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土豪阿姨面試“咪蒙”落選,新媒體招人到底有哪些要求?
來源:新榜(微信號:newrankcn)
原標題:54歲土豪阿姨面試“咪蒙”落選,新媒體招人到底有哪些要求?難在哪兒?怎么面試?我們采訪了11家大號
數英用戶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招人難和找工作難難難相扣,矛盾程度可能不亞于“今天中午吃什么”這樣的世紀難題。在新媒體行業,這個矛盾同樣令門里門外的人叫苦不迭。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站在自媒體的角度來說,招聘帶來的困擾都有哪些?他們最想招什么樣的人?面試的時候都問些什么?有哪些招人竅門以及難忘的招人經歷?
榜妹為此和咪蒙、一條、胡辛束、有馬體育、商務范、小北、同道大叔等十幾家各垂直領域頭部自媒體聊了聊這些問題,并從中找到一些答案。(本文分為五個部分,略長,可按需跳躍閱讀)
一、新媒體招聘,招聘者都在困擾些什么?
你覺得招人難嗎?當榜妹向這些自媒體拋出這個問題時,絕大多數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當然,也有少數覺得招人不成壓力。一些自媒體因尚處發展初期或團隊體量小等因素,需要的人本身就少,甚至還能自立山頭,單打獨斗,招人更多在于機緣巧合。也有自媒體稱,由于品牌知名度高,擴張團隊的召集令一發出,慕名而來者源源不斷。
頭部自媒體知名度高,招人顯然要比大多數自媒體要容易些。但即便如此,接受采訪的這些頭部自媒體仍然提出了關于招聘的多重困擾。這些困擾中,有一些新媒體行業的特有矛盾,也有招聘都會遇到的普遍難題。
胡辛束:很多人覺得新媒體行業零門檻,其實并不是
招人很難啊。對于新媒體行業來說,有網癮有靈氣有自己想法的人并不那么好找。更害怕的是很多人會覺得新媒體是個零門檻的行業,但事實上它同樣需要有工作習慣和工作態度的人,并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么隨便。
“商務范”鄧濰:招新成員不難,找到價值觀和風格接近的很難
我覺得需要分從什么角度來看,如果招人指的是找到新成員,這個是不難的。我們隨時會收到很多簡歷希望加入。但要找到符合我們能力要求,風格和價值觀一致,且能在一個穩定的時間內一起向前走的伙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真實故事計劃”雷軍:簡歷多合適的少,薪資和悟性掛鉤
招人真的好難。主要的困擾在于,簡歷很多,合適的人很少。我們是一個靠內容支撐的公號,以約稿和編輯來稿為主。首先內容編輯難招,尤其是能夠高效地挖掘到優質內容,同時又具有新媒體思維的編輯。其次新媒體運營難招,運營人員容易眼高手低,事實上現在對運營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光是執行力,還希望能夠有策劃能力,更別說還得懂內容。
我有一個很強烈的體會,新媒體運營的悟性非常重要,也和薪酬直接掛鉤。有應屆生要求月薪上萬,三年工作經驗開價2萬。而有的工作了多年,薪酬變化不大,執行能力還行,主動性不足,我就不愿意要。說白了,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需要每一個人都成為發動機,帶動公司發展,形成1+1>2的效果。我們不怕經驗不足,就怕行動力不足,不愿學習和進步。
“吐槽電影院”徐熠:招不到經驗豐富或能力特別突出的
覺得招人好難,最大的困擾是招不到經驗豐富或者能力特別突出的,這也是目前最缺的部分。
“嚴肅八卦”蘿貝貝:媒體招聘信息不太對等
我覺得媒體招聘一直信息不太對等吧。我們其實沒有招過人,都是各種機緣巧合碰到,目前也不招人,也沒有面試過,目前有全職也有兼職的,但我們整個體量非常小。主要我們也不想做大做強哈哈,沒有那么高級的煩惱。
“有馬體育”秦向前:招到擅長內容突破的創作者難
難和不難的地方都有。我們招人其實不難,首先,體育是一種更加沉浸的內容,愛好者就是知道分子,知道分子里又有不少可以寫作,想從事體育新媒體的人;其次,有馬體育在目前普遍的資訊類體育新媒體中是風格鮮明的,即使在留言里,也經常會有求職的信息過來。
但也正是因為這兩個方面,也造成了我們招人的困難。不少知道分子的知識背景和思考方式局限于專業、資訊、評論,對人物的寫作,事件挖掘,體育的社會學想象力拓展是陌生的。招到一個擅長內容突破的創作者,而不僅僅是資訊搬運工或者編輯,有點難,不論是圖文,還是視頻,都是如此。
“一條”招聘主管葛婷、許圓:亂投簡歷也是沒sei了
招聘就像談戀愛啊,戀愛難嗎?說難,老板會不會認為我能力不夠?說不難,我應該會被同行們打死吧哈哈哈……個人認為真的覺得招人難的,是否該反思下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溝通還是職位的理解程度?還是招聘方法渠道有進步空間或者你給用人部門最終的解決方案了嗎?困擾大概就是我想對所有亂投簡歷的人吼一句:你當姐很閑嗎?眼藥水很貴的好不好!(誰讓我舍不得錯過任何一位優秀人才呢?)
