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papi醬終于回歸!9月7日晚,papi醬更新了一支極具個人風格的短視頻,長達6分半,宣稱 —— “I’m Back”。
短短2小時,《papi醬的周一放松》就引起網友熱議,登上微博熱搜。微博的視頻轉發量超10w,話題閱讀數超4億。
一、PAPI 2020,I'm BACK
視頻中,她以新手媽媽的身份,講述了自己銷聲匿跡大半年的原因(吐槽當媽后的辛酸經歷),以及講述作為坐月子&帶小孩的寶媽,在生理&心理上經歷的雙重體驗:
誰說休產假不累,我呸~
比連續加班還要疲勞十倍
言語間盡顯孩子氣,身邊生娃的85、90后都直言看到了自己:
原來帶娃就像考級
可是這次沒人給我劃重點
一不小心還暴露了職業屬性:
帶娃不Easy Easy
比對付甲方更不容易
所以,娃到底有多難帶?
他一直哭哭啼啼我完全沒有休息
他吃奶要人喂累了要哄睡
雖然帶娃不易,但papi醬仍哼著自信的小調,仿佛還是半年前那個自己:
我只能對自己say
他只是個babe
他還什么都不會(我也不會啊)
起初papi醬一直強調自己沒有變,包括她的小愛好:
你問我這大半年對我而言什么體驗
是不是改頭換面
No 我根本沒有改變
I'm still me I'm still me I'm still me
I'm still me
我依然喜歡購物
(雖然換成了育兒寶典)
但女性回歸職場,既要保持外型“不變”。又要獨自消化害怕被社會淘汰,跟不上時代節奏的焦慮:
青你 浪姐 三十而已 隱秘的角落
沒聽過沒看過統統都錯過
真……越想越氣:
為什么孩子是我生的
喂奶的不是爹!
雖然一不小心就顯露原形,言語間流露出要賣貨的架勢。但……還是委委屈屈:
忽然發現所有明星都在直播帶貨
(怎么沒有我)
關于“朋友圈曬娃”,papi醬也從生小孩前的“絕不”到“真爽”。最后,她終于喊出心底的聲音:
這一頓操作給我整懵了,你倒是變了還是沒變orz?這還是我印象里“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女強人papi醬嗎?papi醬變了嗎?
—— 我變了,也沒變。我還是我。
這是papi醬的回答。
今年,對于女性覺醒的話題就不絕于耳,從上周剛成團閉幕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到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無一不對準(褪去青春的)青年女性展開關于其生存、生活、價值觀、事業觀的探討。
有人宣稱“女生做自己比做母親更重要”,也有人高舉“獨身主義”的大旗歡呼“自由真好”。但在papi醬身上,我卻看到了她一貫的“通透”。
和大多數準媽媽一樣,papi醬從懷孕后就放慢了自己的工作節奏,今年年初生了孩子后,她更是斷更了7個月。在短視頻紅人頻出的時候懷孕生子,就如同女明星在電視劇大熱的時候生產一樣 —— 前途難料。
所以在視頻的前半段,我們也看到papi醬面對新身份的轉換表現出的矛盾、不適。她和大多數新手母親一樣手足無措,一樣面臨生活難題、重返職場的壓力。但漸漸地,她似乎從“變”與“不變”的矛盾中掙脫出來了:雖然“我當娘了我禿了我身材走樣了,熱點跟不上了”,但“更愛看書也變更強了”。不是未經世事的不屑,也不是歷經滄桑的無欲無求,是那種被生活撞擊后的感嘆以及坦然面對的姿態。
這才有了昔日的“獨立女強人”從強裝“I'm still me”到終于自信喊出:
I’m not me.
相比直白的呼喊、老生常談的說教,這樣的轉變才真實、有血有肉,這樣的呼喊才有力。
對于papi醬的“復出”,網友買不買賬呢?
