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11的貓頭海報理出的6個值得學習的套路
數英認證作者:Vicki Hwang
首發:創意冷啟動(ID:holycool555)
數英 DIGITALING 用戶原創文文章,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讀廣告的童鞋,上課的時候一定都看過Absolut Vodka的海報,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為了來跟大家瞎扯淡,我特地去查了一下Absolut Vodka的廣告歷史。
1979年,來自瑞典的 Absolut Vodka被首度引入美國市場,當時年輕的TBWA紐約辦公室接手了這個案子,覺得訴求歷史和文化的傳統路線太弱雞,就玩了個一語雙關梗,創作出上面這張《Absolut Perfection》。這個策略讓Absolut Vodka在美國1年業務增長300倍,換到現在估計就要被叫做是「現象級」企業了。后來客戶爸爸和廣告公司都堅持在平面中采用這種標準格式(1個瓶子+1個詞組),將「絕對純凈」的產品理念玩到極致。
去年最火的平面廣告,天貓雙11的貓頭海報,就跟Absolut Vodka實力撞車了。這年頭,10W+文章多如牛毛,10W+平面卻屈指可數。雖然這套海報是「致敬之作」,但能從一大堆漂亮精致的海報中脫穎而出,肯定有什么過人之處。(點擊查看案例:http://www.sh-jinniu.com/articles/31154.html)
|
我的上一篇文章《1秒獲取注意力,談談吸引類文案怎樣寫》中提到,大腦中有一個「門衛」會自動幫我們過濾信息,只有「與我相關」或「制造沖突」的信息才會被允許進入我們的大腦。文案是這樣,畫面也是這樣的。
天貓的貓頭本已在消費者的腦袋中形成固有的形象,海報保留貓頭的「形」,卻用不同品牌的元素去置換貓頭的「質」,就給消費者帶來一種打破常規的沖突感。
越有沖突感越容易受注目
在一個客戶2個月要出200張海報的social時代,每天都有很多「好看」的平面出生。但「好看」遠遠不夠,有沖突、甚至有故事的畫面才能被消費者注意和記住。我在素材庫里抽取了一些經典的沖突畫面,歸納成幾個規律,供大家觀賞、拍磚。當然,這遠沒有MECE,要是你們在路上、在手機上,發現了好玩的廣告,記得在后臺發給我,咱們來co-work,挖掘更多的招數。
一、皮膚更換
小時候學windows,你就知道啥叫換皮膚了。這里說的「皮膚更換」,即保持事物原有的形狀,置換事物的紋理、材質、內容等,表現事物的特性。
二、相似形類比
玩過手影嗎?相似形類比,就是用事物A類比與之形狀相似的事物B,比出一種俏皮感。
三、死物擬人化
顧名思義,賦予死物以生命力,夸張化表現事物的特性。要是你家的電器有生命,會不會抗議你的「家暴」?
四、把不可見變為可見
世界上有些神秘力量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例如在地鐵里,縈繞在空中的屁味。把不可見變為可見,就是把「嗅覺」「味覺」「聽覺」「感覺」都可視化。
五、重復+對比
「密集恐懼癥」不是浪得虛名的,「萬綠叢中一點紅」更是歷史悠久,加在一起會不會殺死處女座?
六、空間錯亂
很多人都對Coldplay《Up&Up》的MV贊不絕口,實際上我看了十多秒就開始審美疲勞,里面反反復復用了兩個套路——把人/事物放大/縮小,造成空間錯亂感。
現在走在路上看廣告,就像玩尋寶游戲一樣,找半天沒找到好的,找到了就迫不及待拍下來。這出街的平面廣告們啊,大部分畫面不明所以,小部分創意跑路只剩美工,還有一些文案占了整個畫面……明明在一張廣告里,圖案比文案的占地面積大很多啊,為什么要放棄自我呢?
說到最后,planner和copy們都別偷懶,看完這篇,下回就可以跟設計師討(si)論(bi)畫面創意了。要是做得好看,回頭記得發給我 ~
作者:Vicki Hwang
公眾號:創意冷啟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