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用“垃圾”做了一本雜志,記錄下共同珍貴的回憶!
來源:BranD
撰文:鐘柳婷
編輯:蔡伊妮
校對:Winny
圖片來源:Rubbish Famzine by Holycrap
近年新興的Zine代表著獨立自主的個體出版物,只要有想法和素材就能隨心制作屬于自己的小書,或記錄家庭生活,或收集日常所想,或純粹的試驗創作。Zine在設計上突破了對傳統紙本制作的認識,擁有更豐富的表現形式。裝幀設計根據主題添加或減少元素的運用、大小不一的紙張尺寸、有趣擺放的圖片和附加的小物件等,增加了不少的閱讀趣味和翻閱體驗。
BranD Issue 32中介紹的《Rubbish Famzine》,是一本來自新加坡的四口之家打造的家庭志。四位家庭成員全程負責了創意策劃、圖片攝影、封面設計、文字撰寫等一系列的工作。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在獨立出版中調劑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是如何讓獨立出版開出與眾不同的花兒來。好好享受獨立個體出版物帶來的豐富互動性吧!
《Rubbish Famzine》背后的制作團隊是一個可愛的家庭,爸爸Pann Lim,媽媽Claire和他們的兒女Renn和Aira。“Claire和我希望用有創意的活動來教育兩個孩子。在出版《Rubbish》的旅途中,我們收集了共同珍貴的回憶,教導孩子對工作要熱情和用心,讓他們學習完成紀律和尊重完成項目的最后期限。”Pann分享道。
但為什么取Rubbish(垃圾)這個名字呢?Rubbish這個詞常常出現于家庭的對話中,已成為他們的口頭禪,例如“別說那么垃圾的話!”,“那太垃圾了吧!”如同Aira對這個詞的解釋,這是表現他們這個家庭獨特性的一種方式。
2013年首次出版,如今已迎來第六期,主題為《貪婪食肉獸的Emoji之旅》。從主題名可知,這期分享了Pann一家的美食之旅,探嘗新加坡當地的美食。家庭志裝在印有“財富餐廳”字樣的紙盒里,裝扮成外賣美食,里面還附送一張揚州炒飯的圖片。“這期家庭志講述的是我們對美食的熱愛,與Renn和Aira在過去9年的‘吃吃吃之旅’,記錄了我們在新加坡這座小島的游歷,品嘗喜愛的食物和在家中的狼狽烹飪經歷。”Pann說著。
《Rubbish》家庭志的常規尺寸為150 X 200mm,除了主冊子外還有4本不同尺寸的別冊,這5本冊子裝訂在一起完整拼出了雜志名字“Rubbish”。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屏到快要溢出的各種動感有趣的emoji表情符號,這些有趣的emoji表情可以隨意撕下并貼在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上。冊子內頁,總有一些emoji表情蹦出,與文字和拼貼照片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讓整個“吃”的畫面變得有趣起來。“如今,大家普遍都用emoji表情來表達感受和想法,用這些有趣又怪異的頭像來延伸我們的美食故事能很好地拉近與年輕一輩的關系。”Pann回應著。
再翻開是孩子們與賣果條面的傅叔叔的對話。Pann一家常在星期天去傅叔叔的面檔吃早餐,享受簡單卻心意滿滿的面薄(mee pok)。對話隨處可見孩子們對傅叔叔41年賣果條面的好奇和傅叔叔對孩子們的耐心和善意。接著的一個別冊中,Renn和Aira手繪了他們喜愛的罐頭食品,再翻開就看到了Pann一家的住家DIY烹飪。翻到最后是雜志主體,用有趣的拼圖照片和emoji表情描繪他們的各種美食之旅。
要制作出一本家庭志,必須有大量的相片存貨和講不盡的故事。“我喜歡用膠卷拍照,從2008年到現在可能有10,000多張相片了。外出時,孩子們有時也會帶上自己的相機。我會一直拍下去因為這是我最喜愛做的事之一。因此我們總有數不完的相片和說不完的故事。”Pann自豪地說。
另一個讓他們的家庭志如此成功的因素是,從構思、內容制作到最后手工裝書,家庭中的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我們大家會坐在地板上,旁邊常常放著一壺綠茶、一些小食、筆記本和筆。我們就傾盡所想,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這樣的討論會持續2個月,接著用4個月的時間去制作。”Claire說。
至今,他們成功出版了六期家庭志,每一期的雜志設計和裝幀都與主題完美地結合。第三期的雜志與其他小物品如紙飛機、樹枝和磁帶,都收藏在一個舊鐵罐里,用作時間膠囊。而第四期講述的是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的努力,雜志用干花木板裝訂,通過冊子上4個小洞把雜志的5個部分釘在一起。
當問到與小孩一起合作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時,Claire和Pann都非常珍惜與兒女Renn和Aira一起的時光,認為從他們身上也學到了不少。Pann和Claire總結說,“不能因為他們還是小孩,他們就沒有有趣的想法。他們的活力與單純是一大好處,能平衡我們大人的一些世故想法。我們知道Renn和Aira還只是孩子,他們的注意力不像成人可以持續那么長,所以我們總會記住要在工作之余停下來休息,在工作與玩之間找到很好的平衡點。”
Rubbish Famzine #05: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Rubbish Famzine #04:
The Incomplete Herbarium
And Other Garden City Exploits
Rubbish Famzine #03:
Forever And A Day
Rubbish Famzine #02:
Till Death Do Us Part
Rubbish Famzine #01:
Google Translating Tokyot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