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下Google日語輸入法愚人節作品集,這個團隊真的超有病......
來源:硅星人
作者:光譜
Google 的幽默+日本人的腦洞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這家公司的日語輸入法團隊,過去每年愚人節都讓人捧腹大笑。
相信現在的你,應該已經被一大堆科技公司的愚人節玩笑刺激得審美疲勞了,而一切,應該是從早間那條 Google 的大新聞開始的……
它的日語輸入法團隊發明了一種極具顛覆性的新輸入方式,在實體的鍵盤進行滑行輸入:
其實滑行輸入 (gesture typing) 的功能在 Google 輸入法上已經有年月了,很早就進入了 Android 平臺的拼音輸入法:
而這么多年過去了,滑行輸入肯定也有了很大的技術進步。是的!它現在也可以在其他和鍵盤相似的介質上實現!
是不是很厲害!
通過這項黑科技,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展示了不錯的創意能力……不過,按理說輸入法這種已經沒什么新意的東西,好像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樣?
其實如果你真這么想,就太小看這群人的腦洞了……
那還是八、九年前——從那時開始,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宏偉的目標:為用戶帶來最舒適的輸入環境。
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博客,為便于閱讀已經翻譯成英文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這個團隊可能已經魔怔了。硅星人去翻了一下它們在 Google 官網下的頁面,發現算上今天的"Tegaki"(日語羅馬字的“手寫”),他們總共已經推出了八款輸入硬件產品!
最早一款出現在 2010 年——8 年前。這群人的持續挖掘腦洞的能力令人震驚,如果說人類文明因為語言的出現向前邁了一大步的話,那么 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在其中一定功不可沒……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八款腦回路奇特的作品吧。
2010 年:架子鼓鍵盤
“我們進行用戶調研,發現很多用戶在使用日語輸入法時面臨著各種限制。其中鍵盤是最大的限制。”該團隊是這樣說的,“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比 QWERTY 鍵盤在排列上更科學的鍵盤!”
于是他們推出了架子鼓鍵盤:
使用方法可以用手按:
也可以用鼓槌:
熟練之后輸入速度將遠超 QWERTY 鍵盤,另一個好處是打字同時伴有美妙的節奏音……
除了全假名鍵盤之外,還很貼心地配了專門的顏文字鍵盤……
“我們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都能訪問并從中受益。”這個鍵盤能讓用戶更容易地輸入日語——以高昂的制造成本為代價。
當然,這款鍵盤最后根本沒有投產……
2012 年:摩爾斯電碼日語輸入法
在尋找最高效輸入方式的道路上,總會有些磕磕絆絆。去年的方案按鍵太多,導致用戶犯了密集恐懼癥……
大道至簡。于是今年,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再出發,推出了又一款顛覆性的輸入硬件產品:Google 摩爾斯電碼日語輸入電報機……
結合全世界通行的摩爾斯電碼,輸入起來十分簡單,只用四秒就敲出了“桜”呢!
摩爾斯電碼輸入法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解放雙手,多線程工作,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景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打字。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用:
騰不出手的時候,用腳打字也是沒問題的:
怎么樣,是不是既古典又個性的一種輸入方式!
2013 年:單鍵翻字機
摩爾斯電碼日語輸入法,單鍵的設計堪稱經典。但它仍不是最優解,因為它對于記性差的人不夠友好,記不住不同假名所對應的電碼就完全沒用了。
于是,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再次帶來了全新的日語輸入法單鍵翻字機!
顧名思義,單鍵機是一臺只有一個按鈕的輸入設備,插入 USB 線即可開始工作。選字也很簡單,按下按鈕即可開始翻字,等到想要的字停下即可:
沒選到想要的字怎么辦?別擔心,制作團隊早想到了:只要再次按下等想要的字下一次出現就好啦!
同時還配有假名輸入、顏文字輸入的插件,可以隨時更換。但如果你嫌這樣麻煩,也可以多買幾臺一起用:
嫌太重也沒關系,可以選購可穿戴便攜型翻字機:
有了單鍵翻字機,再也不怕打錯字了!
2014 年:魔術手
技術總在進步,輸入法也不能停滯不前。觸屏是時下最流行的交互方式,復刻自實體鍵盤的觸屏輸入法卻顯得沒有長進。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再次陷入了深思......
他們的解決方案:魔術手。
再也不用擔心指甲太長/戴著手套影響操作觸屏了:
支持移動、點按和劃動,這款魔術手有如你的手指一樣靈活!
不同的場合也可以選用不同的手指,使得這款輸入設備搖身一變成了家中必備工具:
怎么樣,是不是超有用的!
2015 年:吹龍口哨
科技的迅速發展使得任何基于鍵位的輸入法都過時了。那年,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推出了自從摩爾斯電碼之后的又一革命性新品:吹龍口哨。
采用最常見的口哨和最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該設備用紅外傳感器追蹤口哨紙末端的長度,輸出不同的假名,就像吹號一樣!
拆開機身,可以看到這款設備內部復雜的電路結構:
使用吹龍口哨和別人短信聊天、完成工作匯報,書寫屬于自己的篇章吧!
2016 年:實體劃動鍵盤
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終于實現了跨越虛擬與現實的技術突破。
他們將輸入法中的劃動選字功能做到了實體的鍵盤上,創造性地將一個鍵的單一功能增加到了 5 個。是的你沒有聽錯,一個鍵里面竟然包含了 5 個字符:
這一設計讓專門的 Ctrl、Alt 等功能鍵不再需要出現,極大地縮減了鍵盤的尺寸,提高了便攜性。
然而這還不夠,正如前兩年的創新一樣,輸入法不應該被介質所捆綁。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在驚人的成就基礎上再創新高,推出了輸入法采樣器。這個小裝置可以放在任何具備成為鍵盤潛力的介質上,即可通過微弱的電流變化實現輸入!
不要被那些微小的事物限制了想象力,整個城市都有可能成為你的鍵盤:
2017 年:泡泡紙讀卡器
能不能有一款鍵盤,既足夠輕盈,又能在輸入時給到清晰有力的回饋?這是團隊的專家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他們找到了解決方案,順便還對近百年前計算機編程的鼻祖形態“打卡”完成了致敬:在一塊單片機上,他們制作了一個泡泡紙 (bubble wrap) 讀卡器。
機器對泡泡紙上的每一個泡泡預先編程,識別為不同的字母。
不僅如此,泡泡內還可以灌充帶有香味的氣體,讓人指尖留香!
領略了 Google 日語輸入法團隊的腦洞了沒有?
讓你驚呆的還在后面......
他們開發的這些神奇的玩意兒,其源碼都已經全部公開 (https://github.com/google/mozc-devices)。他們并沒有開玩笑,理論上你也可以下載源碼、采購對應的器材,復原原始設計,或者自己修改代碼,適配別的輸入法。
到這里不得不佩服這幫人的腦洞。
只是可惜,當年 Google 在大陸有人的時候,每到愚人節也出過幾個不錯的創意呢。
內容已獲獨家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硅星人(ID:guixingren12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