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舉報 2017-02-03

來源:有魔力的趙同學
作者:魔力耳朵創始人,趙莎莎
數英獲權轉,若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圖:三里屯里的年輕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除了年齡和衰老,并沒有什么是不需要努力就能輕松得到的了。


一、從身邊的兩類年輕人說起

三四個月前,好基友小歐打來電話。他說公司的季度績效領導只給打了個C(意思是低于預期),實在想不通,因為“以前都是B(符合預期)”。

這個話題發生在小歐這里算新鮮。畢竟他過往的精神世界主要聚焦三個重大課題:

中午吃啥?
晚上吃啥?
周末去哪兒玩?(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以至于還誕生了一個同名APP)

我說那你試著站在領導的位置上,給現在的team打績效,你回想一下大家每天的工作產出,如果按照淘汰率必須有一個C的話,你會把C打給誰呢?

他想了想說,“好像應該是我”。

糟糕的是這一次績效得C的人,不僅是獎金泡湯,還要面對被勸退的境地。小歐很憤怒,“我工資也不高啊,我一無害的小白兔,平時讓我做什么我也做,為什么非要‘優化’我?

我說領導的思維不是這樣的。假設一下,你就算拿3000塊,出現了一個拿2000塊、活兒還干的跟你一樣的,還想著干更多活兒的,如果你是老板,你讓誰走?

他想了想說,“那這么說應該也是我走”。

這不是假設,這就是最真實最常見的職場優勝劣汰法則。

此時,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呆了四年。四年來工資僅僅漲了一千五,還不如那些干個兩年就跳槽了的同事,但是他一直覺得這狀態挺好的。“我也不想那么累。這里雖然工資低,但好處是不用加班,福利好假期多,性價比高。”

可惜去年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對人員成本考核越來越嚴格,很多技能平平、跟銷售業績不直接掛鉤、工作也不飽和的同事被逐漸“優化”掉。他一直覺得大清洗只會針對年頭短的新人,沒想到逐客令也會下到他這個老人頭上。

32歲的小歐不得不再找一份工作。

連著幾周在招聘網站上查了查職位,才發現他會的東西實在不算什么稀缺技能,其他公司的開價,比他現在的薪水還要低。

可怕的是,這四年里,他還拿不出什么像樣的“代表作品”。

更可怕的是,竟有不少公司在任職要求里明確要求,30周歲以下

 

還有另外一種年輕人

兩年前我們曾經搞了一個叫做“傅盛戰隊”的創投活動,因為參與門檻不高,又有一些知名企業家和名人LP助陣,吸引了數千個創業項目參與。其中有一個小伙子,帶著他當時的同學現在的合伙人,從歐洲飛回北京,拖著行李箱直接到參賽現場做 presentation。

他帶來的項目是教小孩子在電腦上學編程。他說自己是一個技術宅,他眼中的未來世界是一個程序的世界。他很羞澀的給我們每個工作人員帶來了歐洲的明信片。

意外地,在做項目演講時,90年的他突然表態:我準備輟學創業。因為,再不輟學就老了。。。

他輟的還不是一般的學,是巴黎十一大、柏林工業大學、歐洲創新技術研究院一共三個碩士學位。

他演講的時候,臺下坐著500人。此話一出,一片嘩然。

同學啊,在我們那個年代,考上了歐洲三個碩士學位的年輕人,是要到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進行表彰的。

好好的書怎么就不讀了呢?他說我知道自己要什么,這兩年雖然在歐洲上學,但沒間斷折騰過幾個項目,現在的這個項目肯定能行,我已經等不及要大干一場。

他創業的項目,在決賽時改名叫做編程貓。那年他25歲。

一晃兩年過去,編程貓已經是一個付費學員近二十萬、去年完成A輪融資、深受全國小朋友喜歡的明星品牌。最近一次見面,他還是提著行李箱直接趕到咖啡廳,聊不了太久就得趕回去寫PPT,因為第二天要出席編程貓和夢工廠合作的新聞發布會。

我隨口問了一句你們的微信公眾號是誰在寫啊。“就我自己寫啊。市場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還是我們的財務同事兼著做一些市場和商務的工作,但是微信文案他寫不了,就我來寫。”

他叫李天馳。最近常從行業新聞里看到他了。

你看,總有那么一小撮老天格外眷顧的孩子,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就自然習得、或從父輩身上頓悟了奮斗背后的巨大意義,并且在飛馳的人生列車上,一次又一次上癮式的向未知的自己發起進攻。

