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張小龍提到的「自然」的思考
來源:小山(ID:xiaosanshan)
作者:小山
本文已獲轉載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該公眾號
我常在互聯網上尋找過去大佬們留下的文字。上個月,我在知乎上晃悠,無意翻到四年前張小龍關于用戶體驗的回答。這里做個思考分享,僅個人想法,有可能是錯的。
在知乎還沒有現在這么龐大的群體時,還是個非常好的平臺,你會在上面找到和菜頭、張小龍他們的回答。我混知乎較晚,之所以混,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導流,為此還回答過各種問題。后來犯懶,加之平臺戾氣變重,已有許久沒回答問題,邀請我開通的個人專欄也處于長久不更新狀態。
現在它變壞了,還好,這不妨礙我沒事去上面轉悠,付費參加一些感興趣的live?,F在,我多把它當做一種學習,找資料的平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上個月,一次偶然機會,我順藤摸瓜,找到張小龍的ID,在翻看記錄時,發現他在互聯網上寫字最多的回答??赐旰蠛芗?,忍不住在朋友圈里這樣評價他的回答:帶著睿智、人文的個人思考,這是絕大多數答題者不具備的能力。
細讀張小龍的回答,我發現他并不是用類似于排列組合、拼湊似的邏輯推理回答問題。他在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意見和見解。
在這個問題里,提問者問的是用戶體驗。張小龍提出一個觀點:自然。什么是自然,他的解釋是,人最原始,本能的反應。他在答題中拿蘋果舉例,說蘋果開機滑動,就是最自然的方式。我們去觀察小孩子使用蘋果,會發現他們跟著那根光條滑動。想想孩子能使用的產品,是不是最自然的方式?
答題時,他自然會談及微信,他對搖一搖這個功能解釋是,人出生,最自然的反應就是握緊和搖擺(這個點幫助我在工作中得到思考,以后我會寫),也就是說,什么樣的產品最好,能把人最原始的觀感挖掘出來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想想人從出生時會做些什么,哭、叫、笑、吮奶……你的產品是否好用,或者說你要在微信上設計產品,請先嘗試著理解張小龍對「自然」的解釋。
我們在觀察孩子的過程中,會得到許多靈感與啟發。
說到這個話題,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微信不允許誘導分享?現在許多商家在做營銷時,對誘導分享的概念非常模糊。
我們常聽微信團隊發表聲明:不能對用戶產生干擾,不能強迫用戶去做事。許多人不理解,那好,可以換個思路,從張小龍對「自然」二字去理解。你會發現,誘導分享不是自然發生的現象,而是有人提醒另外一個人去做事。違背微信理念。
張小龍的回答,還給我非常大的啟發,其中一個啟發是,以后在設計產品過程中,會從這個切入點進入,尤其是在微信(小程序)上做產品。另一個啟發讓我明白站在用戶角度看問題的深層含義。
以前我總覺得用戶的角度會是不要讓他們思考,他們一看就懂?,F在我倒覺得,除了讓他們不思考、看懂外,還要想辦法喚醒內心的記憶,每個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有些許內在需要挖掘的感覺。
如同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所言,他永遠不知道自己年輕時所做的一切會派上什么用場,但在設計蘋果手機時,年輕時的經歷,成為他設計蘋果的原點。內心的充盈,給了他巨大的感覺,引導著喬布斯一步步前進。
有趣的是,張小龍在這篇回答的結尾處,留下一道思考題,問的是簡單和自然的關系。這里的簡單是,產品設計的簡單。
如果讓我來回答,我的答案是:簡單即自然。
我們可以試著想想,人最原始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有句古話叫:赤條條來,赤裸裸走。也就是說,人一輩子,在追求極盡繁華過后,會回到嬰兒般的狀態。
為什么我們會喜歡極簡風,尤其是簡單到無法挑剔的地步,那是因為產品經理、設計師在挖掘人內心透明、赤裸、原始、本質的想法。
當然,一般的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只會告訴你,簡單意味著醒目、好看、美。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孩子是最簡單的生物。這也可能是為什么大多數人只理解皮面,沒有深度思考的原因。
啟思錄:
我知道,又有人要問鏈接在哪兒了?我只能告訴你:知乎上去找。
公眾號:小山
ID:xiaosansh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