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店之外”的麥當勞,存放著諸位五彩斑斕的記憶漂流瓶
北京|麥當勞故事續集
來源:諸位(ID:so-zhuwei)
作者:諸位
原標題:麥當勞故事續集——每個人的記憶漂流瓶
數英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前言:本文為《麥當勞,24點后不是快餐店》續篇,囊括了第六個在24點后的麥當勞“搭訕”的故事,作者原以為會就此收尾的一些思考,以及一文掀起大波瀾后吸引而來的眾多麥當勞故事“漂流瓶”。也許,這本麥當勞的“民間”故事集沒有寫完的那天……
重獲自由的人
午夜的麥當勞都不會太吵鬧,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分隔,但白天的喧鬧與夜晚的寂靜卻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夜晚來到這里的人自覺形成一種默契,小聲的走路,小聲的點餐,從打開這扇門起,便不會去打擾到任何人。
我猜測,這種默契可能是來自于氛圍的感染。當你進門后看到里面的人都在休息,沉默的吃著飯或是低頭玩著手機,你的安靜便會成為下意識的反應。
在朝陽門的一家麥當勞里,一個坐在我斜對面靠窗的青年小伙子和別人很不同,年紀大約28、29歲,頭發很短,身上的衣服很干凈。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既沒有吃飯玩手機,也沒有睡覺。而是盯著來往的每個人看,似乎在等人,通過眼神看得出他很無聊。在跟他說話之前,我有些膽怯,因為他長的實在不屬于面善的人。
觀察了十幾分鐘,我杯子里的可樂都快要喝完,他還在隨意的看著窗里窗外來往的行人。我假裝隨意的轉過頭問了句,哥們你在等人嗎,他笑了下,說,沒有,自己呆一會。我說那聊會呀,他沒猶豫,說好。
聽他口音是北京人,我問他為什么在這,他說剛從哥哥家里出來,想在這呆一晚上,明天回爸媽家。我問他為什么現在不回去要等到明天?他說,我還沒做好準備。
我沒好意思繼續追問,能感覺到他對我的警惕,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一種不信任。為了拉近關系,我叫他出門口一起抽了根煙,回來后我去買了兩杯咖啡,重新坐下又閑扯了很多事情后,他才開始給我講述他的故事。
他叫雷雷,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而今天是他從監獄中放出來的第一天。
5年前,一個發小介紹他去北京一家KTV上班,職位是保安,其實就是俗稱的看場子,維持秩序。“我小時候也沒好好上學,整天瞎混,念個大專就畢業了,家里就總想讓我去學個技術找個正經工作,我那會是真不想學,本來就不是學習的料,學什么能學好呢,”他說。因為工作這事跟家里一直關系不太好,那會覺得在KTV上班也不錯。“我的叛逆期有點長,進去之前那幾年,還一直和我爸關系不好,見面就吵架。”
在KTV上班期間,有一次一波客人喝的很多,出來結賬的時候說賬單寫多了,也可能就是想賴賬,跟前臺大吵大鬧。“經理當時過去解決事,還沒怎么說話呢就讓對面一人踹了一腳,我當時也是想在經理前面表現自己,上去就跟他們打起來了。
“我也不記得當時都怎么打了,對面人也不少,都三四十歲的人,后來地上有血,我也沒當回事。沒多一會兒警察就來了,救護車也來了,他們那邊有人受傷,有幾個女的又哭又叫,我以為是鼻子或者什么地方打流血了,而且這種打架也不可能動刀,能有什么大事啊。”
“后來才知道,有個人的眼睛給打壞了,警察看了監控確認是我拿甩棍打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最后那人左眼看不見了,失明了。公司這邊給賠了點錢,判了五年。要是不拿錢,肯定得更長。
聽他講這些過往的時候,輕描淡寫,沒有任何情緒的波動。我問他,為了個工作把自己搭進去了,是不是覺得挺冤的。他說,“我小時候就挺混蛋的,整天瞎混,也是該著了吧,早晚得遇著點挫折。這五年我爸就去看過我一次,說我活該,說早就知道我有這么一天。我覺得也挺逗的,他要什么都早知道,當初生我干嘛呀。不過這事確實是讓他們受打擊了,尤其是我媽跟我哥,他倆從小就在我爸跟前護著我,他們知道我是什么人,我小時候是不聽話,但我不是那種不可救藥的人。”
我問他,這五年過得怎么樣,他說除了第一年特別難熬,后邊也就習慣了,一天一天過。最后這一年過得還挺快的,轉眼今兒這不都出來了。
我說那為什么今天沒住在你哥家呢,干嘛要來這待著。他低著頭,思考了一會后告訴我,“今兒我哥去接的我,我媽歲數越來越大了,身體也不好,我哥沒讓她來,怕她折騰。我哥就住旁邊豆瓣胡同,嫂子我就見過一次,他倆結婚后帶著她過去看過我一次,今兒到我哥這,本來準備明兒跟我哥一塊回我爸媽那呢,他們住大興那邊。嫂子下班回來說要出去給我開個房”,他低著頭說這些的時候,我能看到他眉頭緊鎖,語速也很慢。“我知道我嫂子是對我有偏見,估計是怕我帶壞他家孩子,要么就是怕鄰居對他們家有看法。他倆因為這事吵起來了,我能理解嫂子的想法,我也不想剛出來就給我哥找麻煩,我跟我哥說先去朋友那住,就跑出來了”,說完后他又呵呵笑了一下,接著說,哪還有什么朋友啊,都不知道這會他們都干嘛呢。
“我這會也沒手機,沒什么人能聯系,我哥估計也找我呢,先不給他們添麻煩了,我哥也不容易,他比我老實,他對誰都挺好。”
聽他說了這么多,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五年的牢獄生涯對于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可能一般人很難感同身受。我也為他擔心,重獲自由后,與社會脫節五年后,未來的路能否走的順利。而擺脫掉人們對“服刑人員”的偏見,需要多久?