有新手媽媽表示,戳中了內心深處的柔軟:
有網友高呼papi醬原地出道:
還有些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的語錄:
回首今年5月,papi醬剛生完娃、在網上PO出照片,就有網友感嘆:papi醬好疲憊啊~
同時,“papi醬人設崩塌”,“冠姓權”等話題的爭論在網絡上硝煙再起。除了papi醬在9月8日單獨發的回應視頻,這支《休完產假的我回來了》也是用行動對爭議進行了正面回應:papi還是那個papi。
如果仔細看,也能發現這支最新歸回視頻似曾相識,和papi醬在2019年5月的《我媽愛say no》曲風相近,在內容上也有所呼應。一樣的rap,一樣的吐槽,一樣的“我媽愛say no”。沒錯,是papi醬本醬回來了~
這一頓討巧而真實的操作過后,你可能會疑惑:如此簡單輕巧,papi醬通過說唱的方式成功聚攏了大眾視線,打響其產后復出的第一炮?雖然papi醬的走紅不乏互聯網催生的新事物浪潮大局,但拋開互聯網因素也不乏其清晰的個人形象定位,一起來看看深諳營銷之道的她如何造就了自身有別于他人的紅人IP?
二、who is papi?我只由我自己定義
1、個人風格鮮明,“精分吐槽女青年”一枚
聊起papi醬,我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搞笑、精分、生活……這類詞語。但如果只用一句話,那就是“一個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女子”。2016年,只要上網的人恐怕都聽過這句話。
對!如此“大言不慚”的自我介紹,是papi醬自己說的,一下就引起了人們對她的興趣,也把她“幽默、自戀、敢說”的形象展現出來了。
不過這句話卻也不是隨便說說。官方介紹papi醬于1987年生,畢業于中戲導演系。微博認證為原創性視頻博主和搞笑視頻自媒體,憑借發布生活中易被吐槽的話題短視頻坐擁大量微博粉絲。
早在2015年,papi醬就在個人微博上試水,發布系列秒拍視頻。通常每期話題講述一個平淡的生活事件,三分鐘左右的視頻,她會分兩三天錄制,換五六套衣服。
大多數時候,她在視頻中一人分飾五六種角色 ,以一種分裂的姿態對社會現象進行自黑、吐槽和諷刺。
時而是醫生、時而成了患者
時而是家長,時而又成了老師
甚至在2017年的周一放送中,一人分飾12星座性格的12個人開會的場景。
在翻遍了papi醬的微博后我發現,她不僅對自己的“人設”有清晰的規劃,對“做娛樂吐槽型短視頻內容”的定位也非常明確,因為papi醬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短視頻,以日常生活的點滴為內容,突出情境為主,重內容輕特效。
由于papi醬的專業是表演,所以在故事的呈現中,她揣摩情緒表達演繹的深情動作雖然夸張,卻惟妙惟肖,加上使用變聲器2倍速處理后的俏皮配音,“常態式表達 + 戲虐式情境演繹”的獨特展現方式造就了一個口吐蓮花、文思敏捷、自戀又搞怪的吐槽女青年的形象。個性鮮明,真實。
2、熱門話題持續輸出,日常瑣事更接地氣
papi 醬真正意義上擁有一定播放量的視頻是從2016年開始的:2016年papi醬以《超實用的男性生存法則》、《上海話+英語第三彈》、《臺灣腔+東北話1、2、3彈》等系列內容,在半年不到的時間里迅速躥紅,微信公眾號閱讀量10萬+。更借助于美拍等平臺火了起來,將內容分發到秒拍、優酷、微信諸多平臺。
數據顯示:從2016年~2018年的視頻內容中,除去日常微博,搞笑類短視頻共有82期(2016年39期,2017年35期,2018年至今共8期)。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每個月發布3支短視頻,并持輸出不間斷。
而她的視頻發布形式有三種:
papi醬的周一放送;
papi醬不定期的更新;
以及papi醬突然更新的放送。
在內容的呈現上,papi醬的短視頻也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女性話題、游戲話題、開腦洞類話題、節日類話題、代際沖突類話題、吐槽違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現象以及模仿特定人群等主要七大類,極具社交性。
從“吃飯時最令人討厭的行為”
(自己不吃也不許別人點)
