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爆款網紅食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這件事近些年不再是簡單地填飽肚子,滿足嘴饞的目的,而是上升為一種身份認同,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表現。年輕人追逐網紅餐廳、網紅食品,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相信你的身邊聚集著不少打著“吃貨”的旗號,沒少種草網紅餐廳,常常一起去探店慫恿你吃吃吃,但是自己吃的卻不多,拍照時異常顯瘦的閨蜜朋友們。
你是名吃貨嗎?以下從2017年到近來大火的網紅食品你都吃過嗎?
一、這些年大火的網紅食品
1、吃成花臉貓的“臟臟包”
臟臟包的原型在日本,且已是一個老面包品類,叫巧克力可頌。吃完以后嘴巴和手上會沾上巧克力而變 " 臟 " 因而得名 " 臟臟包 ",而且網紅勢頭十足!濃濃的巧克力粉包裹著可頌牛角,再淋上一層巧克力醬,里面濕潤有嚼勁,一口下去滿滿巧克力的濃郁香味,外酥里嫩!
臟臟包大火的時候,連明星也加入變臟的行列。主持人杜海濤在微博中po出吃臟臟包的樣子。
2、排隊排到崩潰的“喜茶”
“喜茶HEYTEA”是創立于2012年的品牌,它的走紅是近兩年的事。2015年的時候由于原來的商標“皇茶”無法注冊,才改名“喜茶”。
喜茶有多火呢?在其還叫皇茶的時候,來深圳開第一家店不到一年時間,就有各種山寨皇茶多達兩千多家。2017年春節后,喜茶開了上海的首家店,瞬間引爆數百人長達數小時的排隊,每天賣出近4000杯,這已經是喜茶創始人聶云宸的第五十多家店。
他開的店鋪成為當地的一種現象,一種流行文化,很多人為了喝他店里的一杯茶,常常排隊一個小時以上。
3、吃口shi冷靜一下的“粑粑瓜子”
這款產品是伴隨馬東的米未傳媒出品的辯論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播出火起來的,傳說6個月賣出了30噸約12億顆粑粑瓜子。馬東在《奇葩說》現場為TA高調打call,郭德綱“嗑”到停不下來。它的產品slogan“吃口shi冷靜一下”是時下年輕人的流行語,直接對準年輕人的市場。
米未傳媒旗下的“米未小賣部”推出了諸如粑粑瓜子、“好厲害”系列的爆米花、薯條等很多款零食,本質上是利用大IP商業變現。這些產品在包裝設計上花了比較大的心思,借以綜藝節目、名人的助推,賣得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許多,銷量也很不錯,味道如何嘛,不太好評價。至于瓜子和粑粑的聯系在哪兒?你自己體會一下。
4、酸菜比魚好吃的“太二酸菜魚”
太二酸菜魚是2015年誕生于廣州的一個餐飲品牌,成立時間雖短,但是擴張速度勢如破竹。筆者身在深圳,本來沒聽過這個品牌,但是被身邊的小伙伴多次安利,可見口碑不錯。而且家旁邊的商場不知何時已開了這間網紅餐廳,就去試了一次。
個人覺得他們家的酸菜魚中上水準,并沒有好吃到逆天。但是因為它的幾條個性的“趕客”條款讓我對這家店印象深刻。
比如“本店五不接待”的條款:
1、吃飯只顧著玩手機的;
2、同行超過四個人進店的;
3、說我們家魚不好吃的;
4、微信紅包只搶不發的;
5、脾氣比店長還要拽的。
此五類客人,通通不接待。
店面裝修主視覺設計是漫畫風格,視覺沖擊力極強;獨特的上菜方式——上酸菜魚時上菜小哥會大聲吆喝一聲:您的酸菜魚來嘞!這種別具一格的體驗令我被這家店圈粉。
