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這次變聰明了:相信弱的力量
滴滴最近不太平。
先是坊間流傳要被美團合并,后微博上又流出一段疑似司機性侵的視頻(已辟謠,非滴滴司機而是夫妻為賺錢的直播表演)。剛看了下話題#滴滴司機直播性侵案#已有1.5億的閱讀和2.1萬的討論。
先說結論和觀點:
1.滴滴這次的澄清和公關策略很棒,已有明顯進步。后面會重點分析。
2.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更自由地表達,博眼球的流量思維已經內化為一種條件反射,全民都躍躍欲試想通過“搞點什么”紅一把。這也帶來大量不負責任的言論和猜測,反正如果最后被辟謠,大不了道個歉,然后再擺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姿態便可蒙混過關。
3.當下輿論環境最根本的變化在于,辨別真假的責任更多地落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肩膀上。
先來說滴滴這次的公關策略。
我是在6月11日晚8點左右在一個小群里看到朋友發來的一個截圖
劃重點,這條不長的微博里先后使用了“氣瘋了”“擴散”“我氣吐了”“并非個案”“視頻直觀感受一下有多惡心”。這些都是極具情緒化,訴諸激發民眾憤怒情緒并引導大范圍傳播的用語。后該微博作者承認自己還建了話題。現在該賬戶已被微博封禁。
滴滴反應很快,應該在一個小時內就做出了回應。
不幸的是,1個小時前滴滴剛用“蝦扯蛋”這樣戲謔的方式回應了將被美團收購的傳聞。看到直播性侵話題蜂擁而至的吃瓜群眾,誤以為這是滴滴在為直播性侵辟謠,于是開啟了群嘲模式。這也算是個有趣的烏龍。
不到24小時后,滴滴網約車總裁陳熙Kevin用個人微博發表了《滴滴司機不是犯罪的代名詞》的聲明
注意,是先用個人微博發布,半個小時后再用滴滴出行的官方賬號進行轉載。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要先用個人微博發布?
因為在和公眾溝通時,公司是冷冰冰的,是天然不被信任的,而且公司不便像個人一樣用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語言去溝通。而且這里陳熙Kevin承擔的是滴滴新聞發言人的角色,新聞發言人,是用來擋子彈,最大化降低對整個公司傷害的。我們來對比一下滴滴出行和陳熙Kevin的回應。
滴滴出行:
我們已關注到網傳“滴滴司機性侵直播”的信息,我們已報警并正在緊急核實,一旦有進展會向社會公眾及時公開。
陳熙Kevin:
“滴滴司機不是犯罪的代名詞!”
“看到大量聲音質疑甚至攻擊滴滴司機,我的心在流血。”
“如果萬一警方查實,這個視頻真的是“滴滴司機直播性侵”,我愿意接受一切處分。”
相對滴滴出行中性克制的腔調,陳熙Kevin的發言可謂有血有肉,男兒本色。而且,一個不怕當背鍋俠,勇敢為大多數無辜司機代言的“英雄”形象躍然而出。(這里做個大膽的猜測,陳熙Kevin發布這篇文章時,司機是否歸屬滴滴的問題可能已經八九不離十)。
后文從滴滴這兩年做的一系列安全措施著手,再講到疫情期間眾多平凡的“英雄司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義務加入醫護車隊,可謂至情至理(其實,民眾心中有個共識:不能因為一個人而否定一個群體,傳播過程中只要激活這個共識就成功了一半)。
然而,這里不想做文本細讀式的分析,而更想從前一段看的《弱傳播》這本書中,聊下輿論中的“弱定理”。
在輿論的世界里,我弱我有理往往是行得通的。
輿論的弱定理:輿論世界是若肉強食的傳播世界。在輿論世界里,強弱是最重要的屬性與核心關系。所有的屬性和關系都可以轉化為強弱的屬性與關系。輿論世界的強弱與現實世界的強弱剛好倒置。
現實中的強者,恰恰是輿論中的弱者,輿論的能量朝著有利于現實中弱者的方向運動,現實中的強者要在輿論中獲得優勢必須與弱者相連接,必須從弱者中汲取輿論的能量。
相對個體,滴滴公司無疑是現實中的強者,那么根據弱定理,在輿論中它就是弱勢的一方。想要在輿論中獲得優勢就必須與弱者相連接。在這個事件里,聚光燈之下的是直播事件中的“司機”“受害女乘客”以及滴滴,如果只有這三個角色滴滴就會非常被動。
但是聚光燈之外,還有一個弱勢群體就是更廣大的無辜的滴滴司機,再進一步更更無辜的是那些曾冒著生命危險參加抗疫的滴滴司機,而滴滴選擇與他們連接,與他們站在一起為他們發聲,這是非常聰明的策略選擇。
輿論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打擊敵人,而是爭取朋友。
《弱傳播》的作者認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形象片是動畫片《貓和老鼠》,片中貓總是被欺負的那一個,反觀中國的動畫片是《黑貓警長》,老鼠都是壞蛋。
在國家形象對外的傳播過程中,如果傳播主題中有太多的“我很強大”,就容易被人利用。所以,中國的國際傳播要學會弱傳播,盡可能扮演弱者形象。如果非要以強者身份出現,則要進行輿論的轉換。這種輿論轉換有三個路徑。
1.采用弱者的姿態。用弱者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要學會賣破綻,要知道沒有缺點的人是可怕的,沒有破綻的國家也是可怕的。要學會自嘲與幽默。這是強者的專利,也是強者的智慧,它拉近了與弱者的關系。
2.表達強者的擔當。擔當不是簡單的當領導者,而是對責任的擔當,對秩序的擔當,一個有責任的強者,弱者愿意依附;一個守規則的強者,弱者不會恐懼。
3.建立與弱者的連接。如果強者的存在是為了保護弱者,那么它就是弱者所擁護的英雄形象。
除了《弱傳播》,再推薦一本《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么》。我相信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問自己的問題,我到底該相信什么?面對@巧克力翠翠殺 這樣網友發布的信息,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對待?
這本書的作者總結除了懷疑性認知的6條原則:
1.我碰到的是什么內容?
2.信息完整嗎?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3.信源是誰/什么?我為什么要相信他們?
4.提供了什么證據?是如何檢驗或核實的?
5.其它可能性解釋或理解是什么?
6.我有必要知道這些信息嗎?
在信息超載的時代,我們必須意識到,辨別真假的責任更多地落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肩上。只有我們每個人不盲從,這個世界就不會盲從,共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