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真“犧牲身體”被罵上熱搜,是不是因為說出了職場真相?
作者:Maggie
看多了明星上熱搜,你見過上熱搜比明星還頻繁的經紀人嗎?
最近,“流量經紀人”楊天真又雙叒叕上熱搜了:
曾捧紅范冰冰、鹿晗、歐陽娜娜等一眾藝人的“幕后黑手”楊天真,一向以高調的“直言不諱”著稱。這次,她又扔下一句直擊廣大職場人的“靈魂拷問”:“為什么不能為了工作去犧牲身體?”
她說:“身體就那么重要嗎?如果我就活30歲,然后每天都活得很精彩,為什么一定要活那么長呢?”
一番言論讓網友們炸了鍋:有人說這種“拼命三郎”的勁頭確實更容易帶來職場上的成功,也有人覺得“楊天真又瘋了!身體沒了,賺的錢都沒命花。”
而這早已不是楊天真第一次“口出狂言”引起熱議了,盤點她的種種經典語錄,自帶熱搜體質的楊天真有著一套自己特立獨行的價值體系。
即使在娛樂圈外,“楊天真式成功學”也不停地在現實職場中重演,有人把她罵上熱搜,有人卻拼了命想“成為楊天真”。
01
“為工作犧牲身體”的楊天真
像極了讓我加班的老板
楊天真口中的“為工作犧牲身體”,從來不只是她自己的一句口號:
為了不耽誤工作,楊天真對自己的身體一直很“狠心”。
經紀人的工作經常需要她半夜處理緊急事務,不規則的作息、高強度的工作加上長期處在壓力中,使得楊天真早已成為一個有6年病史的糖尿病人。
在節目中,她嫻熟地用針管給自己注射胰島素,想必很多人看到都要和張雨綺一樣嚇得抽一口氣。
最近,她還雷厲風行地去做了切胃手術。面對擔心她身體的質疑,她坦然承認做手術是因為自己無法堅持節食和鍛煉:“我選擇,我犧牲,我接受”。
是不是有點被這種拼命工作的勁頭震撼到了?但先別急著干這碗雞湯。
仔細想想這種“打雞血式”的工作積極性,實在是很像一些老板鼓吹的996甚至007工作制。他們說:“996是修來的福報,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怎么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而事實上,雖然不排除有“拼命三郎”以此獲得成功的個例,但大多數為工作“燃燒生命”的社畜們,到頭來只是“犧牲了自己的身體為老板做嫁衣”。
有網友評論:“說是為工作犧牲身體,但現實里沒有身體,怎么工作?如果累得身體出了問題,最可能的結局就是被辭退,自生自滅,所謂‘精彩地活30歲’對于普通員工群體來說壓根不存在。”
更何況,連楊天真自己都在節目里感嘆:長時間熬夜高負荷工作,剛過30歲身體已經開始吃不消了。
說到底,已經做到CEO的張朝陽“每天只睡4小時”確實可能換來更多成功,哪怕年紀大了身體受到影響,也可以帶著一身成就完美地功成身退。
而如果一個普通的搜狐員工“每天只睡4小時”,卻很難想象30歲后ta將面臨什么樣的處境。
換個角度說,對“為工作犧牲身體”的抨擊不是對勤奮拼搏價值的否認,而是對幸存者偏差的合理警惕:
能夠得意地分享人生經驗的“楊天真”們,大前提是已經獲得了“幸存且成功”的基礎資本。但如果因此就忽略那些因“燃燒生命”而陷入職場困境的“陣亡者”,一味遵從“為工作犧牲身體”的方法論,最終確很可能難以“幸存”。
02
業內“最優秀”的成績背后
是敢想敢做的“放棄型人格”
即使個人言行遭遇過很多非議,但毋庸置疑的是,楊天真擁有一份非常亮眼的職場履歷:
20多歲就當上了節目的總導演,身價足夠隨意買鉆戒買房“緩解心情”;不到30歲就參與創辦了壹心娛樂,捧紅了一眾旗下藝人后“激流勇退”轉戰直播賽道,如今自己也已經是熱度爆表的強大ip。
敢把自己稱作“全中國最好”的楊天真,底氣從何而來?
