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百部電影中提煉出5個營銷模型,比教科書還實用
加班熬夜好像是營銷人、新媒體人的宿命。可越熬夜,感覺腦袋越卡殼。整天輸出,用不了多久就油盡燈枯。
十多年前,臺灣奧美的桂爺(葉明桂)給我們做培訓時,說了一段無比真誠的話,我一直記到今天:
大家都覺得廣告人應該標新立異,留長發、穿鼻環。其實頂級廣告人往往最樸實。他們和平常人一樣,下班后回家吃飯,和家人一起看電影。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洞察到大多數平常人。
因為靈感這家伙,憎恨辦公室和電腦。它從來不相信996。它只把熱氣騰騰的生活當福報!
所以每當感到快要枯竭,我會離開電腦。去看書、看電影、洗澡、冥想、玩耍、瞎溜達……做什么都好,總之像個普通人一樣生活。
這些年我看完了幾百部經典電影,從中提煉出5個經典營銷模型,一次全部分享給你。
營銷關鍵詞一:超級概念
如果營銷人只能看一部電影,《盜夢空間》一生推。因為道破營銷真諦,諾蘭只用了30秒。
這里的idea,不單是指想法,我更愿意把它翻譯成超級概念。
什么是超級概念?本質上,人類的思維是由概念塑造的。植入一個立場鮮明、邏輯強大的超級概念,相當于植入一種強大的思維,驅動人們的行為發生改變。
為了降低理解成本和傳播成本,超級概念常常采用三種手法。
1、極簡表達
營銷植入的概念必須非常簡單,才能在目標的腦海里自然生長。
例如人們會說“吃不著葡萄而說葡萄酸”,而不會啰嗦地說:“有些人就是典型的弱者心態,嫉妒心強,還很玻璃心,見不得別人好”。
僅是簡單還不夠,超級概念的內涵還要足夠豐富。
耐克只需要一個祈使句:“just do it”,就能讓人腦補出一碗雞血。而陌陌用一個反諷:“就這么活著吧”,讓人開始反思生活的條條框框。
超級概念如同冰山,人們能看到20%的表達,能聯想到80%的內涵。
2、跨界類比
沒有人能理解超出自己認知的事物。一個陌生的新概念,必須長在熟悉的舊知識上,才會具有意義。
舉個例子,馬卡龍風靡國內,得益于它那句著名的類比:少女的酥胸。
同樣,某款可折疊藍牙鍵盤,京東是這么描述的:男人的硅膠。
無需多說。即刻明白。
3、視覺化
面對抽象的道理,我們偏愛視覺化的比喻,讓它變得具體。
試想一下,如果把“奶頭樂戰略”,表述成抽象的概念:“一種為中低階層提供消遣娛樂和感官刺激、令其沉浸在快樂中,喪失思考能力的文化戰略。”那它還能具有如此強的傳播力嗎?
一圖抵千言。當喬布斯從牛皮信封里拿出Macbook Air,它有多薄盡在不言。
營銷關鍵詞二:認知價值
Inception的意思是把某種想法植入目標人物的腦中。其中最難的在于:人會本能地抗拒別人灌輸的想法。
人類的認知是一個巨大的篩選器。根據經驗、偏好、性格傾向等,每個人都篩選出自己的預設立場。如果遇到和既有認知不符,會怎樣?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質疑不信,忽略,甚至憤怒回擊。
你看我用了大段話來解釋,諾蘭只用一個手法就交代清楚了。
《盜夢》中,一只武裝到牙齒的特種部隊守護著堡壘,堡壘深處是富二代的潛意識。
如果想對他洗腦,例如“想去哪拍就去哪拍”之類的,會被坦克當場壓成渣。
這就是營銷上的鐵律:不要試圖改變消費者腦中已有的認知,而是要順應消費者的認知,把它引導到我們想要的方向上。
任何挑戰這條鐵律的品牌都會死得很慘。
10年前,李寧宣稱自己是90后,結果敗走市場,陷入關店狂潮。原因很簡單,在人們的既有認知中,李寧不是90后。
而10年后,李寧被00后黃袍加身。原因也很簡單,它踩準了00后的認知。
你看,不懂消費者認知 ,營銷怎么做都是錯。而找準了消費者認知,品牌才真正起飛。
營銷關鍵詞三:需求層次
馬斯洛需求層次也許是地球上最出名的一個營銷工具。可我發現,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它的三種使用方法。
依然由天才諾蘭幫你畫重點。
片中,cobb接到了史上最難的brief:讓富二代親手摧毀他爹締造的商業帝國。當然,歷經艱險,最終cobb團隊成功做到了。這一套系統打法很燒腦,馬斯洛需求層次可以幫助理解。
cobb洞察到:富二代從小就和父親關系緊張,他內心深處是不自信的,所以他非常渴望能做出卓越成就,讓人另眼相看。也就是說,富二代在追逐“尊重需求”這個層次。
如何讓富二代改變動機?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給需求換維。
例如讓他覺得,人活著除了開公司,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像溫莎公爵為真愛拋棄王位,王石熱愛攀巖和紅燒肉。
第二種方法,需求降維。
例如讓他對公司前景降低預期,像李嘉誠變成李跑跑那樣清場走人。讓他從“尊重需求”下沉到“安全需求”。
第三種方法,需求升維。
cobbs采用的是需求升維的手法。讓富二代從“尊重需求”升維到“自我實現”。從追求尊重和認可,到追求超越自我,實現自我潛能。
具體怎么做?影片給出了教科書級的示范:
在第一層夢境,植入態度:“我不想追隨我父親的路。”
在第二層夢境,植入價值觀:“ 白手起家的人很了不起。”
在第三層夢境,訴求情感,煽動行動:“父親愛我,他希望我成為我自己,而不是另一個他。”
逐級溝通、層層升級,當富二代醒來后,立刻做出了解散公司的決定。因為他覺得,他早就想這么干了。你看,真正厲害的營銷,往往都這般動人于無形。毫無影響操控的痕跡,還讓人覺得:“哇,我就是這么想的!你真懂我!”
