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月餅引起的UGC大爆發【全面復盤】
「背景」
2021年中秋前約一個半月,我們接到了一份來自「民生信用卡」的中秋禮盒“全案”需求。這個需求時間緊、任務重,屬于那種領導期望高但是預算并不高的小項目。要用小預算取得最大化傳播效果,不僅是塊難啃的骨頭,也是芝麻西瓜團隊最重要的KPI。
未經太多猶豫,芝麻西瓜團隊就給出了解決方向:一個有中國人中秋味兒的創意,一個能覆蓋所有圈層的普適性洞察!最終就有了今年的爆款禮盒「月滿民生」,通過傳統的有獎征集方式,全平臺吸引評論近千條,共計收獲長度過百字的真實評論近百條,其中有大量真實、動人的優質用戶評論,還吸引了多位行業kol自行轉載報道,是今年禮盒營銷中當之無愧的出圈爆款,也是在“形式為王”的月餅大戰中,獨一無二的清流~
了解更多關于這份禮盒請戳「民生信用卡中秋禮盒,用月餅寫詩帖」~~
這份禮盒概念的策略與洞察其實非常樸素。中國人是有月亮情結的民族。滿月當頭,我們的先人早已習慣把最美好的文字寄情于明月,明月里裝滿了中國人的詩意鄉愁。而幾千年過去了,同一輪明月下,今日民生和古人月下感慨的民生,已是天壤之別。
于是我們一邊結合民生信用卡天然的記憶點“民生”二字,與當今新時代民眾生活的“民生”做綁定,一邊延續民生信用卡的東方氣質,從中國人的月亮情結著手,挖掘古人對月許下的詩情與感慨。通過借鑒“活字印刷”這一跨越古今的形式,在月餅上刻字,把古人的詩意鄉愁用今時今日的新民生來詮釋,與當下愛國情緒共振,用一份禮盒試著去探尋幾千年明月見證下的中國民生變遷。
傳播策略上,我們篩選了微博、微信、視頻號的優質Kol與垂類賬號,通過海報、圖文、開箱視頻的形式,盡可能多地去擴大傳播效果,最后卻意外地發現,被傳言“公眾號時代已死”的微信陣地,竟在本次傳播中貢獻了近九成的UGC,以往有些沉寂的公眾號煥發出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力。不知道是因為免費送禮盒的誘惑,還是我們的創意真正觸動了這些惜字如金的用戶。(我們更傾向于Both)
「1、詮釋」
這篇文章的初衷是展示這近千條UGC中動人的部分,并總結用戶的中秋普適情感,但是在認真完整地讀過評論之后,可以發現這根本不需額外鋪張筆墨,它就藏在用戶的一行行文字里。這些來自天南海北不同背景的陌生網友,用他們或華麗或質樸的文字,認認真真地回憶自己記憶里的中秋節,闡述自己理想的新生活,也讓我們對「月滿民生」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所以我們會借用戶的文字,來詮釋所有的洞察與創意。因為這些是本次中秋禮盒項目最大的驚喜和收獲,也是對于品牌方和創意本身,最好的褒獎。
如果一個品牌希望復刻本次節日營銷的成功,并渴望傾聽用戶的心聲,那后面的內容將會展示部分當代人對節日最真實的看法。他們不需要引領式的宣教,也不需要被揣測喜好,只要品牌真誠的展示對生活的理解與熱愛,基于人性挖掘洞察,那么再專業的投放策略都會顯得蒼白,因為情感的共鳴不因職業、渠道、場景而有區別,動人的創意自然能收獲最動人的回響。
用戶對品牌的熱愛,本就可以像熱愛生活一樣簡單、自然。
「對中秋這個節日的看法」
@肆野
記得小時候過中秋,我會提前到學校,把我爸媽給我準備的月餅放在我好朋友的課桌抽屜里。
后來的中秋,我會漸漸收獲很多同學們的月餅,
然后我會拿回家再把每一塊月餅切成三塊,爸爸一塊,媽媽一塊,我一塊。
我很感謝我的家人,讓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我也很感謝我的同學,讓我知道了原來月餅有那么多,各種不同的口味。
