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過去一半,細數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品牌表現
本篇所涉廣告片截圖
編輯:Yi L.
數英編輯整理,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意料之外的,直接與坦然。
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令 2020 年上半年的廣告圈少了幾分熱鬧、多了幾分沉重。于是,在初夏時回顧前 6 個月的品牌表現,除去春天里的那些驚心與感動,可圈可點的案例似乎并不算多。
當然,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品味。對于我而言,廣告作品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無非是源自一種意外感的獲取:你未曾想象,也無法想象,品牌會選擇以這樣的一種姿態,面向消費者。
這種意外感的形成,源于品牌多年傳遞的價值觀,突然發生了變化;也可能是它一改以往輕快樸素的形象,認真地與你說了許多深沉話;又或者,它攜帶著自己的用戶群,就這么忽然地出現在公眾視野……
意外感的身后,其成因必定是復雜的。無論這究竟是大膽嘗試,還是折中妥協,品牌試圖與消費者更進一步溝通的欲望,不變。
/ 從完美主義 S 型,到每一種身材都值得被尊重與贊美
比起用虛幻的假象,去迎合受眾貪婪的目光,真實,擁有屬于它自己的篤定之力。
2020 上半年,出現了許多與女性相關的營銷案例。隨著社會風潮的推進,品牌也在不斷迎合女性消費者對自身更真實、多元的表達欲望,并試圖在廣告作品中,借助特定人物形象,將這種想象具體化。
內外品牌題為「NO BODY IS NOBODY 」的主題策劃,算得上是上半年一個現象級刷屏作品:屬于素人女性的真實身材,被集中呈現在內衣廣告畫面中,交給公眾去凝視,去思考。
內外:NO BODY IS NOBODY
當人們對內衣模特還停留在前凸后翹和 4 A 腰的記憶里,此番視覺呈現,無疑是大膽的, 甚至是顛覆的。即使由內外,這樣一個從一開始就主打「真實」和「舒適」的品牌來操演,依舊具備沖擊力和話題性。
廣告片中的 6 位女性,在鏡頭前自信地展現自己「不完美的身材」:有傷痕的,有肚腩的,平胸的 ……但你很難說這樣不美:比起用虛幻的假象,去迎合受眾貪婪的眼光,真實,擁有屬于它自己的篤定之力。
兩個月后,維多利亞的秘密推出全新代言人,由此與中國內地消費者展開一波強勢溝通。與內外類似的是,維密此番動作,同樣意在推崇真實而多元的女性形象。它試圖讓這些樣貌,不止于「被看見」、「被尊重」,而是上升到一種「被贊美」的高度。
Victoria‘s Secret「性感如此」周冬雨篇
「性感」,依舊是維密為女性消費者佩戴上的「冠冕」。在此輪營銷策劃中,性感不單單屬于那些前凸后翹的魔鬼身材,而是每個女性都擔得起的評價。
從性感需要被他人承認、由他人賦予,到性感源自自我認同與認定;從「他認為你是,你才是」,到「我認為我是,我就是」,這種品牌態度上的轉變,發生在維密身上,雖說驚訝,但似乎遲早都要來。
畢竟,市場與消費者,早已發生了巨變。
/ 以不平凡的姿態,為平凡正名
平凡的樣貌有千萬種,被看見的方式,亦有千萬種。
春節期間,在電視上遇見了快手題為《點贊可愛中國》的廣告,猶如驚鴻一瞥。那個在練功場上,扎著馬步、強忍著不哭泣的小男孩,是我對 2020 年頭最鮮明的視覺記憶。
在快手,點贊可愛中國
看短視頻品牌在電視上放廣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意味。除去新、舊媒介以這樣的方式迎面交鋒,這支廣告在內容呈現和傳播效果上,我個人是相當服氣的:不但觸碰到每個人內心中最溫暖的那根弦,還為平臺特有的、被大眾評價為「土氣」的表演風格正了名。
