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年輕人的心,日本潮牌BEAMS比優衣庫更懂?
作者:Lens,來源:WeLens
原標題:抓住年輕人的心,這個日本潮牌比優衣庫更懂?
說到日本的服飾品牌,很多人馬上會想到優衣庫。然而,如果問一個日本的年輕人去哪里買流行單品,他八成會選擇去 BEAMS。
東京是全球重要的時尚中心,各種先鋒的流行文化都在這里聚集。BEAMS 在其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所追逐的美式復古風、工裝風、校園街頭風,都離不開它的推動。
從一間小小的買手店起家,到如今旗下擁有30多個子品牌,包括時裝、家居、文具、唱片、配飾等領域,BEAMS 用它的能量傳遞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審美品位,在流行文化這個魔力場中屹立不倒。
一、潮流的締造者
流行是什么?有人說,“流行是個圈”;也有人說,流行是行業運作的產物。
BEAMS 作為經典潮牌,做出了自己的觀察。2016年,BEAMS 為紀念成立40周年,拍攝了短片《TOKYO CULTRUE STORY》,回顧四十年來東京街頭的時尚變遷。
從70年代受美式文化影響的“學院風(UBLA style)”“城市男孩(city boy)”等時尚風格,到80年代以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設計師為代表的“烏鴉族 KARASU ZOKU”風格,再到最后由小松菜奈、池松壯亮演繹的2016年“不平衡風(Unbalance Style)”——這些時尚潮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年輕人。
上世紀70年代,一些日本青年對美國文化十分向往,這種簡單明快、充滿運動風的大學生著裝風格也流行起來。
1981年,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一起參加了巴黎時裝周。他們的作品主要為黑色,不對稱、破洞、寬松等設計元素轟動了時尚界。
2016年流行的“不平衡風(Unbalance Style)”,單品不再強調合身,剪裁忽略肩線,松松垮垮、超長超寬的版型也是一種時尚宣言。
二戰后,日本的潮流文化隨著經濟復蘇開始發展,首先模仿的是美國年輕人的服裝文化。1976年,兩個重要的日本文化品牌在這一風潮中誕生了:一個是時尚雜志《POPEYE》,另一個就是 BEAMS。
《POPEYE》在創刊號中介紹了美國西海岸年輕人的著裝風格。與此同時,BEAMS 在店里展售美式服裝品牌,那時候的 BEAMS 還只是一家二十幾平方米的買手店。
44年前,最早的 BEAMS 名叫 “American Life Shop Beams”,是一家位于原宿的小店。
隨著這兩個品牌的壯大,它們合力將美式風格推至當時的流行巔峰,影響持續至今。BEAMS 為《POPEYE》提供造型方案,后者為這些商品進行推介和解說。在這個過程中,BEAMS 積累了重要的人氣和聲望,成為日本青年心目中美式風格的集合圣地。
可以說,BEAMS 不只告訴我們“當下的潮流是什么”,它同時也在創造潮流。
BEAMS 在路邊的展示板,細數四十年來的潮流造型,末尾問出“接下來呢?(WHAT'S NEXT?)”
風格流行并不單純是服裝款式的復制,背后往往還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對此,BEAMS 的創始人設樂悅三說:“(BEAMS)不只是單純的賣貨,賣 Levi's、Nike、Champion 這些美式品牌,更多的是想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尤其是美國西海岸的文化理念。”
如設樂悅三所愿,許多日本人正是通過 BEAMS 第一次接觸到了美式風格,并將其帶入了自己的生活理念中。
二、簡約 & 刺激
追隨流行的人們,在生活中會在意什么事情呢?
BEAMS 喊出了“簡約&刺激(Basic & Exciting)”的口號,認為這是它和用戶們的追求。從拍攝短片,再到辦展覽、連載短視頻、開設網站欄目,BEAMS 堅持挖掘生活細節中的火花,展示它的品牌魅力。
同時,BEAMS 所倡導的品牌理念,也進入追隨者的生活,并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中呈現出來。疫情期間,BEAMS 推出“BEAMS AT HOME VEDIO”系列,每天由其工作人員上傳一個自己的居家 vlog。
早在之前,BEAMS 曾采訪員工,探訪了包括社長(管理者)、開發部人員、買手、采購、公關以及店員等多個職位的同事,去到他們世界各地的家里,通過拍攝照片與簡單采訪,介紹他們對于家具陳列的不同見解,以及每個人獨特的生活故事。
面對 BEAMS 在采訪中提出的許多問題,如:最愛買的物品類別?最喜歡家里的哪個地方?最重視的時間段?最喜歡的品牌?每位員工都給出了個性鮮明的答案,因為他們都對自己的生活有著明確的看法。
千木良:“(提升品位)需要在各種失敗中培養感覺,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
村上克成:“習得分辨能力。省去多余之物。”
內田隆法:“一定要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死磕到底。”
就像每一個時尚文化愛好者那樣,BEAMS 的員工們也有自己遵循的時尚理念。維護一個超級品牌的同時,他們還在自己的生活中建造起獨一無二的心動世界。
三、家中你最喜愛的物品是什么呢
談到時尚,BEAMS 在訪談中向我們呈現的則是每個員工清晰又珍貴的喜愛法則。
在 BEAMS 的記錄中,我們看到受訪者的房間有的寬敞明亮,有的則稍顯狹小。然而,他們都將有限的空間留給了自己最喜愛、最想留下的東西。
“家中你最喜愛的物品是什么呢?”BEAMS 這樣提問。受訪的員工們是如何回答的呢?
