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fany&Co.傳奇珠寶設計師逝世,她的作品就是寶藏
作者:芭珠姐,來源:芭莎珠寶傳媒
原標題:Elsa Peretti去世,這3位傳奇女設計師的珠寶為什么又Cool又搶手?
上周四發生了一件令整個珠寶圈都無比惋惜的事,Tiffany&Co. 歷史上最重要的珠寶設計師之一 Elsa Peretti 在睡夢中去世,享年 80 歲。
Elsa Peretti 從 1974 年便開始與 Tiffany & Co. 合作,她鮮明的設計風格不僅在 20 世紀掀起了一場革新浪潮,她傳奇的一生更成為了鼓勵珠寶設計師們的精神寶藏。
或許在此之前大家對著名珠寶設計師的第一印象都是像讓·史隆伯杰這樣的男性珠寶設計師,但女性珠寶設計師在珠寶圈中的力量同樣不可小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杰出女性珠寶設計師開始走入大眾視野,讓我們看到了獨具魅力的女性設計風格。其實早在上個世紀,便已經誕生了一些像貞·杜桑(Jeanne Toussaint)一樣個人風格鮮明、令整個珠寶圈都無比轟動的女性珠寶設計師,今天就來和芭珠姐一起翻開歷史,去和這些驚艷了珠寶圈的美人“對話”。
一、叛逆前衛的設計天才——Elsa Peretti
大多數天才設計師的少年時期幾乎都具備“叛逆”這個標簽,出生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 Elsa Peretti 是意大利石油大亨 Ferdinando Peretti 最小的女兒。家境優渥的她天性大膽、熱愛冒險,一樣拿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的劇本……
從小就對當模特和做設計感興趣的 Elsa Peretti 選擇早早離開她認為極度保守的家庭。被父母切斷了經濟來源的她,通過半工半讀的方式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意大利語老師、滑雪教練……Elsa 用各種一點一滴的兼職工作成功積攢了自己的“夢想啟動資金”,終于在 1963 年時來到米蘭攻讀室內設計學位,并在 1964 年開始在巴塞羅那當起了職業模特。這也是 Elsa 在離家之后,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兒時的夢想。
而 1968 年的紐約之旅,真正地為 Elsa 打開了通往珠寶設計領域的夢幻大門。Elsa 結識了著名時裝設計師 Oscar de la Renta、Karen Bjornson、Anjelica Huston 等人。作為紐約傳奇夜店 Studio 54 的常客,她與設計師 Halston、藝術家 Andy Warhol 成為密友,并成為了 Studio 54 的招牌海報女郎。
德國時尚攝影大師 Helmut Newton為 Elsa Peretti 拍攝的照片
1969 年,在 Giorgio di Sant’Angelo的大秀上,Elsa 設計的第一件配飾--一條拴在皮繩上的純銀花苞形花瓶成為了全場亮點。這次“首秀”也讓 Elsa 結識了對她的珠寶設計師生涯最重要的人--Halston。
Halston 說服了當時的百老匯女星 Liza Minnelli 佩戴 Elsa 設計的銀飾,幫助 Elsa 收獲了第一個鐵桿粉絲。 在 1974 年時,Elsa 更是在他的引薦下,以獨立設計師的身份與 Tiffany & Co. 開啟了正式合作。而這次合作的首個銀飾系列在推出當天便被瞬間搶空,Elsa 與 Tiffany &Co. 在一夜之間掀起了當時珠寶行業的銀飾革命。
在 Elsa 與 Tiffany &Co. 牽手的 50 年中,她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經典之作!
Tiffany & Co. 蒂芙尼 Elsa Peretti? 系列 Open Heart 項鏈
很多小情侶將這枚心形項鏈當作少年的第一枚“定情信物”。這便是 Elsa 的經典作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面世以來至今都非常受歡迎。
Tiffany & Co. 蒂芙尼 Bottle 系列 項鏈
看似清爽簡約的“小水壺”其實裝滿了 Elsa 的美好記憶~意大利菲諾港的海水湛藍而平靜,少女們結伴漫步在海邊,柔順的絲綢裙子被海風吹得微微擺動,飄著梔子花香的小水壺在少女的胸前輕柔地晃動。
Bottle 系列流暢的線條和開口的瓶口設計既清新可愛,又充滿了 Elsa 獨特的浪漫風格。
Tiffany & Co.蒂芙尼 Elsa Peretti? 系列 手鐲
Elsa 的設計靈感多來源于自然界的動植物,她擅長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玩意中尋找靈感,豆子、昆蟲、隨處可見的愛心都能在她的奇思妙想下變成珠寶,而她最具代表的設計之一-- Bone Cuff,設計靈感便來源于 Elsa 童年時不聽母親勸阻去一座教堂玩耍時偶然看到的人骨。
除了珠寶,Elsa 也為 Tiffany 設計了很多精美的家居用品,將其標志性的簡約大氣風格貫穿其中,讓人過目不忘。
二、無懼戰火的“傲嬌大女人”——Suzanne Belperron