讀書的時候他們全力投入,一騎絕塵;搞事業的時候,他們不顧一切,一鳴驚人。

他們顯然會擁有更為幸運的人生結局。

而年輕人中的大多數,是像我一樣沒去歐洲開過眼界,出身在普通收入家庭,父母從小教育的是,穩定壓倒一切,知足者常樂。

如果不是親歷了奮斗帶給人生的重大變化,我也可能會抱著上一家公司,安然享受著“舒適安逸”,直到“優化”突然降臨。

北京城夜幕中的年輕人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二、年輕過沒什么,有錢過才牛逼

今年36歲,本命年。年前,我主動終結了自己的金飯碗,準備再次奮斗。

這次奮斗比以前任何一次挑戰都大。各位走過路過跟這個ID有點眼熟的盆友,我的新身份是:寒冬里的大齡創業狗。

這次的奮斗跟基本的生活保障無關。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哪怕在北京這房價畸高的城市,我也在不錯的地段有兩套三居了。生活上用無壓力來形容算客觀吧;前單位是東五環平房村那個著名的新銳高大上科技公司,職位是金領的階層。要論高薪穩定,任90%以上的人打著燈籠找,怕是也找不到更好的打工選擇。

那你還要去奮斗?知道有個詞叫no zuo no die嗎?

知道啊。。。。

奮斗這事原來離我特別遠。

我打小是個隨大流的老實孩子。為畢業能找個安穩的工作,我一上大學就積極申請入黨,連寫四個月思想匯報,直到感動天感動地感動了系主任和輔導員;畢業時候我又為了一紙北京戶口簽了一份月薪800的工作,其實明明還有另外一個月薪3000的offer。24歲結婚,26歲生娃。

我曾經的人生理想,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老公孩子熱炕頭。

年輕時候做的那些職業選擇,想起就汗顏。比如說大學畢業頭5年,我換了6份工作,要是誰說我是那種天生就愛奮斗的雞血型,我趙日天是不服的。

我曾為了能理直氣壯地按時下班,嚴詞拒絕公司給我加薪升職。我認為我的老板無非想用糖衣炮彈來瓦解我的完美生活,試圖讓我接受他那一套生活方式。到香港買表,到迪拜買包?抱歉,It’s your choice! 我一點也不羨慕。竟想讓我為了物質變成一個孤單寂寞冷的女強人?真是naive。

我淡定的把公司、老板放到了階級的對立面。

年輕時候的我,就是這樣一朵職場白蓮花。

你無法想象這樣的年輕人有什么自信會認為一個身價幾億的老板閑著沒事非要改變你的價值觀。只是我的前五份工作最短的三個月,最長的三年,工資穩定止步在1萬2。。。

我擠擠地鐵逛逛淘寶,每月錢都花不了,有情飲水飽。

當時也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問題。

這就是年輕人中的典型大多數。

(這樣的大多數,有較大可能,或早或晚,成為開篇中的第一類年輕人。)      

直到五年前換到這份工作,遇到了一個。。。不知道該怎么形容的。。。上司。

他對下屬的要求簡單到兩種:要么奮斗,要么滾蛋。他從不跟我談人生,他只對我沒有盡心去完成的工作直接說垃圾。

我是可以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的放棄一份工作。但!是!!!

我那強烈的自尊心讓我不能接受以loser的姿態被淘汰。

畢竟我是一個黨員。。。(別在意這句是一個玩笑。。。。)

于是我“被迫”奮斗了五年。

命運就這樣突然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這五年,我有幸深度參與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從羸弱到輝煌的全過程,我們不但搭上了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末班車,還引領了中國公司全球化的浪潮。

我足夠幸運的在這個過程里摸到了一點商業的廟門,還親身體驗到了奮斗的甜頭,以及。。。

錢的好處。

錢的好處沒錢的時候真不知道。這么說吧,以前我經常在淘寶上買衣服,特別滿足,只是每一件衣服都這樣或那樣的一點小瑕疵,比如口袋太淺了,腰部不平整了。直到前年在臺北新光三越買了一件小一萬的大衣。哦,好像啥瑕疵都木有,哪兒哪兒都這么合適。

還有2015年,我飛了四次美國。每次11個半小時,屌絲飛行三件套,iPad頸枕和眼罩。然而每次飛完還是腰酸背疼,感覺一夜老了好幾十歲。一度認為我就是沒有那個商務超人的命,也別做環游世界的夢。直到升職后,坐了一次商務艙,單程兩三萬吧。

萬里高空一路好眠。

走出艙門神清氣爽。

錢,就是這么個玩意。

月薪六千和月薪六萬的北京,不是一個北京。

頓悟,年輕過沒什么,全球70多億人都可以“年輕過”。有錢過才牛逼。

PS.如果你也遇到了一個逼迫你成長的上司,要像馬伊琍一樣,無論他讓你咽下了多少委屈,也要且行且珍惜。

 

