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天才選手UZI退役引熱議,年輕人真的吃得起這口飯嗎?
原標題:電競暴打天才少年
01
6月3日,UZI退役了。
這個ID為槍的男人在滿身傷病面前放下了槍。
他的身前,停留著游戲里另一個永遠的神和數次僅差一步就戴上的S賽橄欖枝花環。
他的身后,是冠軍座前送來迎往的天才少年們,他們每一個人都滿含希冀,揣著滿懷的理想。
UZI退役的事情,火到出圈,無數人開始莫名其妙的紀念UZI,朋友圈的畫風都不對了。
有說他姓U,名ZI,還有人說不對,他是外國人,姓I,名UZ,還有人說不對,這是中國人,姓烏,還有人說他叫狂小狗,姓狂。
有人說他是王者榮耀第一射手,甚至還有以為他掛了的,刷RIP。
魔幻得讓我看著直想磕頭。
UZI退役引發如此大的影響并不意外,作為全世界最火的電競游戲中最有爭議性的天才選手,這是他應得的。
無數少年以他為榜樣,無數人被他追夢的故事打動。
當然,他也的爭議性同樣巨大。
鬧情緒、電競巨嬰、洗澡男孩、吃隊友資源,等等等等。
每個天才,都是要承受質疑的。
但毫無疑問,如果有的選,大家都希望成為UZI,打著游戲,受人尊敬,人生贏家。
隨著這些年各類電競賽事的蓬勃發展,甚至有學校開設了電競專業,很多人開始期待著自己也能進入這個行業,成為聚光燈下的一員,艸粉哦不,受到粉絲的喜愛。
如果你是和我無關的人,我會真心祝福你成功。
但如果你是我的晚輩,我會全力勸阻你。
如果勸不住,我還有方法,就是不承認你是我的晚輩。
02
不,我不是看不起電競,我自己也是狂熱的電競迷。
但喜歡,和從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更何況,這個行業的成功率,低到令人發指,而一旦不成功,就沒有了退路。
UZI的確名利雙收,即使退役,做個主播,也起碼有至少5年的紅利期。
但因為他是UZI,他是電競中的C羅。
但一個行業,只有一個C羅。
UZI牛逼,不代表電競行業是少年的未來,甚至連選擇的可能性都不大。
UZI是頭部中的頭部,任何行業的頭部,都是Top的待遇,這沒有問題。
但你知道電競行業腰、底部的薪資嗎?
你知道那些連和大神開一把游戲都沒機會的路人試訓者,一茬又一茬的天才少年嗎?
職業選手這條的路殘酷遠遠超越你想象
騰訊電競數據,去年中國電競用戶將達到3.5億,光英雄聯盟一款游戲中國玩家便有幾千萬,國服、韓服、峽谷之巔,有資格試訓的宗師王者就不知凡幾,可惜最后能站到最后職業賽場的就那么寥寥一、二百人,有資格坐擁十萬真觀眾的大主播可能還不到20人。
我說的是,真觀眾,不是刷水的人氣值。
幾千萬人里面,有機會站在聚光燈下的,就那么點人。
這個成功率,是不是想想都覺得嚇人。
很多游戲屆的“獵頭”喜歡忽悠一些身邊的天才少年或者游戲里高分段的單排路人,說什么進戰隊青訓就有2W保底工資,獎金、激勵無算,再看看UZI,看看各大知名主播,整天打游戲,既能追求榮譽,還能日進斗金,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爽的事嗎?
沒有了,只有某些會上查封名單的職業才這么爽,尊嚴之門一打開,滾滾黃金自然來。
哎,怎么說著說著去會所的前途看起來好多了。
然后很多少年就開始有了一個游戲夢,覺得自己即將靠著雙手成就夢想。
聽起來更奇怪了,哎。
03
但他們在騙你。
你不是天才,電競也不是能讓你實現夢想的地方。
一個99%的職業選手最終都會寂寂無名的行業,怎么可能承載的了少年的夢想?
你去擺地攤發財的概率,都要遠遠高于電競。
殘酷的第一關是,電競選手能最適合的年齡只有16~25歲,早了不一定能自理生活,正常和隊友、周圍人交流,晚了神經反射水準、操作精度、學習能力下降跟不上行業一流水平慘遭淘汰。
如果說人這輩子活著就是一個慢性死亡的過程,那么電競無疑是將這個過程縮到一個人最彌足珍貴的十年。
這是一個人學歷能力最強接收意愿最廣的一個年齡段,就算你能百萬挑一成為了天才大神的備胎,如果有路過的針來扎了一下胎,再痛哭流涕可能就晚了。
是非成敗轉頭空,沒有人的青春只值2W。
更何況,就連青訓,你也進不去。
首先你要玩到千萬人中的前10000,大概是千里挑一的水平,折算下差不多相當于高考考了你們學校的前幾名,然后你才有機會能參加試訓。
然后試訓的淘汰幾率是90%。
當你決定走這條路,你就是在與整個中國整個世界的天才少年做競爭。
你是不是萬里挑一的人根本不重要,因為你真正對手的天賦是百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
并且這條路你不光需要付出百萬分之一的天賦,還得在這個性格可能都尚未成型的年齡,學會性格養成、情緒控制、以及抵制繁雜的社會誘惑,然后堅持每天十多個小時幾年如一日的打磨,把愛好真正變為職業,可能終于能摸到行業頂級的門檻。
英雄聯盟這款游戲,前有唯一真神天才中單FAKER,后有本土黃金左手knight,他們的生活只有游戲。
只有純凈如此的人才能擁有超脫凡人的游戲素養,因為專一,所以專業到極致。
如果達到了這樣的程度,這還叫“只是玩一款游戲”嗎?
