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深圳最愛搬家的廣告公司
疫情對大部分公司的影響是在業務上,而對青木的影響是在地址上。
由于原址樓下的酒店被征用為防疫點,今年5月,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青木從剛裝修了一年的地方搬走了。
新的辦公室在深圳萬象天地附近,步行5分鐘即達,下班之后約朋友吃飯逛街,再......回來加班,娛樂工作兩不誤。
「激情四射區」零零散散擺了許多坐墊,方便大家吃飯、午休、打游戲。
大落地窗近可看樓宇群立,遠可觀夕陽西下。
這是兩年來的第3次搬家,而這家「愛動」的公司的原動力,來自于這里許許多多對世界充滿好奇,超級有行動力的人。
愛因斯坦說:好奇心是使科學工作者產生無窮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愛因斯坦在青木的粉頭——蔣彪覺得這句話放在廣告界同樣適用,對市場的好奇,對用戶心理的好奇,讓他在每個項目中都會不停追問,并無比執著地尋找答案。
在廣告圈摸爬滾打十數年間,蔣彪每個項目都會用「歸零思維」去思考——堅持對市場的深刻洞察,找到客戶的根本需求,找到商業的根本問題,并用創意提供解決辦法。
正如每個人有自己認知世界的方式,每家公司也有一套一以貫之的方法論。
在蔣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歸零思維」已儼然成為青木的方法論,它雖然不成體系,但正如一套劍法,練習時的一招一式都是為了學其中的「意」,對戰中瞬息萬變,臨陣之時當「以意御劍」,才能輕松應對,見招拆招。
一、借勢造勢,助力傳統出圈
1、「穿越故宮來看你」
「穿越故宮來看你」是青木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2016年,騰訊Next Idea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面向年輕人發起創作大賽。彼時故宮博物院因為表情包已經在年輕人之中走紅,雙方合作是一次借勢,而青木選擇了借勢造勢。
故宮博物院的走紅是因為首次走下廟堂,走進年輕人的語境,但正如齊白石老爺子的那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相似的表情包形式顯然不可能再激起任何水花。青木的伙伴開始思考,故宮走紅的本質是什么?
是傳統文化的自我革命。顛覆認知,實現傳統文化的年輕化和反差感。基于此,青木的伙伴們開始思考還有什么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在一次次的向外探索與向內的追問中,他們終于找到了答案。
青木讓明成祖朱棣唱起極具年輕人態度的RAP,以年輕人熱愛的元素,發起當代科舉,來了個傳統文化的大顛覆,在朱棣的號召下,將六百年前的藝術與技術,撞了個火花四射。
上線3小時,依靠自傳播PV達到150w
得到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官方平臺主動關注,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自發解讀與傳播
「穿越故宮來看你」是青木與新文創的結緣之作,在這之后,青木多次服務故宮、敦煌的新文創項目,每一個項目青木都堅持深挖傳統文化,找到「不一樣」的傳統,結合數字化形式有機重組,顛覆市場認知,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并參與到傳統文化中來,相關項目也多次獲得廣告界知名獎項。
2、「數字故宮:暢游多寶閣」
以常常被大家忽略的文物紋樣作為「索引」,串聯起數字故宮中的文物。「冷門知識」增強探索感,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逛博物館變得有趣起來。
上線1周的體驗人次達500萬, 平均在線時長2分鐘,體驗中流失率僅為 5%
推廣期結束后,每日仍有近3000的互動量,老用戶留存占比20%,打破了72小時快營銷模式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3、「敦煌有聲動畫」
從「九色鹿」動畫中找到靈感,將敦煌壁畫背后的故事變成生動的「有聲動畫」,通過用戶配音的環節增加整體的互動性與用戶的參與感。
總曝光量:12億+;媒體報道頻次:2600+;相關視頻播放量:3700萬+;用戶正向口碑:97%;80余位戰略合作藝人及劇組推廣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二、感性與理性兼具,為品牌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
廣告形式的發展是越來越「感性」的過程。從原始的叫賣聲、路邊的招牌,到電視上的精彩插播,再到如今的線下體驗等等,廣告正通過不同的內容形式占據公眾越來越多的感官。
與外在形式相對的,廣告背后的洞察變得越來越理性,各種套路化的定位理論,龐雜的數據,直至如今,不同群體都有了精準的數據標簽。
在這樣的背景下,買量視頻應勢而生:基于對產品賣點與用戶癢點、痛點的精準定位,輸出創意內容,用內容精準回應用戶的情感需求,激發他們的消費意識,進而達到商業目的。
這與青木一向秉持的廣告創意的理念不謀而合:好廣告應該是商業問題的解決方案。「歸零思維」帶來的深度洞察,與精準的數據化標簽相輔相成,讓青木在買量視頻的相關項目中尤為得心應手。
1、「鴻圖之下」
精準定位產品賣點與用戶癢點,充分發揮代言人的作用,用短平快的方式達到「賣點-癢點」的關聯和精準傳達。
三、要天馬行空,也要腳踏實地
「敢想」是廣告業的基礎能力,做創意的,身體可以被困在1平米的工位里,但思維一定要能突破時空限制,上天入海,穿越古今。
不過廣告從來都不是孤芳自賞的行業,甚至恰恰相反,廣告就是要與人溝通,讓目標聽得懂,感受得到我們所要傳達的。而所謂創意,應該是為用戶,創造屬于他們的人生之意,生活之意,幫助他們突破限制。
「用戶第一」這不僅是青木對于創意的要求,也是對項目出品的要求。
每個項目青木都會在用戶的交互體驗、視覺體驗上反復打磨。平面、插畫、三維、動畫、剪輯、開發,每個人是一個點,一個部門就是一條線,而所有部門在一起,共同編織了一張扎實的網,可以兜得住所有的創意。
1、 「陰陽師」
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視覺效果,反復推演模型算法(據說涉及到線性代數這種文科生望而卻步的話題),最終將3D技術運用到H5中。
四、世事洞明后,他們選擇做個少年
近幾年二次元逐漸進入主流語境,青木精準洞察年輕人寵物市場,順勢而行打造了自主IP——《渡貓師》。
截至第一話結束,收獲全網粉絲10w+人,動漫更新不久,就曾登頂騰訊動漫榜單第一。在騰訊動漫、快看漫畫、嗶哩嗶哩漫畫等漫畫平臺,及抖音、微博、視頻號等社交平臺都有不錯的表現。
《渡貓師》是青木內部孵化的項目,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憑著一腔熱愛,一點點摸著石頭過河,抵達了他們想去的彼岸。現在回頭去看,倒是有些今敏「仗著年輕,在風雨肆虐的大海里笨拙前行」的意思。
清楚地知道廣告的本質是商業利益,是投用戶所好,卻還是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大概是少年才會有的孤勇與浪漫吧。
青木始終堅持「創意不設限」的理念。因為要面臨的問題多種多樣,解決方案自然也不能固守成規。
多年來的成長,青木已經成為一家「多項全能」的問題解決方,辦法提供商,在蔣彪的「歸零思維」的指導下,通過多維的營銷角度和多元的創意形態,為不同的商業問題提供有效的創意解決方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