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奶奶設計路標,被沿用50多年,拯救上萬人生命!
編輯:嘟嘟,來源:普象工業(yè)設計小站
當你看到這個標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們一定都知道,這個標識傳達給我們“注意危險”的信息,它已經深刻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以至于我們忽略了它的設計性,認為這是一種理所應當的存在。
而下面這個女人,就是這個標識的設計者,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她是英國最著名的平面設計師,幾乎全世界所有人都見過她的設計,被譽為“現代標識設計之母”英國大部分的公共場所標牌都是她設計,她的設計被許多國家沿用。
這些看似平常的設計,可能在無形中,拯救了10萬人的生命。并且被持續(xù)使用了50多年,至今還在使用。由于設計做出的偉大貢獻,她還被英國皇室頒發(fā)了OBE勛章。
瑪格麗特·卡爾弗特
備受喜愛的潮牌Off-White?的LOGO,就是從她那兒抄來的。
她就是瑪格麗特?卡爾弗特一位偉大的女性設計師,或許你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你一定對她的設計作品非常熟悉。
01 讓找路變得更容易
上世紀30年代,英國的大部分路標都是下面這個樣子。文字密密麻麻,標識繁瑣,各種信息混雜,讀起來非常費勁。不過,在當時,汽車時速不超過50km/h,這種路標設置也沒啥大礙。
上世紀 30-50 年代的路標
到了50年代,科技進步,汽車時速大幅提升,達到了120km/h。全國各地通了高速公路。
上世紀 30-50 年代的路標
但路標卻還是老樣子,這對駕駛員而已非常危險。在當時,急需一場設計運動來改變這種狀態(tài)。當時還在切爾西藝術學院讀書的卡爾弗特,被導師喬克邀請參與公共標識設計。
他們一同合作研究,開發(fā)了一種全新的高速公路標識系統,也是英國當時歷史最大規(guī)模的設計項目。這些標志巧妙地將字體、顏色形狀和符號結合在一起。
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易讀性,在高速行駛過程中也能被輕松地閱讀。他們設計的標志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這使得他們被委托開發(fā)另一套完整的字體和圖形系統。
Calvert設計出了統一的字母表
為了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兩人多次到其他國家視察,搜集資料。他們提出了兩個簡單的問題:高速行駛的時候,你需要知道什么信息?要在多遠的距離知道這些信息?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費勁苦心之下,他們最終打造出一款名為“Transport”的字體。卡爾弗特說,“如同手工編織一樣,創(chuàng)作字符的方法就是親手繪制出一切”。
設計字體時的手稿
起初,他們想將路牌以黑底白字呈現。但很快被政府機關駁回,理由是不夠美觀。最終決定以藍色和綠色作為底色。
字體設計出來后,他們決定投入實際測試。卡爾弗特和喬克花費了多年時間,檢驗標識在不同條件下的清晰度。
為確定效果最好的背景顏色和識讀距離,他們做標識模板,立在樹前。然后以100km/h的速度,駕車駛過這些標識。
對標識設計稿進行易讀性測試
喬克·金尼爾在監(jiān)督路標制作
夜間和雨中也要測試。在安全問題上,多么極端的情況都不能忽略。以下是他們設計的標識前后對比。字體和顏色都有顯著的變化。
1957年路標(左)和1964年路標(右)
1962年,英國正式宣布“Transport”成為公路交通標準字體。之后他們設計的字體,出現在了各種公共場景為人們提供引導。
英國道路標牌
不僅是字體,他們還根據交規(guī)體系設計出一整套路標的圖形規(guī)范:圓形代表說明、矩形代表信息、三角形代表提示警告。
他們使用新型材料制作白色圖案標志,是高速公路標志上的一項重大創(chuàng)新。駕駛員夜間行駛時,汽車前照燈照到白色標志牌會反射回來,從而可以輕易地辨識出標識牌的圖案。
這個項目成為了現代道路標志設計的典范,并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
卡爾弗特與迪士尼合作的象形標識