諸如以上列舉的網紅食品還有挺多,比如辣到懷疑人生的火雞面、藍色的百事可樂、自熱火鍋、毛巾卷和鮑師傅的肉松小貝等。如果好奇且還沒吃過的話,不如先搜索看看然后去嘗試一下。
辣哭你的火雞面
身邊的吃貨朋友比較多,我常常會被種草一些網紅餐廳,除了有些是明星開辦,具有光環效應之外,發現它們無一例外都很有特點。這些食品的走紅,不是簡簡單單地跟風,而是它們身上確實有一些過人之處。
二、網紅食品的特點
1、有記憶點
這里的記憶點,不光是顏值高,而是能一下子被你記住或描述。顏值高當然很好,但是丑未必不是一種吸睛的特質。就像現在形容長相非典型的男明星不是用“帥”,而是“丑帥丑帥的”。臟臟包的口味未必有多么特別,但是它的記憶點非常棒——吃的時候糊你一臉,并且可以直接被其他人看到。同時,“臟”本來是食物的天敵,但這里卻是食物的名稱, 這種反差萌攻占了消費者的心智,讓臟臟包變成了特別的存在。
前文提到的太二酸菜魚的上菜時吆喝一聲,同樣是一種記憶點。粑粑瓜子的名字和slogan也是記憶點。產品就像人一樣,不管是美丑胖瘦高矮,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容易被記住,最怕的是平庸,說不出來哪里好或不好。
2、品牌溢價能力突出
我第一部分列出的網紅食品,最便宜的就是臟臟包了,臟臟包比起其他面包貴不貴我不知道。但是其他的三個網紅食品,客單價都不算低。
喜茶人均價格在22-23元左右,遠遠高于“COCO”人均10元左右和一點點人均14元左右。粑粑瓜子就更不用說了,普通的瓜子加個罐頭包裝馬上華麗轉身,69元兩盒。通常10幾塊一斤的瓜子算頂天超級好的品質了,兩盒加起來440g的瓜子賣這個價,吃的是情懷吧。
當時吃太二酸菜魚時,點了個大份,另外點了一份紅糖糍粑和一碗面,一共三個人,人均大概83塊。雖然是大份,裝魚的盤子的確夠大,但是分量一般。這個價錢比起一般的酸菜魚也算貴了。
不要輕視現在消費者的購買力,以及粉絲忠誠度的變現能力,賣的是品牌溢價,可能越貴越有人買吧。
3、排隊成風
“這么貴這么多人排隊,一定很好吃。”
管你是街邊小吃還是入駐商場的門店,網紅食品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排隊。當時網傳喜茶排隊7個小時才能喝到,也是非常夸張了。非常火爆的時候排隊大概2小時左右,但是也非常久了。
親歷太二酸菜魚,它家店從來就沒有不排隊的時候。也許因為有“同行超過四個人進店”不接待的趕客規定,太二反而更火了。
而臟臟包和粑粑瓜子曾經一度賣斷貨。
4、營銷做得好,曝光度高
關于喜茶的新聞幾乎從未斷過,一陣說它好喝,一陣說它雇人排隊,你很少看到它做硬廣,但是社交媒體和跨界合作這塊的投入沒少花心思。
比如喜茶和W酒店的合作,它們推出了一系列聯合設計的產品,手袋、行李牌、禮盒、調酒器。除此之外,在合作期間,入住廣州W酒店的任意客房,撥打靈感專線,都可以獲得兩杯喜茶。
而且喜茶的官微非常擅長找一些和年輕人有關的話題進行互動,互動后還會贈送各種周邊產品:包包、明信片、日歷等等。
三、如何打造爆款網紅食品?
1、產品為王,不求品類多,好吃才是硬道理
對于食品而言,好吃是一切的基礎。不知何時,曾興起過這樣一股風氣,產品難吃得要死,但是只要有互聯網思維,顏值高,包裝一個概念就似乎可以賺得盆滿缽滿。比如曾經估值4000萬,轟動一時的黃太吉煎餅。據說吃過的人沒有一個認為是好吃的,比街邊的煎餅果子味道都差遠了。
無論是食品還是其他的產品,產品好才是王道。喜茶的奶蓋茶做得不好喝,自稱芝士奶蓋茶的首創者又有何用?口碑效應是有局限性的,達到了極點,花多少營銷費可能都沒用。該考驗產品的時候,消費者不會心慈手軟,難吃就是難吃。一個沒有回頭客的產品,到底有多久的生命力呢?