營銷關鍵詞四:落差工具
《華爾街之狼》中的喬治·貝爾福特(又是萊昂納多飾演),有一道面試推銷員的經典考題:把這支筆賣給我。
大部分平庸推銷員的回答都很像:這支筆非常好用,書寫很流暢!或者:這是德國進口的優質筆,買下它吧!
而天才推銷員是怎么回答的呢?他是這樣說的:“能幫我簽個名嗎?”他知道賣筆之前,先要讓人意識到需要一支筆。賣任何產品前,先得激發用戶感覺到需求出現了缺口。
正如奧格威所說:賣滅火器前,先放把火。在用戶心中點起欲望之火,有兩個路徑。
1、激發問題識別
要讓人們的需求出現缺口,一個路徑是降低現實狀態。讓人感知到出問題了,并迫切地想要解決,好恢復到平常狀態。
電影《偷聽女人心》中,梅爾.吉普森飾演的廣告人就用了這個手法。他“聽”到了女人們內心的各種困惑和痛點,然后匯成了一篇動人的長文案。
出門跑步前你不會照鏡子
不擔心路喜不喜歡你的裝扮
不用聽道路說笑然后裝笑
穿著性感跑步也不會變容易路不在乎你有沒有擦口紅
不在乎你的年齡
你不會因為自己是女強人而不安
只要你喜歡,隨時都可以上路不管你上次上路是一天前
還是幾小時前
路只在乎一件事
只在乎你偶爾會去看看它
Nike 不耍心機 只要運動
其實只要試著去找出人們面對的種種不便、不安、不爽、不痛快,你也可以擁有讀心術的超能力。
1、喚醒機會識別
喚醒機會識別是消費升級的最好工具。例如某人渴望擁有鄰居那樣的豪車。這就叫他心中的理想狀態被提升了,他意識到自己可以接近夢想變得更好。
假如有一款東北大米,要如何喚醒人們的機會識別?
按傳統做法,訴求大米產地正宗,或訴求口感香甜?不!最好的做法是激發媽媽們的渴望。用一句話戳中媽媽們的心,“香得能讓孩子多吃一碗飯。”
同樣,吉列手動剃須刀在賣什么?不是賣更好的工藝,不是賣剃須更干凈。而是賣男人腦海中的憧憬:“在女人眼中,手動剃須的男人更性感”。
消費者買一顆種子的時候,買的是他腦海中的玫瑰園。關于喚醒理想狀態和幸福感的重要性,《廣告狂人》中Don早就道破了天機。
廣告建立在一樣東西上,就是幸福感。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就是一輛新車散發的真皮味,是無所畏懼的自由,是路邊的廣告牌向你允諾,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營銷關鍵詞五:現象級沖突
如果電影只能保留一個關鍵詞,那一定是沖突。羅伯特.麥基認為:無沖突,不故事。
例如《哪吒 》開篇就設定了魔丸vs 靈珠、善 vs 惡、龍族 vs 仙界等沖突。讓哪吒一出生,就面臨各種歧視和偏見。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偏見和誤解,所以我們很容易被喚起相似記憶,觸發深深地共情。當哪吒最終吶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感覺到自己好像也推翻了心頭的成見大山,為之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不只是所有成功電影采用沖突手法。在所有和社會文化相關的領域,沖突常以不同形式反復出現。而它們每一次出現,都會成為現象級事件。
例如前段時間,一篇職場摸魚的檄文 引發了摸魚黨 vs 奮斗派的持續交鋒。
所謂現象級沖突,往往并非個案。近幾年佛系青年已成亞文化,毒雞湯、負能量金句頻頻刷屏,有人踐行逃離北上廣,有人渴望回歸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
為什么成功學的那碗雞湯,這屆年輕人拒絕埋單?算個小帳就能理解。
70后,憑工資買入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往往手握不止一套;
80后,父母給個首付,自己再努力幾年,也能安家;
而90后、00后呢?也許要幾十年不吃不喝,才能獲得留下來的資格。
身處價值軸的兩端,一部分人看到奮斗就能改變人生;另一部分人只看到上升通道收縮、內卷化;一部分人趨近拼搏,一部分人回避戰斗。
趨近——,回避——,就是沖突最直接的表達形式。
我們總是追求獎勵愉悅,回避痛苦懲罰。我們都渴望接近理想狀態成為更好的自己;都避免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用沖突工具,營銷人可以發現有一種矛盾叫:我希望讓孩子放手去玩,但是,善后清洗真夠麻煩的。
有一種沖突叫:我希望衣著得體,不被稱作直男癌,又不想耗費精力追逐流行。
大多數平庸、蒼白的文案,往往都是省略了這一步尋找沖突的洞察。把技巧用在找形容詞上,把時間浪費在句式套路上,最后整得自己也很迷茫:為什么學了很多八段錦,依然上不了拳擊臺。
記住,寫,永遠是最后一步!找到強有力的沖突,讓產品成為解決沖突的最佳道具!
結語
人生如戲。在生活這部大電影里,再復雜的營銷,最后都可以歸結為一種思維:洞察人性。
本篇探討的5個營銷模型,可以上手就用,但我更希望你不要僅把它理解成工具。
克服職場內卷化,最好的方式是刻意練習,達到內化。直到從工具內化成從技能,從技能內化成底層思維的一部分,你才能在遇到問題時不假思索地調用,一通百通地應戰。
作者公眾號:熊貓文案(ID:creatwrite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