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夸獎“會玩”的品牌,最大的優點其實是這個
這兩年,品牌們越來越頻繁地提及“年輕化”,希望能深入GENZ世代,加深與這群新興消費者們的溝通。在5G時代來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做到和年輕人們在同一片海里沖浪不至于“lllb”(網絡用語,指延遲接收消息)變得越發重要。
要變成一個“會玩”的品牌,這已經成為品牌們在做social時的共識。畢竟,他們心中最渴望靠近的主力人群,都愛把“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掛在嘴邊。那么現在,問題來了,品牌怎么做,才能被夸贊 “會玩”?不妨看看下面這些案例。
一、名字取得好,代言不會少
霸王、銀聯&毛不易
毛不易可謂是內娛“憑名字接代言”第一人——前有霸王,后有銀聯。那年夏天,霸王將炯炯的目光投向了毛不易。畢竟在“脫發”成為年輕人公敵的情況下,長出和留下每一根毛發,都不是件容易事兒。于是,霸王首席養發體驗官的重擔,就這么落在了他的肩上。代言三個月后,毛不易發出了下面這條微博,不僅收獲點贊20w+,還引來丁一晨、VaVa等眾多圈內好友圍觀,效果直接拉滿:
無獨有偶,銀聯發起半價補貼節,邀請毛不易出任銀聯補貼大使,并直接在活動slogan中用全了他的名字“一毛錢都不容易”,真是一個字也沒浪費。
由于名字和銀聯補貼理念過于適配,毛不易被網友調侃為“天選大使”,還由此引發KOL集體改名求代言的熱潮,直接火出圈。
二、真不巧,和您的“友商”撞名了
楊國福&張亮
8月9日傍晚,張亮發了一條真情實感的微博,感慨參與的綜藝即將收官。不料,晚上八點左右,有位網友找上門來,在評論里憤懣開懟“你家的麻辣燙太low了,菜品還比別家的貴……真是黑心商家”,更沒想到的是,張亮本人竟然親自回復“去吃楊國福啊…”
這條評論,懂的都懂!畢竟張亮麻辣燙與楊國福麻辣燙,憑借各自的口味和特色,已經成為麻辣燙界兩大“扛把子”,而自從當年《爸爸去哪兒》熱播,也確實有不少人以為張亮在模特主業之余,真開了家麻辣燙店。張亮大大方方地回復,直接引發戲劇性的傳播效果。
1小時內,@楊國福麻辣燙 官微反應迅速,不僅直接轉發該條微博,甚至專門另發一條向張亮表達“誠邀代言”,引導網友積極參與二次傳播。截至目前,該條品牌微博僅點贊量就達到133萬,這波存在感刷的實在厲害。
三、沒想到,粉絲幫藝人接廣告了
暴扣哥&安居客
真沒想到,明星粉絲們已經開始“反客為主”了。今年CBA新賽季開賽,作為官方合作伙伴的安居客請來3位籃球運動員拍了一支花式扣籃的熱血廣告片,還亮出廣告語“暴扣花式套路,直通特價好房”。文案中的“暴扣”倆字,戳中網友們的興奮點,紛紛在官微底下艾特起了“暴扣哥”王浩軒:
在《中國新說唱》中,王浩軒以一句“everybody在你頭上暴扣”闖出名氣,如今又因“暴扣”被各種提及。
由于評論“歪樓”過多,成功引起了雙方的注意,不久后真的出了一支買房版《Ayo Everybody在你頭上暴扣》。暴扣哥的rap配上安居客CBA熱血廣告的畫面,別說,出來的效果毫無違和感。
四、長得相似,也是你我有緣
寧靜&MM豆
今年的年度熱綜《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后,寧靜人氣一路高漲。某天,有腦洞大開的網友突然發現,誒?MM豆的小綠人怎么越看越像寧靜!她隨手在寧靜超話發了條微博,結果吸引眾多網友跟風調侃“不能說毫不相干,只能說一模一樣”,最后寧靜本人也出來大方認領“再偶遇的話,歡迎你和姐打招呼”,讓人直呼可愛、好玩。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不!一個多月后,MM豆中國官宣寧靜為品牌大使,攜經典品牌IP綠豆組成“寧可太豆了”美颯女團。看到那天的微博開屏宣傳后,網友們連呼合適,還有人直指要點“現在梗變現的速度都這么快嗎”。是的,對足夠有趣和會玩的品牌來說,就是這么快。
五、花花世界,何必過于認真
騰訊&楊超越
上半年,騰訊和老干媽的愛恨情仇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邊是互聯網巨頭,一邊是國民級“女神”,二者之間竟然產生了如此曲折的糾葛。本質上說,這是一場商業糾紛,一出霧里看花的羅生門,尤其在老干媽倍感硬氣地回應后,騰訊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就在這時,他們選擇在B站發布了一支《我就是那個吃了假辣椒醬的憨憨企鵝》。
整個視頻框架,基本套用了楊超越在火箭少女101解散當晚的發言,由于過于耿直和接地氣,以及“哭的十分搞笑”,還曾一度登頂熱搜第一。在這支視頻中,騰訊罕見地“示弱”,用一種娛樂化的方法進行回應,反而取得極高熱度,甚至沖到全站視頻排行榜第三。在網友們層層疊疊的“哈哈哈”彈幕之下,風波迅速得以緩和。
看完上面這些案例,確實忍不住感慨一句:“真會玩”。這些做法看起來不難,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無趣的品牌?這就直指做social營銷的究極矛盾:想變得“會玩”的品牌那么多,真正有娛樂精神的卻那么少。想培養這種娛樂精神,不妨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熱點出現,就要迅速出擊。多少品牌把緊跟時事作為social工作重點,可真正能“蹭”的熱點出現時卻顧慮重重,錯失良機。試看,張亮不過回復了一句抱怨,下意識地提到楊國福麻辣燙,品牌就能極快速度響應,制造出比平時高出百萬級的聲量;熱點過后,也并沒有一味強蹭,而是踏實宣傳產品和口味,這背后的果斷實在值得學習。
2、換個畫風,和年輕人玩在一起。每個品牌都想實現“年輕化”,傾聽聲音,順勢而為,才能“雙向奔赴”。響應網友呼聲和“暴扣哥”玩說唱,就是安居客的一次全新嘗試,換個畫風,玩些年輕人喜的元素,不僅拉近了和年輕受眾的距離,更怒刷一波好感。
3、一笑而過,沒什么大不了。當風波和略帶負面的情緒出現時,一味試圖蓋住聲音而非找到角度努力化解,這樣的品牌說自己“會玩”實在很難服眾。在一些問題上,堵不如疏,如騰訊般借助娛樂化的方式自我解嘲,偶爾示弱“我是憨憨企鵝”,讓大家開心一下,比強行的公關壓制高明不少。
很多人愛用“網感”概括這樣的娛樂精神。無論是娛樂化的消解還是網感的建立,品牌渴望擁有它們的目的,無非是希望讓年輕群體們感知,我和你們同在,我們是奔走在吃瓜一線的同類。希望能看到更多真正會玩的品牌,希望這個世界會因此變得更有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