每一次拾獲微小的快樂,它就變成了一次美好的記憶,讓我對中秋有了細膩而深刻的情感。
正如文中所說,我們之所以喜愛中秋,不單是愛她濃郁的節日氛圍,
更是因為我們終于可以借由某種方式,從忙碌和紛雜中抽身,去感受細微平實的日常。
@優秀的藍泡面
我曾以為,生活的真諦在于閑庭信步,聽風賞月,歲月靜好人團圓。
工作以后才發現,四菜一湯是難得的閑情雅致,家人團座是春節的限定環節。
好在,每一個應該團聚的節日,我們可以借禮物寄托思念。
當我站在他鄉,當他們站在故鄉,同看一輪明月時,我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以前的小小的四方院。
心中有愛,無論距離多遠,都有溫暖注入心間。中秋教會我們懂得愛,月餅教會我們分享愛。
「什么是你心中的月滿民生?」
@Jane
月滿民生就是在圓月當空的中秋夜,無數個一家人圍坐在月亮下賞月,吃月餅,
這是小時候父親給我講中秋節習俗的時候描繪的一幅人間團圓的景象,
直到現在,這幅景象在我腦海中依然是浪漫唯美的存在。
@roeaway
中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節日,它包含了太多太多我們人類的情感共鳴,
它也不會隨著新技術的到來,亦或是歲月的變遷而顯得落伍與過時,
而我們每一次的團聚,也都是為它、為它身后那些看得見或者是看不見的人與故事的一次深切紀念,
當然也是為我們身處時代的這群人,為我們彼此提供了交流與情感共振的機會。
所以時間到了,?;丶铱纯矗灰尮澣盏囊饬x在你的面前灑滿失落的灰塵,
而有了你的存在,中秋月兒也才會圓滿。
「什么是當代的新民生?」
@Rainco
新民生,我的理解大概就是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幸福的見解不同了。
以前中秋必須要回家,晚上月餅放在院子的方桌上,到時間了,奶奶才會拿起月餅分給家人吃。
現在月餅都少了,家里也沒有小院子了,但是家的溫暖還在。
@黑的面
新民生可能就是:把你的手機沒收之后,沒有不知所措,沒有百感焦慮,沒有落荒而逃,
反而可以照樣開心、照樣放縱地享受當下吧!
@無言以對
覺得民生這個詞太大,大得裝下了整個社會。
曾經和父輩交談時,覺得民生就是老百姓們的現實生活,吃飽穿暖,衣食無憂。
但對于我個人來說,只要能過好自己的“民生”就挺好的。
工作累一點可以,但是希望能夠勞動被等價交換;
愛情可以坎坷一點,能走到最后就很幸福;
衣食不用太好,能夠每周抽一天實現吃飯自由;
家庭不用太和睦,家人爭執的時候能冷靜一下;
至于房子、車子,等我的工資達到地方的平均水平再說吧。
娛樂方面,老年式生活太早光顧我這個不年輕的九零后,
釣魚,散步,吹風,喝茶,似乎就是我的全部娛樂,
但對于厭倦內卷,喜歡躺平的我,就非常滿足這種狀態。
新民生如果在定義向上的生活,可能我不算新吧,
但我覺得,每個人有異于別人的狀態,對自己來說,就非常新。
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的新民生。
「你心中的新民生感情是什么樣子?」
01「花好月圓,相看不倦」
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風也溫柔。
我們相依相偎,
有你的他鄉,便是吾鄉。
和心愛的人相擁看月,
是我能想到最愜意最浪漫的事。
02「良辰美景,相親相愛」
月照晴空,
是萬人共享的良辰美景。
你在身邊,
是我獨家的賞心樂事。
懂的人自然懂,
不懂的人遲早會懂。