她在一個視頻里談到了一個秘訣:“放棄型人格”。
楊天真自己形容自己的人生,第一步永遠是先確定目標:“下一步就是學會放棄,放棄那些和目標無關的東西。”
在她的心中,針對每個目標都有一個清晰的價值排序,對目標更重要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無關的事情就果斷舍棄,外界的評價全都是“干擾”。
這種看似“自暴自棄”的“放棄型人格特質”,使得楊天真在工作中以目標為唯一驅動力,始終嘗試以最有效的途徑解決最核心的問題。
針對每項工作,楊天真的第一反應是確定一個明確且可行的目標:
在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中,楊天真面對下屬琪仔的一份提案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致命傷”:方案過于理想化,難以達到,“你沒有可執行的目標,那就是空談。”
而在確定目標之后,楊天真總會迅速分析實現目標過程中的關鍵點,放棄旁枝錯節,直擊問題的核心。
《青春有你2》曾請楊天真給選手們做過一次分享課,許多事前吐槽這個安排的觀眾,在節目播出后都承認她的“金句”有道理。
有選手問,在努力通向目標的路上有時很不開心,喜歡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應該選擇哪個?
楊天真反問她:你更想擁有開心的人生還是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要過成功的人生,你必須付出自己的不開心,因為成功就是要犧牲很多自己的情緒。”
娛樂圈是一場淘汰賽,普通職場人的生活更是一條競爭激烈的賽道。
如果說楊天真有自己的“成功學”,那核心一定是“目標”二字:強目標導向的“放棄型人格”,驅動著她走向有更多“任性資本”的未來。
03
為工作切胃VS準時下班
哪個是你想要的人生?
不像楊天真一樣拼命,是不是就無法獲得成功的職場人生?
答案的關鍵,在于對成功的定義。
日劇《我,到點下班》女主結衣,工作態度與楊天真比起來簡直就是陰陽兩極:為了提前完成工作,楊天真愿意加班加點拍攝三套造型;而結衣每天六點必會在同事老板的注目下走出公司,只為了在喜歡的餐廳喝啤酒吃小籠包。
兩人相比,誰更成功?
更多人也許會選擇楊天真:即使準時下班的生活讓人羨慕,但又有誰能一點都不羨慕升職加薪后財務自由的“人生巔峰”楊天真呢?有人就好奇地問結衣:“像你這樣準時下班吃小籠包,一定輪不到你升職吧?”
結衣的回答也很坦然:“你覺得我看上去像想升職的人嗎?比起升職,還是朝九晚六吃小籠包比較幸福!”
每個人對于成功和幸福的定義都不同,對結衣來說,曾因加班暈倒的她,現在只想要準時下班吃小籠包的幸福;對楊天真來說,即使付出健康的代價,她也更愿意一直為自己的更高目標“燃燒身體”。
在#楊天真為工作犧牲身體的熱搜下,有一些更“中立”的評論:“個人選擇吧,她開心就好,每個人生活方式不一樣。”
每個人對如何度過一生有著不同的答案,最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成為楊天真”,而是認識你自己。
正如楊天真自己在混沌大學上的分享所說:“如果你不真正地了解自己,你永遠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自我認知和自我理解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寫在最后
楊天真頻繁上熱搜,歸根到底更像是不同價值觀之間battle的結果:
贊成楊天真生活方式的人覺得她大方潑辣,事業有成;不理解她三觀的人覺得她做作瘋癲,只會營銷買熱搜。
贊成還是持保留意見本身并沒有對錯——但如果只是因為與自己“三觀不合”就全面否定甚至人身攻擊,那么相比楊天真,這種行為才是“很傻很天真”。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幾個月前楊天真曾經因“申請哈佛被拒”再次被嘲諷上了熱搜。
她隨即錄視頻霸氣回應:“人這一生想怎么過都決定在自己到底把時間都花在哪里,如果把時間只花在評價和嘲諷別人上,除了那一瞬間的爽感,還能得到什么。”
毋庸置疑,楊天真本身存在很多爭議,但如果沉浸在爭議本身,就很容易止步于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心態”。
正如“金句楊”自己的總結:
“人只有感受是不會成長的,人要基于感受去總結在這里面做錯了什么,做對了什么,那才是成長。”
你會為了工作犧牲健康嗎?
作者公眾號:Linkedln (ID: Linkedln-Chin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