渡部司,23歲,東京都立川市
渡部收藏了許多復古物件,除了各種服飾,還有古董家具、器具。圖中淺藍色的 Olivetti 打字機是母親送給他的禮物。
“我可以在家待一整天。”渡部說。
家中一角,柜櫥也是媽媽送的古董,T恤要疊起來收納。
他喜愛簡單的服裝款式,以白、黑、藏藍色為主。衣架要用相同款式的,排列間隔也要相同。
原 SPECIAL 生產的舊縫紉機,更換桌板后煥然一新。臺燈和椅子是英國制的古董,這些都是世代相傳的貴重物品。
“只買重要的。好物希望能久用。”也許渡部司從父母那繼承的不只是古董,還有這樣的物的理念。
中島元,33歲,神奈川縣中郡
BEAMS 員工、農園成員、音樂活動組織人……這些都是中島元的身份。在他挑選的最愛物品中,有手工作業的農具,還有自己釀的酒和自己染色的棒球帽。
在海邊的夜色中,中島元與伙伴一起設想農田的未來,那是無比開心的時光。
中島元在家的時候經常以彈琴度過,他看到樂隊T恤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收藏。
做農活流汗之后,和朋友們一起烹調、喝酒。還可以拴上吊床睡午覺。
他的工作使荒廢的農地再生,從釀酒項目開始發展,拓展到各種農業體驗活動,目前成員已達到約150名。
在農園中,中島元和伙伴們種田、玩音樂,將自己投入到生活中去。中島說,接下來他想要買的東西是一套釀啤酒的設備。
托妮·潘,47歲,中國香港九龍
托妮經常到世界各地出差,清單中的行李箱是她的忠實伙伴,幾個玩具則是她的小狗最喜歡的。
忙碌的工作后,這套在香港的公寓是托妮放松自己的港灣。公寓坐落在繁華地區中的一條安靜街道,被托妮布置成她最愛的黑色調。
托妮最喜歡家里的沙發,她與兩只愛犬——小松獅犬毛毛和貴賓犬六六經常待在那兒。
為了保證狗狗們的健康,托妮經常為它們做健康餐。忙碌之余,干凈又整潔的廚房也是慰藉之處。
托妮已經工作了二十年,但每每發現新的收集品和風格時,還是會讓她興奮不已。擁有熱愛的工作和舒適的公寓,還有可愛的小狗伙伴,這是屬于托妮的理想生活。
蟹江纮平,33歲,東京都墨田區
蟹江是 BEAMS 的買手,也是《星球大戰》的愛好者。在他充滿和風的家里,保留著一個擺放手辦的角落。
收集、擺放,擦一擦手辦上的灰塵,再接著欣賞。看著那些31英寸高的手辦,BEAMS 評價道“小孩子模仿不來,成年人認真起來才可怕”。
房間色調統一為沉穩的原木色和黑色。平時夫妻二人在這里看電。
在這個愛玩的大男孩展示的心愛之物中,除了手辦和藝術品,還有妻子釀的梅酒,以及用來盛放意大利面的特別容器。他和妻子都喜歡意大利面,每天一起用餐是他最珍視的時光。
在不斷變化的流行中,他們為自己尋找喜好的答案。
限量版、手作、vintage,這些標簽代表了物品在流行文化中的坐標位置。它們適合你嗎?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自己做選擇。
收藏是這樣一個過程:在流行的大潮中,我們從中攔下了一件物品,納入到自己的生活空間里。這件物品起初也許只是一個昂貴的擺件,直到后來與家中的其他細節產生聯系,它才有了無可替代的價值和魅力,真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訪談了一百多位員工之后,BEAMS 為打造自己的個人空間給出了四步建議:
STEP1:深知自己的最愛。STEP2:將其中的精選之物收入囊中。就像印第安人所說,即便在許多外表相似的石頭中,也能挑出最適合自己的那塊。STEP3:每天與它們接觸。把它們放在令自己舒適自在的、觸手可及的地方。STEP4:感受自己與心愛之物的練習,并將這條脈絡從房間擴展到街區。
這些建議與訪談的具體內容一起被整理出版,全方位地展示受訪者的家中細節與時尚理念。訪談錄里的人們既是 BEAMS 的員工,也是以自己的生活踐行各種風格的夢想家。翻閱的過程仿佛又重現拜訪他們的路徑,見證他們建造理想空間的過程。
時尚的發展永不停歇,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選擇。在充滿自己喜愛之物的空間里,把握與每一件物品的聯系,這是來自 BEAMS 的生活態度。
作者公眾號:WeLens(ID:we-len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