一個,往往是你認為最差的創意。這種情況屢試不爽。

不要把你的創意提案,交給運氣。你應該再想出兩個一樣棒的創意去提案。提案前,問自己一個問題:「客戶挑了哪一個創意,我會后悔?」如果有,那就把它拿掉,再想一個。要讓客戶沒有機會挑到爛創意,這才是真正保護創意的最好方式。很辛苦,但卻不依賴運氣,很實際。永遠不要相信業務部這樣的建議:「提一個安全的,或是客戶要的。」他在害你!雖然他不這么覺得。 


提案階段

提案前,先弄清楚,客戶期待什么樣的廣告。然后再看看你的創意,符不符合他的期待。如果不符合,那你就剩下兩件事情可做,一個是改到它符合,另一個是想辦法把客戶的期待打破,導向你的創意。事實上,我發現提案時,說服客戶放棄掉原來他想象中的廣告,比說服他接受我們的創意比較好,要有效得多。

大多數的客戶在發工作給你做時,他們的腦袋中,都會有一個他想象的,廣告的樣子。那是他的孩子,就像你的創意是你的孩子一樣。提案前,你最好想想,怎么讓客戶先放棄他原來的想象跟期待。否則,他們會在你提案時,焦慮的尋找著: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呢?怎么還沒看見?

讓我舉剛剛的例子說明,當我說完Ford MAV的策略后,客戶說:「那消費利益呢?好開好停,難道不用說嗎?」我立刻響應他:「這個問題真好。我先讓各位看兩支片子,再來回答。」我拿出了先前準備的帶子,放給他們看。一支是MANIX 002的保險套廣告,一支是飛利浦Turbo吸塵器的廣告。MANIX 002的保險套廣告,內容是兩只手撕開保險套的包裝,拿出保險套,套在右手食指上,繃緊,接著,套著保險套的食指去沾印泥式的墨水,最后,食指用力的壓在一張白色的紙上,蓋出一個清楚的指紋印。而飛利浦的吸塵器廣告,是一個裝著吸塵器的紙箱,兩只手入鏡,打開紙箱,拉出電線出畫面,接著,吸塵器轟轟聲大作,紙箱開始扭曲變形,最后,整個紙箱被吸塵器完全吸入。

看完后,我問客戶:「各位覺得第一支保險套的廣告,在說什么?」「薄啊!」「超薄!」客戶們異口同聲的說。我接著問:「那薄的消費利益是什么?」客戶們笑了,笑得有點淫穢。但他們還是說了:「會很盡興啊。」「很爽啊。」(這個答案出來時,我記得大家笑得真開心)「咦?奇怪,」我接著問,「怎么你們都知道這個消費利益?廣告中并沒有演出啊?廣告中你有看到一個男人很爽的樣子嗎?」「消費利益不一定要演出的,有時候是不言自明的。為什么?因為它演出的是,支持這個消費利益的特點和原因。」

同樣的問題,我又再問了一遍關于飛利浦的廣告。「吸力強啊!」「家里打掃得很干凈啊。」客戶們這樣回答。「但是,」我說,「你有看到他們家里打掃得很干凈的樣子嗎?」「同樣的,如果我們可以把『車子尺寸很小,內部空間卻很大』的特點傳達得很清楚,消費者也會知道『好開好停』的消費利益。」客戶們到這時,終于點點頭,同意這樣的策略。

但是,我說:「還沒,我要讓各位再看看兩支片子,然后再問各位一個問題。」我于是又把剛剛的兩支片子再放一遍(我錄了兩遍)。客戶狐疑的看著我,他們才剛剛看過這兩支片子。我笑著說:「各位都看過策略單,策略單上有一欄叫做『目標消費群』。現在,我要請各位想象一下,這兩支片子完成以前,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張策略單,上面也寫著他們的『目標消費群』。譬如,保險套的目標消費群,寫的可能是:男,三十五歲,白領,每周做愛三次,做愛對象可能分別是……,性愛對他的意義是……。而飛利浦吸塵器的目標消費群,寫的可能是:女,四十歲,專職家庭主婦,每周打掃家里三次……,打掃對她的意義是,她覺得她是一個好太太、好媽媽……等等。」「但是,片子從頭到尾,你有沒有看見這樣的人出現在影片中?」「為什么沒有?因為那不是重點!策略談的是產品特點,不是人,更不是人的生活形態。」我越說越興奮,「所以,不要做夢(我確信我用的是這樣的字眼),在我們的創意中,你會看到我們的消費者,開著我們的車子,帶著全家人,享受的美好的RV生活。因為那不是我們的策略重點。重點是車子的特點:車子尺寸很小,內部空間卻很大。」

