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萌貓演繹反差萌,喵喵節背后的營銷邏輯是什么?
萌學,儼然成為當代品牌營銷的必修技。
前有櫻花貓爪杯的一炮而紅,后有品牌界不時刮起的強勢萌風,上觸古代帝王對年輕人wink的萌化手段,下至網紅產品以“小”字命名顯可愛的討巧伎倆……正如《論可愛》一書所提:“一旦施了‘可愛’這種魔法,無論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會迅速充溢著親切感,向我們展示充滿善意的表情,守護這無辜與安逸的假想世界。”
而近期,滴滴深度挖掘“萌喵”這一社交時代的營銷金礦,開創性地推出一個獨樹一幟的節日——滴滴喵喵節,憑借“全民集貓”的趣味內容與玩法,創造出大型吸貓現場,在大眾輿論圈層掀起一股吸貓風潮。
多媒介觸點發動萌趣原力,社交化傳播達成聲量擴張
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年輕代群體的觸媒習慣變得越發碎片化。而滴滴喵喵節的傳播路徑設定,則以多觸點、年輕化的社媒陣地布局,賦能活動聲量的最大化傳播。
1、 懸念話題預熱+組喵團聯合出擊,激活社交傳播力
10月2日,一場滴滴自媒體集體“變”貓的懸疑劇在微博悄然上演。繼而,在一片“喵喵”聲中,滴滴竟然親自下場,與多個萌寵類KOL如@吾皇的白茶、@上美影動畫車間等開撩,邀約組喵團。一眾KOL在回神并回應的過程中,#滴滴被貓入侵了#的微博話題,也迅速在社交平臺轟出一波聲勢。
在多位KOL營銷矩陣的引爆下,滴滴喵喵節有效擴大了活動聲量的傳播半徑;UGC的自發跟進和參與,助推話題實現漣漪式的擴散傳播。
2、劉昊然、王一博治愈系TVC:以明星×萌寵的雙輪效應,引爆全民認知參與
隨之,滴滴借力明星暈輪效應,聯手劉昊然和王一博,分別在微博上推出一組治愈系風格的TVC,調動全民參與集貓游戲。
短片以“萌喵”為核心,將其設定為鮮明的記憶錨點,并借力明星主角和萌喵親密互動的內容表達,與受眾達成感性溝通。云朵般超萌貓咪與王一博溫柔側顏殺的“沖擊力”;可愛貓咪與劉昊然同行、邁步彩虹之巔的夢幻驚喜,一一為短片熱度持續加碼。
從傳播層面看,明星×萌寵這一CP組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成為滴滴喵喵節撬動跨圈層關注、產生吸睛效應的利器。在聚攏關注和熱議之時,同步觸發了受眾參與活動的行動按鈕。
一支病毒式洗腦廣告
以戲劇感張力,塑造集貓玩法共識
在當下,內容就是品牌表達的最佳載體,也是構筑消費者溝通的起點。滴滴喵喵節發布了一支病毒洗腦廣告,聚焦于不同身份和圈層的人群,具象化演繹“萬物都在集貓貓”的流行熱潮。
短片既蘊含“沉迷擼貓、無法自拔”的情感共鳴與現實還原,也具有懸疑反轉、科幻未來、詼諧接地氣等吸睛元素,在整體構思與細節鋪排處都頗見用心。
在朝陽大媽追捕神秘目標的情景中,經過“追蹤-伏擊-手勢信號-突擊抓捕”一整套流程的緊張鋪墊,一只萌貓映入眼簾并揭曉“終極目標是自己”的反轉,深得收放自如的懸疑片精髓;
在飛碟降臨地球的故事沖突之中,外星人原是為“搶貓來擼”的萌感行為,將緊張的科幻片氣氛反轉成一部舉杯言歡、萌力覺醒的吸貓輕喜劇;
在收舊貨大爺走街串巷的吆喝聲中,集齊拆家、二手、不聽話等各類貓貓的口號,既具有會心一笑的詼諧體感,也不乏情節設計的合理聯想,更為“萬物都在集喵喵”的全民趨勢,畫上點睛之筆。
