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火了!已在抖音上出現“人傳人”現象
作者:韓俊杰、YH,來源:饅頭商學院
原標題:1個月漲粉1100w!“四川觀察”等官媒,是如何在抖音走紅的?
“更新的比生產隊的驢都勤快!”
最近,一家具有地方官媒背景的抖音賬號,在抖音火出了圈。
它爆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更新數量非常多,平均每天都能發布20到30條視頻,遠超抖音其他賬號,連同是官媒的人民日報、新華網、央視新聞都望塵莫及。
這個打了雞血的賬號,正是四川廣播電視總臺旗下的抖音號——“四川觀察”。
四川觀察有多火?讓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據新抖數據顯示,四川觀察在近一個月內,新增點贊數2.9億,新增粉絲數1101.54w。截至發稿前,四川觀察在抖音一共獲得10億點贊,3105萬粉絲。而這個數據,還在火速上漲中。
其實,不止四川觀察。許多行政事業性的機構單位,如今都加入了新媒體大軍。從圖文到短視頻,從公眾號到抖音、快手,“官媒”們用創新的玩法,取得的成績,讓不少網友都紛紛點贊。
這些政務新媒體都是怎么做的?今天,我們選取了2個案例,一起來了解下。
一、四川觀察,四處觀察
第一個案例,就讓我們從四川觀察說起。
2019年3月,四川觀察在抖音發布了第一條視頻。起初,四川觀察的更新比較“佛系”,有時候日更,有時候隔幾天才更新一條,沒有什么規律可言。
在風格上,四川觀察初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拍攝情景短劇、模仿其他爆款賬號。但效果并不明顯,點贊數在幾百個左右,漲粉也非常緩慢。
轉折點出現在去年8月份。
當時,四川因連續暴雨受災嚴重,武警官兵們投入到搶險救災的一線。四川觀察發布了一條武警們跑步馳援災區,群眾們自發送糧的視頻,感人的場景令不少網友為之動容。
這條視頻最終獲得65萬的點贊,遠超之前發布的其他視頻。數據的猛增,也讓四川觀察的團隊,逐漸找到了內容創作的方向。
從那時起,四川觀察的視頻內容,開始向新聞資訊類傾斜。視頻畫面風格也逐漸統一,視頻上方和底部,打上明顯的字幕,中間播放畫面。調整內容后,四川觀察的點贊量與粉絲數均有所上漲。
1、從觀察四川,到四處觀察
進入到2020年,四川觀察的更新頻率開始加快,平均每天發布的視頻達到20條左右,視頻內容大多與疫情熱點有關。
除了疫情的實時播報外,還有“國內外疫情熱點、一線戰疫人員實錄、記者深入疫區采訪、專家觀點”等等,十分豐富。
關注熱點,更新頻率之快,讓許多網友開始注意到這個帳號。從那時起,四川觀察平均每條視頻的點贊數,都能過萬,粉絲數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上漲。到4月份,就已經圈粉800萬。
隨著疫情逐步受到控制,熱度慢慢開始下降,但是四川觀察“爆更”的動作卻沒有停下。他們的視角,也開始從四川本地新聞擴散到其他地方。
時事新聞、民生糾紛、娛樂八卦、動物世界、奇聞異事……大到國際形勢,小到鄰里雞毛蒜皮的小事,視頻內容包羅萬象,觀察視角放眼全球。
以至于有網友評論“自從我關注了四川觀察,世界各地的消息我都知道了?!?/p>
這種反向操作,讓四川觀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漸漸地,有粉絲開始調侃四川觀察是“四處觀察,除了四川,哪兒都觀察”,甚至出現了“四處觀察”的梗。
一貫的高頻更新,也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只要幾分鐘沒動靜,就有網友排隊在評論區刷屏,“你已經xx分鐘沒有更新了”,甚至還有網友跑到別的新聞資訊類賬號評論“刪掉!讓四川觀察發!”。
面對網友的“奪命連環催更”,四川觀察專門發過一條視頻回應:“這屆觀眾太難帶了,真當觀觀是生產隊的驢嗎?” 以一種幽默的自嘲,回應觀眾。
玩笑歸玩笑,四川觀察其實一直非常注重用戶反饋。不僅是在用戶催更后,做到了及時更新,在內容的制作上,四川觀察也很注重和用戶共創內容。
例如前幾天出現的“星巴克不收硬幣事件”,在網友建議觀察后的第二天,四川觀察就派出記者,實地探訪星巴克門店,并在當天發布現場視頻。
如果經常刷他的視頻,你會覺得這不是個冷冰冰的賬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這個“人”風趣幽默,反應迅速,接地氣,即可以和網友玩梗,又能及時回應網友的關切,還能和其他官媒互相調侃,一點兒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樣子。因此,網友們也愿意和四川觀察互動。
2、央視觀察四川觀察
成為超人氣網紅的四川觀察,引起了央媒的注意。央視新聞抖音號還專門發布了一條視頻,點評四川觀察的內容。
視頻中,主持人餅叔調侃四川觀察“就像老婆餅里沒老婆,驢打滾里沒有驢,四川觀察呢,除了四川哪兒都觀察”。
視頻發布不久,四川觀察迅速回應了央視老大哥,并在評論區為網友們總結,餅叔點評官媒應該如何做融媒體的重點。
