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平替”景點泛濫成災!61個小鐮倉,59個小奈良
作者:日站君,首發:日本設計小站
原標題:國內“平替”景點泛濫成災!61個小鐮倉,59個小奈良,網友:我國大好河山,還需要這等“平替”?
我國大好河山,還需要這等“平替”?——日站君
日本鐮倉(上)蘇州“小鐮倉”(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撞衫”“撞臉”“撞包”這種特別的緣分,也開始涉及到了“撞景點”。
以至于前段時間的長假,朋友圈里一半的人是在去往“中國瑞士”的路上,而另一半的人大概都聚集在了“小鐮倉”。好像無論國外的景點多么風光,都能在國內找到所謂的“平替”。
景點也有“平替”?沒錯,不僅有,還泛濫成災。
一、出國游不行?
國內“平替景點”實現環游世界夢
前端時間火了一組數據,是這樣的。
在網易數讀“假期出游,到處都是‘平替’選擇”所統計的數據中,瑞士、鐮倉、馬爾代夫這三個地方的平替景點熱度最高,接下來分別是仙本那、羅馬以及奈良。
這組數據不僅瘋傳于網絡,還衍生出了網友們的那句調侃“全世界有62個鐮倉,61個在中國”。
1、平替國外經典景點
其實一點也不夸張,在全球疫情的大環境下,出國游開始變得奢侈,而“假裝在國外”也變成了許多人的第一選擇。
譬如說往年大熱的旅行地——瑞士。提到瑞士我們眼前就會浮現這些景色:雪山、湖泊、草地、牛羊......,組合起來就是人們所向往的“人間仙境”。
瑞士
不能出國親身體會?沒關系。有太多的平替供人選擇。
網上搜一搜很快就會發現,這個來自川西的阿壩草原,被網友親切的冠以“中國小瑞士”之稱。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翻翻看圖片,再讀一讀網友們的打卡經歷,好像真有點瑞士那味兒。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不禁感嘆,這種營銷手段真的很牛。但別著急,這個“小瑞士”的冠名絕對不只是它阿壩草原一景的專屬。
阿爾山,黔西的烏江源十里畫廊,那拉提,以及甘南的扎尕那......驚了!中國竟然足足有7個“瑞士”!
那拉提旅游風景區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而這樣的現象,不止有一個。
記得前幾年去馬爾代夫旅行火爆一時。也難怪,它獨具特色的藍天、海洋、沙灘,被譽為“印度洋的珍珠”,很難不讓人為之傾倒。
馬爾代夫
但“珍珠”本是獨一無二,珍貴之意,而如今可倒好,在國內能找到替代這顆“珍珠”的,一抓一大把!
青海東臺吉乃爾湖
深圳大鵬玫瑰海岸,深圳南澳以及青海東臺吉乃爾湖......這不免讓這顆“珍珠”顯得有些廉價。
海南-萬寧
2、復刻國內知名景點
不止于此,僅僅平替國外經典景點,顯然還不夠。
還有這么一波專門復刻的是自家知名景點,即使距離只有一兩千公里,也不妨礙我們互相模仿,比如說“南方故宮”“南方呼倫貝爾”。
南方“故宮”-廣東圓玄道觀
南方的呼倫貝爾-邵陽南山牧場
或者山西“小布達拉宮”。
“小布達拉宮”-大汖村
似乎你足不出本市,就能游遍世界大好山河。
3、復刻電影/動漫場景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景點則另辟蹊徑,選擇直接在線電影以及動漫場景。
網紅書店鐘書閣,鏡面與書籍的層層疊疊,被說成為“現實版盜夢空間”。
貴陽的白云公園,被說成了“現實版重慶森林”。
再或者這個秦嶺無人迷窟,被說成“現實版盜墓筆記”。
當然,老朋友《千與千尋》里的經典湯屋,更是頻頻上場。重慶洪崖洞、貴州西江千戶苗寨、貴州肇興侗寨、梅嶺曼山谷......真的太多了。
重慶洪崖洞
梅嶺曼山谷
二、一味模仿
到頭來能復制的只有視覺
1、起初,是一種宣傳手段
但其實,到此為止都還算好。畢竟由于疫情的原因,旅游業確實受到了不小的重創,為了恢復曾經的繁華,每個景點都使用了"渾身解數"。
而這種蹭經典景點熱度的行為,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宣傳手段。