@小意義
月下花甜,餅香茶閑,我們百般無聊,卻又相看不厭。生活如意,歲月常安。
@薄兒
因為喜歡,可迎萬難。
@小小雪
今年28歲,單身。又被家里催婚了。
長大之后,才明白何為人生好難。那么我期待的感情、想要擁有的感情,便是朋友也是親人的關系。
互相依靠,彼此扶持,沒有精明的算計,只有互相的成就。
「你心中的新民生工作是什么樣子?」
03「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不想內卷的時候,
就躺進卷鋪蓋。
既要踏踏實實工作,
也要認認真真放空。
努力工作是能給人帶來實實在在幸福感的事情,
當然偶爾躺平也是。
04「健身打卡,勞逸結合」
扌魯 PPT和扌魯鐵,
一樣重要。
提案和普拉提,
都有門道。
新時代奮斗模式:工作鍛煉兩手抓;
新時代贏家:事業健康都不落。
@釘釘
作為一名工作三年的老師,我認為的新民生是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腳踏實地做好教師工作。
我相信,投資了什么,有可能就會收獲什么,只有在現在盡己所能地投資自我,未來才會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回報
@未盡。
畢業之后在外的第二個中秋節,做文案工作,拿不多的工資,想著遠在故鄉的爸媽。
沒畢業時總覺得自己可以,畢業兩年,時間證明了只有堅持才是恒久的,通往成功的路途對所有人都沒有捷徑,
像文案要寫的動人,也要靠長久的積淀。
@草莓味的熱奶茶
95后公交車司機一枚。中秋小長假,盡力多跑幾圈車,帶這座城市更多出行的人兒去往他們的目的地;
于自己而言,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小城首付一個屬于自己不需要太大的小家,就好。
現在時常看著上下車的人們,就想起那句“最是人間煙火氣,最撫世俗凡人心”。
@V.V
新民生大概就是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活好好努力,偶爾有些偷懶,卻也在一直前行吧。
@羅小扁
工作不是為了謀生,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三餐不僅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生而為人的一種儀式。
至于區別于工作之外的個人生活,那不是為了逃避工作的辛苦與壓抑,而是單純、自在、遵從本心地活著。
過一種不被社會認知割裂的人生,才是獲得內心安寧、實現真正自我的方式,這就是我向往的新民生,新生活。
@基督山兔子
工作的新民生?
什么時候在工作上開始尋求一種圓滿了?
是她們說“把這里當家一樣”“我們都是一家人”的那一刻?
還是把自己卷進睡袋,眼睜睜看著剪輯臺上一動不動的輸出進度條的那一刻?
是有家難回、有班難下抱團買拖鞋,假裝走在家里地毯上的那一刻?
是一件針織衫終于變成了共享外套,而主人卻絲毫不care的那一刻?
是當抽屜里的姨媽巾被莫名其妙抽完又被莫名其妙加滿的那一刻?
還是,剛剛轉正的女孩子拖著媽媽從北京寄來稻香村給我們分享笑著說中秋加班不回去的那一刻?
我不知道啊。
我只知道,與其掙扎著把工作與生活分開。不如,泡一壺熱茶 將殘缺換圓滿。
弱不經臺風的我們,在新民生運動的時代里
團了。
圓了。
月也。
亮了。
「你心中的新民生家庭是什么樣子?」
05「家人閑坐,歲月悠長」
一家人圍坐夜話,
放肆說笑喝茶。
時光慢慢流淌,
像小時候一樣。
有多少打工人和我一樣,每年只能回家兩三次?