品類多看似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但是有時未必是好事。因為中餐是很難標準化的,品類越多運營難度越高。所以很多網紅食品通常主打一個單品爆款。太二酸菜魚的招牌菜,即使只有酸菜魚一個品類,但是在產品的打磨上也是磨出了花,一份酸菜魚做出了八種不同的辣度。無論是做什么產品,是很多個sku,還是單品,都值得你好好打磨,產品才是一切最強有力的支撐。
2、顏即正義的時代,設計費要舍得花
“如果在國內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設計費在20萬以下基本上是CEO的品味,設計費在20萬以上基本上靠的是設計師的品味。”著名的連續創業者彭縈曾說。
在顏即正義的時代,我們經常調侃妹子“長得美說什么都對”。我們都知道看一個人不應該只看外表,也要看內在。但是外表是首先吸引別人眼球的第一關,食物不會說話,顏值上去了,才有機會讓人嘗嘗味道。
前文提到的黃太吉煎餅,雖然有點本末倒置,味道不怎樣,但是店面設計都極具逼格。沒有回頭客是真,吸引第一次來的人肯定是沒問題的。
現在似乎大家都意識到了顏值的重要性。比較紅的網紅食品幾乎沒看到什么顏值不過關的。喜茶開了一家又一家主題店,店面的設計本身就是一道風景,即使不是為了來喝杯喜茶,喜茶的店也早已成為了自拍圣地。更不用說,每一季它的杯套和外帶的紙袋都會跟隨每季新品主題的不同而重新設計。
顏值高,朋友圈一曬又是一次二次傳播,何樂而不為呢?
3、品牌人格化出眾錦上添花
品牌人格化并不是強行設定一個吉祥物,一個身份,一句slogan,這些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品牌人格化,是掌握講故事的能力,而且講出來的故事引人入勝。
太二有個做得特別好的地方,它搬出來老板這個角色,訴說了”太二”這個名稱的來歷——
“太二始于一家沒們的小店,經常被找不到入口的客人 罵太傻、太二,二老板覺得沒門就沒有吧,只要能做宇宙第二的酸菜魚,太二的名稱由此流傳開來。”
“二”貶義褒用,老板是因為想做好吃的酸菜魚而顯得二,并不是真的“二”。
粑粑瓜子和喜茶是通過產品包裝設計來展現自己的品牌人格。喜茶是一個喝茶的簡筆畫人物,十分俏皮可愛。粑粑瓜子就更加高明了,把吃粑粑瓜子的人變成了品牌的一部分,奇葩的產品得需要奇葩的你來駕馭。價格是同樣品質橙子兩三倍的褚橙,因為其勵志故事,也贏得了消費者的心。
4、堅持原則,不“討好”消費者
特點意味著跟別的產品區分開來,品牌辨識度鮮明。即使有很多人都做奶蓋茶,但你堅持不用奶精,不用奶蓋粉,你同樣是有特點。在食品添加劑使用泛濫的今天,能堅持用天然的原料、食材的品牌值得擁有更好的品牌美譽度。
原則意味著有自己認定的一套體系,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輕易打破。太二的酸菜魚的一系列趕客原則,難道是真的有生意不做嗎?并不是。比如為什么四人以上不能接待?因為——
“人多吃飯戲都在人身上,完全不記得吃到嘴里的是什么。而最多不超過四人,就幾個知己好友,不用搶戲,才能真正品到酸菜魚的美味。加上太二店里的桌椅、燈光,甚至是菜品都是為不超過四人就餐設計的,人多則體驗不佳。”
包括菜品不加辣減辣,不做外賣,不加盟等等條款,都是出于品控、餐廳運營和品牌的考慮。盡己所能做自己能力范圍能做到的事,為客人提供最好的體驗,反而是一種真誠。
那些看似不討好消費者的條款,如果是為了產品的品質,值得去堅持。
5、重視營銷的力量
營銷的方式太多,提到的這些網紅食品,有的是靠口碑營銷,有的是靠新媒體營銷,有的看似完全不做營銷,有的恰恰是靠營銷取勝,比如黃太吉煎餅。
