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廣告你模仿不了,比如這支...
作者:鐵柱,首發:廣告線人
我英語很爛
但一直有想去學
主要原因不是懶
而是害怕
其實很多像我這樣的人有很多,對于學英語是有需求的,工作生活中用到英語的地方太多了,但怎么能夠讓“我們”勇敢地跨出這一步,這是很多品牌在努力攻克的一點。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廣告
看完后很有一股沖動...
《誓把人類的英語提上去》
先來看預告片
兩位AI老師拿著電力罐一邊干杯一邊微笑,面對電視機那個已經打敗人類棋手無敵手的AI,拼寫出“c-h-e-e-r-s”,向人類正式宣告了AI入侵和稱霸英語教育領域的壯志雄心。
預告片之后,正片真的很精彩
一共三集:
第一集:高等智慧篇
第二集:低薪一族篇
第三集 :AI老師的白日夢篇
值得你看三遍都不為過!處處是細節吶~
看完視頻后
你是被兩位帥氣幽默的Ai老師給迷倒了?
還是被你是被視頻的故事打動?
或者被魔性文案“誓把人類英語教上去!”給吸引?
這支看起來有著老科幻片色調的片子,茶水間的場景和現在大多數中國office的場景無二致,特地充斥的懷舊氣息,就是想說明一點——AI已經來了,他就發生在你我的周圍,這不是未來,而是現在。
英語流利說這組廣告很魔性,在你看過一遍之后,大腦就會把AI老師和英語流利說這兩者強行關聯在一起。
以我目前知道學英語的路徑有兩種:一種是線下報班,第二種是線上真人一對一。
在你看過這組廣告后,大腦會自動為你建立第三種:二十四小時在線的AI老師。
這就是這組廣告的厲害之處。
我們看廣告不能只看廣告本身是否有創意,因為廣告只是最后一層的表達,還要看他背后的策略是否正確。
一、英語流利說背后的策略
1、差異化定位
定位看的是品牌和同品類之間,是否有差異化。
如果沒有差別的話,就沒有定位,因為你在消費者眼里,和其他品牌沒有區別,這種定位就是無效的。
我們從外部看的話,首先要看的是英語流利說是否完成差異化定位。
相比其他的線下上課和在線老師一對一來說(都是真人老師),英語流利說(AI老師)在差異化這點上顯然是成功的,很好的建立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差異化認知。
2、消費者是否有效感知
差異化定位之后,還得看消費者是否感知到了你的差異化。
有很多的品牌覺得自己的產品和競品不一樣,我們有的他們沒有之類的。
但很多情況下都是,你在消費者眼里,和他品牌根本沒有區別。
就好比今麥郎方便面和康師傅方便面,你覺得除了品牌名之外,這兩者的方便面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就單從產品外觀是來看,今麥郎主打的是:新,料多好吃看得見!
而康師傅是:經典美味,肉菜豐富。
他們兩個是有差異化定位的 ,但就是沒能有效感知。
現在學英語都是外教,都是真人老師,而英語流利說是AI老師,這種很明顯得差異化,讓人一下就區分出來了。
二、這條廣告好在哪里?
1、產品人格化
這組廣告最大的亮點就是把產品人格化。
公眾號人格化是比較簡單的一件事,但把產品人格化就很難了,畢竟建國以后是不能成精的(逃).....
相似類型的廣告,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MM豆。
當年這句快到碗里來,你才到碗里去的廣告語火遍了全網,現在AI老師的“誓把人類的英語抓上去”,如果花MM豆同樣宣傳費用的話,我相信一定可以更火。
既然說到了產品人格化, 那咱們就看看他是如何人格化的 ?
假如AI是英語老師,碰見教人類英語這份工作,會不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
會不會為薪水低惱火?!
會不會為要一直工作暴躁?!
會不會默默幻想,當人類和AI有天進行談判,我教的學生起碼能用流利的英語登上臺面?
當把種種復雜感覺注入到AI老師的個性中,也就成為了消費者心目中懂人的AI老師。
三、這種風格的海報,一般人模仿不了
誓把人類的英語抓上去!
喂!
找老師一定要找高等智慧的呦!
寧可自己拿底薪,
也要成全向學之心!
有些廣告你模仿不了,比如說杜蕾斯,還比如說英語流利說...
廣告剛剛投放,我相信效果不會很差,因為我在看了廣告后,我就有種強烈的欲望,想去體驗。
英語流利說主打的AI技術,是用數據庫和核心算法來實行“一對一”的定制個性化教學。
我其實一直都有學英語的需求,但讓我面對真人老師學習的時候,我是說不出口的。
這其實也是我們中國人性格普遍比較含蓄的原因所在。
但如果是面對一個AI老師,這種害怕丟人的壓力就不存在了。
那么問題來了,你看完廣告后,會愿意去上兩位AI老師的課嗎?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廣告線人(ID: informer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