臨走的時候,我說你睡會吧,明天回家精神點。他說,現在根本不困,“在這待會兒挺好的,沒人認識我,也沒人擔心我是個剛放出來的怎么看我,其實比在家里還自在。”
我問他,未來怎么打算呢?
“過了今天再說吧”,他說。
ENDING (BUT NOT THE END OF STORY)
這幾個星期里,我在麥當勞里兜兜轉轉,一直不愿用停留太久的目光去觀察每個人,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在這個顧客快速流動的空間里,尋找自己短暫的停留,我曾看到一個姑娘趴在麥當勞的桌子上哭,最終沒有鼓起勇氣上前安慰一句,只是最后離開的時候,還見她在那里哭,仿佛隔著屏幕我也能聽到她刻意壓制的哭聲,她是如此的傷心。
我曾看到一個孩子跟媽媽在麥當勞里撿離開的顧客桌上的食物,那位媽媽把漢堡里的肉一塊塊挑出來喂到孩子嘴邊,那個孩子用嘴直接咬住媽媽的手指把肉吃到嘴里,不忘虢虢她的手指。她們整完就在那里,那一晚我躲在一個角落看著她們,媽媽用一根繩子拴住自己的手和寶寶的腰,整晚她有好幾次被兒子拽醒,每一次都充滿機警,那一晚,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流下眼淚。
我曾看到一位老人在麥當勞里落寞而眉頭緊鎖的坐著,半個小時候我鼓起勇氣去搭訕,想跟他聊聊,可當我坐下,禮貌的問道能不能坐下來跟他聊聊的時候,他干脆的瞪了我一眼,厲聲的回到:不能。我悻悻離開,連個轉身的勇氣都沒有,我甚至不敢用余光看周圍人的眼光,因為我怕看到他們的嘲笑,即使是凌晨1點,店里人數稀少,我也覺得自己像是被萬眾矚目,所有人都在看我出丑一樣。那晚我在門口坐了很久,我賭氣,賭氣這位大爺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對人一點都不友善,怎么可以有這么尖酸刻薄,不懂人情的人,那一晚,我看到了一對夫婦在麥當勞里對一位老人道歉,他們的身子甚至已經彎到了桌子下面。
這個數字,相當于每隔5公里你基本就可以輕松找到一家麥當勞的店。在絕大多數人眼里,麥當勞是一家還算不錯的快餐店,不定期推出著創新性的新品,第二杯半價的冰淇淋,以及一些總有人會買賬的周邊玩偶。它就如一家食物加工廠,每天滿足著人們對吃的緊急需求。在此之外,當然,它也有另一個被人們所熟知的名字——全國最大的連鎖公廁,而這,都只是我們所看到的表面。
這就是麥當勞,24點后不是快餐店。
麥當勞故事續集——每個人的記憶漂流瓶
自從推送了關于麥當勞的文章后突然后臺多了好多好多故事,以至于這段時間,我沒事就會在后臺看這些故事,諸位的后臺就像一個大大的樹洞,太多的人把曾經在麥當勞的回憶放在了這里。
今天有人把回憶留在了這里,明天有人把回憶留在了這里,一個個回憶在這里寄存,所有再次回味,只覺得是物是人非,麥當勞里承載著少年們的懵懂初心,容納著漂泊過客們的人生不易,還有那些久別重逢的欣喜,傷心離別的無能為力,一人形單影只的孤獨。
現在,我一如往常偶爾還會去麥當勞吃吃漢堡薯條,只不過自打上次以后,多了更多與人聊天的熱心,見到獨自一人坐在那里的人,總忍不住上前聊上幾句,多數總會被拒絕,就像一位大爺,幾乎每晚都在麥當勞里坐著,躺著,我幾次試圖上前攀談,都被他一口回絕了,我也不知道他經歷了什么,或者只是不愿意與人講話吧。
聽的故事多了,也開始覺得,生活真的很有趣,所以我們要好好活著,因為我們還活著,所以還不能向生活妥協。
你看到的麥當勞是快餐店,一個大大的房子,你看不到的麥當勞,是一個大大的城堡,存放著五彩斑斕的記憶漂流瓶。
它似乎總在你路過時沖你招手:Hi,年輕人,你的回憶在這呢~
在這里有些陌生人刻進了你的記憶里
@倚天照海
小城新開了一家麥當勞,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招牌,不過還是喜歡學校門口的那家,就是第一張圖片師大門口的麥當勞。每次去都會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帶著老花鏡認真的看書不時還做些批注,與他的交談中知道他曾是學校的教授,文質彬彬,在嘈雜的喧囂中陶醉在知識的海洋里,做為學生的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也許就是尋找一方心靈凈土的最好方式。