次日,四川觀察又專門將央視的點評內容,做了一個搞笑剪輯,起名為“四川觀察觀察央視新聞觀察四川觀察”(繞的舌頭打卷兒),視頻內容摘取了餅叔的夸獎語句,又把自己夸獎了一番。
官方的“皮”操作,進一步拉近了與網友的距離,提高了用戶的黏性。
老大哥央視新聞也不甘示弱,在評論區回應:“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有人只關注四川觀察不關注央視新聞吧。”賣萌撒嬌的畫風呼之欲出。
3、已出現“人傳人”現象
四川觀察的火爆,還在抖音上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一批“某某觀察”的模仿賬號在平臺涌現出來。
這些賬號保持了和四川觀察一樣的頭像風格,基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比較正經的,以各省市地名為名的觀察號,如廣東觀察、安徽觀察、山東觀察、河南觀察等。
還有另外一種不太正經的觀察,例如宇宙觀察、地球觀察、沙雕觀察、孔雀觀察、張總觀察等。
這些賬號有的是官媒,有的是企業賬號,有的只是個人。
數量之多,讓“XX觀察”在抖音形成了一個觀察界家族,而四川觀察,則坐上了觀察界家族的頭把交椅。
4、直播間的別樣慰藉
除了24小時更新外,四川觀察還會不間斷直播,直播內容是成都市環球中心外的馬路實時景象,沒有主播出鏡解說,只配上背景音樂。
就是這樣簡單的直播間,每天觀看的人數卻達到了千萬人次。
直播間的評論區,變成網友們情感的宣泄口,粉絲們在直播間的評論區表白、吐槽、許愿、追星、聊天,其中“XXX我愛你”更是形成刷屏之勢,幾乎成了一場全民皆上陣的行為藝術。
在這個公共空間里,人們在陪伴中得到了相互的慰藉。
二、四平警事,“警”彩絕倫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就在四平”。在抖音里,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官媒,就是“四平警事”。
作為東北二人轉的發源地之一,“四平市”這個地方與生俱來的「喜劇基因」,早已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和人民的生活之中。就連“普法”這件正經事上,也融入了“喜劇元素”。
“西北玄天一片云,烏鴉落在鳳凰群。滿車都是英雄漢,誰是君來誰是臣?!?/p>
攔客車、放黑話,視頻中,途經吉林省四平市的102國道上,身著黑色羽絨服、綠色軍大衣,自稱是國道“張道長”、“道委吳書記”的兩名車匪,在完成“行云流水”般的搶劫操作后,卻發現搶劫的對象,是來緝輔他們的民警……
在上演了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鬧劇后,民警順勢為網友科普了相關法律知識:攔路搶劫,將會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點贊309.2萬,評論7.1萬,這條1分鐘的趣味普法短視頻,讓四平警事因“不走尋常路”而出圈,從業內火到業外,從四平火向全國,在抖音乃至全網,都獲得廣泛關注,抖音粉絲數猛增至900萬+。
但這還只是四平警事普法小劇場的“冰山一角”。
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四平警事共發布173條短視頻,累積獲贊1.2億,吸粉1643.3萬,2018年數次成為政務類短視頻賬號影響力NO.1,不僅是同類賬號中的佼佼者,還成功躋身“頭部”陣營。
1、不是說教,而是寓教于樂
不蹭熱點、純靠原創,無論是電話詐騙,還是冒充公務人員;無論是拐賣孩童,還是攔路搶劫;無論是醉酒駕駛,還是闖紅燈……四平警事都能編成1分鐘的故事,并由董政、張浩、吳爾渥3位主創兼演員,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演繹,向公眾普及法津知識。
注:四平警事團隊合影,左3吳爾渥、左4張浩、右3董政
正如正義永遠不會缺席,壞人絕對不會得逞。視頻里,無論張浩、吳爾渥扮演的兩個匪徒如何絞盡腦汁,招搖撞騙,最后都會被叫做董叔的警察抓住:冒充警察的張浩、吳爾渥,想要把同伙從公安局“救”出來,卻因漏洞百出,被值班的警察醫董政一眼識破;“癮君子”張浩偽裝成“毒販”,用冰糖冒充毒品,賣給買毒品的吳爾渥,被發現以后,遭到了吳爾渥的舉報,兩人雙雙被警察董政抓獲;約架但勢力單薄的吳爾渥,干脆把張浩約到公安局門口,原本想“借力打力”,卻被警察董政成功收網……
除了代入感與劇情反轉,四平警事的3位主創,還會在短視頻中埋下許多笑點,比如“身份證能證明身高”、“三亞那邊兒會下暴雪”、“空調遙控器做灑精測試,查酒駕”等。
注:左 張浩,右 吳爾渥
同時,為了加強“喜劇效果”,還會故意為故事人物設置“漏洞”。冒充警察,去警局救“同伙”的吳爾渥、張浩,雖然身穿警服,但卻“蠢”到肩章帶錯、警號帶反,還出示了一張拼音+錯別字混合的手寫移交信,輕而易舉就被發現。
對此,張浩和吳爾渥曾在采訪中表示:“四平警事短視頻教化的本質,還是寓教于樂,壞人特可恨,大家就笑不起來了?!?nbsp;
截至目前,四平警事以這樣形式創作的趣味普法短視頻,每個視頻的點贊數均在幾十萬以上,高則達到幾百萬。顯然,數據也印證了非說教式的普法內容,是被公眾接受并喜愛的。
