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的第5年,我的月薪是8000元
成功人的成功你模仿不來,但‘失敗者“的教訓也許你能學會一點。成功的方法千千種種,每一種看起來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可復制。但如果你能從“失敗“的經歷里吸取點教訓,或許對你更實際。職場最初幾年,真的會影響今后的人生格局,步入職場我們都需要像失敗者學習。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朋友小越的故事。是的,正如文章標題那樣,我的朋友小越。大學畢業后的第5年,他現在的月薪是,8000元。
對于許多人,甚至他自己都知道,在魔都這所高消費的城市里,每月8000元的薪水,活得有點抬不起頭。如果以收入去衡量工作的好壞,毫無疑問,他自然被劃分去了“赤貧“階段。用他的話來說,一個應屆畢業生的月薪都超過現在的他了。
28歲,他開始有點猶豫,未來的路到底該怎么辦?
回老家過春節前,小越約我吃了一頓飯,和我講了這些年他的工作經歷,希望他的故事給更多的年輕人一些思考。
因為家在南方的關系,小越在北京一所二本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上海工作,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是2800,在一家英語教育機構做銷售助理。
做了半年,小越開始覺得有瓶頸了,助理的工作每天規律而又機械化,在薪水上也沒什么前途。
當時的他,腦海里有2個選擇,一個是去做銷售,銷售崗的保底月薪雖然只有2000,但是有提成,他早就打聽過了,做得好的銷售,月薪1萬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第二個索性去做老師,他的英語水平雖然不出眾,大學也只過了四級,但是機構有少兒英語部,自己補習補習,教個小孩子應該沒什么問題。而且做老師時間相對自由,工作也比較體面,薪水基本也能穩定在八千到一萬左右。
權衡之下,小越選了去做老師,但是做老師,公司內部需要進行考核,必須要通過一輪老師面試和一輪內部試講。
為了通過考核,之后的半年,小越買了很多關于少兒英語的書籍,準備面試和考試。
我問他,這些書,你都看完了嗎?
他說,我都翻了一遍,覺得不怎么難。考核的時候,就拿了書里的一個例子上去試講了一段。
你猜結果?
小越內部考核了兩次,都失敗了。第三次,他沒有勇氣再去試了。
當他和我說,只是把書翻了一遍的時候,我就知道,他是過不了的。
小越所在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是一家還挺有名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對于老師的要求早就有一套系統化的考核標準。
做一個少兒英語的老師,不僅僅是考核老師的英語水平,還要考慮老師在上課時對于孩子的調動能力和整體的氣氛調節能力。
小越做的,只是機械的去背了一段課文中的例子,根本沒有去研究作為少兒英語老師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可想而知,失敗是當然的。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一年。大概是這次失利給小越的打擊有點大,沒過多久,他就從這家教育機構里辭職了。
后來,我知道的是,他在廣告公司里找了一份AE的工作(客戶執行),但干的也不久。畢業后的5年里,小越換了4份工作,平均每一份都堅持不了1年。
聽他說的越久,雖然感慨其異地拼搏的不易,但也越發覺得這些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仔細想想,在我認識他的這5年里,至少從我的觀察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而這些行為,往往是成為職業發展中重要的絆腳石。
一. 下班時間決定你的職場未來
如果說上班時間大家都是8小時的同一起跑線,那么下班后你做的事情往往是你拉開和其他人差距的關鍵點。
我問小越,工作之外的時間,你有試圖去提升自己嗎?
小越有點無奈的說,平時工作已經覺得挺辛苦了,公司離家又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覺得自己沒有精力再去看其他東西了。
聽小越的話,想起自己5年前為了出國考學,每天下班9點到家還要繼續學習2小時,周末幾乎都被學習排滿,大半年的時間考過GMAT和雅思。臨近申請季,又自己一個人忙選學校,忙寫申請信,準備各種繁瑣的資料。雖然那個時候每天過的焦頭爛額,但內心卻無比的充實和安定。當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拿到手的時候,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那時候的經歷教會我一件事情。努力這件事,沒有捷徑。
我不是一味鼓勵加班的行為,也不是要扼殺個人的自由時間,但是看看周圍那些你在事業上羨慕的朋友或同事,幾乎沒有人下班后的生活都是充滿游戲,看劇,喝酒吃飯和逛街的吧?
想當年,你們兩個在同一個位置拼搏,你把時間花在吃喝玩樂上,他回家學英語,學excel,學ppt,學寫作。
當有一天,老板需要有涉外工作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誰?有報告需要寫需要做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誰?
