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南京大學微博翻車我才發現,高校打廣告是真的有一手
回看剛剛落下帷幕的高考,那可真是眾人皆考我“營銷”,沖上熱搜我必行!
這不,除了策馬揚鞭在熱搜上馳騁的小猿搜題,還有另外一家半路翻車的然后銷聲匿跡的南京大學。(南大別躲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2021年6月7日上午10點,南京大學官方微博發布了九張圖片外加三局文案“南大學長學姐為高考生加油,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在南京大學等你”,配文九張圖片,加上了高考話題。
很稀疏平常的高考應援博文,怎么突然就翻車了呢?壞就壞在這兩張圖片和圖片配文上。
左圖文案“你想不想讓我成為你的青春?”,右圖文案“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在杜廈圖書館從早晨到夜晚?”
招生宣傳很草率,翻車收尾也很快,至于褒貶,那是各位看官的事,我沒上過南大,不配聊。
不過南大翻車倒是讓我想起來另外幾所高校的宣傳了,他們拍出來的故事,如長夜星河,阡陌燭火。
一、講好一些人的故事——清華本色出演的學子
《畢業答卷》
這是2018年清華大學的招生宣傳片,影片問了34位清華學子13個問題,以此來完成他們最后一份畢業答卷。
視頻拍攝簡單有力,場景不多,但真切動人,用34個人的故事講述清華帶給學子們的力量,命運可能會把我們放在不同的起跑線上,但選擇會讓我們重新平等。
感觸最深的是影片中最不和諧的演技,明明很生硬,明明很出戲,但放在片子里,又有別樣的味道,究其原因,逃不開“真實故事”4字。
高考結束準備擇校的學生們,最渴切的就是看到自己將來在各個學校可能會是什么樣子,而清華這最后一份《畢業答卷》讓人們看到了清華學子走出校門時候的樣子,無畏不自卑,昂揚且獨立。
不過這兩年清華的宣傳片開始走下坡路了,從2019的《從一到無窮大》、到2020的《追光少年》、2021的《破壁少年》,我感受到了從拍攝小場景故事到大場景的困難,也理解學生團隊拍攝的困難。
他們的故事確實很棒,但影片呈現的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讓人難免在堅持看完的同時,想用腳趾摳個兩室一廳出來。
二、講好一個人的故事——簡單是最好的方式
《星空日記》
很難想象,這是北大2014年的宣傳片。
影片通過講述從農村考入北大的學生,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取舍的故事,放在今天來看妥妥的一個“小鎮做題家”,但最終的選擇呢?是和光同塵還是伸手摘星?
北大沒有給出答案,北大只給了你一個做選擇的機會,而這幾乎觸動了所有在夢想路上行進的人。
說實在的,當我敲下“夢想”二字時十分感慨,這么美的兩個字,在當今充滿戾氣的互聯網上幾乎要被泥濘吞噬,乃至被人羞于提及,各高校招生也不談夢想了,大行其道的是諸如本文所言南京大學之流(雖然我還是配不上南大,哭了),反觀7年前的《星空日記》,這才是學生該看的,學生該去相信的。
字字珠璣,至于今年,建議北大別做了,給其他高校一些機會,畢竟《覺醒年代》都已經封神了,誰人不知蔡孑民先生之名。
三、講好一所學校的故事——百年廈大
《點亮》
這是廈門大學2021百年校慶的宣傳片,看到“點亮”二字時我想起了《紫柏尊者全集》中的一句話:“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影片將與黨同齡的廈大百年歷史娓娓道來,以光為喻,邀你與廈大共同點亮下一個百年。看完視頻的我不禁為自己還是一個文案而羞愧,片子里的長文案寫的太好了,片子拍的也太好了!原來廈大不只艾利斯頓商學院和NB的新傳院,還有陳景潤的“1+2”以及更多,我們要與光同行,才不要和光同塵。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片子同樣是由廈大學生完成的。(哎,不對——廈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我也是新傳的......果然我是個廢物)
四、不講故事——青島大學
畢業典禮
B站1932W+播放、12W+彈幕、68W+點贊、24W+硬幣、47W+收藏、15W+分享,青島大學2019年的畢業典禮以如此“離譜”的數據成為了我迄今為止印象最深刻的大學“宣傳片”。
青島大學做了什么?——
什么都沒做,只是在這條視頻發布兩天后開通了B站賬號而已。
典禮開場很有意思,歌者隱藏在一眾學子之間,隨著音樂播放,歌者從人群中走出,總共8首歌,歌者不僅有學生,更有老師,有時候歌聲都起了,攝像機還在人群里找唱歌學生在哪,簡直不要太真實,他們每一個人都好美,能讓你看到“青春”二字的美。
這不比再多的招生宣傳有用?
評論區直接有用戶留言“這是招生辦的陰謀!!!”、“這才是最好的招生廣告吧”,再反觀近幾年的各種土味招生海報,以及以食堂大媽,美女學姐為噱頭的招生宣傳,對此我只想說:“聽tommy一句勸,招生別太刻意,當代年輕人的心,你們把握不住!”。
五、后記
青大的視頻我第一次看還是19年,當時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感覺。
看到最后想必很多人都跳過了壓軸的校歌《青大之歌》(視頻里不少同學都笑了,如果讓我唱我學校的校歌,我也唱不出口),我以前不懂為什么大學的校歌都是那么莊重,那么嚴肅、宏大,讓人仿佛在高歌的那一刻就要接過前人的重擔和做好直面未來路上荊棘的準備,而且重要場合還一定要唱,直接社死,這樣的校歌也太無趣,太不夠青春了。
直到我看完《覺醒年代》之后才認識到,青春就是這樣的,每一所學校的青春都定格在了那個與國同進退的年代,他們都承載著國之未來,都肩負著國之重任,他們一切對外傳播行為的底色,就代表著中國的底色,流行和時尚應該是裝點,它們屬于學子,但不屬于學校。
高考剛剛結束,如何選學校,我這個差生給不了太多建議,但我倒是有幾句心里話想說,時至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第一次有點后悔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奉獻給了快樂,而冷落了苦痛,現在想來證書上的“學士”二字頗有深意——苦中作樂,是士的本質。
《覺醒年代》YYD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