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玩數(shù)碼的何同學,文案堪稱“滿分作文”
原標題:何同學的文案,值得月薪百萬!
最近,B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又火了,原因在于為了慶祝自己粉絲破600萬,何同學運用“黑科技”實現(xiàn)了與600萬粉絲ID合影,不僅如此,這些粉絲還能通過程序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ID。
不少人感嘆,太震撼了,這就是理科生的浪漫嗎?
除了技術和想法讓人嘆服之外,何同學結尾的文案也被人稱道。
而那時往墻上一張張貼黑紙的我
怎么會想到,在短短的三年后,我還沒有貼完,
當我貼累的時候,我就會躺在地上看著天花板發(fā)呆,
因為當你把大燈關掉,只留下臺燈時,
天花板上的紙的褶皺,就會反射出金色的光,
像是一顆顆明亮的星星,
每一個褶皺下應該都有十幾個金色的名字,
從前我的世界是純黑色的,
直到大家讓這里閃起了點點給星光。
這段文案將粉絲比作明亮的星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反射出的光,才讓他的世界閃起了點點星光,這樣的暖心文案讓粉絲感動不已。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看待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的爆火?有網(wǎng)友是這么總結的:一流的創(chuàng)意+一流的制作+一流的文案。
他的每期視頻從選題、寫稿、想分鏡、拍攝、剪輯,往往需要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耗時最長的一期節(jié)目做了半年。視頻的鏡頭語言、視覺元素、轉場設計、剪輯節(jié)奏都由何同學一人設計完成。
何同學本人也說,對于他來說,做一則視頻,制作和剪輯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寫稿的過程,他常常是在電腦面前做一天,面對空白的word文檔,依然憋不出一個字,這不是我們文案人的真實寫照嗎?
為什么寫稿是最難的,因為稿子決定了他整個片子的內(nèi)容和基調,一個片子做什么,講什么內(nèi)容,往往是很難的。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何同學的精彩文案。
1、文案接地氣,讓晦澀難懂的參數(shù)變得通俗化
一般的數(shù)碼評測產(chǎn)品文案,都是客觀地介紹產(chǎn)品,比較硬地展示參數(shù),但是何同學的文案,卻更加地接地氣,還引入了人生的哲理,這就好比一篇滿分高考作文,它將數(shù)碼評測上升到了思考人生的高度。這就很難得了。
念參數(shù)誰都會念,但真實的產(chǎn)品使用感受和產(chǎn)品背后的意義,卻是消費者更能感知到,也是更想看到的。
何同學的測評不走黑科技炫酷風,選用人文視角來解讀產(chǎn)品的使用感受,多了幾分浪漫情懷。
2、善用比喻,讓抽象概念形象化
何同學的文案總是能將一個個科技數(shù)碼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
在《一看就懂,用水講明白為什么5G更快》視頻中,何同學就將網(wǎng)絡比喻為空氣,頗有深意。
在21世紀的現(xiàn)在,
網(wǎng)絡,已經(jīng)像空氣一樣,
成了我們離不開的基本資源,
有關呼吸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
雖然你在看這個視頻時一直在呼吸,
但如果我不刻意地指出來,你并感覺不到,
好的移動網(wǎng)絡也應該是這樣的,
它應該像空氣一樣,
24小時給我們提供生命中最重要的資源,
但我們甚至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畢竟,當你意識到自己正在呼吸時,
你的處境,可能已經(jīng)有點危險了。但可惜的是,
當下網(wǎng)絡出戲的瞬間還是有點多了,
每次玩游戲時突增的延遲,
信號不好時,反復開關的飛行模式,
游戲更新時掃興的等待,
還有看視頻時,偶爾的卡頓,我一直認為在一個理想的社會里,
不會有信號欄,不會有進度條,
不會有不停旋轉的圓圈,
不會有名為下載的按鈕,
不會有因為任何技術局限而帶來的等待,
那時出生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網(wǎng)絡是什么,
因為信息傳輸已經(jīng)像呼吸一樣自然且無感,
而5G,就是邁向那個未來的堅實一步。
這段話將網(wǎng)絡的存在比喻為我們離不開,但意識不到的存在,形容非常巧妙。
3、講故事的形式,讓文案更走心
如果一個文案不走心,那再好的創(chuàng)意,也只能是創(chuàng)意,不能引發(fā)受眾共鳴。
觀看何同學的視頻可以發(fā)現(xiàn),他不單單介紹當下這款產(chǎn)品,還會講述品牌的成長之路。此前,何同學給華為做的一則mate30的評測視頻,除了高質量的制作外,結尾的視頻文案也引起了不少網(wǎng)友的情感共鳴,堪稱“滿分作文”。
5年里,一步一個腳印,
華為走出了一條很難的路。那個被吐槽自研芯片吃力不討好的華為,
被吐槽雙攝只是噱頭的華為,
五年前才站穩(wěn)3000元價位的華為,
就已經(jīng)贏了。
這則文案讓人相信,盡管華為還有很多不足,但是一直在走一條很艱難的路,看后讓人無比感動。
Iphone SE體驗一則視頻中,說爸爸給他買了個iPhone6他很開心時,他的文案是這么形容的。
那天我真的好開心啊,
好像我的整個世界,
都可以放進這塊屏幕里不過在過去幾年里,手機不停地變大,
曾經(jīng)的大屏成了小屏,
讓SE也成了一個小屏系列,
而多年以后,面對第三代SE,
我還是會想起我爸,
帶我見識大屏手機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文案描寫了父愛的無聲,網(wǎng)友紛紛評論到,太感人,竟然鼻頭一酸。
4、善用反復,加強語氣和情緒
比如在《一只鴿子的自白》視頻中,何同學講述了自己為什么強迫自己剪視頻的事情,簡直是“自鴿星人”的真實寫照。但同時也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
所以有時候,我自己也很懷疑,
我真的喜歡做視頻嗎?