如今,路標和象形圖案已成為英國的一道城市景觀,如同紅色的郵筒和黑色出租車。甚至,備受喜愛的潮牌Off-White?的LOGO,都是從卡爾弗特設計的機場公共標識抄來的。
02 標識設計的重要性
在一些人眼中,Margaret Calvert的設計不算什么。藝術性不高,甚至沒有太多的原創(chuàng)性——畢竟以前道路上已經有各種標識了。
卡爾弗特與迪士尼合作的象形標識
公眾傾向于忽略有效履行職能的標識設計,認為它的存在理所當然,卻很少承認它的設計優(yōu)點。
好的標識設計,往往很普通,非常容易被忽略。但當人們在通過標識解讀信息時,才能體會到它的重要性。比如你在商場,看了好久指示牌,才能找到洗手間。你才會吐槽商場的標識設計很糟糕,經常讓人誤解。
標識設計屬于信息設計的一種,是一個搜索、過濾、整理、表達的過程。它會將信息清晰而有效的進行呈現,為受眾進行引導、解說,并提供充實的信息量。好的信息設計能為大眾提供很多便利,但設計不合理也會造成很多麻煩。
來看幾個失敗的例子:
最牛路牌
這是海口的知名路牌,俗稱“最牛路牌”。
看著它找路,你絕對是找不著北。因為信息過于堆積和復雜,讓人感覺到混亂。
“姚明公交站牌”
下面這是四川某市的公交站牌,高3米多。老年人幾乎都不能看清上面的字。所以被吐槽為:給姚明看的站牌。
事實上,姚明也未必能看清吧。這樣的設計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人對目標距離的感知能力。
再來看幾個好的例子:
利用跑道的線條指引直接把導視設計在行人腳下,即使公共場所再大,也不會輕易迷路。它使找路變得更加的方便。
地面的彩色導示,能直接把你帶到你想去的區(qū)域。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是路癡,跟著線條走毫無壓力。
日本醫(yī)院的明確導視
這是日本公立刈田綜合病院設計的導視系統,由原研哉設計。
在白色的樹脂地面印上巨大而鮮明的視覺符號,沒有多余的裝飾。信息清晰,簡潔明了。視覺效果純粹而強烈,字體大而醒目。即使是老人看起來,也毫不費力。
而日本著名的婦產科醫(yī)院——梅田醫(yī)院,標識設計更加的溫和、人性化。室內使用大量的木材來表達溫暖的視覺感受。
沒有任何的冗飾,讓人們視野更加開闊、舒適。純白色系中的紅色標識設計醒目異常,
標示設計與導向功能,視覺統一。雖然簡約,但并沒有讓人感到嚴肅與冰冷。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標識設計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好的標識設計應該具備怎樣的因素呢?圖標簡潔清晰, 能夠快速傳達信息,是圖標存在的意義。
這些路標設計中的圖形全部出自于Calvert本人之手。取景自英國民眾的生活,而后精煉出簡潔的圖形。讓人們更容易識別。
注意前方學校標識(左舊右新)
可讀性強 ——可讀性強,有助于圖標清晰的感知,過于繁瑣的文字,讓人很難識別信息。比如下方左邊這張圖,信息繁雜,無法識別主題信息。在高速上行駛時,如果看到這樣的標識,很容易發(fā)生事故。
下面是改良過后的,是不是瞬間感覺信息清晰了很多。
字間距的調整 ——字間距的調整,需要根據字體的粗細、大小進行科學的平面排列。比如“Transport”字體的間距看起來就有著很舒適的感官感受。
如今的指示牌的設計讓我們停下腳步,觀察周圍,思考設計與環(huán)境。堅持去繁就簡的設計形式,是為了強調導視設計“傳達信息”的核心功能。讓人們識別信息更加快速、輕松。
英國道路標志設計50周年紀念展中的標識作品
這些指示牌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悄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素材來源:· Margaret Calvert: woman at work! How design saved UK’s drivers.· Margaret Calvert – the mother of modern-day information design· “It was such an important job that affected everybody”: Margaret Calvert in conversation with It’s Nice That
圖片來自it's nice that、Google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yè)設計小站(ID: 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