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不太靠譜的澳洲設計,居然令人眼前一亮!
作者:BranD,來源:BranD的好奇心
在澳大利亞,最被人們提起的便是建筑,不同規模,不同造型,打造了別具一格的建筑特色。同時,澳大利亞在平面設計圈的實力也不可小覷。接下來,就讓我們快速進入到來自于澳大利亞設計師的創作世界,看看他們都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1
Jack Forrest作品里的版式和配色最值得大家借鑒,他設計的海報巧妙利用了攝影照片,使得整個畫面對比強烈、恰到好處。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調色板,以互補色來呈現視覺效果,賞心悅目。
Jack Forrest還喜歡將大字體與圖片對齊,以達到一種構圖上的平衡,使海報色彩艷麗,引人入勝且充滿樂趣。
他的整個設計里,呈現出獨特的瑞士風格,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網站:https://cheersjack.com/
INS:@cheersjack
郵箱:jack@cheersjack.com
2
John Warwicker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對設計行業有著巨大的影響。他的工作曾經涉及包裝設計、美食雜志的封面設計、品牌設計、環境圖形設計等多個領域。
他還出版了許多專著,包括《漂浮的世界》(2005)、《印刷思維》(2010)和《一千英尋深》(2016)。他曾兩次獲得東京字體設計特別獎,獲獎作品包括《漂浮的世界》和《O Tomato Parco》的排版、圖形和版式設計。
網址:http:/ /www.johnwarwicker .com/
INS:@ johnwarwicker
郵箱:john.warwickerlebreton@unimelb. edu.au
3
Brodie Kaman是個很有個性的設計師,他的設計生涯從為當地樂隊制作傳單和海報開始。他的作品呈現更多的音樂與時尚領域的內容,自制的圖形T恤還受到無數粉絲的追捧。
Brodie Kaman的作品風格更多地是實驗性圖形與概念化的對比,強烈的對比色給大眾呈現出層次分明的視覺盛宴。
網址:https:/ /brodiekaman.com/
INS:@brodie_ kaman
郵箱:BRODIEKAMAN@GMAIL .COM
4
Pete Majarich曾因建立“一天一張電影海報”的專屬網站被大眾所熟知。在每日更新的網站里,他都會選擇一部電影的海報進行重新設計。他的海報風格極為簡潔,選擇的設計元素大部分來源電影內容高度相關的物件,搭配極富標識的文字或選用大面積色塊,清新簡潔,一目了然。
因此,這也讓他結識到了很多海報愛好者,還有很多電影制作人紛紛拋出橄欖枝。除了電影海報制作之外,他偶爾也在音樂領域露面,為不少音樂人做過唱片設計。
網址:https://petemajari.ch/
INS:@petemajarich
郵箱:hi@petemajari.ch
5
在上學期間,Molly Rose Dyson就對插圖和設計感興趣,并于2015年開始設計海報。起初她更傾向于插圖,但最終還是選擇將插圖和平面結合在一起。
她喜歡將多個圖像與原本圖案來疊加,以此達到最完美的效果。例如在完成Acephale項目時,花的圖像仍然可見,但有另一種圖案覆蓋它。
她的作品帶有懷舊感,以及迷幻感,這種復古與未來主義的結合恰恰碰撞成獨一無二的Molly Rose Dyson風格。
網址:https:/ /mollyrosedyson.com/
INS:@mollydogson
郵箱:mollyrosedyson@gmall.com
6
Stuart Geddes是一位深思熟慮、知識淵博的設計師,內心還有點“老派”。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有很多創造性的作品。他主要經營墨爾本設計工作室Chase & Galley,該工作室因獨特的書籍和印刷設計而享有盛譽。
Stuart Geddes一開始并不真正了解平面設計是什么,僅擅長英語和藝術,花了很長時間總結出一條對他自己很受用的設計公式:英語 + 藝術 = 文字 + 圖片= 平面設計。
Chase & Galley工作室專注于印刷出版物設計,出版的書籍也給業內人士很多創作參考。
網址:http:/ /stuart.geddes.work/
INS:@stuartgeddes
郵箱:stuart@geddes.work
作者公眾號:BranD的好奇心(ID: BranDma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