一家人圍在一起,是節日的真諦,也是生活的真諦。
06 「閑時品茶,靜看云花」
品茶看云的時候,
思緒飛在云上。
低頭賞花的時候,
愛這人間清香。
喝茶看云賞花發發呆,浮躁的生活里,
有一顆可以靜下來的心。
@Jenny
月滿人生,膝環子孫。
一日三餐,余生暢享。
@李文藝
家人健康,闔家歡樂,歡聲笑語,熱熱鬧鬧。
@張
家庭美滿,父親每日辛勤勞動,母親辛勤操勞家務,
兒子一邊寫著自己的作業,一邊幫助妹妹輔導功課,
每個人都為這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共同為每一天的新生活而努力著。
父慈子孝,夫妻攜手,兒女雙全是每一個家庭的小縮影,為夢想去奮斗,為家庭去努力。
「最想念的新民生,恰恰是停留在記憶里的中秋節」
@湘
依稀記得小時候的中秋,我跟兄弟姐妹提著燈籠耍鬧,
爺爺奶奶在門前吃著月餅賞月圓,爸爸媽媽姑姑們張羅著烤串,
這大概就是我最念的月滿民生??
@花開半夏
從小到大,一到中秋月亮升起的時候,就有祭月亮的習俗,
瓜果都要雕刻成好看的樣子,第二天全村小孩都會攀比誰家的最好看。
@Unkown User
記得小時候鄰里關系十分和睦,大人們商量好了中秋夜聚,你家騰位子出桌子工具,我家拿月餅燈籠,他家買燒烤食物。
我帶著微鼓的小肚子和小伙伴們提溜著燈籠,回首遠處,是燈火闌珊下大人們在酒精作用下難掩的興奮情緒。
天上掛著圓月,地上一群異鄉人“湊”出了一個我念念難忘的中秋。
@廖廖
風滿樓,月滿樓?;涞驓埧側境?,匆匆又一秋。
在異地工作,回家次數很少,現在中秋沒有以前的味道了,
以前都是在家院子里閑聊,歡聲笑語滿屋子,再等到月圓時分就會拜月亮,享受中秋的儀式感。
「雖然回不去了,但是…」
@起名煩 此名用到騰訊汁粒
每年中秋都是表哥生日,雖然大家都長大了,但是都懷著一顆童年的心,煲蠟、吃月餅、看月亮,就感覺很快樂。
@婼瀾婼渁
長大后的小家庭雖然溝通的方式略有變化,但那份祝福和溫情卻從未改變。
「團圓是中秋最古老的心愿,如今也依然被提到最多的關鍵詞」
@陳璽
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span>
于中秋本身而言,不論如何星移斗轉,日月變遷,其本意——團圓之秋一直都未改變。
這一天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之時,會感到格外的滿足與歡暢。
每個人都可以毫不掩飾內心歸鄉之情,也有了理所應當放下一切的一個歸家理由,
沒有春節的繁瑣禮節,不必長時間的忙碌準備,一桌家常飯,一席家常話,一日家人情,足矣。
@浮華如夢
關于中秋,真正有意義的并不是兩個字眼,而且屬于團圓的意義。
團聚的人,團圓的心,在此時此刻緊緊連接。
不需要矯揉造作的話語,不需要故作冷漠的疏離,有的只是骨血相連的羈絆與陪伴。
這個中秋,趁時光正好,趁家人健在,懷揣滿滿的思念,見見想見的人吧!
@被窩探險家
即使相隔兩地,看著同一個月亮,便也是一種團圓。
….
