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史上最大的設計升級,Android 12 都升級了什么?
首發(fā):GrayDesign
在北京時間5月19日凌晨1點舉辦的Google I/O 2021 開發(fā)者大會上,Google正式發(fā)布了Android 12的第一個Beta版本。
同時,谷歌產(chǎn)品副總裁Sameer Samat在大會中表示,透過開放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目前已經(jīng)在全球30億臺活躍設備上運行。再度穩(wěn)居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統(tǒng)寶座,比Win10和iOS的活躍設備量加起來還要多。
安卓全新設計語言Material You
在最新發(fā)布的Android 12 Beta 1版本中,不得不提的就是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的UI升級,Android 12將正式引入全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 You。
官方表示,Material You作為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考方式,將改變Android、Google乃至整個科技行業(yè)的設計形態(tài)。
Android 12 官方宣傳片
Designed for you
擁抱情感和表現(xiàn)力
當Google在2014年推出Material Design(材料設計語言)時,其愿景是希望讓技術變得簡單而美觀,并使移動和網(wǎng)絡上的體驗合理化。
Material Design官方宣傳片回顧
顯然,時至今天所面臨的挑戰(zhàn)正在不斷擴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屏幕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計算技術的繼續(xù)增長以及用戶對其個人設備更具表現(xiàn)力和控制力的需求。使得團隊致力于探索不僅停留在實用層面和功能上的體驗,這些體驗還將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情感。
谷歌設計VP MatiasDuarte表示:“這一次,我們希望讓用戶成為自己手機界面的設計師。”
更個性化的體驗
在官方介紹中提到,Android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個性化,讓用戶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設備、服務和體驗。
在Android的軟件、硬件以及Material Design團隊的深入合作下,為Android 12帶來了安卓歷史上最大的設計升級。
不僅重新思考了整套用戶體驗旅程,包括顏色、形狀、光照和動效等等,使得Android 12更具表現(xiàn)力、更鮮活、更個性化。除此之外,還將軟件和硬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統(tǒng)一在同一種設計語言下,并擴展至整個平臺和UI組件,這個新的設計語言便是由Material Design演化而來的Material You。
從Pixel設備上的Android 12開始,用戶將能夠透過動態(tài)色彩功能和重新設計的小部件完全個性化地定制自己的手機界面。
通過官方宣傳片中可以看到,這些全新設計的小部件除了常規(guī)的圓形和矩形之外,還支持不少異型圖形。
動態(tài)色彩功能
最新推出的動態(tài)色彩功能,可以從用戶的壁紙圖像中提取相應的色彩,并將某一種色彩轉化為色調梯度同時配合相應的輔助色彩從而生成一套動態(tài)的色彩主題。
不僅可將這套色彩主題全面應用于整個操作系統(tǒng)中,包括通知欄、鎖屏、音量控件、小部件等等。而且從提取的色彩中產(chǎn)生的一系列或深或淺的色調,還能夠很好地適應于明亮、黑暗和高對比度等不同的主題模式。
流暢的動效與動畫
從拿起Android 12設備的那一刻起,用戶的每一次輕按、滑動和滾動都能感受到其生命力。你的手機將會以流暢的動效和動畫,快速響應你的操作。
自適應不同屏幕與設備
除了可以輕松適應不同的屏幕尺寸和設備外,Material You還支持通過流暢的動效來幫助用戶理解界面的空間并傳達品牌與信任感。
圓角和填充能夠自動適應不同設備和屏幕,響應式布局還能夠將widget適配于手機、平板電腦、可折疊設備和其他屏幕。
滿足不同的需要
針對不同群體的需要,可通過自定義界面的對比度、字體大小甚至描邊粗細的控制,以更豐富的方式為每個用戶量身定制UI。
重新構想的系統(tǒng)空間
除此之外,??手機上的?一些重要的頁面(例如通知欄?、?快速設置等等)也都經(jīng)過了重新的構想和設計。
在未來的幾個月中,Google還將計劃分享有關Material You的更多詳細信息,以及它如何影響Google團隊所做的一切,敬請關注。
你喜歡Android 12全新UI嗎?
歡迎留言討論~
作者公眾號:GrayDesign(ID:GrayDesignH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