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學作家們~沒想到寫起美食來同樣令人稱絕!
作者:朱赤墨,來源:字媒體
原標題:在這些饞哭成年人的文學作品面前,下飯劇就是個弟弟
說到文學作品中的美食,高郵的咸鴨蛋、孔乙己的茴香豆,每一樣都讓人饞到不行,作家們寫情感話題沒得說,沒想到寫起美食來同樣令人稱絕!
馬上就要過年了,春節的美食可是文學作品中的熱門話題,今天就跟著文字君一起來品品作家們筆下的年味美食吧~
一、美食篇
米面魚肉酒,要啥咱都有
都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自然是作家們筆下首位出場的年味美食。
不管你是不是釋迦摩尼的信徒都抵擋不住這米、豆、干果混合出場,一同下鍋的派頭。
那黃土地上,露天支鍋施粥的壯觀場面,這雜糅翻滾的陣勢,空氣中彌漫的谷物香氣,就算過去多年,恐怕依舊令人記憶猶新。
圖源網絡
在陜西,臘八節吃臘八面當地人堅信這面蘊含著美好寓意人吃了,福壽、康樂雞吃了,愛下蛋羊吃了,愛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兩個牛犢子,所以不僅他們自己吃還要給院里的果樹吃。
餃子是北方過節飯桌上永遠的王者,在元明時期叫扁食,清代叫餑餑,無論有多少種稱呼,它在中國大地上都是地位僅次于米飯和面條的主食,過年吃餃子的習俗也是很多中國人打娘胎就烙下的印記。
都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好吃”是餃子受寵的一大因素,而餃子里蘊含著的情感連結,才是讓人心心念念,逢年過節非吃不可的原因。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陜北人向往的好日子就是“白面饃饃干撈面,油潑辣子調一碗”,所以在作家陳忠實的記憶里,年味就是村子里飄蕩著的包子饃饃味兒。
肉是那個年代的稀罕物,平日里舍不得吃上兩口,到了春節,直接報復性食用,一頭豬從頭到腳都被爸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冰心筆下媽媽做的糟肉,跟汪老先生的高郵咸鴨蛋一樣,都有讓人口水直流、瞬間被種草的本事,除了食物本就美味,那記憶中的母親、那承載一切美好的家鄉,都是讓回憶更誘人的原因。
年味兒是在忙碌中碰撞出來的,搬出小石碾,將糯米磨成粉,加餡揉成圓,周國平先生最知道,大伙兒一起勞動后湯圓入口帶來的滿足感,可不是樓下超市速凍湯圓能比的。
“好吃”是年夜飯上桌的重要標準,“寓意佳”也是重要考量,看《紅樓夢》里頭最講究的榮寧二府年夜飯登場的吃食,那名兒是一個比一個喜慶,“吉祥、合歡、如意”,每一個都讓人聽了就高興。
在如此喜慶的節日里,吃個好東西借著諧音討個吉利,是咱最喜歡玩兒的游戲。
看著這一桌子的“吉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鐵定會幫你多夾幾筷子,讓你福氣滿滿才行。
好菜都上齊了,沒有好酒怎么能把氣氛搞起,琦君《春酒》里頭的八寶酒是時候安排起。
過年喝酒頗有些社交屬性,也略帶些祈愿的意義,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滿屋子的親朋好友一邊互說美好祝愿一邊舉杯。
在那一刻大家相信只要這酒下肚,咱美好的愿望就定能實現。
二、習俗篇
張燈結彩除祟厄,拜神祭祖求好運
春節,各家各戶享用美食,各位負責守護人間的神明,伙食自然也差不了,畢竟甭管什么好吃的,這第一口都必須孝敬他們嘛。
為了讓灶王爺回天庭后在眾神面前多為人間美言幾句,各家各戶都使出了美食誘惑,陜西代表隊連夜烙制了五香味的小圓餅。
高密地區的富庶人家直接上關東糖,希望灶王爺嘴里跟抹了蜜一樣,為自家多夸幾句。
可能覺得灶王爺的心思太難猜,為了保險起見,有人家索性就用糖封了灶神的嘴,干脆讓他甭管好壞什么都說不出,求個安穩。
除了供奉神明,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里,在年夜飯正式開席前,大家還要追思自己的祖先,咣咣咣磕幾個響頭,這是告慰先人必有的儀式感。
等神明、祖先都吃過后,終于可以正式開餐,可這桌上的規矩又多到讓人憂傷。
首先是在這飯桌上,凡事都得成雙,對討個人丁興旺的吉利。
其次是一定要提前“下載好吉祥話安裝包”,見到親友確保好話無障礙輸出,讓人家討個好彩頭,要是在這大好的日子里講些不合時宜的話,是會被長輩抓來狠狠教訓一番的。
畢竟在咱長輩眼里,語言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說出來的話、寫下來的字,都是會成真、會改變現實的,所以亂七八糟的話可千萬別說,說了就得趕緊找法子補救。
在春節,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悠哉悠哉嗑著瓜子聊天,這可不是要躲懶,畢竟在這個日子里,什么都不做就是為了整個家族的氣運。
為了求個好運,這桌上供的東西可是有一番說法,平日里看起來危險無比的東西,沾了諧音的福,也能躺在桌上受供。
多地都有熬夜守歲的傳統,大多都是驅疫病、照虛耗,求個健康團圓財富充實,可像老舍先生所說的,求個腦袋清醒,倒是少見。
說到春節最佳氛圍組,道具燈籠絕對能排名前三,其實除了營造熱鬧的氛圍,這貨還寄托著大家祈求添丁的美好愿望。
除此之外,燈籠還是年終登門要賬的必備武器,大伙兒們趁著夜色提著燈籠,趁新一年還沒到來,趕緊把這舊年的賬給盤算清楚,要是這燈籠不提,不僅賬要不到,還會有被扇耳光的危險,你說神不神奇。
上面的這些習俗,雖然很多我們沒聽過,很多食物我們也并沒有嘗過,但在作家筆下它們早已超越了它們本身的概念,更像是一種對時代的記載,一種文化的傳承,通過文字,我們能體會到不同時代的人對春節的期盼,也能體會到這背后的特殊情感,對家鄉、對親友、對美好時期的思念。
你被哪些美食饞哭了?來留言區聊聊吧~
作者公眾號:字媒體 (ID: zimeiti-sogo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