(約60%UGC提到團圓)
「而不能團圓,是中秋最大的惆悵」
@Honey。
月圓人團圓,愿奶奶在天堂過的第一個中秋節,幸福快樂,祝愿天堂的生活沒有病痛。
@Leon
我的愿望很小,只想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但我知道這是個無法實現的愿望。
@XIN
有白色煙霧,有亭臺樓閣,有綠蔭蔥蔥,一家四口,有爸爸,有媽媽,有姐姐,有我(女),
我抱著一只小白狗名叫“歡歡”,腳邊還有一只小黃狗名叫“樂樂”,
我們圍坐在桌前,吃著一桌子媽媽做的飯菜,爸爸手邊有個小酒杯和一瓶酒,吃的很香,一家人笑的也很開心。
(夢中的場景也是我所希望的,在天堂誰也不缺席,一個完整的家,一個真正的團圓)
@葵花海
月滿民生,中秋月滿,我總是一個人站在窗前,靜靜地看一會兒月亮。
這一輪明月,像一面鏡子,能照見親人,照見我,照見相互的內心。
民生理解為思念故鄉家人,月兮故鄉來,春秋隨我久。
中秋的明月,存儲著我許多許多回憶與情感,
這條連線只要微微牽動一下,那些繽紛的情緒,便會彌漫而來,
就像月光瀉地,無處不在,不可終止。
@澤澤
家人閑坐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成了一種奢侈。
從大學離開陜西老家去福建讀書開始,就是回去也總是匆匆忙忙。還沒來得及和爸媽說幾句話,就又要走了。
有一天突然就發現,爸媽老了??粗麄兊陌最^發,眼淚就出來了。
現在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家和爸媽一起吃頓飯,拉著爸媽說說話。
「我們如何回應這些思緒?」
@Maggie-林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故鄉一盞燈。當廚房的燈亮起來,房子才會變成家。月圓人團圓,千里共嬋娟。
跟家人在一起的中秋就是月滿民生。
@Zoey Chou
滿月似乎總能引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某些美好情愫,每逢八月十五更是如此,
抬頭看著天空中圓滾滾的明月時,心也跟著變得滿足、喜悅,
如果能和家人朋友分享美味的月餅,那就圓滿了。
@劉大姐
中秋賞月,總是想看月亮到底有多圓,可是萬一看不到月亮呢?
我想中秋賞月應該是表達對家人的思念或祝福吧,
只要心意有了,還怕不“圓滿”嗎?
「你心中的新民生生活是什么樣子?」
07「柴米油鹽,四菜一湯」
偶爾下廚做飯,
都是忙里偷閑。
把身心放松的愉悅,
融進柴米油鹽。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買菜做飯不再是生活必須,
而成為了我們忙里偷閑,放松心情的途徑。
08「陽臺有花,貓狗雙全」
陽臺有花開,
貓狗在玩鬧。
忘記那些煩心瑣事,
安享一隅歲月靜好。
有時還真說不清:是人照顧著花草貓狗,
還是花草貓狗照顧了人?
@Wang小星
當代年輕人想要的生活圖景:
下班后給愛人發個信息問問今晚的安排,有興致就去逛菜場買食材,回家一起做飯,不想做就找一家餐館點幾個招牌菜;
飯桌上聊聊今天的工作和同事的八卦,牽著手到公園湖邊散步喂魚;
周末一起睡到自然醒,讀書學習或者依偎著看個電影;
下午換上互送的跑鞋,沿著河岸跑上十公里,在小區門口超市買兩瓶脈動,一邊噸噸噸地痛飲,一邊嫌棄對方跑得好慢。
中秋吃著國潮月餅,趁著月光好好欣賞對方年歲變化的臉龐,賞月吃餅,閑來還能一起玩兩把游戲。
@海
忙碌過后,便會發現,
理想中的生活,不過是三餐溫飽,與愛的人相伴,
空閑之余,還能抬頭看看皎潔的月亮。
奔赴幸福的,都是『新民生』。
抬頭望月,月下皆民生。
@靈鑫
有一天,上班匆匆趕路時,
街道兩邊的叫賣聲,夾雜著食物香氣迎面撲來,在耳朵邊呢喃,
鼻尖似有似無地嗅著,麻木的五感片刻復活。
讓人不知不覺慢下腳步,原來工作拋開,
不再焦慮今明如何,這種安逸又充實的煙火生活是我理想的「新民生」。
@沐沐Mathilda
忙碌一天下班,歸家有一貓一狗相伴左右,小屋不大,
但是曬得到一下午的陽光,窗邊養的花剛好開了幾朵,晚風輕輕吹過,花香撩過剛洗好的發絲。
@DD梁
實現“?;丶铱纯?/span>”自由
實現“節日儀式感”到位
實現“工作不禿頭”無憂
實現“大吃不長胖”夢想
@Jessie
既有詩意,又有煙火。
用心的作品最能打動人,生活也是一樣。
「新民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是對自己的關注」
