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后的麥當勞,好看哭了!
作者:林凈,來源:玩物志
最近,臺灣時裝設計品牌 APUJAN 給開了家「All in Black 極黑主題店」。
這間全球唯一的極黑主題店,顧名思義以黑色為主,將麥當勞餐廳化身成「極黑的宇宙」。
店內隨處可看見的宇宙飛船、各類行星等元素,滿滿的奇幻感,從一樓入口到餐廳室內,店里還有著各式各樣的拍照打卡區。
除了快閃店,這次的包裝也依舊是全球唯一限定。
店內還推出了限定的「黑堡系列」和「雙倍OREO冰炫風」。
云朵、月亮、星星、恐龍骨骸…… APUJAN 品牌的常見元素也穿插漢堡、薯條的黑色系包裝中。
「黑化」后的麥當勞,真的好看哭了(主要是饞哭的)!
01
簡單的黑色,不簡單的設計
其實,這并不是 APUJAN 第一次跟麥當勞合作,從 19 年開始,每年它都會讓麥當勞「黑化」一把。
去年的「極黑浪潮」主題包裝也是以黑色星空為主,穿插著衛星、森林以及漂浮的冰塊、漩渦的剪影,硬是讓麥當勞的包裝高級了一把。
跟今年一樣,去年也有「黑堡系列」,不過麥旋風則是「可可布朗尼麥旋風」。
而前年的包裝更絕。
運用了 APUJAN 經典的設計元素「墨流」,仿佛將色彩一滴滴的落在包裝之上。
用白色作為底色,既像奶牛般童趣,又有著中國風的古典雅致。
最簡單最平凡的黑色,被做得這么有設計感,這就是傳說中的「彩色的黑」?
02
麥當勞其他包裝,也依舊好看
除了跟 APUJAN 的合作包裝,麥當勞的其他限定包裝,顏值也依舊能打。
比如這個 Off-White? x McDonald’s 的客制包裝設計,以「黑魂」作為主體,注入 Off-White? 標志性的標語與 Logo 元素。
比如麥當勞最近在日本與不二家的合作。
以不二家最出名的「牛奶妹」為主題,推出牛奶糖口味奶昔與冰淇淋蛋筒兩款甜品。
包裝 cos 了原本不二家的糖果包裝,并由色彩斑斕的花卉包裝點綴,少女感滿滿~
在這里我要大聲質問麥當勞,為什么之前要給爺把內地的奶昔下架了?!
再看看 17 年聯手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 Julien Macdonald 推出的一款限量版漢堡盒手袋。
單看設計師的名字,我懷疑多少帶點親屬關系……
這款手袋可以說是史上最奢華的漢堡盒了,不僅整體采用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配合金色花紋細節,更重要的是上面竟然還鑲了水晶!
漢堡留給你,盒子送我謝謝。
03
麥當勞的包裝進化史
除了聯名,麥當勞自家的包裝也值得說道說道。
1955 年,麥當勞的 Logo 和吉祥物還不是經典的「m」和麥當勞叔叔,而是一個叫 Speedee 的家伙。
他帶著廚師高帽,拿著「定制漢堡」的招牌,外表說不出的詭異。
這個標志一直延續到 1961 年,成立 6 年的麥當勞才終于有了現在的標志性顏色:紅與黃。
也是這一年,金拱門的雛形誕生,而在它中間,還有一個意指「快速」的箭頭穿過。
在 1970 年代之前,麥當勞的漢堡都只被用一張蠟紙包著,而在那之后,麥當勞出了有史以來最失敗的包裝盒——硬紙板漢堡盒。
這個漢堡盒將漢堡一分為二,一邊放生菜、番茄,另一邊放剛出爐的肉餅,當然,沒過多久這個包裝盒就被取消了。
后來,麥當勞逐漸出了跟現在類似的產品包裝。
到了 08 年的新包裝中,為了對抗人們「垃圾食品」的稱呼,麥當勞在包裝上印上了水果和蔬菜的圖片,大概是想營造一個健康的錯覺吧。
在健康食品的趨勢之后,移動化的浪潮跟著來了。
于是在 2013 年的新包裝中,麥當勞在包裝袋上加了二維碼。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就能獲得包括食品營養參數、麥當勞 APP 在內的多個信息鏈接。
到了 16 年,紅色、金黃、紫色、橙色、淡藍、亮綠色、玫紅色這 7 種配色成了麥當勞新包裝的配色。
那幾年麥當勞的業績逐年下降,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麥當勞又換了包裝。
但其實我覺得 16 年的包裝還不如 13 年……
今年 2 月份,麥當勞找來了英國創意機構 Pearlfisher 再度翻新包裝,將原有的外型改為更加簡潔的設計。
設計風格褪去了之前的繁雜,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簡+可愛+時尚」的設計風格。
畢竟吃個快餐就是為了開心,之前的包裝顏色也太沉重了。
讓快節奏下的年輕人能輕松、愉快、便捷地購物才是硬道理。
除了包裝外,麥當勞也嘗試過一些方便的設計。
比如這個便攜式的巨無霸外帶包裝。
使用硬卡紙制作出的立體紙箱,左右兩邊可放置薯條和漢堡。
最大亮點則在于中間的可折疊部分通過壓縮空間,同時可以實現手提、站立于桌面,或是單手持握這三種不同的包裝形式。
還有這個自行車便攜外賣包裝。
利用掛鉤式設計方便懸掛于車把之間還可以防止飲料傾灑。
這個包裝在素有「自行車之城」之稱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最先推出,并且還開設了專為自行車顧客提供的購物通道。
在專用車道方面為方便自行車顧客不用停放自行車,也無需受到汽車尾氣的影響就能購買到外帶食物。
主要目的還是在倡導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創意滿滿~
作者公眾號:玩物志(ID:coolbuy)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