Suzanne Belperron 這個名字你可能并不耳熟,但你一定聽說過這句話“My style is my signature.”。沒錯,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珠寶設計師 Suzanne Belperron 就是這樣一個灑脫且“任性”的奇女子,她從不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一副“我的作品就是我的作品,簽名什么的,Who cares?”的傲嬌態度,芭珠姐真是愛了~
溫莎公爵夫人佩戴 Suzanne Belperron 設計 藍玉髓手鐲、項鏈
作為第一位躋身高級珠寶大師行列的法國女珠寶設計師,連溫莎公爵等無數王室都拜倒在她的設計之下, Suzanne 的一生可以說是低調且“瘋狂”。可能是天秤座自帶非凡的審美和品位,1900 年出生的她 19 歲時便開始了自己的珠寶設計師之路,并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了新藝術時期的珠寶大師 Rene Boivin 的公司。
與 Elsa Peretti 叛逆但幸福的前半生不同,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奪走了 Suzanne 的恩師 Rene,但 Suzanne 不但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珠寶設計,還將 Rene 的新藝術風格進行了與眾不同的全新演繹。1936 年時一件新藝術風格與裝飾藝術元素完美結合的標志性作品 Starfish 橫空出世,并在 2006 年日內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高達估價近 5 倍的 344,800 瑞郎成交。這件海星胸針雖然被標注為 Rene 的作品,但從時間線上來看,這枚胸針多半出自 Suzanne 之手。
Starfish 胸針
隨著才氣逐漸顯露,1932 年時 Suzanne 又遇到了第二個對她職業生涯十分重要的人--當時巴黎的著名寶石和天然珍珠經銷商 Bernard Herz。與 Bernard 的相識也打開了 Suzanne 設計的新靈感,她將那些價值并不高昂的寶石精心設計排列,并賦予了這些原本并不會拍出天價的半寶石全新的生命。2018 年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枚由玉髓和鉆石打造的“Suzanne 個人版”海星胸針以高出估價近 4 倍的價格落錘,這下你知道 Suzanne 為什么有底氣說“My style is my signature.”了吧?
玉髓及鉆石海星胸針
1941 年戰爭的炮火再次席卷巴黎,Bernard 堅持讓 Suzanne 買下公司并把它改成 Suzanne 的名字,希望 Suzanne 可以在亂世中保住他奮斗多年的心血。為了報答好友的知遇之恩,Suzanne 毅然接下了保護公司的“任務”,并在戰爭結束后毫不猶豫地將公司歸還給 Bernard 的兒子 Jean。
現實接二連三的打擊仍然沒有擊垮 Suzanne,她不僅在戰亂中保住了公司,還設計出了不計其數的、超越當代審美和風格的珠寶作品,就連佳士得拍賣行美洲珠寶主管 Daphne Lingon 都忍不住評價她“她的珠寶超越了創作的時期、超越了當代的審美,展現了一種獨特的自信、大膽和勇敢的遠見。”
鉆石手鏈 2018 年佳士得紐約珠寶拍賣 估價:200,000-300,000 美元
三、風格大膽嘗試、工藝一絲不茍——石川暢子
看完前兩位傳奇女性珠寶設計師,有的小伙伴可能就要問了:“難道只有時尚發源地歐洲,才可以誕生出令人驚艷女珠寶設計師嗎?”,當然不是!亞洲也有這樣一樣極具創造性和敏銳的時尚感,首次將東西方珠寶制作工藝和設計元素融為一體、影響了 20 世紀珠寶風格的女性設計師--石川暢子。
1943 年出生的石川暢子更像是一個充滿著童話夢的小女孩,和 Elsa 與 Suzanne 的“科班出身”不同,石川暢子并沒有在學校學習過珠寶設計,她與珠寶的相遇本身就巧妙得像一部童話。
二戰后的日本人才極度缺乏,社會開始全面接受西方化的思想和教育,當時的石川暢子就讀于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的工藝系。受同學父親的首飾公司偶然委托,石川暢子第一次嘗試設計珠寶。因為首飾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西方,因此石川暢子在設計珠寶時便在舊有的東方工藝上大膽采用了很多西方元素,沒想到正是這次大膽嘗試,讓石川暢子解鎖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石川暢子把漆工、金箔、七寶燒等東方傳統金屬珠寶工藝,與巴洛克風格和城堡、獨角獸、教堂等西方圖案形象結合,用金屬和寶石將一幕幕童話場景重現在客戶的眼前。細膩的金屬鏨痕與鑲嵌的寶石交相輝映,處處可見的鏤空留白在佩戴時制造出的光影效果無一不體現著石川暢子心中的童話世界。
這些各具魅力的巨星雖然已經隕落,但她們自成一派的設計風格卻在珠寶圈掀起了驚天浪潮,成為了一份永恒寶藏。
看完這女珠寶設計師的傳奇故事之后,你是不是和芭珠姐一樣很欣賞她們細膩的設計風格和堅持追求夢想的態度。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熱愛的那一份“小天地”,也許這片小天地在現在看起來“門檻過高”,也許全世界的聲音都在告訴你應該放棄,但有時候你只需要再堅持一下,踮起腳尖就可以看到最好的風景。
作者公眾號:芭莎珠寶傳媒(ID:BAZARRJewelry)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