一句輕描淡寫的評價背后,也許藏著被濾鏡、反光板、后期修圖投喂多年的高傲與偏見。而那些日常的、平凡的、草根的視覺影像,或許談不上有多少美感,情節亦瑣碎庸常,但它確實是對千姿百態的真實人生的一種記錄。
快手樂意為平凡代言,為其正名的實踐,并不止于此。
6 月,快手喜迎 9 周年之際,平臺播放了一則題為《看見》的演講,由平臺主播「冬泳怪鴿」、「奧利給」大叔黃春生出鏡演繹。
在聽完此番演講之前,我并不不認識黃春生。演講中,他一邊冷靜哲思,一邊激情高喊「奧利給」,特魔幻。
快手《看見》
帶著未解的好奇,我去搜了他的視頻:看見他在家徒四壁的環境里對著網友高喊「堅持住」,看見他在河岸邊張牙舞爪,看見他對著三盆寡淡的飯菜哼著小調……這樣的呈現內容,我坦言依舊無法徹底弄懂,但確實被感動:不為別的,就為他的那份可貴的生命力。
快手的厲害之處,似乎在于它給自己挖掘出了一份使命感:為那些從未被看見過、從未被嘗試去理解的多元,掙得一份尊重;為那些被定義為「嘩眾取寵」的全力以赴,贏得一份包容。
這樣的快手,值得繼續期待。
/ 品牌攜 LGBT 用戶群,出現在公眾視野
不回避的直接,攤開在桌面上的表達。
恕本人才疏學淺,Blued 在年初投放的這支題為《只用生活來回應》的視頻,是我看到的第一支國內品牌涉及 LGBT 題材的廣告片。
毫無準備、突如其來,就這么遇見了。確實有點驚訝。
Blued:只用生活來回應
性取向作為 LGBT 群體區別于其他人的主要特征,本身無可回避。但不同于想象中的隱晦或含蓄,《只用生活來回應》在演繹它時,有著將一切攤開在桌面上的直接與坦誠:用焦躁不安的喘息,表現與同性伙伴在身體碰撞之后的慌亂;用從背后緊盯著的迷戀目光,表現同性之間的吸引,等等。
它同樣沒有回避 LGBT 群體面臨的各樣挑戰,不論是看得見的霸凌,還是看不見的自我聲討。內心的恐懼與自憐,伴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讓一個個問號不分場合地追著自己跑。廣告片用這樣的創意手法,將 LGBT 群體正經歷的各種糾結感,迎面傾瀉在每一位觀眾眼前 。
當然,「大團圓」式的結局,是否能有更好的講述方式,值得商榷。但就這樣一個主題,品牌能夠發出此番聲響,便值得被紀錄。
/ 品牌所倡導的生活方式,不是潮流,而是逆潮流
刪去華麗的措辭:承認吧,堅持閱讀,挺難。
Kindle 廣告
Kindle 今年推出「讀書的人有夢可做」系列 campaign,作品挺多。唯獨這支黑白影像廣告的前半段文案,戳得我至今念念不忘。
終于,Kindle 親自承認了這樣一個現實:堅持閱讀,挺難。它在當下,也許并非潮流,而是逆潮流。
視頻文案(節選)
承認吧
讀書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專注
現實卻有那么多誘惑它需要思考
偏偏大多數人早已無暇思考
從品牌方角度出發,說實話許是要冒風險的:作為一款面向大眾的電子閱讀器產品,誰不希望將它打造得越方便、快捷,進入門檻越低,越好。
「讀書的人有夢可做」似乎就承載著這樣的調調:點開它,讀一篇文章。瞬間你就能從繁累的現實中找到一個出口,跑進去做五分鐘的美夢再回來。
性價比高。
可惜在短、平、快的信息流瘋狂涌動的今天,誰都知道到進行一場深入的文本閱讀有多難。正如文案中寫的:你無法專注了,你也不愿思考了。
說真話的 Kindle,反倒從受眾那里拉了一波好感與共鳴:「原來,你不僅會造夢,你還明白我所遇見的各種困難與挑戰。」
在廣告片里,聽坦誠話,是舒服的。
/ 結語
2020 上半年,在廣告片中,出乎意料地遇見了品牌的直接與坦誠。
有的將真實擺在你面前,讓人去反思曾經的貪婪與狹隘;有的為平凡正名,為去掉濾鏡的演繹贏得尊重;有的則帶著自己的用戶群體走進公眾視野,讓人品品他們的糾結與無奈;有的干脆說了實話,反倒為消費產品增添了一份額外的價值之美。
好廣告的評判標準究竟是什么?是高于現實的想象,還是扎根于現實的真實?隨著消費者內心需求的不斷變化,這個問題似乎也出現了不一樣的解答。
下半年,我們一起,繼續看。
(2020 上半年,令你印象深刻的品牌表現有哪些?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