“同道大叔”COO范蓀:行業流動性強,卻少成熟的培訓體系
非常困擾,簡直是痛苦,我說三個。
1. 新媒體行業屬于一個新興行業,從內容輸出上可能對創意策劃,文字能力,圖片審美,音頻視頻制作等許多方面都有一個綜合能力的要求,但實際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求職者并不是很多。
2. 行業人員流動性強。因為每一個規模較大的自媒體本身都是一個具有媒體屬性的平臺,所以平臺之間的人員流動同樣也存在于自媒體行業當中,如果從業人員對工作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或是和所在平臺產生分歧,那么離職可能會成為大概率事件,因為確實在這個行業里只要有能力就會有機會。
3. 缺少成熟的培訓體系。不論是自媒體公司本身還是社會培訓機構,大多數提供的培訓內容大都是以某一個非常具體的點為主,而很難給新的自媒體從業人員完整的專業體系梳理,也很很罕有企業能夠將每一個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比較成熟的指導。我們現在都把人送到商學院,傳媒,北電了,公司做了專門的預算,中短期培訓能cover80%以上的費用。
二、新媒體招聘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
很多自媒體人在采訪中表示,“投簡歷的人多,真正合適的人少”。那么新媒體行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呢?
這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隨著新媒體行業不斷迭代,內容品類增多,商業模式升級,新媒體需要的遠不止會碼字寫段子的編輯。
上文提到的困擾,其實也能體現這一點。除了傳統的編輯、運營、設計、視頻剪輯等工作,新媒體崗位還在不斷豐富。比如被稱為直男自媒體的時尚號“杜紹斐”,為了最近創立的定制男裝品牌,開始招聘量體師。換言之,擁有一技之長,總是有機會在這個行業嶄露頭角。
除此之外,不同風格的自媒體對待新人的方式也有各自的特色。
羅振宇曾在《奇葩說》中提到他對公司新入職員工的幾點要求:在職場中混,目的清晰,然后想方法和行動;做大概率會贏的事兒,不要管每件具體的事兒的具體成果;表達和溝通是最重要的事,不斷訓練自己的影響力和復制能力;找不到態度,就回到真誠。
這次接受采訪的自媒體也開誠布公談了談他們的想法。
胡辛束:靠譜,網癮強,學習能力突出
靠譜,有想法,聽話,網癮強,學習能力突出。目前我們最缺的是對視覺把控非常強的人,特別期待對于色彩和結構把控優秀的設計師。聽話不是指盲從,我指的是聽話踏實,能把交給的任務認真完成,并且有反饋,因為遇到過湊合完成的。
“一條”招聘主管葛婷、許圓:體格強健,耐撕耐扛
賣貨郎的商業頭腦+生活美學家的靈魂+耐撕、耐扛+體格強健。目前比較缺鏡頭感強大的電商攝影師、文筆上佳的電商編輯。
(榜妹覺得這里的耐扛,其實也能理解為新媒體普遍存在的熬夜加班……)
“吐槽電影院”徐熠:三觀一致,志同道合
我個人來說還是希望能找到三觀一致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比如對電影特別感興趣,這樣他在工作過程中也會比較積極。
小北:工作態度排第一位
