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永久封殺”29個品牌,為什么?
作者:魏宇卓、鄭宇軒
編輯:楊佩汶
設計:王浩南
近日,有不少網友發現,“多芬、露得清、Wonderlab、半畝花田”等多個品牌,被小紅書封禁。
截止發稿前,微博上#小紅書封禁 29 個涉嫌虛假營銷品牌 的話題,閱讀量已經達 26.5 萬,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
而這已經不是小紅書第一次開展“打假”行動了。
這次「品牌封禁」事件到底怎么回事?為什么平臺要這么做?品牌未來該如何在小紅書做運營?今天這篇文章,運營社就來聊聊這些問題。
01
小紅書封禁品牌,到底怎么回事?
不少網友稱,本次小紅書的「封禁行動」,是小紅書對品牌下了“狠手”。
目前,小紅書這一輪的“虛假營銷”治理專項,有 29 個品牌因涉嫌虛假營銷而被封禁,不僅涉及到美妝品牌,還有代餐、零售、快消品等多個領域。
并且,還有消息稱,這次小紅書封禁的品牌無法恢復。
運營社觀察到,本次封禁,并沒有刪除品牌相關的筆記內容,而是封鎖了「品牌」的公域流量,即在小紅書上搜索品牌名稱,查不到任何相關筆記。
例如,你在搜索欄搜索“露得清”,不會出現筆記內容,但,露得清在博主處投放的廣告內容仍然保留,用戶只有點擊博主主頁才能查看。
據了解,這次品牌被封禁,主要是因為品牌“跳過”平臺,通過“送產品、給錢”的方式,來邀請小紅書博主來刷好評。
然而,這已經不是小紅書第一次大力整改品牌虛假宣傳的問題了,早在 2020 年 9 月,小紅書就啟動過「啄木鳥計劃」,專項嚴打社區虛假推廣。
與這次封禁品牌不同,「啄木鳥計劃」主要針對的是平臺內筆記虛假推廣的行為進行專項打擊,主要涉及中游的「第三方通告平臺」和下游的「小紅書博主」。
要知道,以“種草”為核心的小紅書平臺,沒了品牌商家的支撐,就等于“自斷財路”,那為什么小紅書還要頻繁整頓品牌呢?
02
小紅書為什么要這么做?
網傳的一張“品牌封禁 FAQ ”給出了原因:
這些品牌在小紅書鋪設了大量未經真實消費體驗的筆記,并且沒有走官方報備流程的行為,會影響用戶判斷,干擾平臺秩序。
這種“虛假種草”行為,其實違背了小紅書想要營造「真實記錄生活」的社區氛圍初心,所以開始了這波封禁治理。
但其實,小紅書這次封禁動作,不是在懲戒品牌,而是在給大部分品牌敲響警鐘。
這種“耍小聰明”式的投放方式,并不能讓品牌在小紅書快速起步,大量同質化,且沒有“報備”的廣告內容,其實會給品牌帶來大量限制。
1)曝光限制
這種投放策略的本質,其實就是品牌試圖用最低的成本,在全網做曝光。
也就是說,它是一個“低配版”的飽和式投放。
全國 MCN 機構 TOP 5 的里刻文化創始人@詩兒 曾向運營社透露,如果品牌在短期內對小紅書 KOC 做大量投放,曝光會被官方限制,很多投放會被浪費掉。
“可能投放 500 條,但最后搜索品牌關鍵詞,只顯示 50 多條”。
驗證這一觀點的,是來自小紅書“民間通告群”(甲方越過平臺和乙方交流的群聊)的一張截圖。
在通告群中,圖中的產品進行了大量投放,但在小紅書的搜索界面,只有 400+ 篇筆記被曝光。
而且這種投放方式非常有風險,很容易像近日被封禁的品牌一樣,公域流量突然被截流。
要知道,構建長期流量能力,才是品牌的生存之道。
2)種草效果不好
小紅書作為一家強種草心智的平臺,如果被大量虛假種草內容充斥,不僅平臺信譽受影響,品牌的宣傳效果也會大大降低。
品牌在小紅書做內容營銷,其實就是想讓自家產品被“種”進用戶心中。
但是,內容營銷本身是一件很細致的事情,內容形式的設置,文案、圖片、視頻等素材的豐富及細節度,都會影響最終結果。
如果同樣的劣質內容在用戶視野里反復“刷屏”,對于內容質量是一種“損傷”,就算做到強曝光也沒用,反而會讓用戶對品牌反感。
那最終結果很可能和品牌想要達到的宣傳目的“背道而馳”。
3)審核嚴格
@詩兒 還向運營社透露,小紅書目前對筆記的審核很嚴格,被“斃掉”的幾率很高:“幾乎每一條都是人工審核。”
一般來說,內容平臺們的審核機制均為「機審 + 人工審核」:內容發布前,先進行機器審核,審核通過才能發布;內容播放量超過一定次數之后,再做人工審核。
而且,這兩年,小紅書的社區治理活動力度越來越大,封號數量越來越多:
今年 3 月,小紅書公布平臺打擊炫富專項治理結果,對一批涉嫌刻意炫富,惡意炒作的賬號和筆記進行禁言、封禁等處理,共封禁賬號 2371 個。
同年 4 月,小紅書上線《社區公約》,明確提出“真誠分享、友好互動”的社區價值觀,抵制炫富、反對偽科學、避免過度修飾等分享原則。
6月,宣布啟動“飯圈亂象”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數據造假、暗刷流量等作弊行為,集中清理相關內容和賬號,抵制飯圈不良風氣。
這導致,品牌如果花很多錢“私下”做投放,結果卻很可能是所有投放內容沒過審,甚至被封禁,那品牌豈不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03
品牌在小紅書上如何正確做運營?
