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實錄:黃鉛筆獎中國第一人的20年營銷經驗
大家好。我是熊貓文案。年底,電通裁員,好耶倒閉,看客唏噓慨嘆,江湖人心浮動。這樣的浮躁光景下,再“見”曾名震廣告圈的創意偉哥,聽他把20年的實戰經驗娓娓道來,真有如沐春風之感。
也許你沒聽過創意偉哥的名頭。就像很多小朋友沒聽過陳耀福、孫大偉這些名字一樣。沒聽過名字不要緊。但,沒聽過那一代廣告人的經驗和方法,堪稱憾事。
創意偉哥,本名黃偉,奧美初代廣告人,斬獲D&AD黃鉛筆獎的中國第一人,也是全球六大創意獎項的大滿貫得主。
八個小卦,當年,偉哥的一份提案PPT,在黑市上售價超過20萬。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可以省下這20萬了。因為,偉哥將他多年寶貴經驗濃縮成了一套方法論。話不多說,先睹為快。
一、高認知企業殺死低認知企業
傳統定義中,商業的起點是產品價值,終點是完成價值交換。
但偉哥認為,商業其實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傳統的商業系統,以完成交易或者價值交付為基礎;而另一個是認知系統。我們所有的營銷工作,都是為了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認知系統。
所以產品不是商業的起點,用戶認知才是一商業的起點。甚至,對商業來說,認知大于事實。
例如在盲評中,大多數人喝不出拉菲和其它紅酒的區別。暗示說“農夫山泉有點甜”,大多數人喝礦泉水的時候,會覺得水很甘甜。
熊貓文案曾看過一個口味盲測案例。第一輪測試中,人們分別品嘗到:百威啤酒,加了香醋的百威啤酒,以及其它啤酒。結果顯示,大多數人喜歡加了香醋的百威啤酒。更精彩的是第二輪測試,這次所有酒都露出了瓶標以及成分說明,還是同樣的受試者,但他們的反應完全不同:他們認為百威啤酒最好喝。而加了香醋的百威讓人惡心!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認知大于事實。正是所有用戶認知的總和,構成了品牌。
近幾年來,隨著流量紅利消失,大家也開始重新發現品牌的價值。品牌才是最穩定的流量入口,也是企業源源不斷的流量池。那么品牌的入口是什么呢?正是認知。當流量紅利沒了,勢必要將認知紅利做到滿分。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你的企業今年定下的KPI是一個億,用一個公式快速算下,你需要投入多少預算做推廣?
品牌認知 × 品牌預算 = KPI
假如你的品牌剛剛起步,用戶基數小,認知基礎薄弱,只做到了10分,那你可能需要投入1千萬的預算。
10 × 1000萬 = 1億
但假如你的品牌已經完成了認知系統的基礎教育工作,做到了100分,那你只需要投入100萬。
100 × 100萬 = 1億
如果你覺得比較抽象,那熊貓文案再來舉個例子。同樣是手機上市,每款iphone發布,都有大量的媒體自發報道、粉絲自來水流量。而其它手機,可能需要砸錢請小鮮肉代言人、花費巨額廣告投放費等等。這就是品牌認知力的高低差異。
在商業的世界,高認知企業殺死低認知企業。
二、三錐合一:品牌認知系統
也許你聽過視覺錘、語言釘。但,什么是認知錐?
先問你一個問題:錐子為什么犀利?因為它有三面。當三面的力道集中于一點,自然鋒利無比。同樣,認知錐也分三面,分別是視覺、聽覺和體驗。
視覺是用戶認知的第一途徑。通常指品牌的視覺符號系統,包含 LOGO、符號、KV、產品包裝、標志性動作等。例如提到天貓,你會想到貓頭 LOGO,這個貓頭更成為符號錐的一個環節,聯合跨界各路品牌,玩到了極致。
聽覺是用戶認知的第二途徑。包含品牌名、廣告語、jingle、音樂等語言系統。例如英特爾著名的“燈~燈燈燈燈~ ”(是不是在腦中情不自禁地哼了出來?),加上它的廣告語:intel inside,不斷重復、強化,構成了強有力的詞匯錐。
此外,用戶親身參與所形成的體驗,構成了認知的第三種途徑。包含產品力體驗、場景體驗、事件體驗等。
當“視覺、聽覺、體驗”三位合一,三重疊加到一個犀利的定位點上,就能擁有穿透市場,穿透人心的超強力量。
例如天貓,念起來和看起來感覺一致,品牌名和品牌圖形一致。而京東和蘇寧就做得不好。京東聽起來是一個感受,看起來又是一條小狗。
再舉個例子。聽到真功夫的名字,你能聯想到李小龍這樣一個功夫高手的形象,進而想到它的品類:以蒸為主的中式快餐,這就是三覺匹配,讓人容易認知容易記。相比之下,俏江南就非常混亂。它的名字叫俏江南,但是當你走進餐廳,你才發現它不是江浙的菜系,而是川菜。這個時候你再看它的 logo,哦,原來是來自川劇變臉的臉譜。非常繞的邏輯。如果你本打算吃淮揚菜,那你可能會扭頭就走。這么一進一出,俏江南無形中就會流失很多客戶。