如果是真的喜歡,為什么還需要強迫自己呢,
如果這個過程,在我自己的眼里都充滿了無聊和勞累,
為什么不去做別的事情呢?
因為想漲粉呀!我很討厭每天晃來晃去祈求靈感的感覺,
很討厭關在房間里,一個人拍視頻的感覺,
我很討厭坐在電腦前面,一條一條過素材的感覺,
但是我很喜歡終于想到一個好想法的感覺,
我很喜歡拍到好看畫面的感覺,
我很喜歡終于發(fā)布完視頻看到大家彈幕的感覺,
他們都是“做視頻”這件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沒有前者,就沒有后者,
沒有勞累,就沒有安睡。
5、說出大部分人的心聲,加強情感認同
何同學的文案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真實,說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
在《每天只看半小時手機,堅持一周后我有哪些變化》視頻中,何同學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大家,是如何擺脫碎片化閱讀的,大量網(wǎng)友表示認同。
我們需要防范的并不是長時間使用屏幕,
而是碎片化的屏幕使用方式,
閱讀和娛樂的碎片化,
會導致你注意力的碎片化。在習慣了5分鐘一個的沙雕合集,
1分鐘一篇的新聞,
和15秒一刷的短視頻這些短時間高刺激后,
面對電影這種長時間低刺激的娛樂方式,
你都很難專注,更不用說書本和課堂了,
我們都知道這種事情雖然沒有看沙雕視頻那么高興,
但它們對自我提升更有幫助,
做完這些事后你會有更清晰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而不是放下手機后的空洞和自我厭惡。
這段其實用了時間守恒定律,教人們更高效地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不少粉絲看了之后評價,說得太有道理了!
何同學的體驗和總結真的能引發(fā)觀眾的共情,利與弊分析的符合購物者心理。
6、立意深遠,既回顧過去 也放眼未來
去年6月,何同學發(fā)布的一則5G測試視頻一夜之間風靡了網(wǎng)絡,他用生動形象又淺顯易懂的文案和炫酷的鏡頭語言,向大眾科普了5G時代的到來對人們未來生活、工作的影響。
其中的文案功底非常深厚。視頻里最讓人震撼的一段就是站在未來看前人對現(xiàn)在的預測部分。
人對未來的預測
都跳脫不出當下技術和思維的限制,
例如當時大家都預測4G可以看高清視頻,
但討論的都是用手機看視頻有多方便,
卻沒想到短視頻的爆發(fā)。都知道4G有利于普及移動支付,
但當時的理想方式,
是給手機加上NFC,
沒人想到靠著網(wǎng)絡加二維碼
這么簡單粗暴的方式就“干掉”了現(xiàn)金。都知道4G上傳速度可以視頻直播了,
但當時的設想是用于新聞領域,
沒有想到這個全民皆可直播時代的來臨,
更不用說各種電商、外賣、打車平臺的興起。5年前,大多數(shù)文章都沒預測到,
4G栽培出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這棵參天大樹,
那么5G這片更肥沃的土壤里,
會開出什么樣的花,
我相信還是會超出所有人的預料。我現(xiàn)在最大的期望,
就是當他5年后再打開這個視頻會發(fā)現(xiàn),
速度,其實是5G最無聊的應用。
有人說“這個視頻的亮點,不在5G的體驗。從他搜索2012年到2013年的4G用處時,就已經(jīng)贏了,很多人都會局限于未來的眼光,卻忘記了回望過去的經(jīng)驗。”
這樣的5G測試視頻迅速刷爆互聯(lián)網(wǎng),就連OPPO副總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可以說,何同學真是數(shù)碼界頂流。
在最新的一則視頻中,講述《“看不見”的未來,小米透明電視使用體驗》時,何同學用到了這樣一句文案:
在之前,透明屏幕的主要應用,
還是在商店里作為櫥窗來顯示商品信息,
在當下,就有手機通過透明屏幕來實現(xiàn)屏下攝像頭,
在未來,還可以有各種各樣增強現(xiàn)實的應用,
如果應用到位,這樣一塊屏幕,
有潛力成為下一個信息時代的玻璃,
希望這塊看不見的屏幕,
能帶來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所以你發(fā)現(xiàn)沒,何同學的文案,都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用通俗化的講述,偶爾夾雜一個笑點,邏輯嚴謹,層層遞進,立意深遠,在結尾往往又用走心的文字進行升華。這樣的文案,值得月薪百萬。
在微博和B站,不少人都十分膜拜何同學的文案,看完何同學的文案,你怎么看?
作者公眾號:4A廣告文案(ID:AAAAIde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