對此,運營社此前聯系到了里刻文化的創始人@詩兒,專門探討品牌到底該如何正確地在小紅書做投放。
在采訪中,@詩兒 還向運營社分享了他們幫助一個小眾設計師品牌在小紅書上做“投放 + 運營”的案例,效果非常好(應受訪者要求隱去品牌,下文簡稱品牌 M):
從 19 年 Q4 開始合作,到 20 年 Q2 為止,從一個除了天貓店外沒有任何線上動作的品牌,成為一家銷量穩定,并被大眾熟知的設計師品牌。
僅 19 年 Q4 季度,品牌 M 在小紅書的曝光量就高達 5500w+,3 倍完成目標 KPI。
1)前期:打造品牌調性,培育用戶心智
要建立起用戶對于品牌的認知,首先這個品牌要有一個充分的“記憶點”,并且要將這個記憶點通過不斷的重復,“植入”到用戶的認知里。
品牌 M 本身的調性偏復古和女性化,因此,在推廣初期,里刻團隊用到了大批高質量的筆記,來強化用戶對于這個品牌“復古、仙女”的認知。
這是用戶接受品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等到品牌調性穩定統一后,就可以開始打造爆品了”,詩兒說。
關于如何判斷「品牌在小紅書的調性是否穩定統一」上,詩兒表示,要從 3 個方面的數據來判斷:
首先是小紅書 App 內的數據。可以通過對品牌評論的數據分析,判斷品牌主推的產品,是否真正引起了用戶的關注。
關注品牌投放 KOL 的評論和私信,關注用戶的真實反饋。針對用戶對于產品的看法和意見,品牌方要快速動作。
比如,品牌 M 的推廣評論中有部分價格太貴的反饋意見;因此,里刻建議品牌 M 調整策略,用入門款的單品打入市場,那件單品也成了當時的爆款。
最后關注兩個指標“搜索數”和“看到筆記后的關注數”。由于小紅書的算法是「興趣點邏輯」,所以這兩項數據可以很直觀地反饋用戶興趣:
當用戶刷到一個內容后,并仔細觀看表達興趣后,在下次打開小紅書時,會推送一些相關的互補內容,或者是補充內容。
所以我們會觀察,在多次算法觸達下,用戶有沒有做一些主動的關注/搜索動作。
第二個是電商端,即觀察品牌在電商平臺的各項數據。
一方面,通過數據看問題,比如投放前和投放后的進店率對比、投放單品的購買率是否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觀察店鋪的評論和口碑,如果在評論中出現大量“被某個 KOL 推薦、種草”,則說明本次投放效果相對較好。
第三個是私域端。
@詩兒 表示,品牌一定要打造內容閉環,也就是將 KOL 授權的內容傳遞到私域中。
“當你通過內容觸達私域用戶后,可以通過數據和反饋,判斷哪一篇內容會更促進轉化、哪一種內容會激發用戶興趣點,來完善方案。”
假如品牌有線下門店的話,也可以通過詢問用戶是否是被哪個 KOL 種草,來判斷哪一類 KOL 更符合品牌調性,及時調整投放策略。
當這三端的數據表現都盡如人意時,則代表品牌已經完成了在小紅書的初步積累。
2)中期:挖掘爆款玩法
等到品牌調性穩定后,“地基”已經打造堅固,正式進入爆發期,打造爆款便成為了此時的主要工作。
爆款筆記,即互動量過 1000 的筆記。
在這次采訪中,詩兒也透露了“如何打造爆款筆記”的方法:
第一,內容、達人和品牌三方的整體契合度要高,至少內容一定要跟品牌調性是一致的。
第二,每一條品牌的投放,都先確定好這次投放最想表達的內容;并且要靈活,投放時讓達人表達更多東西,做出更多改變。
第三,是文案要“蹭熱度”,但不能硬蹭。
可以觀察一下,現有的詞條中,哪些詞的熱度比較高;再將熱度詞匯和品牌進行結合,但不要摒棄品牌的個性去追尋爆款。
第四,總結經驗,多做嘗試。
用以往的爆款內容經驗為基準,保留過往大策略,保持 7 成內容不變加上 3 成方向新嘗試,“穩中求進”地打造屬于自己的爆款。
3)后期:擴展用戶人群
當一個品牌在小紅書有了一定聲量,也做出過幾個爆款后,接下來就是要豐富品牌的目標人群,擴大品牌影響力了。
比如在小紅書起家的完美日記,就非常擅長通過聯名等方式,擴大目標人群。在小紅書做投放時,完美日記也邀請了 KOL cos《王者榮耀》角色,來吸引更多 coser 用戶和王者手游玩家。
04
結語
小紅書這次的封禁行動,短期來看,確實會影響到了部分品牌商家的利益,但從長期來看,整治虛假營銷信息這一行為,無論是對用戶、品牌、平臺來說,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用戶可以獲取更真實、有用的信息;
品牌也不會因為虛假宣傳,后期遭到用戶反噬;
平臺也能規范化運營投放,既維護了小紅書的內容社區生態,又能獲得收益。
而對于本次打擊最嚴重的品牌方來講,真誠才是根本。
畢竟,一個品牌的投放效果好不好,也就是它最終是否能打動用戶,還是要看輸出的內容是否專業、真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