@笛兒房房
麥當勞真的很多故事。 有段時間我經常在火車站中閩吃早餐,有一個老太太,穿著整潔,帶著個看起來智力不怎么好的兒子吧。每桌去收人們吃剩的東西。我看不得,直接把我沒有吃的東西給了她。她一直向我道謝。 還有一次在世貿麥當勞,我帶女兒買了份兒童套餐,剛坐下,她說要上廁所。等我們回來玩具和漢堡沒了。30歲左右的流浪漢看見我們在找趕緊跑過來從他的布袋里掏出了我們的東西還道歉以為是不要了的。我說不用了你拿著吧,女兒委屈地要玩具。我擔心流浪漢覺得我嫌棄他,收下了玩具。到點餐臺找經理模樣的服務員說明了一下打算再買點,可她二話沒說補了我缺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世界很溫柔,也值得我溫柔以待。
@洛小七
去年從泰國飛回國內的航班。在武漢轉機。買的很便宜的機票。要在武漢機場呆一晚上。幾乎沒人的夜晚機場。我問麥當勞的小哥。我能在你們這個外面的凳子上坐一晚嗎。他說可以啊。過了一點他們就下班了。走之前對我說:幫你留了一盞燈。 我想可能這是對一個為了省錢但還是想出去看看世界的沒人陪的女孩最大的溫柔了。
我們終日與陌生人擦肩而過,也曾目光停留在某個陌生人身上,被ta充實了回憶,在不知不覺間,麥當勞里便留下了我們與陌生人共同的記憶漂流瓶。那些難忘的人,一直在心里停留,在偶爾覺得困苦時,那些曾經陌生的身影,卻也溫暖了回憶。
記憶里,友情的小船,在這里不會翻
@1021
大一的時候去麥當勞畫作業(院長大大留了80張畫一開始沒認真畫最后一天趕工)都忘記自己十八歲生日了,結果凌晨突然冒出好幾個小伙伴在托盤上用醬擠著生日快樂一大盤薯條一大盤漢堡還有一個甜筒,他們唱了三遍的生日快樂歌,真的忍不住就哭出來了,對麥當勞我真是有情懷在的。
@lulu
記得大學那會和同學兩個女生在西直門的一家酒店打工,大概兩天的時間,下班很晚了,打車學校不現實,距離是從西二環到北五環的距離,下了班又累又餓,凌晨一點街上空空蕩蕩,十一的北京晚上很冷,我倆在街上夜游著都不說話,因為我們都很累,看見前面有大M亮著24小時的燈,于是我倆決定在那先吃一頓然后在那過夜。在一樓買了兩份套餐上了二樓,找了一個靠窗的地方坐著,過了十二點,和一位很暖心的正在打掃衛生的大姐聊上了,大體就是這里晚上會有很多人在這里過夜,但是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最后幫我們把燈光調暗后就下班了。在每兩個小時醒一次的頻率后,看到了早上六點的北京城,天微微亮,又是新的一天了,沒有太多感慨只覺得我的人生又多了一份經歷。
一起在麥當勞挑燈復習,一起互相研討某一道解不出的題,一起編寫節目的臺詞,在灌滿友誼的記憶漂流瓶里,有個人曾陪你一起度過午夜,和你談笑風生。
記憶里,人們來自山川湖海,在這里卻都努力的活著
@誰在那兒吃飯
今年五月份的時候,因為追星在北京錄節目,回到北京市里已經晚上1點多了,我學校在天津那時候已經沒車回去了。同行的兩個小伙伴一個就是傳媒大學的,另一個沒回家陪我們。商量了以后就去了傳媒大學旁邊的麥當勞,進去的時候已經沒什么顧客了,我們三個找了個冷氣相對不太足的地方坐著,三個店員在柜臺里站著。一位大叔正在收拾旁邊桌子上的殘羹冷炙,我的腳實在太疼了,于是抬起來搭在桌子邊上,他看到笑呵呵的跟我說你把腳放桌子上別人還怎么吃飯呀小姑娘?我把腿收了回來并抱歉的沖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不是店員,看他的穿著也許也是一個流浪者,但那時那刻,我們互相尊重,我覺得,是最簡單的溫情了。
@elin
