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經20度(微信號:outseeking)
作者: 克里斯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馬克.曼森(Mark Manson),堪稱美國版“咪蒙”——同樣是自媒體創業者、明星作家、超級網絡寫手,曼森的博客每月吸引200多萬人瀏覽;同樣文風犀利、觀點偏激、語言大膽潑辣,文章里經常會出現“Sh*t”、“F*ck”、“S*ck”等詞,翻譯過來就是“臥槽”、“特么”、“煞筆”。
馬克·曼森(Mark Manson)
他撰寫的《不在乎的精妙藝術(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大概是美國史上臟話最多的一本暢銷書。據不完全統計,全書共出現160多次“F*ck”,作者還多次以“F*ck You”辱罵讀者。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除了臟話連篇狂虐讀者,曼森的偏激觀點也貫穿全書始終。本書共有九個章節,其中五個章節的標題是這樣的:
別努力了(Don’t Try)
幸福是個難題(Happiness Is a Problem)
你沒什么特別的(You Are Not Special)
你想的一切都是錯的(You Are Wrong About Everything)
…然后你就死了(…And Then You Die)
即便如此,本書依舊口碑爆棚——2016年9月出版以來,在美國“豆瓣”Goodreads上獲得近1.6萬次評價,評分達到4.07/5;在美國電商亞馬遜(Amazon)上評分高達4.6/5,并毫無懸念地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所以,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
1
我們多半遇到或看到過這樣的情形:女朋友跟人跑了、男朋友出軌了、公司把你裁掉了、重倉持有的股票跌停板了...
面對人生的低潮,我們習慣于:
1)否認:說服自己,這不是失敗;
2)受害者心態:告訴自己,失敗都是別人的錯。這樣我們可以逃避失敗的痛苦,繼續保持自我感覺良好。
這也是為什么勵志書里總是充斥著“永不言敗”、“相信自己”、“保持微笑”,總是教你如何從失敗中走出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良好心態,如何東山再起重振雄風。
如果說,這些勵志書是舒緩心靈的安神藥,那曼森的書就是一管滾燙的辣椒水:
“放棄吧!”
“你從來就沒有正確過!”
“你就是個失敗者!”
“趕緊降低自己的標準吧!”
“別相信自己了!”
“痛苦?好啊哈哈!”
吊打完讀者之后,曼森給出了解釋:
過于追求積極的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消極的體驗;反之,對消極體驗的坦然接受,本身是一種積極的體驗。
換句話說:“你越是渴望富有,就意味你越覺得自己窮;你越是渴望性感美貌,就意味你越覺得自己丑;你越是渴望得到愛和關懷,就意味你越覺得自己孤獨。”
英國哲學家艾倫·瓦茨(Alan Watts)把這種現象稱作“逆向法則(The Backwards Law)”——你越是想感覺良好,就越得不到滿足;你越是熱切追求某樣東西,就意味著你越缺乏這樣東西。
當我們在乎的越多,就越害怕失敗和痛苦,就越容易陷入更大的失敗和痛苦。因為,否認失敗是一種更徹底的失敗,逃避掙扎是一種更絕望的掙扎,掩蓋恥辱是一種更大的恥辱。逃避痛苦,是因為你把痛苦看得太重要。
那么,痛苦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2
“痛苦”是個寬泛的概念,不同的痛苦所帶來的痛苦程度也不盡相同。但痛苦本身并不是什么壞事,它是一種人類的糾錯反饋機制。
你在家走路不小心撞到桌子,大腿被撞得很痛,忍不住罵了句臟話,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不,疼痛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讓你多罵一句“臥槽”。
疼痛是人類神經系統創建的反饋機制,用以約束我們行為的邊界。當我們的行為超越邊界的時候,系統就會做出反應懲罰我們,讓我們不得不重視起來:“以后走路要小心。”
所以,盡管我們討厭疼痛,但它的存在卻有著巨大的價值。
這種反饋機制并不局限于人類的生理系統,我們對于心理疼痛的反應也是如此。有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對生理痛苦和心理痛苦的感知并沒有太大區別。
回想一下你與初戀分手、或是失去親人的時候,那種痛苦比頭疼腦熱、摔斷手腳來得輕嗎?
逃避痛苦,本質上是在逃避這個糾錯機制。沒有了疼痛和懲罰,我們會越來越肆無忌憚,最后走向崩潰。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怎么辦?
3
有個事實不可否認:我們一生會遇到無數的問題,每個問題都可能帶來痛苦。因此,痛苦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你認為“等我賺到1個億,就不會痛苦了”,那你多半不會如愿。即便賺到1個億,也會有1個億的痛苦。有錢人和窮人一樣會痛苦,只是痛苦的角度不同,程度不一定更輕。
融資之前的創業公司CEO,會因為資金不足痛苦焦慮;融資之后的CEO,會因為公司的成長速度擔憂煩惱;高速成長公司的CEO,會因為招不到優秀的人才而徹夜難眠。
只不過,今天的問題如果解決得好,明天的問題就不會那么糟糕。
所以,幸福不是消滅所有的問題,而是找到你喜歡的問題,去解決它,然后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幸福不是過去完成時,不是一般將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既然痛苦無可避免,那就去擁抱生命里的痛苦。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 ——
當你回首往事,那些掙扎奮斗的歲月才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
One day, in retrospect, the years of struggle will strike you as the most beautiful.
? JULIA BORZUCKA
- END -
西經20度(微信號:outseeking)
跨越東西半球的 分界線
每周分享一本 沒有中文譯本 的全球暢銷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