客戶大概覺得他們上了賊船。我確信他們真正同意后,才開始了我的提案。那次的提案,一次就過了。

會議中,當然也有人提出問題。但是你要知道,客戶的工作之一,就是負責提問題;他只是在盡他的責任而已(特別是,他的老板也在場時),倒不是他真的持不同的意見。這時候,你千萬不要退縮,以為客戶拒絕了你的創意,你只要耐著性子,一一回答他們的提問就好了。很多時候,客戶提問,只是想再一次確認,這個創意是對的。所以,你的態度很重要,你的堅持跟篤定,會有助于強化這樣的再一次確認。不過,有時客戶是真的拒絕,但別擔心,你很容易就可以從他的語調和神情中分辨出來。


執行 

創意通過后,保護創意的工作才真正開始。別以為,創意通過,一切就等著時間來完成它。在這個階段,你的客戶、你的執行單位,會想盡辦法,無所不用其極的,搞砸你的創意!你甚至會懷疑,這些人是不是跟你的創意有仇?

首先是導演,導演一定會想辦法改你的腳本。他會告訴你:「Hey,我有一個很棒的想法!我告訴你……。」然后,把你的腳本改得面目全非。如果這時,你本來就熱切的期待,導演為你的創意加分,再加上你不是很肯定自己要什么,那你就很容易讓導演牽著鼻子走。而片子的成敗,就從此交在導演手里了。過程中,你完全談不上片子的監控,你只是不斷的被告知,導演要怎么執行。你只能等著結果發生。不論好壞。萬一結果不好,你能做的就是,趕緊撇清關系,說:「導演搞砸了我的片子。」

但這是錯誤的觀念。片子的成敗,不在于導演,而在于你的監控能力。導演只是一個執行者。你應該去了解導演提出來的每一個執行細節,然后把這些細節放進你的IDEA中去檢查,看看導演是不是真的了解了你的IDEA;如果他真的了解了,那他的所有的執行,都是為了凸顯這個IDEA。不要只是單獨的討論,這個執行的Treatment有沒有趣,而是應該考慮,這個Treatment是否能把你的IDEA凸顯出來。而這兩者可能是沖突的。例如,你的想法(創意)很有趣,那就不要讓觀眾把注意力,放在怪異的場景或服裝上,甚至是夸張的演出上(例子之一就是川貝枇杷膏的廣告,那個孟姜女),而是應該放在這個想法上。

不要輕易相信導演,他并不比你更懂得IDEA,他只是比你更懂得執行而已。事實上,這世上不會有人比你更懂得你自己的IDEA!不要讓導演跟你比稿,讓他單純的去執行你的IDEA。在這個IDEA下,如果導演的執行Treatment更能凸顯你的IDEA,那就接受;如果不能,或不確定,那就拒絕。事實上,沒有人能搞砸你的IDEA,除了你自己。而會發生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因為你的監控能力太差。

另外一種可能是客戶。你可能會在制作前會議上,聽到客戶這么說:「對了,可不可以多拍一、兩個鏡頭?因為……。」或者這么說:「如果腳本這么改,會不會更好……。」這時候,你要非常小心。你要趕快弄清楚,客戶這樣的要求,有沒有偏離你原來的IDEA?如果有,你要把客戶拉回來,再把原來的IDEA講一遍,然后勇敢的拒絕!如果沒有偏離,那你就要想想,這樣的要求,會不會削弱你的IDEA強度?如果會,也要拒絕。

如何拒絕是另外一個問題。原則是,不厭其煩的跟客戶一再的確認IDEA是什么?什么樣的執行能讓這個IDEA的強度發揮到最強?

回到剛剛MAV的例子。客戶在PPM上問:「如果,我們把前半段的七人座休旅車改成一般的房車,會不會更好?因為文案上說:它跟房車一樣大。」我說:「不會更好。因為前面的車子是七人座的休旅車,更能夠顯出我們的MAV很小,也因而更為靈活,才能有好開好停的聯想。」「那么,」客戶繼續問:「能不能多拍一個內裝的鏡頭,讓消費者看看我們的內裝有多豪華。」「不能!」我斬釘截鐵的說:「我們的秒數只有三十秒,扣掉后面三排座椅的演出和福特的Logo,我們只剩下二十四秒;時間給前面的情節演出,已經不太夠了,你即使是拍了,也放不進去。更何況,我們是一鏡到底,也沒有機會讓你看到內裝;而且內裝的豪華也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的重點是,車子很小,內部空間很大,而內部空間很大這點,我們也已經都同意了,我們用『它能坐七個人』來表達。」客戶拗不過,終于同意照原來的腳本拍。

