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誰頂得住!Line Friends這波聯名好看哭了
作者:林凈,來源:玩物志
提到春天,深受咱們中國「踏青」文化的影響,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去綠草如茵的戶外感受春日的陽光。
每年春天一到,身邊的朋友也都會約我出去郊游踏青、野餐露營。
在國內,踏青跟郊游早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野餐和露營卻是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的。
LINE FRIENDS 露營餐具
一、露營文化的誕生
在我們介紹LINE FRIENDS這次聯名前,先來聊聊露營文化(開始上課,準備打瞌睡,想看聯名物可直接跳到第二段)。
追根溯底,露營這東西可能還得跟熱愛探索的美國人有關。
早期的美國人為了生存,就用動物的毛皮和樹木的枝干做成圓錐形的帳篷安家。
于是,戶外跟野營也就融進了他們的血液,刻在了他們的DNA里,就算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都市人,也免不了自然的「號召」。
你可以在腦子里帶入狼人,每到月圓之夜他們就得帶上裝備去野外變形。
如果說生存是露營的起源,那么軍事就是露營的基礎。
1855年,一位名叫Henry Hopkins Sibley的南方軍官,在錐形帳篷的基礎上設計出一款鐘型帳篷,把帳桿設置在中間,以帆布為外部遮擋,比之前更為細致,空間更大。
到了1830年,美國創辦了第一個戶外品牌Woolrich。
二戰后,美國經濟繁榮起來,人們的休閑活動也更加豐富,而帳篷這東西,一背就走,用很少的花銷就能去各種地方,由此露營度假熱潮便正式開始。
除了受歐美國家的影響外,由于島國人一直以來對于自然的敬畏和熱愛,露營文化在日本也非常廣泛。
再加上島國的特殊環境,地震頻發令他們的戶外求生技能非常優秀,大多日本學校從幼稚園開始就會組織他們出去露營學習生存技能。
于是乎,擅長文化輸出的日本也就成了現代露營文化另一任的傳播大使。
二、誰說露營一定專業而無趣?
提到露營的裝備,大多數人腦子里想到的可能都是這樣:
不不不,快把這畫面從腦海中刪掉,畢竟我們大多數人只是去享受的,不是每個人都要參加「跟著貝爺去冒險」。
除了傳統的探險式原生態露營外,現在國內流行的大部分露營都非常「親民」。
比如你在小紅書上搜索關鍵詞「露營」就能出現一大堆鋪著INS餐布的野餐式露營。
或者是鋪著羊毛毯,擺滿蠟燭的精致式露營。
再或者,就是說走就走浪跡天涯式的自駕露營。
不僅是在露營方式上跟傳統露營有所區別,在裝備上也一樣。
比如最近LINE FRIENDS跟牧高笛推出的一系列聯名。
布朗熊家庭露營帳篷
布朗熊防雨防曬涼棚
布朗熊金字塔帳篷
布朗熊睡袋
露營椅
露營裝備推車
折疊釣魚椅
吊燈
在這次聯名前,LINE FRIENDS自己也推出過很多適合露營的單品。
全自動速開帳篷、折疊椅
餐布
帳篷、野餐墊
最后,不管是哪種露營方式和裝備類型,春天走出戶外都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現在生活越來越便利,很多人在休息日都不愿意走出家門,久而久之對身心都是不好的。
就算不喜歡露營野餐,趁著這次清明放假出去踏個青爬個山也不錯,多接觸自然也蠻解壓的~
作者公眾號:玩物志(ID:coolbuy)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