深夜看見這篇文章居然淚目,記得曾經做模特在中國大飯店走秀彩排的時候,半夜去吃飯就進了一家麥當勞店,看見里面有好多流浪漢,有些直接在凳子上睡覺了,有些坐著看手機,有的發呆。人沒有因為是深夜而減少,當時感覺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收容所。夜晚的北京,沒有地方睡的人,或者是暫時失意的北漂人,麥當勞24小時餐廳都是一個可以棲息的地方。他們何嘗沒有理想啊,只要不去乞討,他們都是有尊嚴的活著,也想拼命的在北京生存下去。還記得有一次在朝陽門的24小時麥當勞,自己買了一杯可樂,看見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在一旁一直觀察吃飯的人誰要走,等人走了好走過去,給孩子吃剩下的。當時圣母心泛濫,買了一堆食物給了這位母親。
在北京,沒有誰比誰活得更容易。就像余華小說活著里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感謝像麥當勞這樣的企業,給了人庇護所,這是活著的尊嚴。
總有奔波在路上,你總覺得別人過的比你好,其實沒幾個人過得那么如意,有太多人在為了生活努力,所以你才會在麥當勞里,遇見同樣疲憊的身影,在這里,你們是同類,你們也是異類,你們仍舊沒有放棄生活。在麥當勞里,卸下疲憊,留下回憶,然后,重新出發。
記憶里,如果有一天你不知道去哪兒,這里總會有個座位屬于你
@K線游戲
我得給我2個未成年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有許多的無奈。一、告誡他們,為了活著生活可能很不容易,當你能體面的進去用歺時,留意下某個角落,有沒有被生活逼迫,無家可歸的人留下點你力所能及的溫暖。二、告訴他們,如果哪天,在某個城市任何原因,身無分文,無地可宿的夜晚,不妨試試找個麥當勞店呆上一晚,最起碼冬天不至于太冷被凍死街頭,雨天能有一地為她留一盞明燈,實在太餓了還可撿點別人剩下的漢堡或薯條充饑,以至能生存下去。
@瑩瑩喵
獨自一人來到深圳工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遇到開心或者悲傷的事第一反應就是去麥當勞,一周至少2次,點完餐找個舒適的位置坐著,玩手機、看視頻、聽歌、看小說、聊QQ,做著在家里就能做的事情,卻不想回去,因為我的家遠在百里之外,而我能回去的那個狹小的空間,是家,卻也不是,我喜歡叫它貓窩。現在,十年過去了,入了深戶,隨著時間流逝對這個城市的歸屬感也越來越強,新的店越開越多,漸漸也少去了,但是偶爾也會到麥當勞,吃的東西沒有變,心情也沒有變。
@石米
很多人對麥當勞都有特殊的回憶,可能是我們小時候,父母帶去吃的第一頓洋快餐,也可能是上學后第一次和女孩子約會的一次便飯,可能每個人對每家店的記憶都不同,但都是只有好的記憶才會被記住,白天的忙碌和晚上的靜謐,可能只有這扇門,不分晝夜推開后不會被拒絕,可以有地方坐下,有東西裹腹,最重要的,一個人去麥當勞,也不會覺得孤獨。
很喜歡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喜歡麥當勞的原因不是這里有什么人間難求的美味,是因為當累了,疲憊了,不用背負著什么顏面壓力就能直接大步邁進去休息,是因為突然想去洗手間的時候,不用尷尬的跟工作人員請求借用一下衛生間,是因為在陌生的城市無家可歸,為了省一晚賓館錢的時候,能有個地方讓人片刻的休息,又不會把你趕出門外。
前不久我們才得知,就在我們上個月確定做麥當勞這個選題并在北京的麥當勞四處采集故事的同時,麥當勞在蘇州也同樣在征集并展出那些漂流的故事——一家可以讀信、讀心的麥當勞主題店,與一場文藝到骨子里的誠品故事展……
麥當勞里有太多太多的記憶,關于你,關于我,關于曾經的你,關于曾經的我,還有曾經的ta。
匆匆而過的人們,在這里留下了各自的回憶,麥當勞亦精心存放著這些記憶漂流瓶,在未來某一天,當那些人再次踏入這里,便可以有機會再將回憶拾起,享受片刻的安寧。
-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