拍攝前,你最好一定要做到一點:確認創意和方向只有一種可能。不要在有很多種可能的情況下,去拍攝你的腳本。那只會搞死制片公司,同時讓客戶在后面交片時,改腳本改得亂七八糟,或是四不像。如非必要,也不要輕易答應客戶,你會多拍一、兩個不同的鏡頭跟演出,因為多拍一、兩個,就是意味著,它會分掉你其它鏡頭的拍攝時間,而你可能因而無法把其它的鏡頭拍好。

如果這些辯解跟說詞都無法讓客戶打消多拍的念頭(不管是創意方向的偏離,還是削弱了創意的強度),那么,要客戶多付錢,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殺手锏。通常,客戶只要一聽到要多付錢,大多會放棄(交片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創意的方法)。但如果客戶愿意因此多付錢,那就表示他認為這個很重要,也很堅持。這時,你就應該退讓,先拍,然后在交片時,再想辦法說服他。

故事繼續發展,我們在PPM時,問制片公司,他們打算怎么拍?他們說:「我們在棚內拍,林口阿榮片場,K棚,最大的。」「棚內拍?高度夠嗎?」我立刻問。「放心,」他們說,「我們量過了,沒問題。」我問:「那柏油路面呢?」「我們鋪全新的。」「新的柏油?」我說,「那很黑耶,干的跟濕的柏油,兩者不容易分辨出來。」他們說:「我們會用石灰粉鋪上去,做成干干的樣子。」「石灰粉?」我越聽越不放心,我覺得造假的成分太多,不容易全部都做得很好,「那會像嗎?」「放心啦,包在我們身上。」他們這樣說。我忍不住又說:「你們怎么執行我管不著,反正,我要求最后的結果要很真實,是真的柏油路面,日曬雨淋的那種,灰灰白白的,雨天過后,因為被車子遮住,而跟旁邊雨淋過后,黑黑濕濕的柏油,對比形成一個干干的印子。」「知道了,沒問題。」他們說。

片子拍出來,車子的動線和演員的演出,秒數的控制,都沒問題;唯一的問題是,柏油路面假到不行。我看著制片公司,問他們怎么辦?他們嚅嚅的說:「或許可以進后期,用計算機再修修看?」我判斷,這不可能達成,拍的素材已經不好了,再修也是白搭。我要求他們去馬路上補拍柏油路面,干的跟濕的,通通拍回來,然后再進后期,一片一片的貼上去。我還去跟客戶借了一輛車,拍車輪壓過,水花濺起來的鏡頭,也用后期貼上去,以增加片子的真實感。

還好,那時離交片還有一段時間。我們沒日沒夜地做,后期一格一格的貼,最后終于做到我們都滿意為止。交片,倒是沒有碰上多大的麻煩。客戶滿意得很,說,這是有史以來福特最好的片子。(見附檔)

交片時,我要叮嚀各位,不要去交一個你會后悔的版本。你甚至不應該讓客戶有太多選擇,有時,只交一個版本并沒有什么不對。如果你覺得不安,把其它的版本帶著,但不要先給客戶看,真的不行,再拿出來,告訴客戶,你嘗試過這么多版本,為什么你推薦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想辦法要求制作公司,做到你滿意為止。不要妥協,如果你一開始的要求從來沒變過,那制作公司就有義務達到你的要求。要求執行達到最好,這并沒有什么不對。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想做好好先生,這些都是你搞砸創意的重要原因。

當然,我這里舉的例子都是片子的經驗。但是應用在平面上,一樣適用。

另外,我想說的是,一個人再怎么努力保護創意,都不如一個重視創意的公司文化來得有效。我們很幸運能在臺灣奧美工作,奧美文化向來保護創意;碰上難題時,我要鼓勵你們,尋求其它人的協助,不管是業務或是你的老板,我相信他們一定都會支持你,為保護創意而一起努力。

最后,我要大家都想想,保護創意前,我們該做些什么?

先想出一個很棒的創意!