2、壞人也愛吟詩
當然,四平警事能夠在一眾官媒抖音號中脫穎而出,還有一個功不可沒的原因,那就是主創們鮮明的人設。
例如短視頻中,匪徒之一的吳爾渥身上,總是帶著鮮明的「文化標簽」。在他扮演的角色世界里,喝大酒用“自古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合理化,酒駕是“小酒一喝,駕上摩托,如馬踏飛燕……躍山川河流,如履平地”的江湖大俠行為。
文言文安排得明明白白,古風freestyle信手拈來,就連偷包被警察抓獲,都要說成:在下縱橫江湖二十余載,以腿力超群見長,躍山川河流如履平地,而今列位兄臺皆有百步穿揚之能,令在下束手無策……
在文化屬性與匪徒人設之間,形成的極大反差,讓四平警事的普法視頻,在故事的戲劇效果上,達到了1+1>2的效果。同時,“最不正經的義正言辭”,還增強了視頻的記憶點與辨識度。
以至于有網友在看過以后,不禁留下了“江山如此多嬌,不得不為四平警事的才華折腰”的高度評價。
3、故事來源于真實案例
這樣的成績與反饋,是兩年前的董政難以想象的。
2018年6月,身為四平市公安局宣傳處輔警的董政,接到了一項工作任務,創新警務宣傳工作。彼時,短視頻正處于風口,熱衷于刷抖音的董政,便將抖音當作任務的突破口。
剛開始的董政,還是“孤身一人”,發布的視頻內容,基本以宣傳警方、社會新聞為主。
最初關注的45個粉絲,都是友情支持董政的警局同事。之后的兩個月時間里,四平警事在抖音發布的內容,也反響一般,粉絲量未見明顯增長。
8月,董政與四平警事,迎來了第一次重要變化。四平市公安局邀請到吳爾渥以及他的團隊,加入四平警事,負責創意、編導、剪輯等工作。
自此,視頻中不再只有董政一人自導自演,一警一匪的組合初步確立,劇情式普法視頻的形式初現,作品的完成度也較之前更上一層樓。
據了解,吳爾渥加入的第一個「酒駕」短視頻,在發布后,播放量達到了69萬,并獲贊1.7萬。創新內容形式的四平警事,在首次試水,便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到了2018年10月,四平警事迎來了第二次重要變化。因《四平青年》被人熟知的演員張浩,加入四平警事的抖音團隊,將自己的喜劇表演特色,帶入普法視頻中。
自此,“一警二匪”的鐵三角組合,與幽默的普法形式,正式確立。
而在公眾眼里,不可思議、令人啼笑皆非的普法故事,實際上,皆來自于董政過往的工作中,積累的素材。
以真實案例為基礎,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在娛樂化內容與嚴肅普法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最終變成呈現在網友眼前的劇情短視頻。
正如《光明日報》所言:“法律是沒有溫度的,但普法完全可以做到有溫度。”
三、官媒在新媒體道路上的探索
傳統媒體時代,自帶權威光環的官媒,是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在傳播領域,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優秀的自媒體在各大平臺涌現,內容的呈現形式趨于多元化,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豐富起來。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讓官媒的影響力,似乎出現了被削弱的趨勢。
“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意識到用戶注意力的轉移,官媒開啟了勇于變革的探索之路。于是,便有了近兩年,公眾所看到的現象:
各大政務新媒體,都在積極探尋適合自身的傳播方式與風格,不僅主動擁抱新型的社交媒體平臺,還讓官方賬號變得更具人格化、親和力,在親民道路上,越走越遠。
內容創作上,官媒在兼顧專業性與豐富性的同時,擺脫了一貫的“說教”形式,將專業化的內容,以更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趣味性的創新形式來呈現,并賦予內容強共鳴、強互動的屬性。
在這中間,涌現出了不少優秀案例,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其他的還有如曾經刷屏的人民日報軍裝照H5,新華網的條漫,中科院物理所的趣味科普等等。而這些優秀案例,也成為官方新媒體,乃至于其他新媒體從業人學習的范本。
饅頭商學院,將持續“觀察”從各個新媒體平臺涌現出的優秀代表,為大家提供參考。
參考資料:
(1)《熬夜刷完5000條視頻,我終于知道“四川觀察”為什么火了》,陸鵬鵬,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
(2)《一周漲粉610萬!四處觀察的“四川觀察”如何用5000條視頻走紅抖音?》,松露,新榜
(3)《東北四平的「黑色幽默」找到了互聯網新出口 | 新商業地理》,查沁君,三聲
(4)《從@四川觀察:看新聞類內容的正確“打開方式”》,羽川,卡思數據
作者: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