三、奮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跑偏了。其實奮斗并不一定會讓我們有錢,只是會讓我們更有可能變得有錢。但是奮斗有一個100%會發生的好處,叫做成長。

成長后的你自然會升值,至于升值的部分能不能很好的變現,也仰仗你的其他能力。那是另外一個話題。

我們繼續說奮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絕大多數人把奮斗跟“苦逼”劃上等號,尤其是沒有奮斗過的人。這是一個普遍的誤解。奮斗還是個孩子,請白蓮花們放過他。

有個詞很貼切,叫做“燃”。

我“被迫”奮斗的那五年,是整個職業生涯中最燃的五年。那些在初涉職場階段遺失了的價值觀里本應閃閃發亮的部分,在30歲的檔口,因為一份逼迫我成長的工作經歷,又回到了我的身上。

有多少次,我產生一種感覺,一個本來眼界最遠到眼睫毛的平凡甚至平庸的生命,因為奮斗帶來的正反饋,突然對未來有了更大的渴望。

這份渴望驅動著自己,對自身能力的邊界,一次一次去刷新。

還記得入職第一周就遇上負面危機要處理。那個時候競品的公關能力無比強大,在業內所向披靡。對方鼓動了一個微博大V,煽動一個對我們產品有誤解的普通用戶,準備對我們進行起訴。大V還安排了新聞發布會,開始大量邀請媒體報道此事。

一旦媒體報道了我們用戶糾紛的新聞,就會被競爭對手抓住把柄,在各種平臺對我們進行負面轟炸。

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命令,要馬上坐火車趕到那個受了蠱惑顯得義憤填膺的外地用戶那里,嘗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事態平息。

那天連行李都來不及收拾,馬上趕去火車站,和客服leader匯合。一路上都在商量和推演:

如果人家不出來見面怎么辦?

見了面怎么說才能消除敵意?

被錄音怎么辦?

被敲詐怎么辦?

矛盾激化怎么辦?

……

絞盡腦汁,用盡了長者的人生經驗。

見面后是長達10個小時的溝通與談判,幾次到了險些談崩的邊緣,直到新聞發布會即將舉行的當日凌晨一點,對方終于表示理解了之前的種種誤會,并當場簽署了和解的書面聲明。

走出談判地點的那一刻,我只記得內心高興得要喊出來。讓一個原本準備開發布會痛斥自己的陌生人轉變立場,太特么難了啊。

我竟然做到了。

從來沒想到自己還能這么“強”。

這是第一次品嘗到奮斗的樂趣。這比一下班就往家跑,出現點難題就雙手一攤讓領導想辦法的工作有意思多了。

奮斗不是簡單的吃苦,奮斗是一種心態。一種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一絲可能,就愿意全心全意去投入和嘗試的心態。

奮斗的心態會調用盡你前半生所有的智慧、資源、技巧和情商去面對問題,還會把你以前積累上的不足,以最直接的方式暴露在你前面。

讓你知道自己有多強,也讓你知道自己有多差。

那個時候,外敵壓境,整個團隊都在一種奮斗的狀態中。幾乎每周,都會從微博上、論壇上層出不窮各種黑稿(近年連知乎也沒有放過)。團隊六七個人,沒白沒夜的監控,分析,反擊,傳播,沒有上下班,也沒有周六日。

我們以幾桿槍幾萬的預算對抗著對方幾倍兵力的轟炸。幾個人的微信群,竟能夜夜不間斷討論策略、修改物料到凌晨,10分鐘不刷就幾十條信息。

傅盛有一篇文章講的特別好,舒適和成長不可兼得。你不知道何時是盡頭,你只能閉著眼熬。

熬過了第一年,公司沒被對手弄死,我們。。。還得了優秀團隊;

第二年,獵豹瀏覽器發布了,搶票的傳播戰役,以一種新聞的方式火遍大江南北。營銷事件能成為新聞事件是每一個營銷人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憑此一戰公司士氣大振,我們。。。又得了優秀團隊;

第三年,是公司全面轉型移動互聯網的一年。有了一時風靡大學校園的獵豹免費WiFi;

第四年,做了傅盛戰隊,還孵化了“喵星人搶不到”這個深受貓奴們喜歡的IP;

