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去阿里了,那我要去嗎?
來源:酸奶哥職場漫游指南(ID:YogurtBrotherSean)
作者:酸奶哥肖恩
本文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有個小伙伴向我展示了他收到的一條微信:
什么?方老大去阿里了?
說起方老大,圈內人應該都有所耳聞。他是聯合利華北亞區CMI(Consumer & Market Insight)的頭,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建起了“廣州以北最強的甲方消費者研究專家團隊”。辛勤耕耘十幾年,桃李滿天下。
江湖上說南有PG,北有UL,方老大功不可沒啊。
我趕緊給方老大發了個私信(我居然有方老大微信,感恩):“聽說你來阿里啊?”
方老大回了我如下的一個表情:
這賣萌,也真是沒誰了。
說實在的,最近這一年,已經耳聞很多市場部(包括CMI)的老同事、老領導從上海遷徙到杭州。我一位前同事,今年入職阿里的時候被分到的員工號是15萬多。隔了一個多月發現有個熟人也入職了,分到的員工號已經比自己晚了5000多……
當年東晉在江南建立政權,北方士族大批遷徙到南方,有人說“過江名士多于鯽”(我這里引用完全沒有貶義啊),大概就是說這種情形了。沒想到我輩在今天居然可以看到這種歷史場景的再現。
唐太宗李世民在城樓上看著新科進士魚貫而入,興奮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不知道馬云有沒有類似的感慨?
我忍不住想起了長久以來思考的問題:市場部的員工,應該怎樣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
大佬們選擇阿里,可能是為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追求更大的成就感;那小蝦米們要不要選擇阿里?或者更現實一點:小蝦米們反正也去不了阿里,那要不要去電商市場部?
1
我最近一段時間,和一家做電商運營的公司在合作,所以也老往杭州跑。
討論問題的時候,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客戶,也就是品牌方的電商部門:A公司的電商部門有多大?B公司電商的老大是什么級別?C公司里究竟誰說了算?
很多年前,電商剛起來的時候,在各大公司都只是銷售的一個分支部門。慢慢地,隨著生意越來越大(有些電器公司電商占比已經超過50%),電商部門的重要性水漲船高,往往都演變成了一個獨立部門。電商總經理直接向公司CEO匯報。
線上玩法自然與線下不同,電商部門要求有自己的市場部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EC-Marketing。它掌握的預算越來越多,影響的范圍越來越大,開始花式提要求:
“我們一定要有專供阿里的產品。”
“這次大促需要明星支持。”
有時候,我看到一個亮眼的營銷活動,跑去問對方的市場總監:你們做的不錯啊!
對方的表情很尷尬:“不是我們做的……是我們電商部門自己做的……”
也是,干嘛要請示你們市場部,反正我們電商有錢也有人。
我常常在想:電商市場部這樣的成長,有一天會不會把原來市場部的角色都搶走了?
2
A先生覺得這是杞人憂天。
A先生是某電器公司的電商部門負責人,掌管的生意接近公司總銷售額的六成。他不但管電商,還管數字營銷和數據分析,絕對是公司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他卻出乎意料地低調。
“我們電商的市場部已經開始分‘trade-marketing’(通路行銷)和‘brand marketing’(品牌營銷)了。”
“但是只要天貓的機制不變,也就是它仍然需要品牌付錢來獲得展位,那電商市場部本質上依然是通路行銷。因為你做品牌建設沒有用啊!”
“所以在我看來,電商市場部依然是非常短期驅動的。在品牌定位、目標消費者界定、品牌傳播甚至定價方面,傳統的市場部依然是毋庸置疑的權威。”
A先生開玩笑說:“我的心態就是‘做小’。我對自己的部門說,我們不要在市場戰略上去和市場部爭論,他們是船長,我們是執行。”
我很好奇A先生的謙讓。其他公司的電商負責人,也是這個想法嗎?
3
B先生是某快速消費品公司的電商負責人。
他說:
“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電商生意從0到1,很容易。每年三位數增長,電商團隊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但是幾年以后,電商生意就很容易撞墻了。因為老板的期望被吊起來了,low hanging fruit(低垂的果實,指輕易可實現的成績)卻已經被摘完了,費用也一飛沖天。最后電商變得非常難做。”
B先生說,只要經歷了這個階段的電商團隊負責人,就會明白,最終品牌的增長需要優秀的市場戰略,需要偉大的產品創新。而這些,全都落在傳統市場部的職權范圍之內。
我問B先生,隨著阿里數據的不斷完善和開放,電商市場部有可能會利用數據來制定市場戰略與品牌定位嗎?
B先生說:“數據肯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消費者。但是電商市場部目前不具備做品牌和產品創新的能力,數據最終應該是給到傳統市場部來制定戰略吧!”
4
對于市場部員工的發展問題,出身“傳統市場部”,又轉戰“數字營銷”的C小姐看得更靈活一些。
C小姐是某大外企的數字營銷負責人。她說,如今的市場部,不應該因崗定人,而應該是因人定崗。
“電商市場部如果非常激進,也得到老板的支持,完全也可以承擔更多的市場戰略工作啊!所謂電商市場部和傳統市場部,界限不用畫得很清楚的。”
C小姐說,這就是個賽馬大會。你愿意在更多維度發展自己,變得更強,自然就有機會拿到更多的資源和回報。如果你發現自己所在的部門,不管是電商市場部還是傳統市場部,讓你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你就要謀求改變。
“觀察企業,選擇賽道。你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也不要費勁去改變企業。你可以走嘛。”
對于年輕的市場部員工,A先生、B先生和C小姐的建議基本上是一致的。
“你要打下好的基礎,也就是說要有傳統市場部的磨練;你也要盡量多嘗試數字營銷,包括電商,這樣你才是全面的,有競爭力的。”
A先生特別提醒說,大公司的“傳統市場部”,員工很容易以老的價值體系來指導自己的職業發展,但那未必正確。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很多大公司的標準還停留在過去。也許暫時可以有助于你升職加薪,但不能真的培養你的市場競爭力。為了長遠發展,你需要分辨清楚。”
所以,文章一開頭酸奶哥其實是問了一個傻問題。小蝦米們不用操心要不要去阿里,也不用操心電商市場部和傳統市場部誰會勝出。
小蝦米們應該操心自己的技能:如何能夠練好市場部的基本功,又能沾上數字營銷和電商的邊?積極選擇賽道是關鍵。
最后,酸奶哥自己有一點體會要和大家分享。
我每次在朋友圈分享一些關于數字營銷或者電商的文章,評論容易兩極分化。有些認為是未來趨勢,有些卻認為是雕蟲小技。一些傳統市場部的朋友會說:
“ 其實本質上講和原來做的差不多啊!只是渠道不同!”
“不要過多強調執行的技巧,那些都是手段而已。”
不知道為何,我總覺得這些留言貌似正確,但卻透露著一種傲慢和輕視。或者,其實只是留言者的一種自我安慰?
市場營銷的本質當然沒有變,都是要深刻理解消費者,有效地影響他們的行為。但是在數字營銷時代、電商時代,很多做法都在改變。我們需要謙虛而且認真地研究新的平臺、新的玩法,從而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你不必非去阿里不可,但你的確需要改變。
來源:酸奶哥職場漫游指南(ID:YogurtBrotherSean)
作者:酸奶哥肖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