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化中國女性?被耐克的廣告惡心到了
蘋果的廣告總有許多故事(事故),繼“拿蘋果手機淋雨打電話”被群嘲之后,蘋果的開屏廣告又翻車了。
但這次被噴的不是創意本身,而是主角的形象。
前幾天Apple Watch Series 7 不是正式開售嗎,蘋果就在微博投放了一則開屏廣告,想問問大家看完啥感受?
瞇瞇眼、皮笑肉不笑、膚色蠟黃...有不少人被這廣告模特冒犯到了。
不難看出,造型師就像是故意給模特拉長眼線,還剃個陰陽怪氣的眉毛。
到底是審美還是審丑?還是我的審美有問題嗎?
說起來也巧,最近耐克的淘寶頁面廣告海報也被盯上了。
四個模特都扎著丸子頭,滿屏的瞇瞇眼讓人倍感不適。說好的健康陽光形象呢?
一個瞇瞇眼模特就算了,那湊齊四個都是瞇瞇眼的模特,還能說是美麗的誤會嗎?
難不成是四胞胎。。。。。
這樣的廣告形象,并不是偶然現象。有的模特本來就不是瞇瞇眼,硬是給人家這么化。
有人看不下去了,直接留言回懟。
網友還發現一個離譜問題,耐克在韓國的廣告、日本上線的廣告,給別人拍得都是正常的表情管理和妝容,陽光、青春。
到了中國這兒,畫風就變了。有沒有故意內涵,歧視不歧視,咱也不敢問不敢說。
只要再看看,網友扒出來的耐克618廣告片,就會“一目了然”。
蘋果和耐克海報怕是同一個廣告公司策劃的,走的是如出一撤的“刻薄瞇瞇眼”路線,模特們幾乎都是小眾長相,與中國人傳統審美背道而馳。
可能也有人認為,這不是瞇瞇眼,而是高級的丹鳳眼。
但楊陽覺得,瞇瞇眼和丹鳳眼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這單一的審美,已經不是單純的刻板印象,或者看不懂高級臉的問題了,耐克、蘋果很大程度上就是丑化中國女性。
畢竟除了運動品牌,“瞇瞇眼”怪象在輕奢領域也時有發生。
被罵上熱搜的意大利品牌D&G,一則翻車的廣告就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和不適。穿著DG服裝的中國模特,一笑眼睛就瞇成一條縫,拿起筷子吃披薩矯揉造作的樣子,真是陰陽怪氣。
但是再看看下面這張,你敢相信這是D&G廣告女模的日常照片嗎?
可見D&G就是故意通過瞇瞇眼妝容,丑化他們心中中國女性的形象。
ZARA此前在微博放出的廣告海報,也飽受爭議,模特滿臉雀斑,毫無精氣神,被指出涉嫌丑化中國女性形象。
當時Zara的回應還提到,模特是西班牙總部選的,廣告是針對全球市場并不只是中國,有爭議是不同國家審美差異造成的。
不止是外國品牌廣告存在丑化的刻板印象,西方電影也不可幸免。
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花木蘭的形象塑造,同樣拘泥于“細長瞇瞇眼”的形象。
這就像是在告訴全世界,這才是中國女性的主流審美,按照這個標準卷起來吧。
為什么外國品牌,總要挑選脫離本土消費者審美的模特來做中國廣告?
為什么總是局限于“瞇瞇眼”和“雀斑”,這真的是東方女子之美的唯一?
在這里可以聊聊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問題。
社會學家戈夫曼就曾在《性別廣告》中提到,性別廣告起著塑造、強化既有社會性別規范的功能。廣告中的性別形象再現了基本的社會設置。因此廣告的“語法”能夠以某種方式反映社會設置的“語法”。
如果拿戈夫曼理論來解釋“瞇瞇眼”這個現象,上述品牌也是誤導西方社會對亞洲女性的印象。
你要是說一兩個模特是巧合,但幾乎清一色都是瞇瞇眼,就有刻意為之的嫌疑了。
不過最讓人感到無語的是,外國品牌這股“瞇瞇眼”營銷的風潮,吹到了中國高校,給國內年輕人成功洗腦。
還記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瞇瞇眼”走秀,就被網友指責崇洋媚外。
你細品清華大學這一組時裝周照片,像不像僵尸大會。
有人分析,在西方的時尚圈里,雀斑、瞇瞇眼被視為一種東方時尚,這種妝容就屬于“高級美”。你按照他們的標準來走,作品獲得國際認可的機會大大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印證了西方國家刻意打造出來的中國審美標準,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年輕消費者去迎合。
但無論是“瞇瞇眼”“雀斑臉”“高顴骨”,都不應該作為亞裔的唯一特征,這并不是“多元審美”。
所以@耐克們,不要一邊丑化中國女性一邊還掙中國女性的錢。
究竟是高級審美,還是隱蔽歧視,相信懂的都懂。
作者公眾號:頂尖廣告(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