你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什么地方,你就會收獲什么。下班后過度消遣,你收獲的就是空虛、焦慮、墮落;利用非工作時間學習,你收獲的則是持續的進步、成功和喜悅。
當你一直被老板需要時,你就會變成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這就成為了你的工作競爭力。
二. 對待事情的態度,只有抱怨
小越絕對是朋友圈的活躍分子。但是他的朋友圈狀態在我微信里是不可見的。原因很簡單,他的朋友圈,太多抱怨負能量了。
除了偶爾發一些熱點新聞痛罵社會,小越幾乎每隔幾天就要發一些關于工作的負面話,典型的如:
“當老板久了,不知道員工的死活“
“要是我有錢,我現在就想辭職走人“
“為什么我要加班,賣命了也不看到好“
“某些同事請自重“
試問,如果你每天看到的是這樣的話語,你會覺得他可以把工作干得好嗎?
工作是領導分配的,但能力是長在自己身上的。不要以完成任務的標準工作,而是以長本事和漲知識的心態工作,這樣你會發現,你是在領著工資學習,不僅成長更快,而且更開心。
細問這些抱怨的背后,無非就是工作中的一些小摩擦。
而這些小摩擦,在我看來,對于一個有5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來說,是完全可以自我消化和解決的。
別輕易說不會、不懂、不行,牛人都是在干中學、學中干,不斷成長和進步的。一開始不會沒關系,但總說不會就沒人再給你機會了,別老把自己當新人看。
遇到工作中的不順,記住,要么解決它,要么離開,要么反抗。抱怨,是其中最無用也最無能的方法。
三. 害怕擔責任,成為不了職場精英
其實在2年前,小越有一個升職的機會。那時候他在一家創業公司里做項目專員 ,公司因為業務發展,想要在天津開一個辦事處,領導想讓小越帶兩個剛畢業的應屆生一起去開拓新市場,小越想都沒想,幾乎一口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小越覺得,他要開始負責開拓公司的新市場,那一刻,他有點怕了,怕做不好,怕業績不達標。
況且天津這么遠,這份工作吃力不討好,還是算了吧。
結果這個被小越輕易放棄的機會被公司一個剛畢業1年的同事主動接手,沒過1年,因為表現優異,那位同事成為公司最年輕的管理層,月薪更是比小越多一個零。
職場上只有功勞,沒有苦勞。苦勞就是無效勞動,一切沒有產出的努力,都是在浪費資源。再能吃苦,創造不了價值,在公司眼里都等于零。
這個時候的小越才意識到,但已經是后悔莫及。
然而,在我看來,小越的結果是意料之中的。
后記:
在職場上,不敢挑戰自己,永遠守在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人最終都是要被淘汰的。你想得到成功后的喜歡和光環,但卻害怕承擔有可能的失敗和風險,這是極其可笑的。哪怕試了失敗了,至少你學習了過程,取得了經驗。
談話的最后,小越讓我給他出出主意。
我想了下,告訴他,要計劃下一步,首先要對自己所有過去的工作歷程做一個回顧,包括自己擅長做的,不擅長做的,想做的,不想做的,以及做的不夠好的地方一一復盤,再結合現在的狀態和實際情況做好下一步規劃,這個規劃可能是重新定位,可能是再學習等等。永遠別嘲笑努力,持續努力本身就是一種能力,80% 的人都沒有這種能力。
工作經驗不是指你一件事情做了多久,而是指,你用了多久的時間,去思考、優化、改善它。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都是在靠慣性推動,不再去精進優化每一個環節,如果每天都能更嚴格一點,一天比一天好一點,你慢慢就能進化成這個崗位的頂尖高手。
但前提是,如果不能從之前的經歷中得到點什么教訓,那么做再多的規劃也只是紙上談兵。
不論是 80 后還是 90 后,職場危機并非你人到中年時突然出現的,而是在你畢業兩三年時就埋下了種子。
畢業后初入職場第一年,新入一個行業,一切都是新的,你充滿好奇,充滿干勁,充滿希望,也滿滿的成就感,因為那是你從零到六七十分的過程,你每天都覺得自己在快速成長;
職場第二年,沒有那么多好奇心了,但因為慣性,很多人還能保持學習,然而從 70 分以后的進步你就很難每天感受到了;
職場第三年,很多人沒了好奇心,沒了成就感,進步開始停滯,甚至懷疑自己,從此就是步入平庸的開始,也是職場危機的開始。
工作兩三年后,要努力保護自己的好奇心,逼自己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比昨天好一點點,哪怕僅是一點點。
要經常想象自己站在五年后,然后問自己:你是有五年經驗,還是一年的經驗重復用了五年?
小越聽我說著,好像若有所思。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循文章底部規范
作者公眾號:正經裸奔新青年 (ID: sb-youth)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