不論是朝陽大媽所代表的社會群體,外星人所指代的宇宙時空范疇,還是收舊貨大爺所覆蓋的生活日常,短片故事花式演繹并重復呈現了“吸貓集貓”的創想,也形成了強節奏的洗腦輸出,進而在戲劇感的張力之中,烘托出一種“萬物都在集貓貓”的流行趨向。
而網絡流行語、日常口頭禪等備受年輕人推崇的溝通方式,也被滴滴運用自如。無論是繞口令式“你大爺還是你大爺的那個大爺,也終于開啟了集貓大業”的說明,還是溫情路線的“呼喚著你的名字的那個他,也在深情的呼喚貓貓”的有趣化用,都精準切入年輕代的社交溝通語境,以一種接地氣、說人話的柔性價值傳遞,迅速攻占受眾心智。
在每段故事結尾,“打開滴滴 集貓貓 瓜分101億”這一單刀直入的玩法宣告,使這一波品牌的“洗腦”操作,完成了一個信息閉環。
歸根結底,滴滴喵喵節采用病毒式廣告的幽默手法,以柔化剛、制造反差萌,在軟性傳遞“打開滴滴集貓貓”活動之余,更助力滴滴喵喵節在一個趣味輕松、娛樂感強的傳播語境下,實現品牌訴求與信息的有效占位。
在“萬物都在集貓貓”的風潮引領之下,滴滴喵喵節“集貓貓 瓜分101億”的大手筆玩法,也同樣顯得棋高一著。首先,高額的福利、集齊貓貓立得66元現金的激勵機制,設定了權益誘惑的鉤子,充分調動了受眾的積極性;AR掃描的互動玩法,有效激發受眾的即時參與感;而好友助力的方式,可以實際助推集貓活動在社交鏈條的正向突圍與二次傳播。
與此同時,“萌貓跳”活動也以獨家定制的“闖關拿貓+福袋+現金(隨機掉落)”游戲規則,強化了稀缺性,通過撥動目標群體的敏感神經,撬動潛在的活動參與及轉化行為。不難想象,在滴滴站內已有的巨型流量池基礎上,多重集貓玩法所引發的裂變傳播效應,最終會將社交流量轉化為品牌增量,助推品效合一。
一支全員喵喵的高清大片
人格化演繹趣味玩法,差異化打法扎根受眾感知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趣、有黏性的內容,是增加用戶流量的重要內核。其實早在病毒視頻打響全民集貓的倡議之前,滴滴喵喵節就推出一支萌趣風格的全員喵喵大片,將滴滴喵喵節的玩法,帶入大眾視野。
以萌貓為溝通媒介,構建品牌與受眾間情感聯結
短片巧用“3B原則”,選擇了個性迥異的萌貓作為主角,通過貓咪之間的對話、碰爪干杯贏小魚干、列隊掃描爭福利等可愛感十足的片段,將滴滴喵喵節集貓貓就有機會得福袋、好友助力等各類具體玩法,轉化成戲劇性的萌點。
這種動物人格化與故事情境化的演繹手法,不僅觸發了目標群體的情感嗨點,而且有力平衡了常規玩法宣導片的冰冷感,在提升滴滴溫度與好感的同時,形成品牌玩法的心智區隔與差異化優勢。
玩法巧妙置入,萌力內容與規則透傳相輔相成
從內容的觀感上看,貓咪萌感與藝術感風格的碰撞、張弛有度的節奏設定、萌趣十足的情節等一系列超閾值的觀看體驗,于無形之中就將滴滴喵喵節的玩法植入受眾腦海,更促使短片本身成為一枚社交貨幣,激發了內容的自傳播屬性,實現品牌玩法的破圈突圍。
在高清大片中所提及的每日搶真鉆的玩法中,用戶只需在站內隨機抽到一只彩蛋貓,就有機會抽取形態不一的鉆石作為福利。
與此同時,滴滴喵喵節還推出不同的喵喵節周邊衍生品,采用盲盒的玩法及設計思路,也暗藏著盲盒開箱的不確定性與超預期的驚喜體驗。正是依托大眾的獵奇心理與盲盒玩法的上癮機制,滴滴喵喵節活動持續刺激了目標群體強烈的探索欲和高度的參與性。