我們的要求按照招聘參考重要性排列分別是: 對待工作的態度>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應聘崗位于行業關系的分析>工作經驗和學歷、其他優勢等。
“商務范”鄧濰:有點八卦體質
我們的要求大概有四點:最好能是知道分子(對時尚、奢侈品、汽車、腕表、酒店等領域感興趣)、寫作能手(文筆流暢、才思敏捷、自帶毒舌體質),有點八卦體質(對商界精英、社會名流的逸聞趣事如數家珍),還有一些技能加分(懂審美、會拍照+PS、能熟練操作搜索引擎、登錄神秘網站)。優秀的內容編輯是永遠都是最缺的。
“真實故事計劃”雷軍:比較在意工作經驗
我們目前最缺的還是懂內容的新媒體運營。比較在意工作經驗,以及對于新媒體內容的想法。對了,剛才說那個報價2萬的,我已經約了面試,因為執行力強,經驗足夠,基本上內容、社群、策劃、渠道都懂。
同道大叔COO范蓀:內容創意和商業邏輯兼備
我們現在比較缺既能理解內容創意工作又能理解商業邏輯的人,這種人電影行業有,叫制片人,但新媒體行業基本有這個能力的都跑出去自己融資創業去了,我不代表行業啊……就單純從我們自己角度出發覺得大家可能都疼(有痛點)。
“有馬體育”秦向前:看重問題意識和想象力
我們可能更看重問題意識、專業素養、價值觀和想象力。比如會問,“ESPN選百大運動員為什么是寧澤濤而不是孫楊”,“我很想知道張繼科在大學女生寢室里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上海一所大學讓學生冒雨在運動會開幕式上表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這種問題的人。
“咪蒙”內容總監黃小污:好玩有趣,分析能力強
要求很多,最重要的是好玩、有趣、分析能力強、學習能力超超強。
“潮人小羅”羅睿:正直樂觀,技術大牛
正直;誠意;穩定;能力;樂觀;技術型大牛,現在公司的大部分員工屬于能者多勞型的,可能在某一技術特別牛的人還不多。
三、新媒體面試,都有些什么必問的問題?
新媒體面試,除了面試者的基本信息,作為招聘者的自媒體人一般還會有一些必問的問題。這些問題與他們心目中最在意的事情息息相關,也與這些自媒體的風格關聯密切。
如小標題,我們問了這次采訪中的每一個自媒體人。以下內容可能是一次大規模的考前泄題!并且具有舉一反三的效果。
胡辛束:最大的愛好是什么?
你眼中的辛里有束或者胡辛束是什么樣的?你最大的愛好是什么?你有什么小夢想渴望達成?剩下的可能亂七八糟都會問問。具體看人和崗位了哈哈哈哈。
“一條”招聘主管葛婷、許圓:聊聊你的職業規劃?
“聊聊你的職業規劃?”表述清晰的同學,面試表現可加5分。“聊聊對我們公司業務的理解?”回答深入的同學,面試表現可加10分。
“吐槽電影院”徐熠:喜歡哪個明星?
面試我一般都會問喜歡電影,八卦,或者綜藝之類的嗎?甚至包括喜歡哪個節目的段落或者明星?因為要有一定興趣和了解,在長時間的工作中才不會經常覺得困難或者想要放棄。不過我對個人態度和專業技能的要求比較高,即使他什么都不喜歡,只要工作能達到我的要求就很歡迎。
“商務范”鄧濰:關注什么公眾號?
會了解對方平時關注些什么公眾號(或者讓他/她向我們推薦自己喜歡的公眾號)。這樣可以知道對方對這個行業的關注程度,興趣方向,以及三觀。
同道大叔COO范蓀:模擬場景,考驗實際操作能力
我們有面試題哈哈哈,比較考驗實際操作能力,根據不同的崗位會有不同的題目。比如創意策劃崗位,就需要模擬一個場景,要么是一個實際操作過的內容產品的設計與完善,要么是某些品牌客戶的商業廣告策劃方案。
“有馬體育”秦向前:誰是最偉大運動員?