北京小羅馬-人定湖公園
2、變成了流量密碼
但久而久之,事情的發展就沒有起初那么單純了。
當一個景點被營銷成了“中國小瑞士”并且爆火之后,其他的景點也開始不假思索的模仿,以至于如今的“中國小瑞士”泛濫成災。
中國“仙本那”-恩施屏山峽谷
這里有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例子——鐮倉。
鐮倉本是神奈川縣的一個臨海的城市,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城。曾因《灌籃高手》中的一個經典場景,讓不少游客前去打卡。
但國內卻足足營銷出了幾十個“小鐮倉”,據微博博主@廖信忠統計: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至少都有一處以上的小鐮倉。
這也就是我們開頭提出的那句調侃,“全世界有62個鐮倉,61個在中國”,而這61個幾乎一樣的營銷手段,顯然讓我們開始產生煩躁感。
蘇州“小鐮倉”
但更過分的是,被一味模仿的小鐮倉,從最開始擁有的元素:大海、火車、信號燈、軌道、公路,逐漸的被簡化,變成了只需要信號燈和軌道。
甚至到最后什么都不需要了,想去哪里濾鏡和調色都可以帶你去。
3、抓住重要元素,一味模仿
那么,我們也很想問,是不是抓住了這樣的重要元素,一切皆可模仿。
同樣的,在杭州有個出了名的“小冰島”。起初,去真正的冰島旅行拍照會有這樣幾個關鍵元素:藍天、雪山、地平線甚至是極光。
冰島
杭州“小冰島”
而杭州的“小冰島”雖說確實拍出了這樣的氛圍感,但殊不知它的背后,只是一片被荒廢了水塘。
而在微博博主@史蒂芬的《Vlog.55 | 巴黎不如杭州像巴黎》中,有些人會說“杭州像巴黎”,可是捫心自問杭州是真的像巴黎嗎?
只是一條街區中幾個建筑形而似罷了。
會發現,我們可以為景點尋找“平替”和“復刻”,甚至只需要簡單的幾個重要元素就可以達到模仿的目的。
但我們永遠復制不了的是,原版景色中真實存在的空氣、溫度、人文甚至是背后的意義,到頭來能復制的只有視覺。
三、我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復制品
無論我們把這樣的現象說成是為了“拍照炫耀”也好,還是“審美同質化”“民族不自信”也罷,背后都免不了讓我們心生可惜。
可惜的是,就拿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來說,明明承載著我們民族近5000年的歷史與文化,卻被簡而化之的帶上了“小奈良”的帽子。
但其實,這5000年的古城遺址本身,并不缺現在所謂的“噱頭”和“流量”。
這也讓很多網友開始感慨,我們完全沒必要去成為別人家的“平替”,好像矮人一截一樣。
是啊,這些景點本身就有著比平替他人更精彩的地方。
要知道,我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復制品。我們國家本身的人文景觀就足夠的繁榮,擁有足夠的后勁,所提供的文化生活也足夠的豐富多元。
而我們身在其中,完全不需要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更不需要去迎合趨同的審美。我們只需要跳出一切同質化的漩渦,清醒又獨立的去選擇所選。
參考文獻:
《全世界有62個鐮倉,61個在中國》公眾號: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
圖片素材:小紅書@小飛兔、@王三毛、@Demigod豬隊長、@Kimi_Choo、@物言seven、@田tian、@爾也、@唔鈿甜、@不見王、@青青青蕪、@蕓蕓媽媽Vivi、@打卡杭州、@她的馬尾辮會炸、@Fairy行走指南、@初八正在旅行中、@浮島芫荽、@Doubleliker、@鄭格兒、@小鐮倉團建聚會民宿、@攝影師松小果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作者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