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菜市場淪為“網紅打卡地”,煙火氣的生活慘變秀場!
作者:南瓜,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改造后的菜市場淪為“網紅打卡地”,博主拍照后把菜扔掉,煙火氣的生活慘變秀場!
最近,Prada菜場外,一女子把剛買的新鮮蔬菜凹完造型拍完照,轉身扔進垃圾車引起不小風波。
央視網直接在官方微信號發布評論,稱其為現代版的“買櫝還珠”,舉動令人“瞠目結舌”。
有錢就買本身無罪,但煙火氣的生活絕非秀場。
小紅書@站起來的普通人
然而,現實是不少人把Prada快閃菜市場,當成了網紅打卡地。來這只為了拿著帶logo的包裝袋拍照,至于買不買菜不得而知。
隨著菜市場的改造與升級,越來越多日式簡約風、ins風的網紅菜市場走入人們生活。在改善傳統菜場“臟亂差”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與爭議……
一、Prada進軍菜市場
是好還是壞?
1、 吸引人的設計
當位于上海徐匯區烏魯木齊中路318號的“烏中市集”穿上Prada外衣后迅速火爆出圈,雖僅開業14天仍熱度不減。
原本綠色的小清新外立面,被印有超大Prada logo和秋冬系列Jacquard印花圖案墻紙所覆蓋后,多了一絲絲復古意味。
慢慢走入市場內部,別有一番風格,墻面、立柱、樓梯、攤位都被包上了印花圖紙,不僅不會添加擁擠的感覺,還起到一定裝飾效果。
小紅書@107447156
更精致的是里面的瓜果蔬菜都身著“FEELS LIKE PRADA”花紋紙,本來平平無奇的食物瞬間變得有格調起來。
即使一顆雞蛋也成了超凡脫俗的fashion“蛋”,不再光溜溜,有了奢華外衣。
雖然看起來買不起的樣子,但只要任意攤位消費滿20元,就送Prada訂制的紙袋或者手提包。
就如網友含淚自嘲“這估計是自己唯一買得起的Prada了”。
小紅書@105612489
2、打卡帶來的是是非非
也正是這物美價廉的印花包裝,吸引了一眾網紅前來打卡。
排著大長隊只為擺好看的pose拍照。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當然,別人的行為喜好他人無權干預。
但給公眾帶來不良示范,那就另當別論。
小紅書上隨處可見的打卡記錄
有攤主表示,雖然涌入菜場的網紅很多,卻鮮少有人買菜,有的甚至為了拍照把菜葉捏蔫再放回去。
店主與顧客兩看生厭。
而當地常住居民也表示附近突然熱鬧起來,里里外外、馬路對面,整天都是拍照的人。道路阻塞,買菜都擠進不去,正常生活深受影響。
直到有人為了用包裝袋拍照,把菜扔進垃圾箱被曝光,這種菜市場打卡行為才有所收斂。
二、菜市場改革
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有人說,到一個城市旅游,必須要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博物館,另一個是菜市場。
博物館承載的是,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菜市場則是一個城市的生活底色。
伴隨著時光變遷,菜市場在充盈起我們飯桌同時,有著自己的發展史。
@邱志杰工作室
據說,在炎黃時期為了方便人們以物易物,建立了特定交換場所,形成早期集市樣貌。
到了先秦兩漢時期,貨幣出現,露天集市自然而然形成,并持續久遠。
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帶有頂棚、設有小攤位市場出現,漸漸衍生成幾代人記憶中的菜市場。
近年來,消費需求不斷升高,傳統菜市場也逐漸顯現一些“疲態”。
設施陳舊、空間潮濕、氣味雜陳、燈光昏暗,隨處可見垃圾、老鼠亂竄,滋生各種細菌及病毒,都成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下的隱患。
但想要成功解決問題并非易事,“貝諾市場研究中心”曾總結過老菜場改造八大痛癥:
(1)停車位稀缺、擾民(因都處于市區,沒有多余土地造成車輛亂放,影響購物出行)
(2)設計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3)改造過程中帶來一系列的消防問題
(4)空間布局很難改變
(5)改造時間過長,市場經營受影響
(6)附近居民買菜成難題
(7)老毛病多,預算難把握,改造隱形成本高
(8)習慣難改,改造后難管理
當前問題還未解決,網絡購物又帶來新沖擊,如何攻克難點痛點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菜市場,任重而道遠!