“當你在父母面前不小心說了臟話”
(一秒圓場)
到“女生為什么要逛街”
“papi醬春節五天樂”
既結合了其影視專業的知識,從生活、娛樂,到社會關系全覆蓋,同時結合實事熱點,每期3~5分鐘的短視頻內布置諸多貼近80、90后年輕人的槽點。
2015年國慶,她以一期“國慶七天怎么過、國年回家如何應對親戚”的熱門話題,短短20秒的短視頻一經發布就廣受關注。2016年較火熱的節目當屬《中國有嘻哈》,在她的吐槽中也時有體現。
俏皮的語言特點、上海話、英文、日語間的來回切換,也為其短視頻增色不少。顯然,papi不是抓住了熱點,就是找準了人性的痛點,直接滿足年輕群體對娛樂視頻的需求。
3、平凡者的姿態貼近生活,創造歸屬&認同
但在人人可發聲的時代,吐槽的門檻越來越低,人們的情緒也越來越難被調動。短短幾分鐘內怎么埋槽、制造話題&沖突,調動情緒就成了關鍵。
作為一個短視頻現象及創作者,除卻papi醬本身就是一個80后女紙,對于同齡人有同樣的生活體悟,還得益于刻意練習的觀察。
據悉:papi醬每天都要花三四個小時,到公共場所“偷聽”大家對日常生活瑣事的吐槽,這才有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接地氣的作品:
專業又戲謔的爛片點評
用臺灣腔說東北話
16年情人節話題 —— “男性生存法則”:
為什么你送的禮物女朋友總是不喜歡?
還有經典的勸酒段子,仿佛看到了社畜本畜
4、萌系共情,藝術放大“人間歡樂”的形象
當然最關鍵的是:“我需要papi”。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社畜一枚,我們每天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接收大量信息并快速做出推進,如此高壓的環境,讓人“難以喘息”。焦慮、抑郁、自殺率有上升事態。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全球自殺率已經增長了60%左右。這一趨勢逐漸呈現年輕化。從50年前的30歲左右人數最多,到今天的16歲左右。男性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差距最大的國家男性是女性自殺人數的6.5倍。
而papi醬的吐槽則為我們提供了情緒宣泄口,借她的嘴巴把我們想說沒能說的“吐槽”釋放出來。
扮丑的表情包、精分小劇場,跳脫的語言風格,總能在其中找到“另一個”自己。
想要拯救不開心?找papi就對了~
(這不僅是吐槽視頻,更是行走的配音版表情包啊)
5、人設可以造,但真性情下的自洽假不了
但如果只是有事沒事的日常吐槽,看多了總會讓人新生倦怠。如何才能利用最初的好感增強個人IP,真正吸引住目標人群呢?這不僅要靠持續的觀點輸出、提供“笑一笑”的情緒解壓,還得讓人在感受到深層的感同身受后給出回應生活的辦法,解決終極焦慮。
每次在最困最累的時候,我總會思考:生活最難的不是身體的疲憊,而是累到想放棄,卻被周圍人的價值觀推著往前走。不知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樣的煩惱,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papi醬來。
她一次次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俗智慧,讓我感受到了獨立女性對生活的自主。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她分享了自己第一份實習的經歷:
“被學長介紹到頂級公關公司實習,第一天的工作內容是查中英文介紹。她一邊查心里一邊想‘我是學導演的為什么要查這些’?查完之后就直接打招呼:我不干了。因為我不知道我自己喜歡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
在《拜托了冰箱》節目中,她透露自己的夫妻家庭相處情況:“和另一半各自獨立,逢年過節各回各家”,以及婆媳相處法則:
在《我家那閨女》中作為焦俊艷的好友,她又發表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一名獨立女性,人生重要程度的排行榜依次為 —— 自己 > 伴侶 > 孩子 > 父母。先讓自己能養活自己,再考慮如何養活家人。