相信我,就算你練習馬桶搋捅自己屁股你練習一年都能開發出一套一百零八式。
與其羨慕一個未知行業里那一小撮頂尖人員的收入,不如看看自己在自己的行業上是否付出了相同的努力。
04
另外,不要用你的愛好質疑別人的專業,各大峽谷天才,單排路人王去實訓被俱樂部退貨的數不勝數,平時打游戲時碾壓眾人一到比賽本人按在地上暴打的比比皆是。
每一個能進職業隊伍的人,都是十萬中無一的游戲天才。
天才對上天才,大部分人會被證明自己不是天才。
而直到最后站上選手頂峰的人,充其量也只是在社會階層中的高級打工仔,除非你成功到自己成為資本,這樣的人,中國電競歷史上不超過10個。
大實話聽著是不是可太難受了。
沒事,社會暴打人的時候可從來不會管你是不是在嚶嚶嚶。
電競圈成功率太低了,生態的下限也太低了。
月薪2W~年薪千萬很美好,但拿整個青春和未來去賭這不一定能到手的2W對于家里沒礦的小年輕,很愚蠢。
放在任何一個行業,你能超過90%的身邊人,你都是top中的top,但是在電競,你也就只能試探著自己能不能月薪2W,即使到手,你也不知道能拿多久。
這直接就代表這個行業是有問題的,光環只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這個行業的大多數人都賺不到錢,而且浪費了自己人生最寶貴的10年,除非家里有礦,不然最終就是煤渣。
很多人會拿一些成功轉型的主播講例子,就算適應不了高強度的訓練生活,當個主播不是美滋滋。
醒醒吧,直播平臺都倒了多少了?
真以為對外宣稱的那些所謂簽約金額都是真的么?
別做夢了。
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靠什么來構建觀眾黏性,你當人人都是老八或者藥水哥呢?你會吃粑粑還是裝瘋賣傻十余年?
主播是比電競更馬太效應的行業,贏家通殺,敗者不配有姓名。
教練或者分析師?
別逗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蘿卜一個坑,如果說職業選手有多少人你算不清,整個行業有多少俱樂部都能看見吧?5~10個選手對應一個1~2教練,還有各大管理層國外空降的監督、經理人,你拿什么資本去和別人比,穿女裝去給選手吹耳邊風嗎?
哎呀好變態。
當解說就更有意思了,你試過在大學廣場當主持人嗎,相信我,要是把觀眾說的話給你腦補出一個彈幕區,不當場腦溢血算你抗壓能力不錯。
當然話說回來,相比最早的電競暗黑年代,這條路前面的前輩們掙扎求活為后來者開辟的生態已經夠好了,要是讓被短視頻和消費主義轟炸的下一代接班者們再去睡網吧打地鋪啃方便面來追夢,那才是真正的莫談未來。
05
談論一個行業是否健康,是否適合年輕人,很簡單。
只有保證絕大部分腰、底部從業者都能吃飽穿暖,有得夢做,有得基礎保障拿,才是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
如果追夢失敗有沒有后路可以走,如果只能吃青春飯能不能賺到一輩子能養老的錢,整個行業生態能不能養活那些因為年齡、傷病而不得不退出但是揮灑過熱血和青春的人,這些問題好好想過,再來談這個行業的未來在哪里。
如果前路后路都看不見陽光,你還要讓人來沖破黑暗。
這不是扯犢子,你這是在養扇貝。
電競說白了,青春飯只夠你吃到25歲。25歲前如果賺不到一輩子的錢,就免不了退役后人里人外唯唯諾諾站著如嘍啰。
有人天才年少熱似火,有人一路坎坷終破冰,但更多的人,倒在了這條暗黑曲折,只有些許微光照進的小道,無人知曉。
陽光灑下,幕上的黑布吸收了太多的光線,最終照進大棚里滋養幼苗的,終究只是殘羹冷飯。
玩電競?
問過自己的手之前,先看看父母的兩鬢是否斑白,看看夢想給千萬分之幾的人口基數兜了底,再多看看那些頭鐵的前輩們現在人在哪里,手上端著的是盒飯還是套餐。
電子競技的山頂春暖花開,清風自來。
而山底,無人生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