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告文案來說,“洞察”和“觀察”有什么區別?
來源:西蒙官人(ID:woaijinlianpan)
原標題《洞察和觀察有什么區別》
以前寫了篇文章,下面有條回復。
是一個干廣告的小伙伴吐槽客戶要求自己“寫點別人不知道的東西。”這位小伙伴認為這是一個無理的請求。其實,客戶所謂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正是洞察。
說實話,用客戶所描述的“別人不知道的東西。”來形容洞察還是不夠貼切。洞察其實是“別人都知道,但是沒有發現的東西。”洞察和觀察的區別在于,觀察是“別人都知道,但別人也早發現了的東西。”
來舉個例子。觀察是“馬蓉出軌被人罵成狗。”“陳赫出軌被人罵成狗,但比馬蓉好一點。”洞察是“社會對于男女出軌的容忍度是不同的。”
再來個例子。觀察是“女孩子都愛美,都愛漂亮。”洞察是“女孩子在愛美的同時并不愿意將自己用的什么護膚品,去的哪家美容院和小伙伴們分享。她們期待和小伙伴許久未見之后,別人那一句‘哇!最近你好不一樣,變好看了呢!”
抓洞察,就別自己騙自己了
很多初級文案,會錯把觀察當作洞察,所以才會寫出來,類似于”奮斗不息!努力拼搏!沒有不可能!“這種車轱轆話的文案。因為這些話,是對嘛,沒錯,但抱歉,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些話他們都懂,和上面車轱轆話同樣的意思。
老司機就能寫成
“所有的勤奮,都源自無路可走!”
燃嗎?激昂嗎?才華橫溢嗎?為什么你讀著燃?是因為這句話有洞察啊!你們可以去想想,你勤奮,是真的為了勤奮而勤奮嗎?試問誰不是懶如狗,誰不想成天在家挺挺尸,沒事就玩玩游戲泡泡吧,晚上和朋友和妹子一起吹吹牛打打屁,好不快活對不對?
但我們為什么還要勤奮呢?是因為不勤奮要死啊!不勤奮我喝西北風去啊?你以為我想勤奮啊?都是被逼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所以,當你讀到“所有的勤奮,都源自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會覺得有那么一點點小感動啊!
所以呢,要寫好文案,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寫出來的話,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那別人也不會相信。這就是類似那些“奮斗不息!努力不止!”在如今讀起來已經如此蒼白的原因。
時代變了,民智開了。老百姓早就學會面對現實了,自己騙自己那套早不好使了。想戳到別人的心,就先扒自己的心。扒開那些平時的偽裝,捫心自問,自己寫的話,到底騙得了誰。
抓洞察,在于不被別人帶著走,而是帶著腦子走
還是例子說話,大家先來看一支最近頗受好評的片子。
這支片子能成功的原因當然也不外乎導演如何牛逼,文案如何走心之類云云。但當然,最主要還是由于他挖掘到了一個洞察在于:社會其實給予年輕人的機會還是不多的。審視年輕人的時候,還是帶著有色眼鏡的。
OK,普通的文案看到這一步就完了。那不好意思,你就被帶跑偏了。你仔細想想,這個觀點真的正確嗎?
你有沒有覺得,如果這個觀點正確,那么簡歷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雖說以貌取人是不對。但是社會告訴我,一眼傻逼的,十有八九是傻逼,不能因為一百個一眼傻逼的里出了一個牛逼的,就要給剩下的100個傻逼機會,你說對不對?
這個廣告,感動,沒錯,洞察抓得準,沒錯。但作為一個文案,作為一個會挖洞察的好文案,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放棄思考。對于世間存在的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問幾個對不對,這會有助于你挖掘到更多更棒的洞察。別人可以被情緒帶著走,但你是一個好文案,你是專業的,你不能。
有時候覺得做廣告挺簡單的,因為我們不用創造什么,只要不斷去挖掘就行了。有時候又覺得做廣告特別難,因為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恰恰挖掘才是最難的。
我們習慣了偽裝
習慣了帶著面具說話
習慣了套路
所有的習慣
最終讓我們
習慣把自己的偽裝當成了真相
當有一個人
突然破除了我們的偽裝
叩問了我們的內心
沒錯
那個人就是你最向往的
神~文~案~
喜歡大官人的可以掃碼勾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