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駿小寶(junxiaobao2016)
數英網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撕逼,已經被默認為成本最小的博眼球上頭條的方法。不管是品牌還是個人,要想短時間內迅速抓住話題和眼球,最簡單和最慣用的方法,就是來撕一場,甚至有品牌愿意為了博出位來和友商策劃來一場撕逼大戰,從而達到雙贏。
撕逼不會消失,明年只會更多。今天送上2016年度盤點系列第二彈,來回顧2016年最著名的十個撕逼大事件。
1、
麥當勞 撕 漢堡王
撕出一個戛納金獎
今年2月,麥當勞和漢堡王的創意廣告大戰打響2016年品牌撕逼第一炮,麥當勞挑起戰爭,在法國一個小鄉村路邊樹了兩塊廣告牌,一塊寫著距離最近的麥當勞僅5公里,另一塊堪稱史上最高的廣告牌則顯示離最近的漢堡王需要258公里,并把廣告牌的建造過程拍成視頻放在了網上。
隨后漢堡王上演精彩反殺,在麥當勞的這個視頻后面加了一段,一對夫妻開車駛過廣告牌,然后停在麥當勞的門店前,表示距離目的地漢堡王還挺遠的,所以要了大杯的咖啡,隨后離開。一下子把麥當勞的廣告變成了自己家的廣告。麥當勞哭暈在廁所……
漢堡王還憑借和麥當勞的相愛相殺拿到了2016戛納廣告金獎。
2、
阿里釘釘 撕 微信
撕出一封致歉信
4月,主打企業級社交的阿里釘釘向微信開炮,而且是直接跑到人家總部開炮。在離騰訊總部最近的地鐵站深大站的過道里,出現了阿里釘釘的巨幅廣告,廣告文案讓人浮想聯翩:
對于阿里的挑釁,微信一直沒有回應,很高冷。而一個月之后,阿里釘釘向微信打響第二炮,承包了《深圳晚報》、《南方都市報》和《晶報》等深圳當地報紙的頭版,打出了相同的文案。
這次廣告文案涉嫌一起微信平臺發生的詐騙案,阿里釘釘公開質疑微信的安全性。這次炮轟在第二天居然發生了反轉。馬云親自批評阿里釘釘廣告部,稱其“廣告太low,像jd做的。”
阿里釘釘連夜向微信和大眾發布致歉信,并在致歉信中說道,“好的產品絕對不是靠一個‘文案帝’;但是一個抖機靈的‘段子手’,卻有可能毀掉一個好產品。”
3、
華帝 撕 方太
撕出一招創意截胡
5月30日~6月1日,連續三天,某品牌在《京華時報》上投放了三天的廣告,每天放出一個奇葩的漢字,并表示在6月7日揭曉。
但就在6月1日當天,廚電品牌華帝卻在《羊城晚報》上也發布了這三個字,并且附上了解讀。
但萬萬沒想到,最初的造字創意,其實來自于華帝的直接競品方太,很明顯,這是一次創意截胡,被打亂了節奏的方太,不得不在6月2日提前揭曉了正版的答案。三個漢字對應方太三大新品,并將在6月7日發布。
有人在稱贊華帝機智,用創意截胡了創意,也有人大罵華帝抄襲侵權。之后,網上傳出方太的三張回應海報,但事后證實并非出自方太之手。
同時也有華帝的三張回應海報。也有人懷疑,是華帝自導自演了這場撕逼大戰,目的無非就是求上頭條。
4、
易到 撕 微信
撕出一個關注度峰值
7月13日晚,易到打響了和微信的撕逼大戰,易到CEO周航微博發聲,致馬化騰的公開信,起因是,易到借勢做了一個專車比價軟件的小應用,這個應用沒多久就被微信朋友圈屏蔽了。周航毫不避諱的指出,微信先前封殺了Uber,神州等應用,但是自己的親兒子滴滴卻是個例外。周航在這封公開信中直言自己代表所有在微信里的弱者,意圖討伐微信的專政。
13日晚22點01分,馬化騰及微信官方回信。微信表示,屏蔽你是因為你使用了浮層,并存在誘導分享,而且聲稱對于其他主體的違規行為也一定會一視同仁。
13日晚22點38分,易道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再次發布了第二封給馬化騰的回信,指名道姓指責微信的規則都是借口,都是暗箱操作,不公開,不透明。此后微信不再回應,但是,14日下午,易到再次發了一封公開信,表示"我們不會告別,但請公平對待"。
依靠這次與微信的正面對抗,易到在網絡上的關注度倍增,從百度指數來看,事發的這一周內,易到的百度指數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5、
奔馳 撕 寶馬奧迪
撕出一場文案屆亂戰
今年5月初,奔馳E級轎車上市,奔馳專門發布了一張宣傳海報。
這張海報的文案,過5關沾6將,明顯針對奔馳的老對手奧迪和寶馬而來,奔馳E級車的最大對手則是寶馬5系和奧迪A6。面對奔馳的挑釁,寶馬和奧迪迅速做出回應,只在原海報上改動了文案。
本以為這只是一次奔馳寶馬奧迪之間的三角角逐,沒想到,文人不服輸的特點完全在這次文案大戰中體現出來了,除了這三個車企之外,捷豹、沃爾沃、凱迪拉克等車企紛紛祭出自己的文案,引發一場混戰。