會問你覺得誰是最偉大運動員,為什么?
“咪蒙”內容總監黃小污:如何讓女生主動把自己的口紅折斷?
我們先在公號發布招聘信息,并且要求投簡歷的同時要做作業。每次都會有幾千封簡歷,我們會花一周時間篩選(看簡歷的話,我們不太在乎學歷、工作經歷,我們只在乎她的作業好不好,人有沒有意思)。簡歷通過的人,過來之后,先筆試,再群面,然后部門總監面試。以上三輪通過了,才到終面——咪蒙面試。寫完上面的東西,覺得我們好變態,哈哈哈。
筆試面試題目我們每次都會換,每次都還要專門想題目,心累,反正為招人,我們都會花很多時間精力,還是非常重視。
咪蒙的“作業”,“腦洞題”居多
比如之前有一個筆試題目是這樣:策劃一個創意活動,讓女生愿意主動把自己的口紅折斷(不能用同等甚至高于口紅價值的東西交換)。請用清晰的語言,簡單陳述你的活動思路。(30分鐘)
“潮人小羅”羅睿:有沒有做功課?
工作模擬環節,不看作品,只看臨場的反應和發揮,這樣的環節能讓候選人的能力,效率甚至誠意一目了然。
一般會問的問題是:看過我們的視頻嗎,看了解程度,是否有做功課,有誠意;對我們的視頻有什么意見,看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看能力;遇到過什么棘手的問題?通過什么方法解決了?看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個工作為什么離職?看人選在乎什么;如果這里離職,下一步怎么辦?看是否穩定;如果入職成功能在我們公司工作多久?看是否穩定;簡介工作的幾個模式,讓候選人自己選擇更向往的模式,看其未來方向。
四、招人還能怎么招,去哪兒招,有何竅門?
雖然這么多人都說新媒體招聘難,不過身經百戰過后,這些自媒體招聘者還是或多或少找到了一些招聘竅門。這些從實戰經驗中衍生的方法,不一定能幫招聘者百發百中,但至少多了幾條通往羅馬的大路。
“商務范”鄧濰:從用戶中招人
從用戶中來。一般我們的招聘信息都在公眾號上面發布,從用戶中募集團隊成員(目前我們的絕大部分小伙伴是這么來的)。這樣可以多些信任感,且進來的同事對我們風格、三觀能有認同感,可以比較快的融入。
胡辛束:朋友介紹
說實話,招人這件事我們也試過很多途徑。粉絲征集,好友介紹,招聘平臺篩簡歷。最后發現最好用的還是來自朋友介紹。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薪資和公司未來發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其實是公司文化和團隊氛圍。我們公司人際關系就挺簡單的,大家彼此的日常大多是互岔,完全沒有那種可怕的辦公室戰爭。
“一條”招聘主管葛婷、許圓:有去世紀佳緣找的
社交招人?算不算?聽說有去世紀佳緣網注冊賬號,專招男碼農的。
“嚴肅八卦”蘿貝貝:長期觀察稿子
以前我們在雜志和報紙也都是一直在觀察哪個稿子寫的好,是誰寫的,他在哪里,我覺得如果我要招人也是這樣吧,就是長期的觀察和大概知道這一塊都有誰比較重要。現在我的同事有有網友,有原來就認識的人,我們不需要太多人,所以身邊志趣相投的小朋友加一起就夠了。其實給找工作的人的建議就是多寫,讓別人看到你到底能寫成什么樣。
同道大叔COO范蓀:培養進修現有的員工
我天,我們的方法,都沒有完全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有啥分享的必要嗎。。。別再害了別人。。。目前已經做的,就是公司出錢送一些優秀員工上學進修,計劃做的就是看看能不能外部資源合作,設計專業一點的培訓內容。
小北:先把福利設到位
獨特的招人方法,我覺得是公司能夠給員工帶來什么吧。比如薪資、節假日福利、學習機會。光講情懷的老板不靠譜,還是要看實在能夠提供給員工的。這樣才能吸引人。
“有馬體育”秦向前:從實習生中留用