以喜茶為例,前文說過它在新媒體營銷上非常成功,當然線下營銷也同樣不含糊。在上海點尚未開業時,就已經把上海許多知名媒體和平臺通通砸了一遍。開業前三天買一贈一,然后借助排隊的從眾效應和消費者自發曬圖,進行二次傳播。
包括太二不接受同行超過四個人進店,提高獲得門檻,換個角度看也是一種營銷手段。每天只賣100條魚的原則同樣是營造一種稀缺感,有個專門形容這種營銷方式的詞匯——饑餓營銷。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產品要過關,不然你玩饑餓營銷也沒戲。有一些產品非常過硬的小吃,因為有多年的品牌積淀,它們依靠口碑依舊多年保持長盛不衰,比如復活的夢花街混沌和阿大蔥燒餅,借由互聯網放大成為網紅小吃,更是排隊排到腿軟。
產品是品牌最有力的支撐,營銷放大品牌的影響力。如果有過硬的產品,但是因為營銷做得差而無人問津豈不是很可惜。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營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6、鞏固產品長板,建立壁壘
說到服務不得不提到海底撈,人家把“服務”做到超越產品變成占領用戶心智的第一關鍵詞付出了很多心血。這時候服務就變成海底撈的長板,那你有思考過你的產品是否能夠永遠火下去嗎?你的產品長板是什么呢?
喜茶這樣的奶茶店實際上是非常容易模仿的。所以創始人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深耕供應鏈。
“不光堅持茶園直采,喜茶還會根據市場需求去定制茶、培育茶,從種植土壤到種植方式都會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個性化改造,像金鳳、四季春、嫣紅、綠妍、韻香這些市場原本并不存在的茶底,就是喜茶耗費2-3 年時間自主研發而成的。2017 年 4 月,喜茶又在供應鏈后端上線了 ERP 系統,以此在供應鏈信息流打通,實現效率最大化。”
高效率和低成本建立了健康的盈利模型,根據消費者需求定制化口味,增強了消費者與品牌的粘性,這些就是喜茶的壁壘。
不光《海底撈你學不會》,喜茶未必你學得會。很多品牌都在為鞏固自己的長板而努力,比如深圳本土人才濟濟的樂凱撒,已經有4年歷史的網紅冰淇淋品牌亞歷山達,致力于餐飲標準化流程的蛙來噠……
四、網紅食品的生命力能保持多久?
都說網紅店活不過三年。
“趙小姐不等位、雕爺牛腩、黃太吉,剛好三年;很高興遇見你、小豬豬、水貨,兩年;一籠小確幸,一年;Remicone 烏云冰激淋,半年。看,越來越快。”
無論什么產品都有生命周期,但似乎一旦被扣上“網紅”的帽子就特別短命。商業不是一件標準化的事,即使照搬別人的方法未必同樣能走紅。網紅店在品牌發展初期,往往會靠著單一的長板策略爆紅,或者單品爆款,或者營銷手法。但是,隨著消費者回歸理性、競爭對手的增加,品牌勢能會被攤薄,而這時候能否活下來的關鍵,就回到了最基本的經營問題。有沒有好的產品體驗、服務效率,甚至食品安全與人才系統的搭建。
“所有的傳統行業都值得用互聯網理念重新做一遍”。 餐飲業是很多互聯網人創業投入的重要領域。有了這些“前車之鑒”,相信路會走得更加扎實。
這些曾經的或者正紅的網紅品牌們能紅多久呢?讓時間給我們答案吧。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歡喜Fancy(ID:Fancy_Chiang)
正文圖:網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