6、
曹云金 撕 郭德綱
撕出一場教科書級公關斗
如果說相聲圈姑且也能算娛樂圈的話,那今年娛樂圈最經典的撕逼大戲當屬郭德綱和曹云金之間的那場了。8月底,郭德綱在微博曬出德云社家譜,并表示“該清的清,該驅的驅”,從而引發了一場師徒大戰。
隨后,被郭德綱“奪回藝名,逐出師門”的曹云金發布千字長微博,控訴郭德綱種種不是。
面對曹云金的羞辱,郭德綱整整憋了半個月,終于回應另一篇千字長文《天涯猶在,不訴薄涼》。
這兩篇長文,都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公關文,互相歷數對方數宗罪,直打七寸,曹云金全文用第二人稱“你”,而郭德綱更是技高一籌,逐條回應質疑,并且指出曹的一個又一個漏洞,直接用證據說話。雖說此事真相也只有他們師徒二人知道,但這一次師徒互撕,足以載入公關史冊。
7、
鳳凰新聞 撕 今日頭條
撕出兩張起訴書
10月26日,鳳凰新聞客戶端發布聲明,強烈譴責今日頭條惡意劫持鳳凰新聞客戶端流量。除此之外,移動端某瀏覽器上登陸百度查看鳳凰新聞時,標題上是鳳凰新聞,一進去就變成了今日頭條。
同日,鳳凰新聞客戶端在微博上連發9張黑色背景海報,向今日頭條連著說了9遍“謝謝你”。
除此之外,鳳凰新聞正式對外宣布,就今日頭條惡意裹挾鳳凰新聞客戶端的部分行為,正式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其立即停止有違基本商業道德的惡意不正當競爭行為,并索賠損失2000萬元。
今日頭條針對鳳凰新聞客戶端近期對今日頭條的污蔑誹謗言論,也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鳳凰新聞客戶端”運營方侵犯今日頭條名譽權,要求其立即停止對今日頭條的名譽貶損行為,刪除相應侵權文章,并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共計人民幣500萬元。
8、
樂視 撕 小米
撕出一波股價暴跌
11月7日,樂視生態官方微博曝光一則疑似雷軍與他人對話截圖,截圖中"雷軍"表示:"昨天,幾個大供應商和我說,樂視欠款總額在150億以上,四五家供應商欠款在10億以上,明天估計有四五家開始起訴。"
隨后,小米公司發言人通過微博進行了回應。小米副總裁魏來在接受新浪科技和騰訊科技采訪時也聲稱,這幅截圖明顯是偽造的。
一般品牌撕逼,尋求的都是短期曝光,但是這次樂視和小米的撕逼,不但沒戳到友商的痛楚,反而揭了自己的傷疤,在爆出供應鏈問題之后,樂視的股價大幅跳水,跌破45元的增發價,并一蹶不振。
9、
馮小剛 撕 萬達
撕出一個首日票房冠軍
11月18日,馮小剛微博向萬達王健林喊話,用潘金蓮的口吻寫了一篇長文,指責萬達刻意壓低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
雖然馮導洋洋灑灑寫下一篇近千字的“訴狀”,然而,王老板壓根沒有回應,沉不住氣的王思聰作為先鋒軍,以一條183字的微博就回嗆了馮大炮。
雖然表面上看,王思聰抓住馮小剛的痛點猛擊,萬達在這場大戰中明顯占理也占優勢,然而事實卻是,在萬達院線給出遠低于全國平均排片率的情況下,《我不是潘金蓮》首映當日拿下6676萬票房,在票房、排片、上座率、場均人次等方面均遙遙領先于《奇異博士》《勇士之門》,狂攬當天全國票房收入的62%。而這樣的成績,馮小剛的這篇檄文明顯起了決定性作用。
10、
咪蒙 撕 實習生
撕出篇篇10萬+
11月23日,當紅自媒體人咪蒙的一篇《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再次刷爆朋友圈,抓住實習生和公司老板的利益沖突點和話題點,咪蒙再次成為所有人熱議的對象,支持派和反對派激戰。而以“咪蒙”這個熱點為話題的文章,普遍帶來了高閱讀。根據新榜的數據,僅23日當天,就產出了182篇和咪蒙有關的文章,其中4篇10萬+。
事件逐漸演變為咪蒙和整個自媒體圈的亂戰,而一位號稱在咪蒙北京公司做過實習生的作者發出文章,將此事帶入第二波高潮,此人稱咪蒙及其團隊逼迫他刪稿。
咪蒙團隊也作出正式聲明。
唯一的結果是,咪蒙又火了一把,目的也達到了。好奇去看了一下咪蒙的百度指數,這一次實習生撕逼大戰的結果,讓咪蒙的熱度再次大幅上漲,甚至已經超過了她因為《致賤人》一夜成名的那一次。
來,我們撕一撕?
—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