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直播和短視頻,企業營銷之后還會有哪些可預見的變化?
原標題:為什么大家都在做抖音短視頻,我卻仍然堅持搞公眾號?
3、4月份居然一個爆款都沒有?
距離疫情爆發到現在,已經超過4個月了。上一個刷屏的H5,可以追溯到2月份的網易噠噠的《人生必做100件事》。這兩個月,微信好像突然陷入了沉默?
反觀直播和短視頻卻是風風火火,一會老羅直播帶貨,一會B站up主老番茄粉絲破千萬,最近又傳出索尼投資4億美元入股B站。短視頻和直播已然成為新的的營銷風口。
隨著疫情接近尾聲,除了直播和短視頻,接下來企業營銷還會有哪些可預見的變化?
一、內容營銷的涅槃重生
沒錯,內容為王的時代又要到來。
也許有讀者會問,連續好幾個月一個爆款都沒有,我哪來的勇氣斷定內容營銷還能火起來?
這一切都基于一個背景——疫情的全球蔓延。
現階段,雖然中國的疫情逐漸穩定,但絕大多數國家都還處于新冠狀肺炎陰霾下。全球的影視、娛樂內容將受到影響。影院停業、演員停工、就連東京奧運會都推到了明年。
預計會有大半年的時間,市面上沒有足夠的內容提供給用戶打發時間。這些無處安放的注意力,會推動出大量的內容需求。
另外,抖音快手以及一眾直播平臺實現了營銷閉環,也推動了內容營銷的復蘇,對于內容生產者而言,這就是一種機遇。
二、企業流量困局緩解
又會有讀者問:微信裂變吸粉現在封殺得那么嚴了?企業流量問題怎么緩解?
說來話長。自從疫情爆發后,大部分企業都在省錢過冬,企業沒有錢打廣告了,信息流廣告和朋友圈廣告的投放需求就會不斷降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騰訊自己投信息流賣廣告,難得一見。
供需關系失衡,BAT就得降價打折來吸引更多企業投放,這是企業流量破局的其中一點。對于沒有錢采買流量的企業而言,直播和短視頻成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
如今的抖音、快手等平臺,就像當年的公眾號,有著大量的流量紅利。企業只要愿意花時間去生產內容,就能承接這些平臺算法推薦帶來的流量。
不過,即便流量紅利,抖音頭條也不會白給。企業多少還是需要花錢去跑ROI,但也總比沒頭沒腦去追10W+要靠譜,畢竟算得過賬來。
三、會員營銷難度加大
整個中國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互聯網公司在搞會員制,剩下的三分之一都在通往會員制的路上。
國內外有不少通過會員制實現黑客增長的案例,這些企業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售賣產品,而是依靠會員實現營收增長。國外的如netflix、全球最大的教育網站P站;國內的有淘寶88會員、QQ音樂綠鉆等等。
除了帶來實際收益,會員營銷還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鎖定忠實用戶,提升整個平臺的用戶活躍,并且通過口碑營銷拉動更多的新用戶消費。
(在廣告中插播電視劇)
隨著越來越多的會員進入用戶的生活,用戶對新會員福利、會員日、會員積分等玩法逐漸無感。在網信辦的整治下,日后會員營銷也會越來越嚴格。
那些仍寄希望通過會員營銷去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的企業,現在就應該把會員運營提上日程。
四、券能力成企業必備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使用優惠券已經成為用戶的一種消費習慣。
去餐廳吃飯,我們會習以為常地打開大眾點評看看有沒有優惠券。去淘寶購物,我們也會在商品詳情頁仔細查找是否存在折扣券。
我們曾提到,用戶之所以對優惠券沒有抵抗力,是因為優惠券抓住了用戶的「損失規避心理」。同樣的,企業對優惠券也完全沒有抵抗力。因為「券」也是目前為數不多,可以幫助企業實現低成本到店引流的營銷工具。
優惠券很好地幫助了那些因為缺少營銷預算而拿不出獎品做活動的企業。優惠券不僅可以用來打折促銷,也可以用在與其他品牌資源互換或資源捆綁來提升活動力度。例如雙11期間天貓淘寶與品牌方的疊加券。
疫情結束后,市場部手頭仍然很緊,短期之內,優惠券仍然會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營銷首選。
五、精細化運營成常態
疫情前后落差最大的部門,當屬企業市場部。
以往企業市場部不承擔KPI,卻能拿著大把大把的預算砸向市場去塑造品牌聲量。但品牌不是一個能夠量化的指標,當企業面對的是生死存亡問題時,品牌絕對是次要的。
就比如疫情給實體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連喜茶、海底撈都需要通過漲價的形式去維持運轉,過去品牌營銷高舉高打的模式肯定行不通了。
在疫情來臨前,因為流量昂貴,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研究如何用最少的錢帶來最好的營銷效果。用戶精細化運營便是其中的產物。
想要用好每一分錢,企業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哪些用戶是精準用戶,哪些用戶可能是潛在用戶,并且根據用戶屬性用不同營銷內容進行轉化。
隨著微信對裂變營銷的進一步封殺,增長黑客即將成為過去式。未來,精細化運營一定會成為常態。
抖音快手給了企業挖掘公域流量的機會,會員制和用戶精細化運營又能提高企業的私域流量的轉化效果。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上述的營銷玩法都會是主流。
作者公眾號:兔展(ID:RabbitPr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