有馬的方法論是和實習生一起成長。在有馬,有寫出過10w+的實習生,有拍過100w+視頻的實習生,我們會從共同成長起來的實習生中選擇留用。
(在這里插播一個小小的廣告,歡迎關注文末新榜招聘,也是一條路徑。新榜招聘專注于新媒體行業招聘,深度、專業并精準服務招聘方和求職者。)
五、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招人經歷
在探討新媒體招聘的困擾和方法之余,我們也與這些自媒體人聊到了一些印象深刻的招人經歷。
這些讓他們難忘的片段,實際上又反過來佐證了上文提到的招聘要求。當然,也有一些純粹出于有趣、打動人的小細節,又或者不良印象。
小北:沒想到他的PPT只能用美來形容
面試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我們 team 的活動策劃王阿興。面試前他說他想面策劃帶團隊,我當時就想說一年的工作經驗,基本都是做執行,怎么可能帶人。但當面試的時候,我們詢問到一些關于以往的案例,沒想到才工作一年已經做過不少的大品牌案例,活動的形式都挺高級的。
其次是當問到關于策劃的流程和思路,真的很具體,細化到時間節點的安排,完全沒有(料到)他會這么細致。尤其是他展示之前做過的方案,應該是我看過這么多份 PPT 里面最細致,最美的,只能用美的來形容。對于策劃有很獨特的見解,甚至在審美上也比很多設計出身的要好。感覺他就是帶著滿滿的干貨和技能來的,我當時就決定要他了。
“商務范”鄧濰:不遠萬里電話面試,而且會畫畫
一個從美國回國的女孩。印象深刻的原因:不遠萬里選擇我們,而且是隔著電話面試,最后在飯桌上敲定。留下的原因,有審美、有熱情、而且會畫畫。
“潮人小羅”羅睿:戴著口罩跟我談話,沒有挽留
由于臨時開會的緣故,有一個小伙兒等了兩個小時的面試,中午讓他去吃飯,也沒去吃,等我面試他的時候,聊的一般,表示想讓他模擬工作,可他拒絕了,可以等上兩個小時,說明對這個工作很向往,很有誠意,但是到了工作模擬的環節,自己卻放棄了,不能理解他的思維。而且職業化水平很低,戴著口罩跟我談話,所以當他放棄模擬工作環節時,也沒有挽留。
“有馬體育”秦向前:他們內心篤定,但開始都有一副混蛋的臉龐
有一天,我經過會議室門口,我們負責HR的同事告訴說,有一個面試你要不要參加一下。我進去的時候他們已經聊完了,HR開玩笑告訴說,她喜歡文藝的東西,你來跟她聊聊,于是就有了下面這番對話:
你喜歡怎么文藝?
聽歌。
你覺得誰的歌文藝?
羅大佑,李宗盛。你多大了?
94年。
那這兩人的歌你最喜歡那一首。
《童年》。
當我準備結束這個沒有營養的談話,她說了一句我認為比什么都重要的話,“我把所有的推送都看了一遍,我真的很想很想寫出這樣的文章。”
于是,我決定邀請她加入,我喜歡跟這樣的人成為同事。她跟我見過的有才華的年輕人一樣內心篤定,但并不在乎誰,最開始,都有一副混蛋的臉龐。
對,這比什么都重要(目標明確,期待在這個職業上有所成就)。
“咪蒙”內容總監黃小污:63年的阿姨跟95后們一起面試
有一次面試,我一走進公司,就突然發現候選人中有一個老阿姨,穿著貂,雍容華貴的樣子。
我驚呆了。弱弱地問,你你你是來面試的嗎。
她說,是!她故意在簡歷上耍了個小心機,特意沒有寫年齡,哈哈哈……
然后,我們就眼睜睜看著她跟一群95后一起筆試,一起群面。。。
后來單面的時候,才知道她是63年的人,青島土豪。她一直個寫作的夢想,但因為平時賺錢太多,一直耽擱了。(我只是面個試,為什么要這樣被虐,哭)現在要來繼續寫作夢。。。。
我覺得好燃,當場就決定……要打辭職信,準備跟她回青島干大事業……哈哈哈。她現在去電影學院學編劇了,跟我們還有聯系。不過我們經常熬夜,偶爾通宵,她年紀比較大,擔心她身體撐不住。
新榜(微信號:newrankc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