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把朋友圈關了(與偉大的微信無關)

PS:與偉大的微信無關,純屬個人短暫行為。
不久前把朋友圈給停用了,做公眾號的一個朋友給我扔過來一個標題《我為什么把朋友圈關了》讓我試著寫寫。
看到這個標題確實有很多話想說,可真寫,一時就沒了頭緒。我與朋友打趣到,月底流量不夠用??!朋友圈太費流量了~
一、談朋友圈現象早就過時
現在談朋友圈代購、轉發、點贊早就過時了,畢竟兩年前易信想要切入社交時就做過這件事。
當時易信在杭州一家報紙上打了五個整版廣告,分別以“閉嘴”、“跪了”、“別鬧”、“坑爹”和“呵呵”等大標題來總結愛發朋友圈的五大流派:雞湯、養生、點贊、代購、轉發。
當時這則廣告確實引起了我的注意!
不可否認,它非常直接指出了朋友圈充斥著的各種聲音,多虧那時朋友圈還沒有商業化,不然朋友圈廣告肯定也會被打上“Word天”的標簽吧。
盡管如此,但當時仍然避免不了我認為易信在嘩眾取寵,蹭熱點。畢竟,那時候的微信是那樣的火爆,全民都還沉浸在使用它的喜悅里,你突然大張旗鼓勸別人換個地兒來玩,那不是打臉么!
二、微信,成了生活了一部分
加上15年的春晚紅包,全民都體驗了一把什么是互聯網狂歡。此后,連樓下賣雜糧餅的大叔都直接貼個二維碼,買單支持微信轉賬。
“微信”也慢慢從一個社交App名詞,變成活躍在生活中各個角落的動詞。出現的場合越來越多,打開的頻次越來越高。朋友圈中的”朋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圈”還真想是個圈套。讓發朋友圈的文字,定位的地點,配的圖片都有了更多的講究與意義解讀。
三、分享朋友圈的興趣淡化
記憶中,微信剛剛興起的那段時間,確實對朋友圈有很多期待,每天遇見新鮮事或有什么想法都想第一時間在朋友圈中分享。那時候的好友不多,加的都是聯系較多的好友,熟人圈子讓我有記錄與留下生活美好瞬間的沖動??僧敿拥暮糜言絹碓蕉啵ψ幼兊迷絹碓酱髸r,分享的興趣反而淡化了。
一來,朋友圈中更多是半生不熟的一面之緣,可能是自私,也可能是疲于社交,也就不在想把生活暴露在朋友圈面前。
二來,私下親密的朋友不看朋友圈也會有各種方式去關心你心情的起伏,而朋友圈中所謂的好友即使點個贊或評論一句也只是一次網絡互動。
這種網絡互動,只是作為微信好友的一種友好社交,甚至都少有夾雜情感的變化。
四、看朋友圈的熱情淡化
看朋友圈動態似乎成了一種病,漏掉一條會死的病。點開朋友圈是手機開屏后的第一個無意識動作,有時候明明上一秒才下拉刷新,關了手機后,打開的第一個動作還是重復剛才刷新朋友圈的動作。
表明上,看朋友圈把零碎時間給填充滿了,還與好友有了更多互動。可事實上,每天看到的仍是同一批人在用心經營自己的朋友圈,把本來更多閑余時間分解得更瑣碎。之前偶爾還有點贊、評論的欲望,看久了,也就只與私下也聯系密切的朋友有互動。
直到,某天和同事午餐閑聊,才發現原來朋友圈還可以停用。既然可以停用,那就試試吧~~
停用第一天,老是不自覺的點開朋友圈原來的位置,可每次出來掃一掃才發覺已經停用了。
停用第二天,同事在談論XX結婚的消息。感到很驚訝,不過還是進入了她的朋友圈表示祝賀。
停用一個禮拜,只是偶爾點開掃一掃,已經慢慢適應了沒有朋友圈的微信。
停用一個月,流量果真有剩余了,哈哈哈~
附贈停用指南:設置 - 通用 - 功能 - 朋友圈 - 停用

PS:與偉大的微信無關,純屬個人短暫行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