在10月3日-31日活動期間,每個用戶只要打開滴滴出行App,就能在開屏頁面與站內彈窗資源位,看到滴滴喵喵節的相關信息。換言之,品牌抓住各大流量入口位置,打造了多個溝通觸點,實現品牌玩法的深度觸達;而各類萌貓人設的設計更是自成一派,以不同的貓設形象和卡通感的討喜風格,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不論是對貓狗雙全的人生贏家,還是對熱衷云吸貓的群體,滴滴喵喵節的玩法與真金白銀的出行福利,都是一曲福音。
結語
縱觀此次營銷,滴滴喵喵節從大眾心理的出行渴望與情感治愈的底層需求出發,通過品牌內容的感性打動與理性玩法的聯合效應,成功聚攏大眾注意力,為行業的營銷模式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
社會動向與情感需求雙洞悉,創意內容直抵大眾心智
據《2019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在2019年的養寵人群中,高學歷、中高收入占比較往年明顯增多,年輕化趨勢明顯;且2019年寵物消費市場較去年增長18.5%,寵物貓消費增速明顯超過寵物犬。萌寵帶來的情感撫慰,成為當代人的精神烏托邦。此外,在經歷2020疫情黑天鵝之后,大眾的情緒和心理也需要一條有效抒發與撫慰的管道。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動向與語境之下,滴滴開辟出一條新的品牌溝通路徑,透過貓貓這種治愈力十足的萌感生物,讓大家感知更多生活的美好。具體落足到內容層面,滴滴喵喵節以萌貓為連接紐帶,為品牌打造出強效的記憶標簽,實現心理破壁;通過擬人化的故事輸出、治愈風格的內容,制造出層層遞進的內容穿透力,也為喵喵節的玩法賦予一種精神價值和情感屬性,進而讓滴滴喵喵節真正抵達大眾共情。
以游戲化玩法組合拳,沉淀品牌增量價值
在套路脫敏的時代,品牌利益驅使、用戶參與好感、新鮮趣味及社交互動,才是優質社會化營銷需要具備的必要條件。
在滴滴喵喵節的創意玩法中,滴滴以超預期的“集貓贏取獎勵“玩法組合拳,有效激活用戶的心理效能和高度參與;通過實際福利所制造的社交鏈條興奮劑,撬動活動聲量的口碑式傳播。憑借一套“強感知、透場景、重轉化“的站內玩法組合拳,滴滴喵喵節不僅以簡單的互動模式降低參與門檻、以兼具趣味與福利的方式俘獲更多用戶,而且也促進App內的流量承接,實現后續的營銷閉環。
以“不設限、敢創新”的營銷思路,在新消費時代脫穎而出
從當下的情境來看,雙11的大促節點未至、10月假期帶來的興奮感尚存,滴滴喵喵節于此時介入,無疑能搶占平臺造節的空檔期順水推舟、也能從大眾的玩心與新鮮感上借力打力。
無論是零套路、福利多的游戲機制,還是零套路、驚喜多的傳播創意,滴滴喵喵節建立了一種“創新時機+深度創新內容和玩法+實在權益”的立體化溝通,讓滴滴喵喵節建立起一種與年輕代真誠對話的模式,也為后續營銷強能量的迸發提供了堅實的根基。說到底,滴滴喵喵節蓄勢待發的背后,是滴滴“不設限、敢創新”的營銷思路體現,也是滴滴在新消費時代下對于品牌增長空間的持續探索。
現在,滴滴喵喵節的活動已行至中途。接下來,在持續火熱的全民集貓潮流之下,相信滴滴喵喵節還將有更多新奇創意的玩法、為大眾創造出更具趣味性和新鮮感的體驗。我們拭目以待。
掃描二維碼,參與滴滴喵喵節,揭秘更多趣味新玩法。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