所以,在打造品牌的認知錐時,一定要聚焦兵力、三位合一。只有當一個品牌同時具備:一看就懂的符號錐,一聽就買的詞匯錐,一用就愛的體驗錐,才會具備打爆市場、成為超級爆款的高認知力。也只有集中三倍能量打擊一點,你的品牌才能投入一次,效果等于別人三次。
三、認知之爭:封殺品類或封殺特性
在分享中,偉哥提到了一個觀點:封殺品類是一本萬利的事情。為啥這么說?以他服務過的統一為例。
當年,康師傅憑借一個大單品紅燒牛肉面,大紅大紫。統一進軍國內市場時,試圖復制臺灣經驗,用鮮蝦面來打開市場,結果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于是偉哥團隊向統一提出了打造品類爆款,對抗康紅的建議。其中有一款產品提議被客戶采納,取名叫老壇酸菜面,推向市場。
圍繞地道川味的定位,視覺上,采用了四川地區傳統的泡菜壇子,廣告語也反復強化酸爽的產品體驗:四川陳年老壇酸菜,九九八十一天腌制而成,這酸爽,硬是要得!結果這款產品一炮而紅,打掉了康紅的霸主地位,成為爆款。
唯恐老大地位不保的康師傅跟進推出了陳壇酸菜牛肉面,開始與統一正面交鋒。于是統一乘熱打鐵,邀請汪涵反擊:“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借力打力,再次確認自己的品類老大地位,成功封殺了“老壇酸菜”這個品類。
最終,統一憑借“老壇酸菜”一戰崛起,與康師傅形成了長期的雙雄格局。據偉哥回憶,當年負責這款產品的四川區營銷負責人,現在已成為統一大中華區的 leader。而當年他們所做的PPT,在黑市上賣到20萬。
這就是偉哥反復強調的,用認知錐封殺品類,做第一。例如烤鴨就等于全聚德,涼茶等于王老吉,奶茶就是喜茶,智能手機等于蘋果。
如果無法成為品類第一呢?你還可以封殺特性,做唯一。例如提到智能手機就是蘋果。但是OPPO 可以占據拍照手機成為唯一;VIVO 占據音樂手機,小米占據高性價比手機,而華為將占據未來,因為它占據了5G 手機。
再舉個例子。元氣森林 = ?有人說,元氣森林 = 氣泡水。元氣森林要占據氣泡水這個品類,所以元氣森林的目標就是要成為碳酸飲料的第一,未來可以爭奪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的市場份額。但偉哥認為:元氣森林的賽道不應該是碳酸飲料,而應該是無糖。只要牢牢占據“無糖”的特性,元氣森林可以延展出很多具有殺傷力的大單品。例如無糖奶茶,無糖巧克力,無糖涼茶,甚至無糖電飯煲……
四、品牌的起點是認知,巔峰是IP
看到這里,也許你會隱約感覺到,這套認知錐,與很多營銷咨詢公司的工具有相通之處。偉哥也不諱言:營銷咨詢類公司工具不同,但底層原理相通。他們都擅長于做品牌認知。偉哥稱之為品牌的1.0時代。
隨著品牌建立了基礎認知,很多企業就會開始進入品牌的2.0時代,系統化地講故事、做內容。這時候,他們會尋求更擅長講故事、情感項的4A系統。
簡單來說,品牌的1.0時代是運用視覺錐、詞匯錐、體驗錐,三錐合一,做認知;而在2.0時代,需要講好品牌故事,為品牌找到真正的靈魂所在,IP 所在。
提到 IP,大家都會聯想到很多具體形象,例如京東、三只松鼠、江小白、KFC 等,都已開始IP化之路。這些IP,也都具有鮮明的辨識度和高度的人格特征,或萌或燃,或呆或喪。或騷或拽。
但偉哥認為,廣義的品牌 IP可以用一個方法來驗證:碎片可辨識。即品牌或產品碎片化以后,依舊可辨識的才能稱為品牌。
例如打碎瓶子,只看局部,你依然可以認出,這就是可口可樂。去掉名字,只看logo局部,你也知道它是麥當勞或者蘋果。只看顏色,你也能看懂那是星球大戰。
如果你讀過《感官品牌》、《買》等馬丁.林斯特龍的著作,對“品牌碎片化”應該不陌生。這是馬丁反復提到的核心觀點之一。推薦大家延伸閱讀,可以和黃偉老師的工具對比驗證,互為補充。
馬丁認為,有十二種途徑讓品牌達到碎片化可辨識。這十二種品牌元素既能獨當一面,又能和其他元素高效整合。
(一)粉碎圖像;(二)粉碎顏色;(三)粉碎形狀;(四)粉碎名字;(五)粉碎語言;(六)粉碎圖標;(七)粉碎聲音;(八)粉碎導航指示;(九)粉碎行為;(十)粉碎服務;(十一)粉碎傳統;(十二)粉碎慣例。
最后,用偉哥信守的價值觀作為結尾:為品牌謀名利,為眾生謀福利。當1和2沖突的時候,以2為準!
衷心祝福中國品牌早日強大起來,不再有八億件襯衣到國外換一架飛機的事情發生。讓中國人的品牌、中國人的商品,不再藏在領子里,而是明明白白地印在外面。
作者公眾號:熊貓文案(ID:creatwrite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