05. 謙虛一點

奧美!一塊閃閃發亮的招牌!從20年前,一直吸引著臺灣地區最優秀的人才進駐。輝煌的紀錄、顯赫有名的人……,的確,在臺灣,提到廣告,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奧美。我記得,當我還是小朋友時,大家只要一聽到要跟奧美比稿,就沮喪得不得了;或是,只要一看到好一點的廣告,就直覺認定是奧美做的。那個年代,奧美就是廣告業的標竿,永遠為業界帶來新的作法、新的思考。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歷史,印象中,奧美人總是驕傲得不得了。他們走路有風,用鼻孔瞪人。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聽到:奧美又Fire掉哪一個客戶了。不消說,奧美開除的,一定是爛得不得了的客戶。那時候的我,對奧美充滿敬畏之情。一心想進奧美。

1993年,我得到一個奧美面試的機會。面試我的創意總監說,我的作品不夠好,但邏輯性的垂直思考很清晰,很適合做業務人員,創意人員不適合我。言外之意是,我根本不是做創意的料子。我在心里直罵:「放屁!放屁!放屁!」想來,我當時的臉色是很難看的。

我覺得受到了屈辱。從此打消了進奧美的念頭,并且立定志向,一輩子不進奧美,要在奧美外面擊敗它、超越它。

沒想到,2003年的8月中,十年后,我還是進了奧美。

進奧美后,我發覺,我們奧美人還是驕傲得很。我們嘴上不說,但我知道,我們還是覺得自己是最棒的。那時候,奧美其實是處于谷底的階段,獲獎創新低,人員短缺,作品也不精彩,客戶滿意度也不高。真的是很難理解,為什么我們還這么驕傲?對于外人或新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我們奧美如何如何……。或是:我們奧美不會這樣……。真的不夸張,那怕是早進來三個月的人,都會對新來的人這樣說。坦白說,我覺得奧美人不容易接受新的觀念、新的作法。因為,它的傳統跟歷史,太容易讓人驕傲。任何新的作法,新的想法,都容易被視為對傳統奧美價值觀的挑戰。

但真正能讓奧美向上提升的,卻是那些挑戰奧美的人。我們還不夠好,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我們太專注于檢視奧美內部,而忘記看看外面的世界。事實上,如果我們認真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就會知道,我們其實不比別人好多少,或者說,強多少。在臺灣,我們是最好的廣告公司,但在大中國區呢?在亞太區呢?把眼界放寬,我們就容易看見自己的不足。比起那些表現杰出的新加坡人、泰國人,我們還是差人家太多太多。

或許,我們應該常常說:別人如何如何……,而不是,我們奧美如何如何……。多看看、多想想別人的長處,總是錯不了的。

當然,奧美人在其它的方面是很可愛的。例如,奧美人很有紀律,不管你在什么職務,奧美人總是不吝給予這個職務應有的支持。而且,奧美人很正直,比起那些常常勾心斗角的大公司,奧美人顯得可愛得多了。最棒的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讓奧美人毫不保留的拼死保護創意,這點,在其它的公司,是很少見的。

奧美要進步,就需要更多挑戰它的人。目前,我們雖然做得不錯,但是,離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兩岸三地的第一名,亞太區的前二十名,我們還有一段差距。兩岸三地的第一,不難達成,但亞太區的前二十名,我們就需要更努力,而且是很努力很努力!

今年初,我們前往泰國芭達雅參加、觀摩2005年的泰國亞太廣告獎(AdFest),我們的成績不錯,拿下了兩銅、兩入圍獎的成績,是臺灣地區唯一獲獎的公司。但是讓我感到高興的,并不是我們的表現,而是,我看到了一些參加觀摩的人,回來后的反應,都是:我們還不夠好,我們要更努力。以致于接下來的ONE SHOW廣告獎佳作(Merit)、CLIO廣告獎銅獎,大家都沒有太多的興奮之情。這是個好的開始,今后,如何打開大家的眼界,引領大家追求更高的標準和榮譽,關系著我們奧美能不能成為亞太地區頂尖的廣告公司。

如果,我們都能夠謙虛一點,承認自己還不夠好,那么我相信,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我們總會到達我們想去的地方。

再次感謝murphy.

-END-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作者公眾號:文案與美術(ID: copyart)
寫給奧美創意人的5封信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清流县| 文山县| 淅川县| 蒙山县| 双牌县| 保定市| 泾阳县| 彰武县| 皮山县| 南皮县| 纳雍县| 台南县| 册亨县| 隆德县| 行唐县| 井陉县| 石泉县| 新化县| 商水县| 凤阳县| 肥乡县| 綦江县| 庆元县| 蒲城县| 盖州市| 巨野县| 陇西县| 辽源市| 绥宁县| 永仁县| 桃园市| 出国| 徐水县| 容城县| 务川| 英德市| 邹平县| 河间市| 茂名市|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