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會成為嘻哈之后的下一個爆款嗎?
數英用戶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文章底部轉載規范
2017年《中國有嘻哈》火遍了全中國,2018年沒有等來《中國有嘻哈》第二季,卻等來了《這!就是街舞》和《熱舞街舞團》兩檔街舞類綜藝的廝殺。代表優酷出戰的《這!就是街舞》率先出擊,帶著比嘻哈更大眾的青年亞文化基因的街舞,會成為下一個爆款嗎?
1、電影級制作,綜藝進入大片時代
兩檔S+級別超級網綜,制作成本均高達3億,喪心病狂的制作成本已經超過大部分電影的制作成本,兩檔節目還未播出,《這就是街舞》和《熱血街舞團》就分別以6億和6.5億的招商金額實現了100%的收益。
《這就是街舞》請來了易烊千璽、黃子韜、韓庚、羅志祥,《熱血街舞團》四位召集人為鹿晗、王嘉爾、宋茜、陳偉霆,從流量上看,兩檔節目已經把頂級流量中會跳舞的藝人都瓜分完了,《熱血街舞團》明顯更勝一籌。
《中國有嘻哈》播出兩小時播放量破億,后續爆發力更是驚人,吳亦凡帶火了“freestyle”,一系列表情包刷遍朋友圈,幾乎一時間所有品牌廣告都找嘻哈歌手合作,“阿×真的很××”的句式至今仍然是微博上的尬評金句。
車澈(《中國有嘻哈》《熱血街舞團》的導演)想復制這樣的現象級綜藝,雖然在愛奇藝官方公布的數據中顯示《熱血街舞團》24小時的播放量達到1.4億超過了《中國有嘻哈》,但顯然后續爆發力遠不如后者。加上《這就是街舞》的狙擊,網絡上一時一邊倒的認為《這就是街舞》更精彩,選手的硬實力更有看點,但令人吊詭的是,截止《這就是街舞》前四期的播放量總和2.3億,《熱血街舞團》單期達1.9億。數據是否造假我們不得而知,這考驗的也是雙方平臺的宣發能力和話題制造能力。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不出去多吆喝吆喝還真的很少有靠口碑走出來的例子,當然有,那是極少數。
12年《中國好聲音》大火,扎堆的音樂節目接連上線,緊接著《爸爸去哪兒》大火,整個熒屏充斥的都是帶小孩的節目,觀眾很容易審美疲勞,于是棚外綜藝不斷涌出,《奔跑吧兄弟》是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一檔節目。
棚外錄制早已不能滿足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審美了,《這就是街舞》干脆搭了四條街,《熱血街舞團》則直接在一個幾萬平的影視城搭建了50個舞團錄制的舞臺。實景搭建加上后期特效,賽博朋克風的《熱血街舞團》恍惚間還以為是《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2049》
2、資本逐利,愛奇藝和優酷的正面PK
于明星而言,如果沒有音樂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上一檔綜藝立一個人設簡直就是名利雙收又不費事的選擇了。吳亦凡靠《中國有嘻哈》讓大眾對他的專業能力重新認可,章子怡憑借《演員的誕生》一時間讓夸她演技好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二者不僅獲得了名,在節目后的商業活動和品牌代言更是水漲船高。
綜藝節目首先是一個節目,其次才是一種商業行為。但現在充斥在網絡和電視上的節目大多數是顛倒了這個順序了,這些制作人和導演在想,如果能在賺錢的同時把口碑做上去了就更好不過了,如果沒有,那我至少賺錢了。所以才會有各種讓你全程尷尬的節目依然不斷涌現,一群明星假嗨式的表演讓人看了可以尷尬5天。
綜藝節目的導演再只是一個導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商業操盤手。
《熱血街舞團》延續《中國有嘻哈》衍生出R!CH潮牌的路徑,開發了HBDC的同名潮牌,精準投放在這群節目的擁躉——潮流達人們。
背靠阿里文娛的《這就是街舞》則將節目中有話題和藝人潛質的選手納入麾下,和超女快男好聲音時代與天娛、燦星的做法如出一轍,他們在建立一條成熟的機制,用于藝人的定位包裝、宣傳推廣以及后續商業價值的挖掘。
相信在節目結束后,兩檔節目都會來一場全國街舞巡演,趁這股街舞火還沒有被人們淡忘之前再努力撈一把錢。
3、亞文化輸出,街舞文化走向大眾
實際上,中國觀眾對街舞的了解程度遠大于嘻哈,雖然兩者都不是主流文化。
如今光腚總菊對文藝作品的把控如此嚴格,不在節目里加一點夢想積極向上的元素的話,導演們都不敢讓節目送審播出。像在年初談嘻哈色變之后,求生欲如此強的GAI也難逃一劫,正當大火之時卻一下涼了。
綜藝節目的求生欲也很強,必須把文化擔在自己肩上才好意思說自己在做節目,就如參加選秀的歌手們必須把唱歌是我一生的夢想我等這個舞臺等了20年一樣時刻不忘地掛在嘴邊。
兩檔節目的宣傳人員在把街舞文化和年輕人的燃、酷、夢想結合在一起時肯定花了不少功夫,畢竟聽上去還是有點牽強附會的。
4、街舞,會成為嘻哈之后的下一個爆款嗎?
吳曉波在18年的跨年演講中預言,今年的電視和網絡上會不斷看到一種真人秀節目,那就是街舞。
除了愛奇藝的《熱血街舞團》、優酷的《這!就是街舞》,騰訊也即將加入混戰。街舞,的確會成為今年綜藝的爆款,但是從目前來看,不會有一檔像《中國有嘻哈》這樣現象級的節目了。
街舞類的真人秀出現之時就呈現一窩風的狀態。
節目內容的大同小異、優秀選手的數量有限(就如歌唱類選秀節目已經進入了選手荒的境地)、觀眾對于節目的審美疲勞(看《這!就是街舞》時以為在看《中國有嘻哈》第二季),當這些因素都集中在一起時,爆款和現象級這樣詞也早已經和它們搭不上邊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