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都流行的像素風為什么永不過時?
首發:Canva設計(ID:canvadesign)
如果說哪個風格既潮流,又復古,非“像素風”莫屬。
如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能看到像素的影子:樂高、游戲、服裝、設計、雜志、廣告、乃至許多人家里掛著的十字繡。
人類用一個個色彩迥異的小格子,卻搭建出無數各具特色的幻想世界。
是什么賦予像素風如此大的魔力?
一、“像素”拼成歷史
“像素風”的歷史其實源遠流長,我們往上追溯,可以一直游到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時期。
那個時代的“鑲嵌畫”就是用各種顏色的小石子、玻璃片或陶瓷片鑲嵌出來的圖案。它還有另一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馬賽克”(Mosaic)。
羅馬別墅中,以馬賽克描繪的生活場景
“馬賽克”發明出來,當然不是為了在不可描述的視頻里讓宅男們看不清:恰恰相反,古希臘人用馬賽克在公共場所里描繪眾神,古羅馬人用馬賽克裝飾房間、宮殿。
隨后的基督徒們用馬賽克來講故事、傳教,而在拜占庭時期,馬賽克藝術發展至鼎盛,代表作有意大利拉文納大教堂的壁畫。
拉文納大教堂中的鑲嵌畫
除了馬賽克,千年后以喬治·修拉為代表的點彩畫,也是像素風藝術的另一個源頭。
畫如其名,“點彩”就是用無數個細小的彩色堆砌出一個大的畫面。單獨看每一個小色塊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稍稍拉開點距離,一個栩栩如生的畫面就出現了。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修拉,1884~1886
同為點彩的西涅克作品
我們身邊,另一種很常見的東西也是用這一原理:阿姨們手上的的十字繡。為什么不同的格子、點,合在一起遠看就是一個畫面?這個神奇的效果其實是“大腦”在直接調色。
“自然界中沒有線條,只有顏色區域,一個區域相對于另一個區域。”莫奈這句話其實闡釋了點彩、馬賽克、像素風存在的原理。
《日出·印象》莫奈 單獨看其實純粹是由色塊構成
許多年來,畫家在畫畫時常常會發現,把不同的顏料涂抹在相鄰的位置時,顏色之間會互相影響。
色盤中直線相對即是補色
這些錯覺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人類大腦并不是絕對的正確,對同一顏色的感覺是件每個人都不同的、完全主觀的事,而神經在傳遞顏色時也往往會馬馬虎虎、分辨率也不高。
仔細看上圖中的扇形,如果線條的顏色與背景的亮度接近的話,我們大腦會自動腦補出一個圓盤。
因此,可以說“腦補”、在大腦中調色的“錯覺”,是像素風、點彩、印象派、馬賽克們誕生的基礎。
二、從游戲到現實世界
雖然在歷史中有如此多相似的藝術創作,但“像素風”真正成為一種流行風格,還是要拜游戲的流行所賜。
所謂像素,就是數字圖像中最小的一個完整采樣。它的英文名Pixel,來源于單詞 Picture和Element,直譯為“圖像元素”,是數字圖像里最基本的單位。
它的誕生,其實是種“妥協”,早期的電腦和顯示能力有限,內存小、色彩單一、分辨率低、不能顯示太多的信息,所以第一批游戲開發者只能用極其有限的像素點組成畫面來節省機能,保證流暢運行。
超級瑪麗的第一個版本
因此,早期的電子游戲,像素風是不可避免的。
1972年,由諾蘭·布什內爾設計的“乒乓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商業意義上的電子游戲,也可以說是第一款由像素組成畫面的電子游戲。
雖然看著簡陋,玩法簡單,但它確實是像素風和現在如火如荼游戲行業的祖師爺。
日本游戲商太東1978年推出的《太空侵略者》,使像素風電子游戲得以風靡世界。里面外星人的形象已成經典,直至今天,許多人依舊能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它的身影。
我們更熟悉的是1980年,日本南夢宮開發的“吃豆人”,成為了全民電子游戲的先驅。
到了1983年,日本任天堂推出了真正意義上、更為普及的家用游戲機FC紅白機,像素風的時代徹底降臨。國內很多人的電子游戲啟蒙,也從山寨紅白機的小霸王開始。
在紅白機上,“魂斗羅”、“超級瑪麗”、“坦克大戰”、“冒險島”等等經典之作,至今依舊被我們津津樂道。它給孩子們帶來的美好回憶是無法比擬的。
那些由“像素”組成的畫面,陪伴我們長大、成年,因此,像素風天然會帶來親近之感。
紅白機之后,“像素風”這一在計算機、游戲中誕生、應用的風格開始風靡世界,最終反過來影響藝術家、設計師、插畫師,乃至建筑師們的創作。
在這些創作者們眼中,像素風更是表現當下社會的數字化、復制化、格式化、標準化、碎片化的最佳方式。
游戲《OwlBoy》的像素童話世界
樂高游樂園
甚至可以把“我的世界”像素穿身上
甚至還可以去北京像素 —— 住進像素里面北漂
三、像素世界
從屏幕走向現實生活,“像素風”擺脫了機器和游戲的限制,開始以更加天馬行空的方式展現出自己的魅力。
像德國的像素藝術團隊“EBOY”,就是用像素風創作成功出圈,吸引了包括阿迪達斯、路易·威登等品牌聯名創作。
但最初,他們就是渴望用像素風格創造夢想世界的四位大男孩而已。整體上來說,EBOY的作品以城市風景、都市人生活的日常元素為主。
口罩大叔的東京像素冒險 EBOY跟LV合作創作
EBOY的像素作品
更為溫馨一點的作品來自日本插畫師104uuu,真名豐井祐太。他的作品也大多是都市生活中的景觀,非常生活化的日式風格。
像坐地鐵啊、懶洋洋的夏日、看風景、看書、吃東西等等,這些平凡愜意的時光與懷舊的像素風疊加在一起,形成一種恬靜和諧的懷舊之感。
日本插畫師104uuu的像素作品
我們更為熟悉的《拳皇》系列游戲中,就有許多背景出自他的手筆。
像素游戲《雙面世界》
實際上,如果真的要討論像素藝術,普通人的作品其實遠遠多于插畫師、設計師這些專業人士。電腦里的《我的世界》,玩家們用一個個格子創作了天文數字級別的像素世界。
用像素在《我的世界》里創作的幻想世界
而現實生活中樂高之所以風靡,也與像素的魔力密不可分:它貫徹了“人人都是設計師、藝術家”的理念,顛覆了藝術設計與娛樂之間的隔閡,成為一種創作手段和媒介,畢竟每一塊樂高積木,就是像素藝術的基本元素。
Lady Gaga在MV中演繹作品Yellow 樂高藝術家奈森·薩瓦亞作品
樂高霸王龍
《八方旅人》的美麗像素世界
寫在最后
但是“小霸王一代”終會老去,拋去了童年情懷,像素風是否還有未來?
我倒覺得,“像素風”永不過時。
畢竟,這個原本誕生在“妥協”和“缺陷”的風格,直至今日依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足以說它并不是個瞬間的煙火,否則以我們這個時代的硬件設備,豈有這看似粗糙的像素畫面存在空間呢?
挪威的像素風紙幣
我們反倒可以這樣解釋:“像素風”本身就是由極度簡單的元素,構成極度復雜的畫面,因此它可以具備無限的創作空間,形成令人過目不忘的獨特畫風。
像素之所以成為像素風:因為它游走在復古與潮流之間。
像素風插畫素材來源于Canva
撰稿:講解員小秦
編輯:Elsa
作者公眾號:Canva設計(ID:canva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