papi醬展現了作為獨立女性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自我永遠優先于伴侶、不為家庭所累的女性形象,活得通透明白。這與我們對于獨立女性的概念理解不謀而合。
在我眼里,papi醬實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網紅,沒有標配歐式雙眼皮、不是富二代、也沒有和天王戀愛。她把生活里的難當段子一笑而過,把人生經驗和世俗智慧融為一體,雖說是吐槽卻帶有人文關懷,對于處于焦慮和忙碌中的我們簡直是一劑應急處方。雖然對舞臺劇、電影的學習構成了她黃金歲月的知識框架,但卻可以利用這些專業知識,以輕松的方式傳遞對世界的理解。或許正是因為她難能的自洽、強大的共情能力、再加上鮮明的個性、歡脫的姿態以及精準定位、持續輸出,才造就了她有別于她人的獨特人格魅力以及紅人IP。但也如papi醬說的那樣“從小我就想,我要讓你們知道我有多好笑”,世間所有能夠保鮮的夢想,都起于純粹的念頭。
三、直言直語,社會我papi經典語錄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既然papi醬以精悍短小的微博原創視頻塑造了金句女王形象,那就一起來看看她的經典語錄吧。同樣,papi醬的語錄中也有對職場生存艱難的顯露,不張揚不刻意。以及大眾對女性身材的刻板要求所作的回應。
1、我小時候經常對我爸媽說,等我長大之后有錢了,就給你們買這買那。后來我才明白,長大和有錢之間,并沒有關系。
2、我特別討厭那些一談戀愛就三句話不離自己情侶的人,關我P事!你老公你媳婦怎么樣跟我有什么關系嗎?!我不在乎!
3、不平胸何以平天下,不貧窮怎么當網紅!
4、缺什么秀什么,真正恩愛的從來不秀,比如說我,你見過我什么時候秀恩愛嗎?
5、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剛強啊!你的名字不一定叫男人。
6、別跟我說什么交朋友不計較回報,滾蛋!
7、有些人一談戀愛就招人討厭。你們有沒有覺得,身邊有些朋友,只要一談戀愛,就實力惹人討厭!
8、找朋友跟你商量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沒完沒了。
9、這種渣男趁早分啊,難道留著過年么?
10、假期作業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放假期間沒有一天在中午之前起床,凌晨3點前一定不會睡覺,實習什么的完全不感興趣,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
11、我前兩天陪我表妹去了一趟相親市場,他們現在都喜歡年齡小的,像你這種年齡大的,尤其是像你這種年齡大還學歷高的女孩兒,根本就沒市場,你說你還讀什么博士,趕緊找個有錢的老公讓他給你買一個博士文憑不就好了嗎!
12、你們有沒有碰到過有一些情侶喜歡在你的朋友圈下面聊天的?你們把我當什么了?要聊天不會自己發微信聊天啊?!要不要我給你們拖個群啊?!朋友圈刪掉!兩個朋友也刪掉!
13、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哪怕只是逛商場,也要假裝自己正在莫斯科的紅場!
14、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談戀愛,才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戀愛。
15、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
16、你們有沒有那種公共場合喜歡互相喂飯的情侶朋友,喂飯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喂屎去!真的這種情侶就應該燒死!
17、我為什么不屏蔽呀,我朋友圈不屏蔽任何人,我不能讓這種人獲得這種殊榮!
仔細看她的金句,看似古怪搞笑、忍俊不禁,實則輕松一個笑料把我們普通人內心的吐槽都說盡了。在papi的語錄里,我看到一種直面生活本質的隨性和透徹,始終以坦然的姿態面對生活。
別忘了,一邊吐槽,一邊前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