@Unkown User
最近幾年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生活態度的轉變。從剛開始的為父母、為子女、為愛人到現在新生的“為自己”。
我一直都不認為“為自己”是一個自私的利己主義,我更想把它理解為一種精神的解放,
一種把精神從奉獻的禁錮中釋放出來,個體的覺醒,生而為人,不負這世間一場。
它可以有很多延伸的意義,比如為了和平的理想去犧牲、為了開闊眼界去周游、為了心中的目標去奮斗 ... …
“為自己”并不可恥,它是在尊重自己的前提下去平衡各方面的關系,而這在以前是不能存在的。
@Unkown User
私以為新民主下的生活是自由熱烈的。
大家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一個個平凡且熱烈地活著,做個極致完整真實的人。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都像毯子上面長滿了虱子,總有很多瑣事充斥著我們,
但其實人類不就是這樣,
總能在脆弱的生命里找到自己的執念,總能在蒙昧中發現深邃的智慧,總能樂此不疲地不斷求索自己的生活。
「去掉浮華的消費主義,看到幸福生活的本質」
@皮卡丘
以前總覺得要大富大貴,出人頭地人生才有價值意義,現在覺得一家人在一起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就很幸福了。
普普通通的家庭,也不去和那些富貴人家比較,有不錯的工作,健康的身體,父母在身邊,健康快樂就是足矣了.
@小靜
對于一個打工路上的中年人來說,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只有最簡單的愿望,
家人平安健康,有份能繼續努力的工作,能有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愛好和時間。
「平凡的人們對平凡有著不平凡的理解」
@Fine
柴米油鹽是生活的樸實模樣
再熱烈的生活也逃脫不了平凡的生活
不同的選擇是注入靈魂的柴米油鹽
也是成就屬于自己的非凡小日子
我們都平凡,我們都不凡~
@QIUXIAOAN_
普通是最高級的偉大
平凡能擁有最非凡的一切
不再為別人對我的看法而擔憂
用心自由的去做認為是對的事情
普通的我只想過好這樣的小日子
「2、月滿民生,到底做對了什么」
「1、聚焦日常場景」
@蝸牛
「陽臺有花,是狗狗一直在照顧我」看見這幾個字的時候,特別感同身受。
在北京闖蕩的第5年底,有了伴侶,養了花,養了狗。甚至這一切來之不易,非常珍惜現在的狀態。
每天早上起床,拉克會屁顛屁顛的跟在我的身后,直到我上班出門。
回家第一件事,會跟拉克多玩一會,然后忙活其他的事情。
它會讓我的快樂乘以n,它會讓我的難過除以n。
害怕分開的那一天,但是不能因為怕失去,而拒絕幸福的權力。
@西
「民生新解」對當下觀察細致,總結到位,
我看到“有時還真說不清:是人照顧著花草貓狗,還是花草貓狗照顧了人?”時,心里咯噔了一下,
我心中的理想「新民生」絕不是“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而是當下屬于花草貓狗的那份精神寄托,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熱絡。
「2、引發愛國情緒共鳴」
@NING
作為一個農村娃,我理想的新民生就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發展。
像民生銀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真正的將惠民服務落地。
希望民生銀行助力鄉村振興,早日讓我們的祖國實現共同富裕。
@№人yào的潴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莆田、泉州、廈門一夜之間進入緊急狀態。
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第一時間投入到“抗疫”的工作中去,保障居民的民生生活。
這次有一件特別感人的事情就是:320名在校志愿者連夜進行培訓準備緊急出征支援莆田。
當時我就在現場協助,看到這一幕,熱淚盈眶,聲音哽咽,真的為這群學生自豪,也為他們擔心!