第五年,創建了臺灣市場部和美國市場部。。。

離開獵豹的那一天,我把所有的獎杯擺在桌子上拍了一張照片,從11年到15年,一年都沒落下。全公司唯一的部門。我跟自己說,這就是你的過去。

你曾經,曾經,曾經,這么強過。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這五年,我們效力的獵豹移動,也從當年羸弱的金山網絡,變成了一家成功赴美上市、三次轉型、連續十個季度營收增長超過100%、不停歇的在信息時代大浪中拼搏的明星企業。背后燃燒著成百上千的年輕人的奮斗和夢想。

我的微信ID有長達幾年的時間,在名字后面加了一個“@獵豹”。我向全世界傳遞一種身為獵豹人的自豪。這恐怕是員工對一家不斷奮斗的企業,表達感情最自然和質樸的方式。

一個企業能帶給員工最好的禮物,不是一時的福利,不是優越的環境,而是奮斗精神的傳承。一家企業的成年禮,至少有一個維度,是它培養和影響了多少具備奮斗精神的年輕人。

獵豹帶給我的最大禮物,就是那些一起奮斗的日子。每每想起,熱淚盈眶。

反倒是那些睡大覺曬太陽的閑適時光,當時寡淡,事后也如同未曾發生過,于生命的無常里消失不見。

東五環陽光下的獵豹移動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我給傅盛發辭職微信的時候,他正在美國。我說如果時光回到五年前,再一次站在選擇的檔口,我會一路小跑著投入獵豹的懷抱。這就是我該來的地方,也是現在收獲滿滿該離開的地方。這次經歷讓我盆滿缽滿,贏回票價。

那一刻人還在坐在惠通時代的工位上,已經淚如雨下。

我知道我終于能放下了。

所以奮斗是這么個過程,當時不覺累,事后不會悔。走一段再回頭,會發現一個更強的自己,宛如新生。

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就是真正努力奮斗過的人,會收獲對人生更高維度的理解。

如果你的一生還沒有燃過一次,不妨一試。

 

四、放下,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能讓我放下獵豹的,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自我警醒。

離開的時候,我發現我可以比較輕松的拿到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高薪offer。獵頭同學給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讓我竟然在這段時間對互聯網高端市場人才的行情有了全面細致的了解。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

我有三個觀察。

一是我發現每一個企業需要引入高端人才的原因都差不多。

常見是原核心產品進入生命周期后期,產品不再性感,各項數據增長乏力。這需要空降的大將具備非常強的戰略思考能力,不僅是能夠解決一個具體問題,還得盤活錯綜復雜的老團隊和舊思維,在廢墟上開出新花朵;

更常見是新產品(甚至還沒有經過市場驗證的)入場時即是競品領先的局面,企業需要從先行者公司直接找相關經驗的干將來迅速彌補時間差。

前一種,要對難度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掂量好有沒有把坑填平的實操能力;后一種,是暫停自身的成長,先把過去的經驗一次性變現——這意味著你要放棄領先者平臺。

總之,每一個年薪百萬以上er,既是高薪人群,也是職場中的高危人群。

某企業在轉型期間一年引入了4個VP,水土不服無一幸免。最長的也僅做了一年半就離開了。

你們羨慕的高薪打工者。他們要解決的難題,和自己去創業的難度已經相差無幾。


第二個觀察是安穩的工作消失了。

十年前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蘋果還是一種水果;五年前,短信是主要的通訊方式而不是驗證碼和垃圾信息存放箱;三年前你還站在街頭打車;一年前你還不能不帶現金逛遍北京城。

同步在發生的是,我們過去認為的金飯碗銀行開始裁員了,我們過去認為的銅飯碗外企開始裁員了,我們過去認為的鐵飯碗國企開始裁員了。

過去一年,就連我們這個高歌猛進二十年的互聯網圈,都頗不平靜。中美公布過裁員計劃的大型科技公司比比皆是。幾周前@fenny馮大輝發了篇文章,叫做《大裁員時代》。標題特別應景。

信息時代發展快到了互聯網企業,需要每隔兩三年就推出一個能抓住用戶心智、面向未來的新產品來續命。在這個戰略產品沒想清楚的時候,企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蕩,用調整組織架構來應對焦慮和挑戰是最常見的動作

如果你覺得中國的年輕人水深火熱,資本主義的年輕人機會更加狹窄。臺灣年輕人已經22k現象十年(大學生起薪4500元人民幣十年不變)。我2015年飛過臺灣11次,招聘過十幾名臺灣年輕人,全部英文流利,專業優秀、工作態度認真敬業,薪水是大陸同級別年輕人的60-80%。過去這一年,從我的朋友圈看到,曾經每天倡導小確幸的臺灣年輕人,已經有不少進入大陸或創業或就業。

企業但凡有更好的人力選擇,就會果斷放棄性價比較低的員工。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因為你“老”就聘用你。

我想表達的是,如果到四十歲,還得仰仗勞動法來保住手上的飯碗,這會多可悲


第三個觀察是很多技能開始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

比如UX設計師。曾經風靡一時的APP創業大潮催生了無數設計專業的年輕人轉行做界面交互。互聯網一句上半場結束了,大量APP設計需求一夜消失不見。在供大于求的市場上,只會做UX設計的年輕人如何在供大于求的激烈競爭中,身價跑贏通貨膨脹?