阿美海鮮改造前后對比
三、始于顏值,終于內在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象君之前寫過一篇,關于菜市場慘遭“統一整容”,環境變好了,生意卻沒了的文章。
最根本原因是沒有因地制宜做改造,一昧追風時尚設計感,導致失去特有的煙火氣。
那么,如何整改才能達到在干凈整潔、有秩序感同時又留有煙火氣,不失去物美價廉屬性呢?
1、承先啟后的——雙塔市集
《夢想改造家》五大設計師聯手改造出了紅遍蘇州的——雙塔市集,這里不僅是買菜的場所,內外設計更體現著蘇州這座城市的審美所在。
圖片@雙塔市集
還未進市場,大門一側logo就深藏韻味,由古代蘇州花碼作靈感,演變成雙塔造型,“市集”二字以紅章形式篆刻其間。
恰到好處的將傳統理念與現代形式相融合。
圖片@雙塔市集
進入市場內部,原本圍墻全部拆除,入口從3個增加至7個,街道與市集之間留出充足的過度空間供逛街、休憩、閑談。
大量木制商鋪門框帶有桃花塢的建筑遺風,布局設計合理而典雅,在燈光襯托下古色古香。
設計師以“家的方向”為基本理念,將菜場看作連接社區生活中心的紐帶。
在這里除了有蔬菜、水果、生鮮區,還有各色小吃、咖啡館、小酒館,整體配套一應俱全,讓煙火氣和詩意集中呈現。
2、網紅界模板——東山肉菜市場
前幾天“大灣區哥哥”陳小春、張智霖等人,空降廣州東山肉菜市場引起轟動。
這座有著三十多年歷史,歷時90多天升級改造的老市場,值得更多人認識。
圖片@奧默默工作室
“人間煙火氣,龜崗萬花筒”是設計的主題,為保留街坊閑聊的習慣,特意在沿街立面加建一組拱廊形態的傳統騎樓空間,多了一份避陰、停留的交往空間。
菜市場改造后入口處,攝影:關江馳(廣州力馳視覺)
入門處的萬花筒logo是鮮明的標志,讓整體空間更加時尚開闊,與引入的拉索膜萬花筒藝術裝置相呼應。
陽光投射下來形成五彩斑斕的光彩,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份俏皮之意。
攝影:關江馳(廣州力馳視覺)
“多色”是很多人對這里的第一印象,在改造前設計師就有意建構彩色詩意的日常表現。
騎樓廊下天花的彩色膜結構,采用菜市場內常見的蔬菜水果顏色,讓消費者一靠近就陷入到熟悉氛圍中。
攝影:關江馳(廣州力馳視覺)
內部廊道天花是魚鱗網的結合拼貼,結合了蔬果的補色運用,整體明亮清新。
攝影:關江馳(廣州力馳視覺)
萬花筒一般菜市場就像現代人的生活,絢麗、鮮活、變幻無窮,在傳承老記憶同時也迎合新時代新風貌。
或許有人覺得它過于張揚,但放眼望去與周圍環境相融相生。
攝影:關江馳(廣州力馳視覺)
其實,菜市場的改革之路,猶如城市發展縮影,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升級路上,會遇到各種好的壞的問題。
于管理者、設計者而言,做設計之前也要做好調研,想明白為誰而設計。
最終服務的主體是商販和消費者,除去干凈衛生、功能之外,與統一性、高級感相比,人來人往,討價還價之余的那抹煙火氣更鮮活、更具有生命力也更動人。
菜市場是提供柴米油鹽生活需求的地方,不應是打卡與追風、品牌營銷之地。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