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 怒懟其他旅行雜志沒有人情味,并干脆自己出版了一本做示范
來源:睡過
原標題:Airbnb懟了幾乎所有的旅行雜志“有點人情味行不行?”, 并干脆自己出版了一本做示范
前兩天從舊金山機場回國,睡主發現Airbnb推出的雜志airbnbmag已經在售了。拿起來翻了翻,發現公司創始人兼雜志主理人Brian Chesky已經在卷首語里放了段狠話。談到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為什么Airbnb(愛彼迎)要推出一本雜志呢?Brian說,
“因為市面上現有的旅行雜志,都太沒有人情味兒了!
這哪行啊,依照我們Airbnb的經驗來看,
旅行中最好玩的部分,不就是人與人的聯結嗎?”
有點挑戰傳統,正式宣戰的意思。
不過這也是Airbnb一直在做的事情。“以人為本”,準確地說以房東和用戶為本,一直都是Airbnb的宗旨。
那,Brian如何身體力行地去詮釋自己的新身份?
首先,他將自己過去一個月“微服私訪”的行程,即跟世界各地房東的碰面展示了出來。從紐約到倫敦,再從南非開普敦到新德里,他拜訪了為本地社區孩童做出貢獻的農場學校,致力于幫助非洲主婦成為bnb房東獲得收入的機構,現場音樂藝術家,以及寶萊塢的私人服飾訂制工坊。而任何一位airbnb用戶,都可以效仿他的足跡,參加上述提到的每個行程或者入住當地。
▼
值得一提的是,Airbnb現已經從單一的住宿提供平臺,拓展為了可提供當地行程預定的綜合性旅行服務平臺。這一新領域從去年年底開始試行,名為airbnb trips - experience. 首批試行的地點有舊金山,東京,倫敦等城市。以前你可以去airbnb做房東,現在你還可以做一名自由導游,提供你拿手的當地行程,供全球所有的旅行者選擇。
封面圖片
封面專題是《哈瓦那的日與夜》
雖然表達了對其它旅行雜志的“不認可”之處,
但這本雜志的操作依然是交由赫斯特出版集團來支持的
目錄
雜志主體的四大板塊則分為:the Local (當地),Stay (住留),Roam (漫游)以及 belong (歸屬)。
分別用相同的視覺元素—色框來區分和強調,作為每一個板塊的開篇,同時也用小字對板塊名稱做了簡單的講解。
Local 板塊是對于幾個具體目的地的針對性推薦
Stay 是對于 Airbnb 傳統業務房源的推介,比如一些亮點住宿地
Roam 漫游相當于目的地大專題
Belong 板塊則是選取比較特別的旅行者和旅行事例,相當于一般雜志的特稿
總覽四個板塊下來,覺得 CEO 還是說話算話,那就是幾乎每一頁都有人物形象。無論每一個細節推薦,每一個故事,每一個游記,都會落實到切實的推薦人或者體驗者身上。再也看不到那種假大空式的推介內容了。
the LOCAL 板塊
多為頁數1-2頁的整版。
這次選擇了美國佐治亞州的城市 Savannah。一位當地燒烤餐廳的大廚,兩位當地設計藝術大學的學生,一位DJ還有一位房東分享了自己對于城市的推薦。
如果你是 Instagram 紅人,說不定還可以上這個 instatour 專頁,分享自己的修圖秘技!今后說不定也會有微博紅人或者公眾號博主專頁之類的。
一個跨頁推薦了巴黎最好的5家馬卡龍店。
當然啦,這時還在頁面上附贈了一個可在 airbnb 直接預定的甜品行程,附有清晰的名字和網址,線上線下立馬拉通。
下圖右側的小圓圈內就是??
另外一個 local 的小專題非常有意思,
實拍照片和插畫相結合,
以歷史名人 Hamilton 的視角帶你游紐約。
怎么樣,這也算“人”的視角吧?
local 板塊的最后一部分是一個周末治愈小專題,
四個目的地推薦,每個一頁,每個推薦人也都用下劃線注明。
STAY 板塊
Find your home in the world.
相當于編輯精選的世界房源,旁邊同樣附上了房間在airbnb上的鏈接,看好就直接下手。
另外有一些給 airbnb 房東的建議如何提升服務的質量,
也都來自于幾位真實的房東分享。
比如說提供一個枕頭菜單,
提供不同顏色的浴巾以供客人之間區分,
或者給客人備好音樂list.
我入住時就很喜歡查看房東的 playlist !因為好奇房東的品味。原來這一切都已經被房東洞察和鎖定。
ROAM 板塊
Dream your next journey.
四個目的地大專題分別是哈瓦那,洛杉磯,巴厘島和倫敦。目的地特別嗎?除了哈瓦那比較小眾,其它都屬于常見目的地。但是可見即可預訂,富有感染力的分享式視角讓你很容易導向消費。
“說實話有些目的地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玩,
但這些老司機都已經在當地等你了。”
洛杉磯的四種玩法,更是滿滿的當地人干貨推薦。
來自精品店主理人,戶外網站負責人,
美食作家,小說家以及四位房東。
沒有太多高大上,人人都去得起。
至少美食不是一水兒的米其林了。
巴厘島,兩個女人的旅行視角,
從蜜月情侶中突圍,找到另一種羅曼蒂克。
第一次在巴厘島的文章里找不到酒店推薦,睡主好不習慣!但她們住的是 Java 島上 Yogyakarta 的私人泳池別墅,烏布的竹制樹屋以及Gili的海邊小屋。看起來也還蠻野的。
倫敦的角度是,
年輕大廚讓倫敦重放光彩!
喜歡這個字體的筆刷,元素也貫穿全文。
Belong 板塊
Adventures in being human.
一家四口花三個月自駕四個國家,題材不太感興趣所以略過了。
然后是看起來很野的玩火專題!
就是我們在泰國或者菲律賓海灘上看到的那種玩火藝人的故事。
而且可以預定課程學習!
睡主有點心動了! 但又很怕被燒,
Dude, I think you're on fire.
底特律的舊房改造專題?也略過了。
雜志結束。
其實作為非常注重酒店旅行的睡主,對 airbnb 的形態也十分有興趣。而關注睡過或者讀到這篇轉發的你,應該也常常在酒店和 airbnb 之間搖擺不定。
我們會被激起好奇心,想試試它到底有何魅力。畢竟每個晚上都有100萬人會選擇 airbnb 來過夜,而且新的trips更可以預定當地人的向導行程。從 Los angeles 兩小時的沖浪向導,到 San Francisco 三天的異裝文化探訪,成百上千種選擇的可能性在等待。你會不會心動,會不會嘗試?
酒店 or AIRBNB ?
旅行雜志 or 當地向導?
你怎么想,怎么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