市場營銷更是。

任由以前再紅火,營銷的玩法不到半年就換一波。從別人看著我們的案例羨慕不已,到我天天刷著別人的案例羨慕不已,不到一年時間。

當年操盤官方微博的風光早已不復存在,微信廣告、今日頭條廣告平臺還沒有研究明白就進入了紅利末期,內容營銷門檻越來越高,各類社群水深三尺,加上遍地同質化的產品,從1線到6線的消費者都明顯不夠用了。。。

甚至還有數以萬計的自媒體的不斷崛起正在以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人牛逼,根本不需要任何平臺。

我在去年寫過一個知乎貼,據說朋友圈閱讀量過了百萬的,今天再看一派胡言。

所有人都一樣,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險。

如果我不重新跑起來,讓自己永遠具備站在潮頭可以趟平大坑的能力,去到哪里都不是岸。

敢不敢把自己從做事層面一竿子擼到底,打回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重新出發?

敢不敢從思考維度上縱身一躍到更高的層面,在激烈的商業邏輯中審視過去的積累還有多少缺失?

我們共產黨人無所畏懼。

(。。。醉了這個梗還有完沒完。。。)

這當然需要付出代價。那個曾經被我視作人生理想的“高薪穩定”,我忍住心疼把它放在了過去。能不心疼么,人生到了三十啷當歲,每個選擇都價值百萬。然而,身邊像我放下又出發的人,一大把。

僅就身邊在過去一年走上了創業道路的朋友,不下10位。

這就是為什么北京霧霾這么大,還有大批大批年輕人涌來的原因。

我們應該慶幸,時代終究還是給愿意奮斗的年輕人留下了一道破局的窄門。

我們還應該清醒,奮斗給我們開的只是一道窄門,唯有放下所有無用的行李,才有一點點勝出的可能。

 

五、換個正確的姿勢去奮斗

現在勝出的可能變成了兩點點。。。

因為我決定加入的是一個志同道合的靠譜團隊。

我們有四個創始人,分別來自中國近五年互聯網基因最純正、發展最迅速的新興企業小米、獵豹、猿輔導。基于這些高速發展的優秀平臺,我們在過去幾年里和不少優秀的人共事,從思維到做事都汲取了大量精華。

我們都帶過團隊練過兵,扛過業績打過仗,在各自的領域負責過核心工作。

我們最大的特點不是全部為80后(以及皮膚好白啊。。無法忍住不說。。),

而是:

過去的業績能足夠證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著強烈責任心、能力靠得住的、具備奮斗精神的人。

我們選擇新的事業方向有三個基本原則不動搖:

第一,不投機。

不做任何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自身能力和經驗都覆蓋不到的“風口”
——只做有切身體驗、自己即是深度用戶的產品;

不做任何未經真實用戶需求驗證過的“創新模式”
——只做真正創造價值的長期需求產品;

不做任何需要不斷燒錢才能維持下去的“大生意”
——只做有可能強口碑驅動的好產品;

 

第二,深度熱愛。

可出于捍衛產品品質與任何人發生爭論;
產品必須測試300次以上無問題再面向收費用戶;
產品的品質必須達到“忍不住向自己的親戚朋友推薦使用”的程度再投放市場;

 

第三,永遠記住你出發時的樣子。

今日之選擇,即是最好之安排,不怨不悔,不驕不餒。


【特別鳴謝:本文所有配圖由攝影師李鐵軍提供】

微信號:有魔力的趙同學
1486107332495513.jpg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霍邱县| 司法| 嵩明县| 永宁县| 永新县| 原阳县| 阿克| 平南县| 凤凰县| 宜川县| 葫芦岛市| 定边县| 吉安县| 西华县| 临邑县| 汝阳县| 阳江市| 大英县| 莱西市| 漳平市| 犍为县| 嵊州市| 阿拉善盟| 时尚| 社旗县| 册亨县| 房产| 宣城市| 张家口市| 贵州省| 顺义区| 台东市| 收藏| 碌曲县| 延安市| 绥阳县| 嵊泗县| 台东县| 河池市|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