作為一名社區民警,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我們將會以守護者的身份,抗擊疫情,守護平安!
@wevinglee
我是河南人,生活工作在鄭州。
之前理解的民生就是賺今天的錢,期待明天的生活。
可是經歷了7月的特大暴雨洪災,8月的疫情反撲封控,突然覺得活在當下、活好當下就是最重要的。
風調雨順時,我們可以是滿天星,各自發光發亮,彰顯價值;
多災多難時,我們聚集成一團火,眾志成城,披荊斬棘。
@王不一
辦好了關鍵小事,也就解決了民生大事。
我們公司有幾百號工人,平常要抓生產?,F在疫情,都去排隊打疫苗影響車間正常生產,怎么辦?
區里的領導專門來公司調研實際情況,專門協調移動的新冠疫苗接種車開進我們公司,
為員工“上門接種”,解決我們生產的后顧之憂。精準助力企業,真正做到為老百姓辦實事。
@Unkown User
近兩年來感受最大的變化就是有關部門非常作為。
我遇到了地方黑中介,遇到了間歇性黑物業,
曾經扯著嗓子讓我去告天王老子也不怕!結果我投訴了第三天就圓滿解決了。
去哪兒辦理業務都覺得比之前要規范,處理時效非???,這也是新民生的一種具像吧。
感受到人民的部門的確為人民撐腰。
「3、找準了新民生的新時代本質」
@Unkown User
是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獨立自主的人也能瀟灑快樂的生活;
是食品安全,治安穩定,不畏強權、無仗勢欺人的官僚主義;
是便民服務,社區和睦,街坊鄰居在夕陽下其樂融融的熱鬧景象
@依山傍水·潘先生
一個文明的強大,是看他的文化傳播。
七十多年的新中國建設、四十年改革開放,
GDP全球第二、全球十大港口我們占七個、北斗衛星組網成功、空間站、航母、大國重器…
諸多改革開放的成果,都代表了中國模式的成功,
這種成功也必將伴隨中國文明文化的輸出,贏得世界的認可和趨之若鶩。
過好自己的節日,重視自己的文化,從每個中國的節日開始,從月餅、湯圓、餃子開始。
@馬甜甜
我的理解是更多元、更包容吧。
放在工作領域上看,是在互聯網科技下催生了很多新行業,涌現很多新職業,
能夠運用新的方式創造商業價值,同時實現個體追求。比如視頻直播、網紅經濟、內容創業,
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現在去中心化的新媒體讓每個人都有表達權,都可以成為信息生產者和內容傳播者,達成新的人與人的鏈接方式。
這是真實滲透進全民的行業變革。
「4、溫暖、實在,只做有用的事」
@九尾毛驢好神奇
這月餅包裝就很古天樂式的“平平無奇”了!
民生本來就是國之大事,新民生,就更要走普惠民生的道路了~
民富國強,大國有底氣,傳統文化才能更牛!不要什么花里胡哨的聯名,也不一頭扎進故宮敦煌頤和園的大ip里。
就是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線!
@檀木與北
銀行類的周邊產品通常會給人傳統無趣的固化印象,但這次民生的月餅將詩意融入設計,好像多了一份溫暖。
不跳脫但能讓人感覺到穩和溫情,不錯。
@一棵野梨樹
難得在中秋節看到,不玩概念,不搞幺蛾子,就簡簡單單回歸傳統文化和原本的人間情味的設計了~
@Nevermind回
腦洞概念再好,不如實實在在一點。
民生是啥,不就是每一個好好做設計、好好做品牌、好好為傳統佳節努努力的大家嘛~
@亞松·拙誠
這個可以,“字餅”。
無論是從產品還是從促銷,簡單直接有效,基本沒有廢動作。
「5、有中秋的“節”味兒和人情味兒」
@miracleyan
回歸中秋傳統和民間情味,表達人民最淳樸的中秋團圓情節!
