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營銷不完全使用手冊
首發:廣告黑榜
雙微一抖還沒聽說過?
你一定不是社會化營銷人。
不不,你一定被這個社會化媒體傳播的時代拋棄了。
從二月份春節剛剛過完開始,甲方的市場部就開始焦慮了。因為有傳言在春節期間抖音日活在6000萬,而2月活躍用戶,抖音已經逼近一個億,增幅高達百分之五十。短視頻領域只有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還有快手排在他的前面。
但最重要的是,抖音的用戶標簽非常討喜,對比快手的LOW的用戶形象,抖音的標簽是時尚年輕都市,具備強大購買力。這也正是現在各大品牌求之不得的潛大用戶池。在今天流量增長幾近頂峰的時候,這個流量池正是讓人求之不得啊。
所以市場部們的眼睛都牢牢的盯在了抖音的身上。
官方賬號入駐、挑戰賽、信息流、KOL,這就是擺在市場部面前的四條道路,TAG挑戰賽已經購買不到了,價格從兩百萬升到了四百萬。逼得市場部們紛紛用官方賬號入駐了。
一、抖音營銷四大工具之:
尷尬的官方賬號運維
當你一入駐抖音官方平臺,尷尬的局面立即發生了,你怎么做內容也收獲不了幾個贊。場面尷尬到你要懷疑人生,至于關注更是很少。看著系統推送你的各種點贊過百萬的視頻,想死的心都有吧。
以大家都在表揚的小米的抖音號為例,看一下目前可見的數據,最高點贊量在15萬(小米新品發布視頻)。其它內容,點贊量基本在兩三千之間。
adidasneo的賬號,坐擁122萬粉絲,最高點贊量,是122萬(鄭愷出鏡),但最近的推送的點贊量也只是在萬位數以下。這和雙微的攢粉運行機制,很大的不同。
這是為什么呢?
粉絲社交屬性弱。
因為在抖音的世界里,粉絲并沒有通過關注打開的習慣。還是隨機的,系統刷到哪里算哪里,所以粉絲數量對于視頻會不會火的數據意義非常低。至于留言區的粉絲互動,在我們抽查的各大號的留言區,都比較少,大部分是歪樓的。
這是抖音品牌號的狀況,更多的做的不好的,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根本性的道理很簡單,以企業微信公眾號為例,群眾們沒有理由關注一個企業號,除非他發福利。
二、抖音營銷四大工具之:
會花很多錢,但很容易歪樓的TAG挑戰賽
現在攔音最熱的挑戰賽,機制就是由品牌發起一個指定行為的視頻,比如凱迪拉克今年狂推的6.2秒,在抖音上就變成了6.2秒的挑戰賽,要求是希望大家都可以以凱迪拉克為背景來拍攝短視頻。你打開TAG頁面的時候,你會有另外的發現,就是基本上十條之外的視頻就和挑戰內容無關了。這是因為許多視頻拍攝者會蹭熱門TAG的熱度。
比如在#我要笑出“國粹范”#這個共青團挑戰里,本來是想規范大家一起來笑,結果在內容里,我們還看到了和服、跳舞等等無關內容,所以TAG的意義是基本無效的。
所以看起來幾萬幾萬人參加的挑戰賽,水份極高,而且數據塌方嚴重。數萬贊的視頻,緊隨其后的很可能只有幾百贊。這與廣告主希望的充分激發UGC的想法,相去甚遠。
這個玩法的缺陷很明顯,所以到今天為止,抖音挑戰賽也沒有出現刷屏級的內容。這樣看來,品牌花的幾百萬的大洋,只能純曝光這應該不是品牌想看到的結果。
昨天剛剛采集到的數據,TATA木門的抖音挑戰賽,我們截屏所見的數據是不到百位數,很慘淡的數據。我們觀察了一下,主要是因為這個挑戰門檻太高了,讓挑戰者花式打乒乓,談何容易,所以什么樣的挑戰受眾愿意參加?這是擺在企業面前的大難題。
三、抖音營銷四大工具之:
不知道怎么用的抖音KOL
再說說KOL的使用,目前排行榜十大人物,八個是明星,唯二不是明星的,是費啟鳴和黑臉V。但KOL也只能大致的保持個熱度,他們的內容的閱讀量也是起起伏伏,用大號進行偽UGC操作,進而再激發吃瓜群眾的UGC,這是現在大家想到的套路。
但是他們是否能激發UGC,讓抖音上的營銷內容變成流行內容,我們持悲觀觀點。理由非常簡單,抖音那么好玩,我為什么要跟著品牌指定的規則一起玩。
以我們的觀察,軟性植入內容化,應該是比較好的辦法,比如戴森的電吹風出鏡率在抖音里還挺高的,因為它可以實現頭發拂風而起的飄逸感(請腦補畫面)。
處于低級制作階段的信息流硬廣
剩下的最重要的一塊是信息流廣告,這是利用流量最好的方法,而且想采購,隨時有,不像抖音挑戰賽那么稀缺。
但目前看來各家品牌的信息流廣告又過于粗鄙,尷尬得不行,就算有戲精之稱的網易,信息流廣告也像是素人隨意為之的。這是目前大家必須要深耕的內容。提醒一下,當做抖音投放的信息流廣告的時候,一定要遵守抖音內容基本的原則,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萌寵萌娃,奇幻的視覺效果,這是受眾喜歡觀看的內容,這樣才會有人愿意幫助你傳播。
抖音適合傳播什么類型的內容?
可以成功利用抖音種草的內容。
腦洞大開的生活常識類的功能或者是超級實用的APP,因為可以用短視頻快速呈現功用。
歌曲的宣發抖音是最好的渠道,顏控、聲控、舞蹈控們在抖音大量聚焦。
擁有眾多線下體驗店(打卡景點),或者吉祥物的品牌。相信你刷抖音一定刷到過這些貨,海底撈神秘菜單、熊小妹、答案茶、無錫奶茶小哥哥、玻利維亞天空之鏡等等,大家明明知道這是種草,還是想去撥草。
這幾天抖音有點降溫了,但企業們是不會放過這個流量風口的,哪里風大往哪奔,品牌們總希望自己是站在風口的豬,聽起來叫借勢,在開封府看來更像是品牌推廣的群體踩踏行為。這已經是當下營銷傳播界的通病,而且似乎無藥可救。
順便問大家一句,百萬問答還有幾個人記得?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廣告黑榜(ID:ADBlackList)
廣告黑榜 只說真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