吃、喝、注、行是核心的民生需求.
雖說時代在發展,但民生需求不會變,只會往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逗兒蹲
看過那么多創新月餅禮盒,民生這款是目前為止看見最符合中國傳統中秋佳節氣氛的了。
滿滿的祝福和思念都藏在禮盒里,正如中國人的內核氣質。
@kashan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包裝回歸質樸,民生月餅跟網紅月餅略有不同,
但里面的人情味,大概還是小時候那熟悉的味道~
@謝春茶
沒用過民生信用卡,但從這次月餅的包裝創意上來看,國風古韻確實是拉滿了。
一句“閑時飲茶 靜看云花”確實有被撩到了。
「6、與品牌巧妙結合」
@L.鏈
落點“新民生”就是關注大眾的衣食住行,民生不是泛泛而談,更應該由大眾去評定,以此為依據,輸出campaign;
以月滿寄相思的中秋節出發,讓受眾拼湊出自己理解的民生;
結合創意設計,體現出了新,更能詮釋“新民生”的概念點,很不錯。
「7、我們抽獎」
@楠
如果一盒月餅做的讓人為了得到它而心甘情愿的參加“寫評論抽獎”的活動,說明這盒月餅做的非常成功了
———我就是想要這盒月餅。
@九尾毛驢好神奇
我想要禮盒!月餅您留著都行!
「8、從評論區延伸出去的中秋祝?!?/h3>
在給一百多個地址寄出禮盒以后,可以發現這些收件地址里:
有陸家嘴最摩登的大樓,收件人是很上海味兒的Fiona(化名);
也有福建沿海的某個漁村,請村口小賣部代收。
目的地還有學校,有派出所,有廣場,還有數不清的小鎮。
這些禮盒被打包成包裹,
也許是送給遠方的女友,也許是送給故鄉的老人,
更多的是送給等著團圓,卻不能團圓的家人。
不管今天中秋的月餅禮盒變得多么形式主義,無論它社交貨幣的屬性如何增長,
至少在「月滿民生」的評論區,我們看到了這份月餅禮盒可以回歸本質,
喚回了大家對于中秋團圓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并且很榮幸地被寄托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祝福,
隨著包裹,送向一個個寄件人心中渴望到達的遠方。
「月滿民生」中秋禮盒和這數百條UGC,
在這個并不清閑的小長假里,
讓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份跨越古今,獨屬于中國人的,
中秋情懷。
「3、成功背后的方法論」
8年以來,芝麻西瓜一直都在堅持做一種廣告:「有創意,接地氣」
「有創意」:是一群依然堅信創意生命力的廣告人,堅持用好創意作為生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場紛雜喧囂的風向;
「接地氣」:是我們始終相信好的創意來源于對人性的洞察,一條動人且有長久生命力的廣告應從最日常的生活尋找靈感與養分,具有廣泛的共鳴性及自傳播力。
芝麻西瓜始終堅信,做到了這兩點的廣告,即使沒有刷屏式的投放,也可以產生很好的傳播效果。我們為滴滴出行打造的《中國式安全》《回家是一種信仰》,為盒馬鮮生打造的《與時間賽跑》,為微眾銀行微粒貸創意制作的《年度打臉大賞》都用相對較少或很少的傳播預算取得了指數倍的傳播效果。雖然時過境遷,但這些廣告作品依然被業界津津樂道,在社交媒體上被廣為轉載。
《月滿民生》是芝麻西瓜首次涉足設計類別的創意作品,雖然項目不大,說來說去不過是一個中秋禮盒,但它沿襲了芝麻西瓜的這份堅持。把一個禮盒做得有洞察,有創意,有設計,撬動了如此大量的優質UGC,形成了一套有社交傳播力的創意內容…這種「社交化硬廣」的理念,芝麻西瓜已經堅持多年,并將繼續堅持下去,給客戶的每一筆市場投入帶來超值回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